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9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江、陈作伟、张中鸿三人一听说清军追击出来了,也赶忙带领着士兵,又向中华军的方向赶去了。好在是这里己离中华军的阵地很近了,因此走了不过一里的路程,就发现了中华军的接应部队。来的是第十一军的第七师。

因为这时清军已经追击上来,双方也来不及详谈,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清军依照约定,放下了所有的武器,然后继续向中华军的阵地走去。而等他们离开之后,追击的清军也赶到近前,第七师立刻出击,向清军发动了进攻。

而李江、陈作伟、张中鸿三人带领着降兵,又走了没有多远,终于赶了中华军的阵地,这时中华军在阵地上已经沚出了一道通道放行,并且有人过来,带领着他们赶到指定的驻扎点去,不过在降兵通过的时候,左右两侧均有荷枪实弹的中华军士兵守卫,以防不测。

等他们到达了指定的地点之后,按照中华军的要求停驻,中华军也派遣了一个团的士兵监视他们。当然李定国也接见了三名降将,对他们的起义行动表示了赞扬,并且再三保证他们的安全,只是现在战事紧急,暂时还顾不上对降军进行整编处理,因此请三人约束手下的士兵,不要轻举妄动,等战斗稍微绶和一点之后,马上解决降军的问题。三人当然也是受宠若惊,连连点头称谢,于是就这样在中华军的阵地后方暂时驻扎下来。

这时在战场上,第七师已经和清军展开了激战,虽然士朝璘带出的清军有二万余人,兵力比中华军多了一倍有余,而且中华军也没有排列阵式,进行防守射击,而是直接冲上去与清军进行短兵相接的作钺。

但现在清军的全军都有些心散,因此在交战之后,清军只和中华军打了一个势均力敌,而且随后中华军越战越勇,清军却有些后劲不足,竟然开始向后退却。而就在这时,第二十军的两个师也赶来参战,这一下清军顿时抵挡不住,而这时在战场上,又有一支清军向中华军投降,结果清军被杀得全线溃败。中华军也趁势追击,一举杀到了清军的阵地前。

这时清军本来是想发动突围,因此在阵地里的防守兵力并不多,加上还有败军在前面开路,守兵也不知道该不该开枪射击,而就在这么一犹豫的功夫,中华军已经尾随在败军的后面,杀入了清军的阵地中,和清兵展开了白刃作战。

守在阵地里的清军到是还想要抵挡一阵,但这时清军已是败兵如山倒山,根本就无法抵抗中华军的进攻,很快就被中华军杀得大败,放弃了阵地,向息县县城的方向逃窜。

而在息县城里,阿济格正觉得时候差不多了,正准备下令,开始向西面发动正式的突围,就在这时,东面阵地的败军已经退到了息县的外围。

阿济格闻迅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想不到自己还没有发动正式的突围,中华军反而已经突破了自己的阵地,杀到了息县近前。现在那还能再向西突围,只能先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把息县守住才是当务之急。

好在是这时清军突围的人马都已经准备好了,到是可以立刻出战,只是改变了方向,由西门转向东门,变突围为抵挡。幸好这一次出战的都是清军中的精锐人马,而且又是作好了充份的战斗准备,因此在出战之后,立刻就稳住了战局,挡住了中华军的进攻。

双方激战了近三个时辰,一直打到了下午四时多,互相都损失了不少的兵力,而中华军见清军的作战顽强,不能轻易取胜,也就收兵撤退。而向北线突围的清军也无法突破中华军的防线,也退了回来。清军的第一次突围,也以失败收场。连同投降中华军的士兵,清军总计损失了一万二千多的兵力。而中华军也阵亡了两千余人。

这时阿济格也知道了是由于原来的耿仲明部反水,导致清军的东面阵地失守,才使这次突围作战以失败告终,也不禁又气又恨,立刻招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有人认为虽然这一次突围失败,但清军别无选择还是应该继续突围,否则一但等中华军的防线建立起来,就只能束手待毙了。但这个主张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第一次突围,是最好的时机,这次突围失败,对清军的信心和士气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这个时候,马上发动第二次突围,未必就能取得成功。而且这时东面的战线推到了息县的城边附近,中华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还不尽快。在城外加紧修筑防地,先把息县守好,说不定不等清军突围成功,息县就已经先失守了。还有一点就是,在这次突围战中,出现了数支小股部队反水投降的事情,谁敢保证下一次突围作战中,不会发生这类事情,毕竟现在的清军中,还是以汉军占多数。这次阿济格出兵时的十六万大军中,汉军大约占了近九万的兵力。

另外就是,清军现在仍有救兵,只要坚守二三天,等尼堪、韩岱部的人马赶到救援,然后双方里应外合,就可以一举突围成功。而且以现在清军的兵力和在息县城里屯集的物赁,别说是等到尼堪、韩岱部赶来,就是等着多尔衮从开封发救兵来,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因此阿济格也认为,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留在息县一带防守,等待援军。于是也立刻下令,全军就地加强阵地,固守待援。

这时中华军在东线已经逼到了息县城边,而在北线和西线,清军还控制着城外三到四里以内的地区。清军转突围为防守,因此各处的阵地都在抢修加固防线。

而中华军当然也没有闲着,李定军也抓紧时间,在淮河北岸调整中华军对清军的包围圈,由第六、十三、十七、二十这四个军在息县的外围,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同时也日夜抢工,挖战壕修阵地,一连经过了两天的抢修,终于建好了阵地,牢牢将清军困住。第十一军作为机动兵力,并且付责阻击清军的援军。同时中华军也在淮河上架起了五座浮桥,加强了南北两岸时联系和交通。直到这时,中华军对阿济格的包围,才算是真正的稳定下来。

不过同样的,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清军也在息县的外围构筑好了严密而坚固的防线,而阿济格这时也完全放弃了靠自己的力量突围的打算,全力的防守,一心等着尼堪、韩岱部的人马来救援自己。

只是阿济格万万也没有想到,战局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尼堪、韩岱部的人马已经永远也不可能赶来救援自己了。

第094章 撤兵

其实阿济格被中华军包围的消息,尼堪和韩岱很快就巳经得知了。他们这一支人马的任务就是跟在阿济格部的后面接应,但两人在夺取了陈州之后,离阿济格部略远了一点,这时正驻扎在项城一带,离息县大约有二百三十余里的距离,原以为阿济格部在前一阶段打得还不错,因此也没太在意,没想到突然之间发生了逆转,阿济格部被中华军包围了。因此两人也不敢怠慢,立刻组织兵力,准备来援救阿济格部。

而且两人的行动速度也相当的快,根本就不像耿仲明援救砀山县时那么拖沓,当下由尼堪率领二万人马立刻出击,而韩岱率领剩余的三万人马,随后接应,这样的安排,也是怕中华军的围点打援战术,一但前部遇到中华军的袭击,后部也可以马上赶来救援。

尼堪的进军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竞走一百八十余里的路程,由项城一直赶到了真阳县。在真阳县休息了一夜之后,尼堪马上又出兵赶奔息县。

这一次走了还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就遇到了中华军的阻击人马,尼堪立刻下令,向中华军发动进攻。而这里离息县己不足三十里的距离了。

付责阻击清军的是中华军淮南军区的第十一军,这个军为第七、二十两个师,而需要阻击的道路不止一条,因此军长程培经分出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分别守住三条主要的道路,剩余的一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做为预备兵力,随时支持各个防线。同时又派出大量的侦察兵,打探清军的动向。而现在清军进攻的,正是其中的一个防线。

尼堪、韩岱部的人马是平定了甘肃的叛乱之后,赶到中原战场来的,全军里没有新军,火铳兵只有六百余人,另外还有二十余门小型火炮,因此全军的火器实力相当的弱,但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就算是拿人向上垫,也要攻开中华军的防守阵地。

于是在尼堪的指挥下,清军冒着中华军猛烈的火力,集中了步兵、骑兵,弓箭手、火铳兵,向中华军的阵地发动了潮水一样的进攻。而中华军同样也接到了命令,一定要守住阵地,绝不能后退一步,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对战,清军的进攻被打退一轮之后,马上又发起了一轮新的攻势,而中华军以各种火器,组织成一道严密的火力网,不断的打击清军的进攻,收割着清兵的生命,等清军突入中华军的阵地后,立刻展开白刃作战,始终牢牢的守卫着阵地。

战斗在双方的反复争夺中进行着,一直打到下午五时左右,清军付出了伤亡近四千人的代价,仍然无法攻开中华军的阵地。

尼堪见状,也只好下令收兵,而这时韩岱也带领着后队的人马赶到,两人商议了一夜,决定明天一面继续进攻,一面寻找其他的道路,争取能够绕过中华军的防线,去救援阿济格部。

但就在第二天一早,两人聚集人马,正准备再出击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收到开封的多尔衮发来的急令,要求两人见令即行,不可耽误。两人赶忙接过了急令,撕开火漆,打开一看,只见写着:全军撤退,返回开封,十万火急,不得迟误。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觉得有些不理解,如果在这时全军撤退回到开封去,也就意味着阿济格部将陷入彻底无援的困境中,难道多尔衮打算放弃阿济格部了吗。如果阿济格部被中华军殆灭,也就意味着清廷基本已经输掉了这次中原大战,不过这个念头是只一闪而过,两人很快就明白过来,多尔衮当然是不会扔下阿济格不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