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在四月十四日占领江浦,几天后占领浦口,这样,就为大军由此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月十七日留守扬州的小部分太平军也撤出。
听闻太平军攻占江浦,向荣大惊,分别派出共几千人的部队各自从下蜀街和石埠桥出发,一举夺回了浦口和江浦。
紧急关头,杨秀清终于出动了石达开之军。石达开闻命即拔军,大军直扑清军囤粮重地泉阳。
向荣闻讯之后立刻派骁将张国梁回江南待命,又派出近两千人驰援泉阳要地。
四月二十八日,秦日纲那支先行西上的部队占领仪征,准备由此地渡江往南。由于清军纷纷在六合增派人马,太平军只得弃仪征,抵至三汊河扎营。
石达开方面,攻克泉阳之后,军势位之大振,向荣心慌,抽出军马守黄池之余,四处调兵。德安等人也手忙脚乱,遣兵布将重新布置兵力。
石达开拥三万六千大军,开至苏南的小丹阳、陶吴地区。向荣心更慌,忙令张国梁统军往溧水县急奔。
向荣的江南大营,也可称为“石埠桥—东坝防御带”,它以孝陵卫的江南大营主营为中心,自北由长江南岸的石埠桥开始,顺栖霞、尧化门、黄马群、孝陵卫、高桥门、秣陵关、溧水等地,一直南到东坝,自北而南,形成了一道沿南京东山以及城南秦淮河、石臼湖、固城湖的有力防线。溧水连接溧阳,距离东坝极近,是出入苏州、常州的战略要地。
石达开抓住向荣心理,玩了个声东击西。所以,他诱引向荣把主力都集中抽调前去抢占溧水这一战略要地。如此一来,江南大营反而变得非常空虚。
秦日纲方面,在五月二十六日弃三汊河,突然至瓜洲,并自瓜洲渡江,攻打黄泥洲。
德安率军来救,反被太平军包围于烟礅山。鏖战五天五夜,仍不得脱。窘急之下,德安以洋枪抵胸自杀。这位总兵乃满洲镶黄旗人,工部笔帖式出身,乃文乃武,仍不免身死,最终连尸体也未寻到。
清廷震悼,赠其巡抚,谥“勇烈”。他这一死,清军在镇江周围的军队群龙无首。七八十座大营溃决。
而在江南大营与天平天国连番激战时候,张震却在上海优哉游哉的看着战场上的这出好戏。。。。。。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江南大营 (下)
第一百七十三章 江南大营 (下)
张震此时已到上海,战场上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并没有瞒过他的双眼。
俞峰、司马启明在太平天国与清军开战之后,一口气退守阳山、谷明等地,死死扼守住通往苏州大门。
向荣接连几次派人传信,要求俞峰、司马启明部火速由后夹击发匪,以解江南大营之围,但都被二将以新败之下,不敢再次出征为名婉拒。
而坐镇上海静观时局变化的张震,则干脆选择了不见向荣使者。
而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的局面再次发生改变。
秦日纲乘胜,又击败向荣派来的援军,于六月回到南京,扎营于燕子矶观音门一带。
与此同时,石达开所分一军已经攻占溧水县。
在杨秀清指挥下,秦日纲分。军屯于太平门、神策门等处。
很快,太平军由龙脚子出兵,前往。仙鹤门扎营。向荣忙遣人去仙鹤门堵御。石达开主力已经赶抵南京姚坊门、仙鹤门一带,与秦日纲一起完成了对向荣江南大营的包抄之势。
向荣急得发跳,忙派人让张国。梁自溧水回援,同时严令总兵虎嵩林自丹阳、秣陵关等地抽调水陆兵丁往大营来援。
“张震,张震还是没有派遣援军?”向荣面色铁青,连连。追问。
这个时候的向荣,疾病缠身,又大为失势,几乎只能。用“苟延残喘”四个字来形容,早已经没有了当初才为钦差大臣,节制一众文武时候风采。
甚至就连他的部下,也早就对这位钦差大臣失。去了最后的信任。败亡对于向荣来说,已经只在早晚之间。
部下摇了摇头,。上前一步神色黯然:“大人,张震早起还说兵分两路,可是镇江战败,江南又大为不顺,虽然存心要出兵援助,可是现在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没有力量发兵,必然等到从江西调回队伍之后,才可以出兵增援,可是到了后面几拨大人派出使者,张震干脆说自己生病了,根本就不接见。。。。。。”
“张震,张震!”向荣长长叹息一声,神色之间也没有见到多少愤怒。
其实对于这样局面,向荣早就已经猜测到了几分。从广东调拉的红单船半道被截为止,这一切就已经在那预示着什么了。
张震,这个可以说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人,就和其他所有将领一样,在这个时候背叛了。。。。。。
“大人,曾国藩派人来了。”
向荣稍稍提起一点精神,整了一下衣服,让人把曾国藩派来的人带进来,那人一进来就先躬了个身:
“下官康雪烛参见大人!”
“康雪烛?所来何事?”
康雪烛听了向荣有些漫不经心的话,也不如何在意:
“大人,卑职奉了曾抚台之命,前来与大人商议退兵之策,还请大人明示!”
“退兵之策?退兵之策?”向荣冷笑两声,转而问道:
“你且给我说说,你有什么退兵之策?”
康雪烛多看了向荣两眼,面前这位钦差面黄肌瘦,双目黯淡无光,哪里还有半分钦差风采?轻轻叹息一声,向荣也算是一代名将,却落得了这么一般下场:
“大人,下官斗胆,目下发匪气势正盛,连战连捷,目前以硬碰硬下官以为甚不明智,当今之计唯有一条,放弃江南大营!”
“什么?”向荣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怒气清晰可见:“你要让我放弃江南大营?”
“大人,今日之放弃乃是为了他日卷土重来!”康雪烛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大声劝道:
“大人,若是死守江南大营,早晚必为发匪攻破,可是若能先行撤离,大人可以重整旗鼓,再召精兵以图再战!”
向荣在那怔了半晌,忽然长长叹息一声:
“康雪烛,这事我不是没有想过,可是朝廷里却不会管这些的,圣上也一样不会管这些,我只要丢了江南大营,那就是掉脑袋的罪名。
我以前也在曾国藩那听过你的名字,知道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可是朝廷你的很多事情你还是不懂啊,不懂。
我若是战死在了这里,好歹还能追封,可是若是不战而逃,不要说一个向荣,就算再有十个百个只怕,只怕全家性命也都不保。。。。。。”
康雪烛沉默在了那里,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自己也许知道应该怎么用兵,可是对于朝廷里的这些钩心斗角,自己真的一点也不了解,也许这个朝廷毁就毁在了这样的事情之中了吧。
“坐,坐下来咱们慢慢的谈。”向荣忽然变得客气了不少,让康雪烛在下首坐下:“西才,我听人说你以前说过一些张震的话,在你看来张震此人如何,咱们今天只是闲着说说,千万不要太当真了。”
康雪烛继续沉默在那,过了一会说道:“大人既然问起,康雪烛自然知道什么便会说什么。
大人想来也知道,学生是从庐州侥幸逃生的,不敢隐瞒大人,恩师在城时,决意以身殉国之前曾经说过,乱大清者,必张震也!
大人,发匪攻击江南大营下官以为不是偶尔,早不攻击晚不攻击,偏偏选择在了张震兵出江西的时候大举进攻,若说其中没有诡秘之处,下官无论如何也不相信。
发匪既然攻击,百战军尚有数千精锐旦夕可至,可是为何迟迟搪塞,久久不肯发兵?下官以为无有其它,不过张震就是想独揽大权而已。。。。。。”
康雪烛侃侃而谈,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向荣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忽然眼神投向了康雪烛身上,咬牙说道:
“西才,你说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的恩师说的一点也都不错,乱大清者,必张震也!我向荣瞎了眼睛,轻信了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我今日给你修书一封,若是他日有机会的话,你可以面呈曾国藩,但却不是现在。曾国藩此人老谋持重,不是有十分把握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去做。
西才,我看错了张震,希望不会再看错你这个人,将来你必然成为我大清的栋梁之才,但是,我送你一个字,忍!”
“忍?”康雪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忍,无论如何也要忍下去。当日张震为了自己目的,一直在那隐忍,等到大权独握之后,所有的野心这才一下爆发。
也许,这是最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
六月十九日,天刚刚亮,石达开、秦日纲二部人马即猛攻仙鹤门的清军营盘。
激战竟日。至晚,清将张国梁驰至,在青马群连夜筑垒。
六月二十日,石达开自统大军猛攻青马群的清军。
同时,太平军又从紫金山杀出两路兵,猛扑山脚的清军兵营。
混战之中,秦日纲又有一支别动队四千多人从灵谷寺翻山进攻清军马队大营。合力进攻之下,杨秀清大开洪武、朝阳诸门,把门外清军营垒数十个一一攻毁。
太平军数军合力,直杀孝陵卫向荣本营,清军骁将张国梁被击伤,参将陈明志等人被打死,清军溃散。
向荣见势不妙,拍马窜向淳化镇方向,江南大营第被太平军攻破。屹立三年多的江南大营,一朝即为太平军破毁,时为六月二十日。
向荣毕竟有经验,以句容为前哨阵地,沿运河退守丹阳、溧阳。杨秀清命秦日纲率军继续追杀清军,攻拔句容。
七月二日,清军虎嵩林部猛攻黄庄桥,终于克陷太平军数座营垒,好歹稳住阵脚喘口气。
兵败之后,气病交加的向荣想不开,于八月九日在丹阳营帐中,搭上一根白绫,自己把自己挂了起来,自缢身死。清廷闻之震悼,以“病卒”报闻,依例赐恤,谥“忠武”。
一代名将向荣,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了。
向荣的确是死于自杀,也是死在了太平天国手里,可是向荣真正的死因,又何尝不是死在了两江总督张震手里?
而太平天国却并没有抓住江南大营被攻破的有利时机,趁胜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