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英雄志-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隆义冷哼一声,转身径向南城紫阳门行去。

江宁诸城门闭门皆要等到子夜之后,众人望着灯火通明的紫阳门,皆感无戏可看。袁隆义含愤离去,看上去却似袁隆义理屈,两家有怀玉山相隔,何况怀玉山上的要塞都在江宁手中,两家也不至于立起冲突。只是江宁欲接过霍氏在荆北的城池,荆南势力便沿着南北走向荆山威胁到荆北地区的江宁驻军,只是荆南世家未必有胆量惹江宁。

袁隆义派人上登城道交验文书,只要验过文书,袁隆义一行便要按照文书所录的行进路线离开江宁境内。

袁隆义出使江宁才一日却在观礼前一夜离去,巫青衣心里奇怪,欲启唇相询,却见易华熙凝神望向别处,似在聆听什么。

易华熙说道:“城外有奔马接近,似有百余骑。”

元逊淡淡一笑,说道:“屠夫将军果真赶得好时机。”

此时从江宁南城紫阳门进城,多半是魏禺。易华熙见元逊转念之间便猜出来,暗道:容雁门将元逊派到江宁,却无有作为,而那个南平正使元拱辰,却似无能之辈。

片刻之后,透过深邃的城门洞望见百余名衣甲鲜明的精骑在城门前下了马,居中一人身着玄色铁甲,面容隐在阴影之中,却有无形的寒气透过城门洞子隐隐侵来,众人皆凛:好霸道的杀气。

第十一章 青衣命途

百余名衣甲明亮的精骑直驰至城门前才翻身下马,居中一人身着玄色铁甲,面容隐在阴影之中,转头之际向这边望来,目光就像侵在寒泉里的刀刃一样犀利,隔着这么远,袁隆义却能感到隐隐透过来的寒气,心里一惊,暗道:好盛的杀伐之气。

徐汝愚治军甚严,麾下也不乏嗜杀的将领,魏禺嗜杀之性尤其暴虐、从不收敛,江宁诸将,也以魏禺军功最盛,迄今积功升至凤陵行营总管,在江宁军中的地位仅居江凌天之下,魏禺以凤陵行营总管之职总领江宁在越郡的战事,随着江宁西侧边界继续向西推移,江宁逐渐将荆南以及南平的事务交到魏禺手中。袁隆义初次见着魏禺,对其人其事却知之甚详,心里想:荆南若与他相遇,绝非幸事。

魏禺与百余骑护卫临近城门,城门内侧便缓下来。魏禺身为江宁的主要将领,常年起居都在军营,便是回到城中也是深居简出,各家除了知道他用兵犀利凶狠、为人血腥嗜杀之外,对他的性情没有更多的了解。

魏禺领着十多近卫入城,其余护卫需驻去城外的军营中去。魏禺见樊文龙迎上来,眉头轻皱,问道:“樊将军,时近子夜,城门处怎会拥挤恁多人?”

樊文龙说道:“荆南使节袁隆义此时出城,各家使臣前来相送。”

魏禺目光在袁隆义脸上停了一瞬,又缓缓扫过后面围观的众人,冷哼一声,说道:“袁隆义出使江宁,是为何事?”

“为明日小公子毓麟之礼往贺江宁也。”

魏禺嘴角微微一掀,予人却是残酷冰冷的感觉,径直走到荆南使团之前,朝袁隆义拱了拱手,说道:“礼时未至,袁将军何故子夜离去,莫非荆南出了什么变故?”

袁隆义暗道:惹了这魔王,只会给荆南带去遍地血腥,微微一笑,说道:“袁某往贺,欲见青凤将军,怎知你家大人却不愿见我,袁某自讨没趣,遂子夜求去。”

魏禺说道:“往贺之仪,需待到明日;袁将军若为荆南事务出使江宁,只需来寻我便可。”侧身对樊文龙说道,“先生已将荆南事务悉数委于凤陵行营,袁将军欲归荆南,我自会安排人护送。”

月前徐汝愚在芜州时,霍青桐从彭泽亲往拜会,引起世人诸多猜测,议论最多之事,则是霍氏欲将荆郡北部、彭蠡湖东畔的城池让给江宁。

魏禺这话无疑证实了世人的猜测。

虽然有所猜测,但是亲耳听魏禺如此说来,众人心里还是震惊不已。相对他人不同,袁隆义乍听此言,却觉脸上让人扇了一掌。

在江宁官员的眼里,与荆南之间的事务,不过是统属于凤陵行营的局域性事务,袁隆义尚无资格求见徐汝愚。袁隆义怔立当场,临行之时,倒时考虑过江宁的种种反应,也想出种种对策,却绝然没有想到江宁会是这一种姿态。

元逊心里也是诧异:江宁对荆南以如此跋扈的姿态,究竟意欲何为。见易华熙也是一脸的凝重,心里愈加迷茫。

袁隆义当然无法对魏禺说出三家缔结盟约的话来,强按下心里激愤,冷冷说了一句:“袁某自识得回荆南的路,不敢劳魏将军费心。”

魏禺拱了拱手,说道:“那也好,就由鸿胪司的官员替袁将军沿途打点。”

荆南使团由鸿胪司的官员引领出城,魏禺、樊文龙则在精卫的簇拥下,往青凤府方向策马驰去,城门内的匝道上留下那些摸不清头脑的各家使节。

元逊思忖一阵,想不透彻,朝易华熙拱拱手,说道:“易兄,月色尚好,不若邀月饮酒?”

江津与南平绝称不上什么友好关系,南平一时还威胁不到江津,江宁却是江津实实在在的威胁,但观魏禺对荆南袁隆义尚且不假言辞,料想对江津更是虎视眈眈,易华熙不愿徒惹江宁猜疑,想到与南平扯上关系也绝非一桩好事,自然不愿与元逊走到一起,微微一笑,说道:“诚我愿也,只是身无暇。”

“莫非易兄已看出袁隆义一事里的蹊跷?”

“都是性情中人,还能有什么蹊跷?”易华熙拱拱了手,便径直离去了。

元逊轻吁一口气,将眼里的恼怒掩去,暗道:江宁已经强到大令江津、荆南这样的势力畏惧了吗?心里不愿,却不得不承认,南平在东南的影响力已远远不及江宁了,特别是南平的战略重心西移之后,令江宁在东南的行事更是无所顾忌。

子夜已至,元逊望着包覆铁皮的巨大城门缓缓闭合,从城门缝隙里挤进来的城外夜色越来越狭,落在巫青衣的脸上却愈发显得静谧。元逊瞥了一眼巫青衣的绝世容颜,心里没来由的升起一丝惶恐。

江宁的诸多反常行为俱是巫青衣抵达江宁之后施行的,难不成徐汝愚看出巫青衣是左督的心结所在?

元逊回想在鸡鸣山下与徐汝愚的匆匆相遇,徐汝愚若是在那一瞥之间看穿一切奥秘,这样的人物真是太恐怖了。若非如此,又无法解释江宁的诸多反常举动。

元逊呆呆想了一阵,脸色倏忽变化,显出内心的挣扎犹豫。

巫青衣在旁看了,心里发紧,想不透平日温文尔雅的元逊,此时的脸色怎如此吓人。

在灯火照不到的暗处,徐汝愚与陈昂并肩而立,将元逊脸上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

徐汝愚收回目光,说道:“元逊果真不知袁隆义的来意。”

陈昂说道:“换是我,只怕已忍不住出面了。这女娃若有变故,所有的谋划都要落到空处。”

徐汝愚笑道:“本就是险棋,算计落空,无棋可下,那就维持现状罢了。”

陈昂轻叹了一口气,与徐汝愚一道隐入更深的夜色之中。

门窗洞开,夜风穿堂越室,烛火明灭,邵海棠背着烛火静坐堂上,脸庞隐在阴影里,一双眸子却生出熠熠光辉,在幽昧里尤为明亮。

邵如嫣摒息蹑足依着雕木耳门往里探看,骤然遇上邵海棠清亮的眸子,吓了一跳,捂着心口跳进来,说道:“泉叔说你在堂上练息,我本待看一眼就回内府去。”

邵海棠脸色一沉,说道:“我今日殿前班值,怎未见你的影踪?”

邵如嫣怨道:“寻常人的性命在爹爹眼里总不屑一顾,汝愚口里虽说任凭去留,若是江宁不加干涉,巫青衣终保不住性命。”

“汝愚心意未改,任凭巫青衣去留,已是江宁最大的仁慈,江宁若横加干涉,终会给别人落下口实。身居高位者,自有其责,终不能顾全所有,当有取舍。你身为内府司习,当守自己的本分。”

邵如嫣争言说道:“爹爹口里这么说,心里大概在想计谋之事只能在暗处作为,用在明处,只会警醒容雁门吧?”

邵海棠冷哼了两声,没有说话。

邵如嫣叹了一口气,说道:“早知求爹爹也行不通。”

邵海棠脸色缓了缓,说道:“你可知元逊其人?”

邵如嫣微微一怔,摇了摇头。

“元逊本是容雁门西征军的一路主将,容雁门将其遣到江宁,又是好相予的?元逊其人有大才,却有恃才傲物之嫌,容雁门用之出使江宁本无妨,大概元拱辰这一个正使的出现也让容雁门始料未及吧。元逊若知收敛,江宁倒看不出蹊跷来,但这能不能算是容雁门用人失察?”

邵如嫣说道:“容雁门将巫青衣送至江宁,汝愚曾说出可能出现在巫青衣身上的两种命运,这两种命运,都出于江宁洞悉南平内部矛盾之后而采取的举措,容雁门应当有所预料。”

邵海棠微微一笑,说道:“你聪慧过人,却太任性。容雁门或许不知元矗另派元拱辰为正使出使江宁,但是菱凤镜那时身在江陵,焉有不知之理?菱凤镜也没有出面阻止元拱辰与无逊共同出使江宁,可推知其中另有深意?因为菱凤镜也看出元逊是解除容雁门心结的关键人物,这也是容雁门遣元逊出使江宁的主要原因,既使有元拱辰这一变数,也不会更换人选的原因所在。”

邵如嫣说道:“爹爹是说元逊有可能出手取巫青衣的性命?”

邵海棠叹道:“容雁门正是希望元逊出手。容雁门自知巫青衣是其心结所在,这心结自己却解不得,惟有依赖他人,元逊正是这个能够明白他的真正心意的人。”

邵如嫣说道:“我倒有一事不明,元逊与巫青衣朝夕相处有些日子,爹爹怎么断定元逊能忍心下得这手?”

邵海棠说道:“元逊应能下得这手,不过取巫青衣性命一事,也会予元逊莫大的挫折。元逊虽有大才,但是恃才傲物,难堪大用,这样的挫折才会使元逊成就大器。”

邵如嫣花容失色,讶道:“容雁门的心计真有这么深?”

邵海棠轻叹一声,说道:“应是如此,初时我也未能看出来。”

邵如嫣本欲设法不让巫青衣返回南平,却未想到有元逊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