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一来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因为前一段时间战事紧张,穆陵军的扩张比较快也比较混乱,连商毅也搞不清楚现在穆陵军到底有多少人,估计大约是在二万二三千左右,另外还有约四五千的民兵。那就是现在商毅手下会是士兵的家属,如果士兵们还是继续当兵训练,那么分配给他们的土地谁来耕种呢?
按明朝的卫所制度,是一种半军半民,耕战结合的制度,士兵平时就是农民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操练,有战事时抽调整编出战。应该说在乱世时候,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因为有了土地之后,会增加士兵的责任感,在作战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保证了粮草的供应。因此在明朝的早期,卫所制度还是发挥了十分集极的作用。
对于周世奇、唐镇、孙和斗等人来说,也都倾向于继续保持这项耕战结合的制度,既使是为了以后的征战,也只用保留五千左右的专职士兵就够了,其他人还是该解散回家一边务农一边操练。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数量,也能兼顾农业生产。
但商毅知道,现在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一年以后大明就完了,而清军也将正式入关,那时的局势困难比以前会更有过而不及,因此必须建立一支职业军队,在辅之以一定民兵军队才行。于是力主一定要建立一支人数在一万五千到二万左右的专职军队,其余的人可以按民兵编组,半农半兵。
当然这个理由商毅是没法说出来,但他对众人强调的是,现在清军虽然退了,但流寇的活动依然十分频繁,而且以经席卷中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到山东来,而且自己也有可能会被朝廷调遣,去平定流寇,因此也有必要保留相当专职军队数量才行。
甚于士兵家里的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商毅也早以经想出了一套规定:
一、在穆陵军重新整编之后,每一名正式士兵的服役期为六年,在服役期内,除了能够拿到军饷之外,每名士兵的家庭可以分配到一百亩免税土地。等服役期满之后,土地的所有权就属于士兵个人所有,并享受免役减税的待遇。
二、如果士兵在服役期内战死,或是因受伤残疾而不能完成服役期,那么土地也归他或是他的家庭所有,同样享受免役减税的待遇。但如果士兵非战死,或是残疾而不能完成服役期,那么官府将收回一半的土地,并且不能享受免役减税的待遇。
三、士兵分配到的土地可以由家人自种,也可以在服役期内,将土地的使用权租赁给官府,每年从官府收到一笔租赁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而定。而土地租赁之后,官府如何使用,产出收入均与士兵家庭无关。等租赁期满之后,可以双方协定,继续租赁,或是回收使用权。
四、如果不原当兵的人,也分给五十亩土地进行耕种,第一年免税,第二、三年只交一成,以后视局势和收成而定,最多不超过二成,六年以后才能拥有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并要承担相应的差役任务,而且必须参加民兵,农闲时接受训练,必要时也随军出战,否则官府将收回土地。如果因为战死,或是受伤残疾,则可以享受免役减税的待遇。
而租赁到土地过来,由官府招集其他流民,组织进行耕种,所得的收获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因为现在中原大乱,清军又劫掠山东,一定会产生大量无业的流民,招募人手应该不难。这样一来耕田当兵两不耽误,而且士兵除了能得到一笔土地租赁费之外,在军队里还能拿到军饷,服役期满之后,还将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对参军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最终的决歨还是以士兵的自愿为主。不做强救。
其他几人听了,也觉得商毅的这个办法不错,可以推行下去。于是商毅命令唐镇和孙和斗首先去统计士兵的俱体人数,然后再详细向士兵们解释,成为正式士兵之后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并且按照士兵的自愿原则,统计出愿意成为正式士兵的人数,然后将对军制进行一次全新的编制改革。另外就是统计在与清军的历次作战中战死的士兵,按照统一的标准,给予抚恤。
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之后,其他人都各自散去,就是孙和鼎的工建工作。
第177章 铸炮
因为在守卫济南时,商毅就听孙和鼎说过,穆陵关以经开始铸炮了,因此处理完其他事情之后,就马上让孙和鼎带自己去看一看。
而孙和鼎也同样想让商毅看一看自己的成果,因此马上带着商毅,来到了铁匠坊。
一进工作车间,商毅立刻发现,在一边并排放着十个泥制的长管状东西,二大八小,大的长约三米左右,小的长约二米左右。
孙和鼎介绍道:“大人,这就是铸炮的泥制模,均是按一号和二号佛朗机炮的尺寸来制做的。泥模制成己有二十余天,大约再过十天就可以完全干透,到时候就可以开始溶铁倾铸了。”
商毅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欧州,中外铸造火炮的方法都是采用泥型铸造或蜡型铸造而成,称为泥模法或是失腊法。但这样铸炮,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膛。而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因此铸一门炮最少需要两个月,多则需要四五个月,而且铸成之后必须将泥模打碎,才能将炮筒取出,故此泥模无法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铸出的大炮尺寸不等,标准不一的问题。
而这一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两百年后的1841年,才由晚清的著名科学家龚振麟发明了铁模铸炮法,不仅使铸炮的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和标准统一。而且当时的人都称赞:“其法至简,其用最便,一工收数百工之利,一炮省数十倍之资。且旋铸旋出,不延时日,无瑕无疵,自然光滑,事半功倍,利用无穷,辟众论之导轨,开千古之法门,其有裨于国家武备者,岂浅鲜哉!”
而欧洲铁模铸炮技术的应用是在1873年,由圣彼得堡的拉夫罗夫、维也纳的乌洽提斯及士林的罗赛德等三位科学家所发明的,比龚振麟创造的铁模铸炮法整整晚了三十年。在当时欧州以经全面进入工业社会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也证明了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少聪明才智,只要客观条件确定,中国人就可以立刻创造出令世界曙目的成就来。
铁模铸炮法在龚振麟所著的《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中有详细说明,后来又被魏源收入他所编着的《海国图志》。商毅的电脑里就然收录,简单的来说,就是按炮身长短分节以铁为模,每节铁模分为两瓣,铸炮时将各节的两瓣合拢,用铁箍箍紧,再把各节按照笋卯接合,使之成为大炮的形状。然后在铁模的内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与细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待干透后,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烘热、再配合上炮芯,就可灌入铁水开铸。待铁火凝固后,立即顺节按瓣剥去每块铁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还全部火红时,用铁刷和铁锤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将炮身不平之处,加以修整,即成为大炮。
孙和鼎听商毅说完了铁模铸炮法的整个工艺过程和技术措施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呆住了,两眼瞪着商毅,足足有一分多钟没有眨眼,害得商毅也吓了一跳,还以为他魔障了。
只听孙和鼎猛然一拍脑袋,大叫了一声,拉着商毅的手只晃,说里不住的道:“大人,你真是太聪明了,这样巧妙的方法竟然也被你想出来了。枉我研究铸炮十几年,自以为除了西洋之人以外,放眼整个大明,绝无出其右者,却没想到大人的见识,比我要高明十倍。”
商毅也不禁嘿嘿的干笑了两声,又道:“孙先生,这也只是我随便想想而己,能不能实现还很难说,你也不要太高兴了,还是先试一试吧。”
孙和鼎哈哈大笑道:“大人请放心吧,这法是一定行的。”说着一回身,从屋外叫来一个工匠道:“快去让他们都停下来,不要再制泥模了,全是耽误功夫。然后把几位老师父都招集起来,我们要马上开始重新制模。”和商毅是纸上谈兵不同,孙和鼎却是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因此听商毅这么一说,就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对俱体的做法,心里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谱了。
商毅忙道:“孙先生,到也不必急于一时,我还有一个想法,你看能不能够实现?”
孙和鼎忙道:“请大人详言。”
商毅道:“这次济南之战,我用了你制出新飞枪,这种武器确实非常有用。不过我觉得一支飞枪中只有六只子枪,还是太少了一点,能否做成一个大箱子,一次装几十支子枪,平时可以就放在车上,使用时点燃之后一齐发射。”
孙和鼎想了一想,马上点了点头,道:“大人,你的这个想法完全可以实现,我马上就画个图纸给你看。”说着带着商毅来到了自己的工作间,铺开了纸笔,开始画起图来。
商毅看着他画图,心中一动,马上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商毅在穿越之前,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在商毅小的时候,电脑绘图还没有普及,商毅记得父亲在家里有一套专用的绘图工具,主要有画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因为小时候常看父亲在家画建筑图纸,入伍之后,识图也是特种兵的一项必备技能,因此商毅对工业建筑制图还算十分了解。
但在这个时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制图规范,古代中国的工业建筑图纸大多都是随意画的立体图,不是后世最基本的三视图,也及少标注尺寸。更谈不上结构、剖面、大样这样的详细图纸,只能提供产品的一个大概样子,跟本就做不到按图施工,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工人的经验或是设计者的指导。这也造成了很多技术的失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