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历朝历代,以此句为题的八股文多如汗牛充栋,只要愿意,吴节可以找出一百篇范文抄上去。
在来之前,他也背了两篇,其中一篇写得不错,是清人张廷玉所作。
可等磨完墨,正要落笔,吴节却想,自己昨天已经抄了两篇钱谦益的上去,这个时候换成张廷玉的,风格也对不上。清人作文有许多忌讳,谨慎小心,文字也拘泥古板。而老钱好歹也是东林领袖,当时的风流才子,写出来的东西俊朗飘逸,也对明人的胃口。
因此,张廷玉的东西还真不能抄上去。
这提醒了吴节,过了院试之后,接下来就是乡试、会试和殿试,有海量的题库在手,要过关也挺简单的。可却要注意,所写的文章风格都要统一,否则差异实在太大,难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好在吴节准备了两篇范文,另外一篇是一个叫什么陈瑚的人的作品。这人是崇祯末年的举人,太仓人,没做过官,也不出名,写的东西也不甚佳,不过风格和钱谦益倒也相差仿佛。毕竟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想必受过钱老头的影响。
选好范文之后,吴节就提起笔,一字一句,慢悠悠,老老实实地用馆阁体抄在卷子上。
今天有一整日的时间,写得太快,总不可能坐在考舍里发呆吧?
至于昨天双管其下,看起来是比较惊人,却是为了赶时间,不得以而为之。这种出风头的事情,吴节也不想的。
这篇范文有点长,大约九百多字的样子,估计了一下,全部抄下来,恰好将卷子写满。看得出来,原作者不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废话比较多。
字多点也好,正好消磨多余的时间。
到中午的时候,大约数了数,才写了不到三百字。
他这边慢吞吞地抄着范文,倒让包应霞等人着急了。
同考生们的平静不同,院试从第二日开始,考官和书办们都开始忙碌起来。誊录的、弥封的、阅卷的,忙得昏天黑地。
包应霞和府学教授一大早起就坐在案前,不歇气地批阅卷子,直看得头昏眼花不说,连脖子都甩得酸麻了-----古人作文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读起来,脖子的动作幅度极大,一整天下来,就有些坚持不住。
包应霞放下手中的卷子,伸手揉了揉玉枕穴:“这是本官第一次做主考,平日间只见到翰林院的同仁做主考时的风光,心中羡慕。真轮到自己时,这才知道其中的辛苦。”
教授也叹息道:“谁说不是呢?!”
包应霞突然问坐在一旁的审教授:“审大人,吴节怎么样了,以他的速度,应该早已答完卷子了吧?”
吴节昨天的双管齐下和风一般的答题速度实在惊人,今天应该也会早早地写完了吧。
他是本科院试最出色的一个考生,这科别人中不中无所谓,只要吴节能够拿到秀才功名,也不枉我包应霞来此一遭。
审学政昨天不小心看到了吴节的卷子,被剥夺了审卷资格,今日倒也清闲,主动担负起维持考场秩序的责任。听到包应霞问,回答说:“好象有些不对劲,按说,以吴士贞的才华,今天这道题目也不难,早就该写完了。不过,以本官看来,那吴节好象提笔艰难,半天才写一个字的模样。”
“下笔艰难,这么简单的题目?”包应霞心中一个咯噔:“怎么可能?”
“谁知道,等下我再去看看。”
“也好。”
吃过午饭,包应霞坐在桌前假寐片刻,又看了几十张卷子,抬头一看,日头开始渐渐偏西。
这个时候,审学政匆匆走进来:“包大人,只怕有些不好。”
“怎么了?”
“吴节还是写得极慢,没写一个字都要左右看上半天……好象,好象是……”
“什么好象是,究竟怎么了?”包应霞心中有些急噪。
审学政:“我总算知道吴节怎么写那么慢了,他应该是得了热病。”
“热病?”屋中所有人都吃了一惊,齐声问。
审学政:“是病了,好象还不轻,一张脸都肿了。”
“啊!”包应霞一呆,手中的卷子落到地上。
第八十七章头名案首已经确定
考场之中考生生病的事情在以前也常有发生,特别是院试。院试每年一次,一般都在当年五月初举行。
五月份已经入夏,这么多考生集中在一起考上三天,又是屎又是尿,难免会有人热出毛病来。
今年的五月,天气热得厉害,这也给疾患爆发创造了条件。
“吴节现在如何了,发烧没有?”听到这个消息,包应霞心中一紧。这个吴节将来可是要做自己得意门生的,若是病倒在这里,无法完成考试,岂不是莫大遗憾。
况且,包大人也不知道吴节得的究竟是不是传染病,若是,这几百考生若被传染,事情就大了。
“好象没发烧。”审学政回答说:“看他样子,也就下颌处有些肿胀,脸色倒也正常。人看起来很精神。”
“这就怪了。”包应霞心中疑惑,又问府学教授院试之前找人来打扫过考场没有。
府学教授回答说怎么没打扫过,就连排水沟都事先疏浚过,还撒了石灰消毒。又小心地对包应霞说:“包大人,天气实在太热,要不,着人到外面买些绿豆汤,熬些草药进来。”
“荒唐,科场大门一关,不到开闸,任何人不得进出。”
“是,是,是,是下官糊涂了。”府学教授叹了一口气,再不说话。
审学政:“等下我在去看看吴节,若他真的病得厉害……”实际上,审学政知道,就算吴节病倒在考场里,也是无法可想。
科场之上自有制度,大门一关,不到日子,就不能随便出入,死也要死在里面。
前几年,福建乡试的时候,考场失火,就因为这个不近人情的制度,没人敢去救火。就那么眼睁睁看着十几个考生烧死在那里。等到考试结束,才通知家人前来收尸。
“也好,等下你再去看看。”包应霞微微颔首。
于是,吃过午饭,审学政就背着手在考场里走来走去。
不断有消息传过来。
“吴节的脸好象还肿着,浑身都是汗水,看起来不太妙。”
“这么热的天,别说是他,本官也是汗流浃背。对了,他的卷子作得怎么样了?”
“依旧是下笔艰难,每一个字都要写上半天。”
……
“不好了,不好了!”
“审大人,又怎么了?”包应霞和府学教授同声问。
审学政一身肥肉都在颤抖,青色官袍已经完全被汗水沁透了,喘着热气:“反正不好。”
“可是脸更肿了?”
“倒不是,吴节脸上的肿胀好象消了些。”
“消肿就好,消肿了就好,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府学教授摸了摸胸脯。
“可是……可是……”
包应霞:“可是什么?”
“可是……吴、吴节他的左手,好象、好象也肿了。”审学政有点口吃。
“左手也肿了……不用担心。”沉吟片刻,包应霞道:“或许是蚊虫叮咬所致,没什么大不了的。”
“倒也是。”
包应霞竭力将心中的不安抛之脑后,对审学政道:“再等上一个时辰就该收卷了,至此,三篇八股时文都已经考完。这第三题的卷子,还请大人多费心批阅。”
“那是自然,本官已经闲了一日,正觉沉闷。”
这个时候,包应霞从一堆卷子中挑了一份出来,笑道:“其实,第三题和明天的策论、试贴诗看不看已然不要紧了,不外乎是个添头。锦上添花的东西,作得好固然让人欣喜,作得不好也无所谓。刚才我和成都府学教授商量了一下,单凭这分卷子的两篇文章,今科的头名案首已经定下来了。”
“啊!”审学政吃了一惊:“是谁这么才华横溢,只凭区区两篇文章就能轻松夺魁?”
府学教授笑着对他说:“的确是才华出众,这两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放在这一堆卷子里,还真是抢眼。审大人你可以过来看看,看看究竟是不是吴节的卷子。一定是的,肯定是他。吴士贞县试、府试的文章我都看过,是同样的风格。”
“好,本官看看。”审学政应了一声,只看了一眼,就张大了嘴巴:“果然……”果然是吴节的卷子。
“审大人,教授!”包应霞威严地哼了一声。
审学政连忙将眼睛挪开,避到一边,道:“究竟是不是吴节的卷子,我怎么知道。昨天隔得那么远,本官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
府学教授醒悟,笑着摆头:“是啊,咱们都是科举出身,十年寒窗,夜夜挑灯苦读,一双眼睛早熬坏了。特别是天一黑,我就目不视物,跟个瞎子似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
其实,一看到审学政的表情,大家都是知道这张卷子是吴节所作无疑了。况且,以这两篇文章来看,不管是立意还是文笔,已经大大高出其他考生一截,不是吴士贞还能是谁?
到这个时候,本期成都府院士的悬念已经被彻底杀死。
当然,前提条件是吴节需要完成剩余的几道考题。
院试是童子试的第三关,涉及到秀才功名,不能提前交卷,不能当场录取。因此,完成所有题目是被录取的首要条件。
可吴节的身体看起来好象不妥,他能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考试吗?
三个考官心中都是有些不安。
这次考试,若吴节中不了,也没什么意思。
还好,吴节看起来虽然好象病得很厉害的样子,写起卷子速度也像蜗牛,可临到交卷的时候,还是堪堪将第三篇八股文作完。
更好的消息传来,吴节左手的肿已经消了,来得快也去得快。
就是手背上好象渗出了几滴血,有一个指甲大小的淤青。
这让三个主考官有些疑惑:这究竟是什么病啊。
又让衙役们今天晚上提起精神好好观察,如有事,速速报来。
好在这一晚非常平静,到天明的时候,衙役回话说士子们都很正常,尤其是吴节吴大才子,睡得十分香甜。
“很好,把卷子都发下去吧,最后一场了。”包应霞提起了精神:“希望一切顺利。”
第八十八章胜利考完了
院试最后一场也就两道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