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片火红的全国基础建设,以及锦州大捷外,新中国还在进行的大行军就剩下西部两个方向。
进疆部队此时却连甘肃都还没走出去,不说陕西境内耗费的时间,光是甘肃就是一个长达1800公里的东西走廊,沿途还要震慑和收缴一些当地的非法民族武装,行军速度可想而知。
这样,进藏的部队反而受到了国人的普遍关注,西南的一家民营报纸“华夏快报”,素以坚持大汉民族立场著称,此次用了一个超大篇幅的标题来报道此次进军西藏:“天军入藏”
进藏部队的行军路线是沿着茶马古道的川藏线之北路线前进的,这条路虽然同样艰险万分,但却是自川进藏之最好的路。由于雅安等地的四川产茶区丰收,自宋设立榷茶制以来,商人以体格小巧的驮马驮运茶叶、布匹、盐和陶瓷器具等沿着或是山涧绝路,或是峭壁缝隙凿出来的小路,一代代人地进藏出藏,带着货物去,换回来西南丘陵地区需求量极大的马匹等物。这条路线被称为川藏“大路”。经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
诸葛生部从雅安出发,按照既定的路线,将沿着雅安——康定——昌都——林芝——拉萨行军。
由于中途遇到几天下雨天,部队行军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8月上旬都快结束了,也才走到川北藏区,还没有进入真正的西藏。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但黑茫茫的大山腰却亮起了一条看不到头的长龙,远处山岗上的藏民看了,吓得以为是妖怪出来找吃的了,纷纷躲回了家中,关上门户不准孩子好奇地去张望。
这支长龙正是傍晚行军的进藏部队。
在部队的行进间隙,诸葛生和铁三乾带着军部的警卫,在一处山崖中凿出的石洞里停了下来。警卫员张罗着烧水泡茶,诸葛生则望着洞外的行军,铁三乾则和几个藏族向导闲聊着。
之前的道路还稍好一些,但一过了理塘地界后,地势就变得异常难走起来,就像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根本就是从悬崖半腰硬生生抠出来了一条路,两个士兵并排通过都显得有些拥挤,走惯山路的骡马都要小心失蹄。
诸葛生望了望洞外不断路过的部队,暗道这川藏路可比蜀道难多了,蜀道如果是难如上天,这茶马古道就是难如从天上下来了。
“报告军长,水烧开了。”
听到警卫的喊声,诸葛生这才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转过身,从警卫员手中接过了那罐普洱茶,随即自己动手沏了几小杯茶,亲自端起一杯,送到了几个藏族向导中年纪最大的那位老爷子手中。
“丹巴老爷子,这一路可真是难为你了,您辛苦了,请喝茶。这可是我从云南带来的正宗普洱茶,呵呵。”
丹巴老爷子是理塘的一位藏族名人,整个理塘县城虽然还不如四川某些乡镇大,但藏民却极多,这个丹巴老爷子早年走惯了茶马古道,见多识广,会讲汉话,为人也非常开明,虽然已经快六十岁了,但早两年还在走商,刚刚撂下担子,当上了当地一个藏民寨子的头人。在大部队路过理塘县,收拾了两个当地欺压藏民的藏族巴依,救出了被关押的平民,分了田地后,丹巴老爷子意识到之前传闻的新政府果然没错,为民做主,不歧视不打压少数民族,而且还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军进了理塘居然能做到秋毫无犯。
老爷子走惯了川藏,知道这是一支有所作为的天军,能够为汉人和藏人带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以主动请缨,带着寨子里跑商的队伍当上了向导。他们都会一些汉语,能够基本交流,对路途又熟,更能帮助大军消除许多与藏民沟通上的麻烦。相比而言,比之前大军请的几个藏族向导强了很多。
不过老爷子终究是普通人,见平日里不可一世,靠着步枪试图抵抗天军的巴依老爷们被这位大将军带着部队不费吃灰之力地坚决打倒后,他就产生了一种谦卑的心理。更不用说当他见识到整个进藏大军兵力雄厚,部队威武赫赫的时候,心里又多加了些小心,以伺候天军一般的心态来给部队指路。
他和那两个巴依老爷不同,他知道,这样的天军,不是那些野心份子能对抗的,反而,一支强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能够为汉人和藏人带来真正的和平共处。
见到诸葛生这个进藏大将军亲自为自己倒茶,丹巴老爷子的腰都快弯到底了,连同身边的两个藏人也弯腰。
诸葛生摆摆手,亲自扶着丹巴老爷子坐回折叠凳,“老爷子,我们人民军队不是哪一族的军队,我们是整个华夏,整个大汉民族的军队,所以你不用畏惧,人民军队,自然是为民做主,又怎么可能如同那些旧社会军队一般,欺压百姓呢。”
“诸葛将军有前人遗风,当世名将,当世名将。”丹巴老爷子听着诸葛生的话虽然觉得很舒服,也心生佩服,但言语上依然小心翼翼。“这铁锅很好用啊,烧水快,也够热,好茶,好茶啊。”
丹巴老爷子轻轻蘸了一口茶,闻到了一股普洱茶的清香,他虽然运过不少次这种茶,但却一次也没喝过,这还是第一次。而他所指的上好铁锅,则是一口烧汽油的高压锅。
诸葛生笑而不语,举杯敬茶,自己先喝了起来。
一路上,进藏部队确实恪守纪律,对藏民秋毫无犯,偶尔遇到一些误解也会尽量解释清楚。当然,这不代表军队会软弱无力,相反,遇到有反抗或者阻挠的现象,诸葛生一律是下令直接秘密消灭。当然,打土豪分田产,解放农奴也是要做的。虽然理塘是四川境内,但却靠近藏区,主要是藏人集聚,也受到了许多西藏农奴制的影响。
为了笼络这些对人民军队有较大作用的藏人,诸葛生特意下令带上了一些对藏人很实用的货物,甚至是西南的现代化商品,比如较为廉价的高压锅,火柴等。丹巴老爷子的寨子,就得到了好几口上好的锅,有高压锅,有铝锅。
“大将军放心,过了这道挑子山就是一大片开阔的山地了,很适合天军过夜。”丹巴老爷子有些紧张,虽然之前见过诸葛生几次,但到现在他也不习惯。
“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了这道山,多亏了老爷子你们的领路啊。”原本的茶马古道在山的那一边,已经坏的无法通行了,是丹巴老爷子带路走的这个挑子山。说起来,越是靠近藏区,行军就越艰难,从理塘开始,先头工兵部队就忙碌于开拓山道供部队通过。
“老爷子,对巴塘这个地方,你了解多少?”
想起情报中,关于巴塘这个地方的问题比较多,诸葛生不由问道。
巴塘可不比理塘,这里是川藏的交界处,不在藏区却胜似藏区,是不少非法分子活动的重灾地,他们将巴塘作为进入西藏的门户,打着一些见不得人的旗号,时刻提防和打压着汉…人。
“巴塘呀,大将军可一定要多加小心。”
丹巴老爷子沉默良久,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诸葛生点点头,巴塘的局势他也能预见到一些,毕竟情报中就提到了,大军进藏的消息还是走漏了,毕竟几万人的大军朝西藏开去,不管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藏人还是英国人,都不会排着队在川藏边界欢迎,更不会主动献上哈达。
一边下意识地喝着普洱茶,一边思索着对策。
“老爷子说的是,巴塘的形势或许有些复杂。”
丹巴老爷子闻言,见这位大将军也知晓了一些情况,不由暗暗讶异。作为曾经常年来往于川藏的他,自然知道是一些藏贵族和英国人横亘在藏汉两族人之间。从他多年跑商的立场来看,两族的任何对立都只是对那些贵族有利,对平民全是害处。不由担心地说道,“大将军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伤害了天军。”
“丹巴老爷子的好心,诸葛懂的,放心吧,英国人也好,某些人也罢,都是无法触犯天军威严的。”诸葛生心里却暗道,自己又岂是在担心英人或者藏人危害大军,反而是在想万一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大开杀戒震慑一番才是。
至于老实巴交的丹巴老爷子,虽然知道几万大军,人人都有枪的天军难以侵犯,自己内心也是陈恳异常地敬畏天军,但他却不可能知道,面对任何逆反或者暴乱时,天军一发怒,那些宵小之徒会受到怎么样的严惩。
第201章 巴塘平乱
巴塘,解放前原名巴安,位于甘孜西部,东接乡城、理塘,南连得荣,西隔金沙江与西藏遥遥相望。解放后,巴蜀重列行政编制,巴安改名巴塘。
整个巴塘县城很小,人口也不多,不大的县城尽是一些低矮破旧的民房,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不足一万五。在之前短暂的西康特别行政区管辖下,民国基层政府形同虚设,由于地界不太平,甚至只能默认由藏族人自行管理。
西南时期,由于无暇分心应付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西南自治政府对这种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了默许的做法,直到新中国成立,西康被彻底撤销行政编制,重新在巴塘建立新政府基层政治机构的计划才与进藏部队联系到了一起。进藏部队的做法是一路带着四川省政府任命好的行政人员,一路将这种行政机构强势地安置好。
入夜时分,巴塘的大多数藏民和极少数汉民都早早地吃过了一些糠粑和野菜,随便填了下肚子就上床睡觉了。然而,在夜色的掩护下,巴塘最大的巴依老爷大德勒老爷家楼上密室却依旧烧着火炉。两个喇嘛和一个中年藏人、一个青年护卫打扮的藏人,正围着火炉吃肉喝酒。
“大德勒老爷,中央军队的先头人马,明天晚些时候就能走到巴塘了,我们不能忘了活佛的指示。”一个穿着典型藏传佛教式袈裟的喇嘛,正抓着一条烤的微微焦黄的羊腿吃。
“益西上师,中央的军队行军速度很快啊。原本以为被我们破坏了道路,他们要下个月才能走到巴塘,哪知道他们会走的这么快。活佛的指示,怕是有些不好办啊。”大德勒虽然骄横惯了,平日里也是巴塘地界上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