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角升卿,张蜀生还有一些印象,这个小子当年在西南时,还是民团的一名副班长,如今多年过去,已经成为一名警备分区上校司令员了,时间过得真快。
随即,张蜀生坐上警备分区的车,直接前往酒泉航空航天中心。
三个航空航天中心,酒泉基地和西昌基地的发展是较为完备的,海南航空航天基地则发展较晚,但因为其地处太平洋的关系,反而发展很快。
酒泉航空航天中心是一个兼任火箭、导弹、卫星三重任务的航天基地,在导弹基地遍布各地,甚至可以随便用汽车或者火车拉着四处游走发射之前,酒泉将负责最主要的导弹试验任务。
张蜀生来到酒泉基地的时候,正是午饭时分,当他带着何凝直接前往基地大食堂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得放下了筷子,站起来拼命地鼓掌。
他们猛然发现,这个带着美丽的夫人站在食堂门口,身后跟着基地负责人的人,不就是那个让整个中华民族沸腾的领导人?最高委员长张蜀生同志吗?
人民币上,报纸上,电视上,甚至是许多人家自己唯一悬挂的委员长画像上,都有他的身影。
“委员长万岁!!”
这是所有人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欢呼,所有人都在拼命的鼓掌,虽然今天是火箭发射的日子,但除了基地主要负责人外,并没有人知道委员长会亲自前来。这是巨大的荣誉,也是对他们多年工作的认可。
张蜀生带着何凝,站在食堂前面部分的讲台上,这里在平时也兼有大会议中心的功能。
“这次我来,一是看看大家,二是看看火箭。我虽然远在汉京,但对大家这些年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看在了眼里。按照共和国的传统,最好的福利与待遇,最高的荣誉与地位,只给奉献最多,奉献最大的一群人,而你们,无论今天火箭发射的结果如何,都将是共和国的一等一功臣。
刚才我听到不少同志在喊委员长万岁,说句心里话,我认为你们比我更应该获得这个荣誉。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万岁,那些像你们一样,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共和国的未来,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战斗在一条条科技战线上的工作者们,万岁。”
张蜀生的讲话很简短,但这种简短中透露出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却让所有人的心情澎拜。作为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张蜀生出现在民众视野中的次数并不多,偶尔出现在电视上,不是煽动民情,而是中秋节、端午节,或者春节,以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以华夏精神领袖的身份,向大家恭贺节日快乐。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超高地位,民众对他的崇拜已经远超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对统治者能够给予的崇拜和追随。
民族的剧变,国家的剧变,社会的剧变,种族与文明的剧变,这些可以说都是张蜀生一力带来的,他不是帝王,但却拥有比帝王更高的影响力。他不是神仙,但却在许多地方,被人们当作为一的精神信仰贴在了墙上。
按照张蜀生的本意,其实并不愿意像现在一样,过高的个人崇拜,确实容易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当这个被崇拜者老去,甚至死去后,这些崇拜就会变质。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张蜀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变老,越活越年轻,是他在闲暇时总会自嘲的苦恼。
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远超当前时空的视野,站在文明角度看待一个种族的发展,站在文明领路人的高度看待这些个人崇拜,反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需要信仰,时代需要领路人,时代需要帝王般的王者,时代需要文明掌舵者,张蜀生不做,让给谁去做?
形式上的民主不适合这个民族,只有高度集权才适合将在相当长时间内都超高速发展的中华。
让人们呼喊万岁又如何?真心为这个民族,为了这个种族,为了文明的崛起,这些都是其次的。
张蜀生一身普普通通,和普通政府工作者制服的区别,就是布料好一些,和后世的领导人那种类似中山装的衣服有些相同。何凝则是传统的旗袍,整个人看起来倾国倾城,这也是国内外报纸总是喜欢讨论的话题,如果要票选世界范围内最有权利的男人和最漂亮的领导人妻子,那么张蜀生和两个夫人都会入榜,而何凝更是可能高居榜首。
国母的气质,绝色的容颜,她符合所有中国人对于国母的心理要求,国内报纸甚至这样称赞何凝,“古代的每一个帝王,背后都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委员长作为一名男人,很好地继承了这样的传统美德。”
西方人对他们的评价则是,“如同东西方古代的爱情传说,帝王与公主的结合。”
张蜀生摆摆手,食堂里立即安静下来,“作为委员长,我注定是忙碌的,我无法和你们每一个人谈心沟通,甚至只能匆匆来一次,但是今天,我却能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那就是陪大家一起吃一顿午饭。”
两个小时前,张蜀生让基地取消了特供的午餐安排。
就这样,在火箭发射前的这个中午,张蜀生带着何凝,陪着酒泉基地的工作人员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两荤两素一汤,简单的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张蜀生不用自己付钱,替他付账的是秘书,那是公务费用。
一顿2毛钱的工作餐,张蜀生和何凝都没有任何不习惯。
张蜀生不缺钱,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富人,蜀生集团创造的财富如果没有把90%作为再投资再扩大费用或者上缴给新生的共和国,它完全属于时刻都在创造着富可敌国财富的超级大集团。
他家里每天都可以山珍海味,各地各色名吃,但即便那样也是他自己掏腰包,和国家和集体没有关系。他也能吃素吃苦,前世的普通生活,让他对生活没有过度的追求,如果不是何凝硬要求两人要一起吃午饭,他每天的工作餐就是元首办公中心的大食堂午餐,5毛钱到一元钱一份,略显奢侈。
前世的领导人,也有下基层与民众一起抱着饭碗吃大锅饭的,但是,张蜀生不知道他们的心情是如何,不知道他们在朴素穿着的背后,在殷切问候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不知道他们身后的家族是如何的,但张蜀生清楚自己,没有做作与作秀,就是发自内心的。
作为领导人,注定无法贴近每一个普通民众,也无法成天四处表演,但是,他却能在可能的前提下,做得更自然更自我。
午餐后,张蜀生亲自看望了坚守在第一线,甚至连午餐都靠盒饭解决的工作人员们。
基地的火箭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酒泉发射指挥中心,张蜀生对一旁的基地负责人武安邦问道,“准备好了吗?”
武安邦:“报告委员长,已经全部准备完毕。”
张蜀生点点头,简单地下令道:“那开始吧。”
指挥中心主席台的最前方是一大排镶在墙上的黑白显示器,里面的画面全部是发射中心的1号发射台。
这次将要发射的是两枚东方1型火箭,一枚试验弹,一枚真弹。
其实,火箭研究中心的上千名工作者们,早就进行过数次的验证性火箭发射,从最初的11公里火箭,到接下来的55公里级火箭,150公里级火箭,350公里级火箭,直到这一枚定型的神箭1型火箭,射程达到了400公里,装载了第二代火箭液体推进发动机和第二代的陀螺仪,并且具有较为可靠的简单自导航系统和惯性制导系统和电波导引系统,误差范围虽然大到让人难以想象公里级别,但已经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了。
看着画面中正在由一辆超大型重卡拖进发射场的火箭,张蜀生有一种错觉,似乎又回到了后世,那种直播火箭发射的现场。
10多年的发展,东方1型火箭的性能不可谓不先进。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德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中国更是进入了中程火箭试射,而德国人还停留在几十公里级别的验证性试射工作方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张蜀生想到的是来以前看到的关于德国人在1944年—1945年投降前十个月疯狂发射的1万多枚V1和V2导弹(可控飞行火箭),他有一种错觉,如果不是自己的到来,德国人依然会如同有穿越者带领一样,做出许多逆天的行为,比如导弹,喷气式发动机,原子弹计划,甚至更疯狂的飞碟战机计划。
德国人的科技实力,不可谓不强,科技野心不可谓不大,这个充满着科学头脑的民族,将在二战中爆发中最耀眼的光芒。
要知道,强如美国人,核武立项的时间也比德国人晚,火箭事业更是远远被德国人抛下。
更别说苏联人,虽然苏联同样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北极熊也拥有着发达的科学头脑,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最终攻进了柏林,和美国人分享了德国人的科学遗产,他们的火箭,他们的核武器,他们的喷气式战机,发展速度绝对要慢上许多。
而如今,德国人依然在按部就班地发展那些高科技,而且比原本的历史上发展速度要快一些,他们从中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思考,比如火箭技术,从中国将火箭弹用在战场上的那一天开始,德国人就是最早注意到这种小武器可能带来的巨大革命。
要知道,那时候德国人的火箭项目刚刚立项,许多东西还处于理论预测中,然而,中国在对日战场上产生小小爆炸的火箭弹,却在德国火箭研究中心产生了巨大的轰动。
可以说,整个二战,英法依旧在带头沉沦,美国在继续积蓄力量,日本、苏联在疯狂追赶,而德国人则在自由地快速发展,只有中国,完全在战略领域走在了最前面。
当西方人在讨论如何建造更大的战列舰时,中国在设计新式航空母舰。
当西方人在讨论如何加大火炮的射程,把火炮提高到几百mm的巨无霸口径时,中国已经立项了火箭项目。
当西方人在享受诺贝尔的财产,稳步发展炸…药威力时,中国的新式炸药已经投产数年,核武器项目也立项数年了。
走在他们的前面,不要因为这些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