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按部就班并不简单,统筹全军,更不是别人能办到的。
他让司马和前锋先走,自己两头跑,随时骑快马赶上。
如此大事已定,敌方也略有察觉,又出兵骚扰。
王志不动生色,让军民克制,夜晚降临,八百余前锋,两百名甚前锋,背上锅盔,驱赶战马,沿途不断集结,顷刻之间即成编制,“哗啦”走了一夜,零星打了几仗。一夜之中,史千斤上筏不知道了哪儿,而王志则疾速推进,连拔几处游牧人设在楼关外的驻地,天刚一亮,就到了楼关之下,胜利地达成作战预案。
就在这一天,一只意图绕过黄龙山区的奇异马队联系上高奴的游牧人,停止的歇息,让粮草在崎岖的山路上先行,向着楼关背后的三里峪翻越而去。
几名身穿褴褛皮袍的向导拉着马匹走在最前面,穿过耸腰的盘山道,往群山深处投目。
其中一个小少年手扶颈下的骨埙,在吊着脖子上一片皮扎上擦一擦,喃喃地说:“耽搁了些时日,阿哥不会怪我们吧。”
当地的猎户往前头指手,比划,并估计了三里峪的远近,那少年就把马交给别人,逆道而回。这一支马队,从而暴露在人们的面前,他们个个蓬头垢面,屁股上别着突出的弯刀,有的一身制式绵甲,有的像土匪一样破破烂烂,却个个精悍,有马靴穿,一路有序地前行,板车停了推板车,马打滑了,抗战马,偶尔有几辆好车,在冰冷的山风下一刮,露出内中带着金边银亮的器物。
他们见为首的小少年回来,通过时,纷纷给他说话。
小少年便精神抖擞,到处奋力地鼓舞说:“各位阿叔,过了这座山,就再也没有中原朝廷纠缠不清的兵马。”
他非常威风地往前跨腿,不时还弯腰抠抠马靴上的干草和泥土,很快来到队伍的中央,这里有几个穿着得体的粗壮大汉,围着一个高大的少年,那少年双手持羊皮地图,一边步行,一边观察四周物貌。
突然,他脚下一滑,被身后的武士扶住,抬起头来,看到打前头回来的小少年,威严地问:“路勃勃,这里全是山,当真就快到高奴了?!”
路勃勃笑道:“那当然。”
那少年再次抬头看看,霜茫茫,白斑斑的群山云生云灭,留鸟惊飞,情不自禁地说:“阿爸。您的王廷流浪太久,太久,今天,就要回到它倾洒光辉和荣誉的战场,从此,我要让您的金旄,重新高高地耸立。”
他手持羊皮地图,向天空放开双臂,虔诚地抬头,旋即,给路勃勃说:“我们就要分别了,记得让阿鸟给我联络。”
路勃勃说:“你不送信吗?!”
少年略带激动地说:“送。送。”
他并未拿出信来,也并去找纸笔,只是掏出一把牛角刀,交给路勃勃,说:“吾兄如晤,弟已率部迁至高奴,将投白羊王帐下土阿德氏。土阿德氏乃昔日默库儿贵族,虽不可庇佑,却可一时安身。兄之所思甚远,然成与不成,弟必尽力而为,今即至,欲将隐藏身份,令鱼木阿哥将吾父之金帐玉玺进奉白羊王。白羊王,蛮野无知之人,必膨胀其野心,重用吾等,吾等相机谋兄之大事。”
路勃勃目不眨视,口中念念有词。
少年当即招过身边武士,用手一指路勃勃:“务必将此信送到,信在人在,信亡人亡。”
路勃勃轻蔑地“切”了一声,说:“信也不是纸做的,还能保护他呢,我大摇大摆,大摇大摆,就进城了……他们得听我的。”
少年答应说:“好,他听你的。”
第一卷 雪满刀弓 五十九节
楼关这一仗,实际上,没有朝廷上什么事儿,只能算王志“将在外有所不受”的一次冒险。
“将在外”这一说,两军阵前的变通,虽然也能让人接受,但有一个前提,你这个“有所不受”得是完全正确的,视情况而定的,你要是“将在外”,一个“有所不受”,玩了个全军覆没,不说滔天的罪责,事后身死百年,还跟着一大串嘲笑。
所以,王志的这一战很谨慎,虽然看似迅猛无比,实际上却谨慎得不能再谨慎。
按说顺利压到楼关之下,如果游牧人没有在城下空间被中原步兵铺占之前反扑,己方就在向胜利靠拢,这和中原百姓不能打仗一个道理,他们那些游牧人,一旦跑不出来,就不只是被动那么简单了,他们不会守城,也没守城的经验可言,是器械不会用,人手难组织,难调度,战法也简单,就是把兵派到城墙上,不让人登城。
经验也许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也许你没有经验,却能做得很好,可你也不会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事儿,在两军交战之际,你敢胡乱干么,你不慌吗,王志相信,游牧人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应战,肯定还是会出楼关,不管是试探一回,还是拼一回,都得来,只有将他们挫败,他们才会老实地缩回去,从而失去城下野战的空间。
八百名勇士也多多少少知道,他们一到,就听命行事,一边提防敌人,一边在挖壕沟,将挖出来的土垛墙。
游牧人却一直不出击,哪怕中原人挖沟,筑墙,迫近扎营,机会正在一分分失去。
随着八百余将士的营盘工事,和中军的推进,王志仍是丝毫不敢放松,反而多出许多的压抑和不解,也许,敌方首领正坐在一起商量对策,也许,仍然轻视到来的将士,认为他们人数少,不堪一击,也许,他们知道这几百将士出发到现在还没有休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谁知道呢,反正不会坐失待缚。
他不敢轻易离开,又不得不考虑回后方。后方安排不当,中军就起不到对前锋起到接应的作用,难以迅速有序地压逼过来,进一步站稳脚跟,自己回后方,又怕自己不在,前锋懈怠,顶不住马队的冲击,而前锋要是扎不住脚,一触溃败,敌人乘势而进,中军就有可能因而动摇,中军一旦被冲动,别说自己是虚兵,就是实兵,也是相当危险的。
他想来想去,决定回到后方之前,派人到城楼下挑衅一番,看看能不能在自己走之前,与敌人打一仗,挫败他们一些气势,以免自己走后,情况有变,这就挑选了几名骑兵,抵达楼关外线骂阵。
楼关周围,有三千左右的胡虏。
楼关之后,沿着洛水,驻扎着思达明的五扈部二千人马和别步千余人马。
再加上零星设下的牧场,哨卡等,兵力足以在七千以上。
相对于雕阴来说,从兵力上来看,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但这个时候的他们,早已经不是刚随思达明来战楼关时候的战士了。
冬天的降临和食物的匮乏,始终困扰着他们,前几次出兵掠夺,虽然一再迫近雕阴城,却因为本地本来就很穷,百姓也善于避兵跑反,听到风吹草动,要么带着粮食牲畜往山沟里钻,要么集丁壮防御,收获还是很小的。
而粮食一旦匮乏,大部落就会夺小部落吃的,大族就会夺小族吃的,小族,小部们,又夺不来吃的,是经常内讧。
正如狄阿鸟所预料,他们内部,各枝人马矛盾重重,再从个人角度上看,许多人都是被抽的男丁,凭着对粮食,对财物的渴望来到这里,希望有些收获,而收获却是微不足道,而后方,同样因为各部凑在一起过冬,发生大部落掠夺小部落,大族掠夺小族的事情,让他们除了去面对现实的困挠,心也跟绕弯的羊肠。
本来王志的前锋,八百人的到来,随着几个骑兵的奔驰,通知,已经迫使众多的游牧战士拿起刀剑,骑上战马,可这八百人只是为了站稳脚跟,并没有立即发起攻击,他们那些分别有着驻地的游牧战士,谁也不愿意带领自己的人,第一个跑出来,为别人而战,反而觉得中原军队一向只知道缩在驻地,此举过于反常,这一战,败多胜少。
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上下下都多出很多不祥的预感,不少人带着开小差的心理,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正因为这些原因,本来松散的联盟,本来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还非要摆到了思达明的面前才行。
此时,就连思达明,也有了别的心思。
几天前,他就在犹豫,跟自己的一个奴隶说:“羊羔儿不能早断奶,猎人们出门,不能不带够干粮,来了这儿一段时日了,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奴隶就顺着他的话说:“那我们还是尽早退兵吧。”
他一听,就立刻变得气愤,把这位奴隶杀了,跑到萨满那儿占了一卜,回头跟人说:“这种人也配活着么,怎么不肯坚持拿下眼前那座城,杀光抢净呢?!”
事实上,自打下楼关开始,他也只是试探一二,根本不敢大举攻城,也几乎,没考虑过大举攻城的事儿。
他不是拓跋巍巍,旨在建立国家,一旦打仗,有着许多的战略目的,他只是一个普通部落的当家人,考虑到一旦攻城,有准备的中原军队,会秉承他们的习惯,钻到城里躲起来,介时,他七千大军,就完全没有了退路,只能在坚城下打硬仗,啃还是不太熟悉的城墙,而手上缺粮,军无后继,又随时会被下郡赶来包抄后路!
能不能打,对一个优秀的猎手来说,根本就是个起码的常识。
这样的想法如果放到王志的跟前,王志肯定觉得这人太傻,你既然看着不好打,你撤就是了,你既然要打,冲过来,攻城得了。
其实,这正是中原人在跟游牧人作战,最显着的区别,对于白羊王来说,他是带着人出来觅食的,打猎的,“轰轰隆隆”跑了阵马,猎物不好打,就不打了,放弃了,回家了,你不问他心里也想,咱们出来打猎,打到一半儿,猎物没获着就想回家,吃什么呀?!
必须得打。
那就是怎么个打法儿?!
如果你打个猎,是想求个温饱,把家里的人打折一半儿,你觉得,这次打猎很值么?!所以,一直以来,他就在这不远不近的地方磨着,等着对方松懈,等着自己三天两头的骚扰,打得这群羊麻木,打得这些羊能不反抗就不反抗,各顾各,从而给自己一个大肆掠夺,或一举破城的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