《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8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嘴上却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而万户大人这般垂头丧气的样子也没让他太奇怪,作为陈明易的家仆,如今又当了这个亲军统领,他哪里不知道这位主人兼上官的性子?

读书人出身,却阴差阳错的带了兵,根本不通军务,来临汾几年,除了收受下面人的孝敬之外,其他事都懒得过问,闲暇之时很多,招人饮酒作乐,或是四处游玩,却从未到军营看上哪怕一眼,这个守备将军做的啊,真可谓是逍遥的过了头了都。

而自秦人北渡,敌踪现于临汾,万户大人的逍遥日子也就到头了,整日里愁眉苦脸的,好像一下子老了足足有十岁。

各处急报,雪片般的来到临汾,几乎一夜之间,河中大半地方就成了秦人的疆土,最有骨气的于云成战死在了解州,其他地方官吏,逃的逃,降的降,沦陷之速,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临汾这里本为后方,但一下子好像就变成了两军阵前,直面秦人锋芒了,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临汾一下子变得繁华了起来,当然那等怪异的景象也只有半个多月罢了,原因更是简单,北逃的百姓以及官吏纷纷路过临汾而已,拖家带口的,让临汾特闹了半个多月。

等到现在,该走的都走了,想走的人还有许多,但却都是走不了的,因为大家伙儿已经听闻,汾州那边已经闭关了,若非如此,临汾还能剩下多少人,是不是会变成一座空城,实在让人怀疑的很。

万户大人则坐困愁城,开始时还招来几个军中将领问了问,等到后来,几个汉军领兵官带着亲信人等以及家人仆从也跑了,万户大人就再没招剩下那三两个议事过,让人更恐惧的是,自从听闻秦人北来,这位万户大人除了不断的写求援文书,再派人送出去,再加派出探马,探听秦人动向外,就没下过哪怕一条政令军令。

既没有斩杀那些弃土而逃的官吏,也没有安抚人心,更没有带兵守城的意思,所有事,都是听之任之,作用还没几位府衙中的文吏大呢,起码人家还偷偷将家人都送出了城,还不断上下打问,瞅着风色,一旦不对,也好能在秦人到来之前逃出去不是?

而万户大人就完全是一副等死的架势了,真真让他们这些身边的人倍感绝望,却又无可奈何。

到得现在,其实大家伙儿的心态也就差不多了,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昨日秦人先锋已经到了临汾,一水的骑军,奔腾而来,人强马壮,蹄声如雷,所幸的是,这些人马绕城而走,与月初时相仿,并未有攻城之意,但这一次,却是奔汾州方向去了,而且接二连三,滚滚洪流,从临汾城下奔驰而过,算是绝了大家伙儿最后那点侥幸的心思,只要没疯没傻的人都知道,汾州那边,恐怕是去不得了。

而随后,这有数的几个侥幸逃回来的探马之一的话也击破了他最后一点幻想。

“禀报大人……秦人数万大军至曲沃,离临汾已不足百里了。”

这可是拼死得来的消息,要知道,自秦人渡河之后,派出去的探马十个人里能回来一个就不错了,看这位身上带的伤就能明白其中的惊险。

但没什么嘉奖之言,那探子也不意外,都到了这个时节了,若非有百多两银子可拿,谁还去白白送死?而亲眼见到秦人军威的他,也知道,临汾怕是守不住了,大难临头,各飞各的,之后出了府衙,一身号衣就被他立马扒了下来,老老实实作他的平头百姓去了。

而当时的情形是,陈明易终于抬起了头,手中毛笔无声滑落,脸上一片木然,半晌之后,才有气无力的屏退了探子,身子好像没了骨头般靠向椅背,眼睛茫然的让人心酸。

“你说,援军还会不会来?”

其实根本不用旁人回答什么,急报送出去有多少了?也没见汾州有何动静,援军该来早就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不来也就永远不会来了,这个道理陈明易哪里又会不懂?

接下来的一句话才更惊人,只见这位万户大人长长叹了一口气,沉默半晌,却是有些神经质的笑了起来,接着便摆手吩咐,“去请领兵的几位大人过来……你能随我到现在,这番忠义之心,我是记得的,现在咱们再做一件事,总归不能让家人跟着咱们受累不是?”

那亲军统领闻言,精神不由一振,只听陈明易继续道:“你带些可靠的人守住这里,等人来了之后,我自与他们说话,若有人不听,便把人拿下,别犹豫,咱们的身家性命,就靠这一次了,我早已派人将家中细软藏于密处,只要逃过这一劫,这官儿嘛,咱们就不做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个富家翁又何妨?”

……

大秦咸宁六年八月末,大将军赵石率兵抵临汾,出人意料的是,这座使得当年秦军十万顿足不前的河中重镇竟然……降了。

守备将军陈明易率五千余汉军不战而降,这次降顺和之前那些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家降的分外从容,不但将临汾一众官佐的名录献了上来,而且府库等地,也都封存了起来,只等大军入城时查验。

安安静静,无声无息的,连点反抗波澜什么的都未曾见到,就这么降了,如此情形,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却也奇葩的很了,要说赵石意外之后,便是大喜,那么以种怀玉为首的猛虎武胜军上下就只剩下郁闷了,攥起拳头,却打了空处,这滋味想想便明白的。

第九卷 旌旗漫卷不须夸 第738章 算盘

赵石率兵征河中,可谓是一帆风顺,这是之前谁也没想到的,到了现在,除了在解州城下伤亡了不足百人之外,大军竟然是丝毫无损。

而临汾重镇一下,河中大邑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汾州,临汾易手,汾州已然近在咫尺,木华黎等人无疑也是失望的,大军直取临汾之际,汾州却显得风平浪静,竟然真的来了个见死不救。

数千骑军等了足有数日,也没等到汾州援军,与金人实打实大战一场的心思也落在了空处,只是探听到,汾州守将乃是汉军万户王秀,乃金国宿将,让人不能轻忽的是,汾州汉军足有五万,备军也有万余,更设监军,乃是女真千户完颜保忠。

王秀,字子美,曾效力于金国名将完颜烈帐下,为人不知如何,但此人却是自小从军,谙韬略,通军事,麾下士卒训练精良,士气饱满,乃如今金国少有的精锐,至于为什么守在汾州,而没调去大同或太原,就不得而知了。

而汾州既然设下了女真监军,很大程度上,也就不可能再有不战而降的事情发生了,无可否认的,这是自秦军北渡以来,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不费一兵一卒,便占下了临汾,大军上下,虽说士气如虹,但对于赵石等领兵将领来说,又有些犯难了。

至于原因嘛,也是多方面的。

一来呢,战线开始拉长,粮草接济上也就麻烦的多了,所幸大军带来的粮草足够两月之用,再加上河中各处府县存粮,还有秋收之后,又能多出不少粮草,对于粮草的担忧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最让人安心的是,没有多少流民耗费钱粮,对于征战河中的秦军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事,不然的话,光赈济流民,就得让人头大三分。

若说粮草之事现在还不用计较的话,另外这一条就显得重要的多了,冬天到了,天气已然渐转严寒,尤其是这北地,北风一起,便是雪花飞舞,冰封万里,在这样的天气里出兵,绝对是行军作战的大忌。

三来呢,若再进军汾州,一旦兵锋受挫,也许就要前功尽弃,连临汾都得丢了。

所以说,得了临汾之后,赵石却觉着有些难受了,大军毫发无伤,士气可用,若是驻军于此,别说大军上下不甘心,便是他自己,也觉着对不起这大好情势。

但要说挥兵汾州,除了上述的顾忌之外,更让赵石犹豫的是,如果陷了汾州,大军情势非但不会好转,却有急转直下之危,为什么?过了汾州,便是太原府,金国河东之根本所在,要说河中丢了,金人在取舍之间还会有所犹豫的话,那么一旦秦军兵锋直指太原,那情形可就不同了。

金人再大的家底,也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太原对于金人来说,太重要了,太原若陷,则金国半壁江山也就没了,秦军接着挥兵河北,也就无所顾忌,那时几乎便是将刀子架到人家脖子上了不是?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汾州王秀才会按兵不动,既怕中了秦人埋伏,将汾州丢了,又有坐等秦人远来,于汾州城下与秦军纠缠,等到太原援军毕至,再大破秦军意思。

太原的援军会不会来?根本不用考量,临汾都丢了,若金人朝堂上下都没糊涂的话,那还用问吗?

想到这个,赵石终于按捺住了心里的蠢蠢欲动,此战目的已经达成,若再贪心不足,很有可能便会折戟于汾州城下,再说,以现在这数万人马,打下汾州也无力窥视太原,还得直面太原金国重兵,到时还能怎的?凶险太大,而收获却不能尽如人意,亏本买卖,不做也罢。

虽还是有些猜不透,为何搁了这许多时日,汾州本应派兵来援临汾,若是那般,秦军便是能陷了临汾,估计也要损伤一些人马,定不会如现在轻而易举如同儿戏般便进了临汾城才对,情形有些古怪,难道想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不太可能吧?临汾有这么一位奇葩的守备将军,还想渔翁得利?

又或者,根本不知秦军来取临汾?也不太可能,这么大的动静,还能瞒得住人?连赵石都不能相信,真真是让人猜不透,想不明白……

之后多与众将猜测,众将也都莫名其妙,说不出所以然来,杜山虎最后则开了句玩笑,待得异日将此人为大帅擒来,大帅亲口问他便是,算是为这事画上了个句号……

不过既然有了决定,便不会再做更改了,先是将蔫狼找来,一顿训斥,这人看来真是懈怠了,上次派他出去,到汾州转了一圈,回来竟然说汾州守备松弛,守军不堪一战,这是怎么探的?难道就在城下绕了一圈便回来了不成?

蔫狼满脸羞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