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第8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高支助沉默了下,然后坦然的抬头看着西尾寿造:“有这种可能,但以目前的情况还不能作出准确判断,不过在冀鲁豫我们投入了八万大军,即便河南的支那军发起进攻,也无法撼动皇军的攻势,我们在河北(黄河以北)还有四个师团。”

笠原幸雄这时也插话道:“司令官,支那政府军的行动暂时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冀南外,冀中和冀鲁豫地区的八路军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无法判断。”

西尾寿造这才点头,表示接受他们的判断,实际上刚才他也是考验立高支助,进剿才刚刚开始,以目前的情况看还无法判断八路军主力所在,必须让部队加大攻击力度。

“冀南八路军主力位置可以确定了,卑职建议,立刻合围。”笠原幸雄指着地图说。

“上次冀中八路也是这样”立高支助提醒道。

笠原幸雄有些不快的问:“上次怎样?立高课长。”

“上次进剿冀中时,冀中八路也是先在东线阻击我军,等我军调整部署后,主力趁机在西线突出皇军包围圈。”立高支助面不改色的答道。

笠原幸雄一愣,想起来了,在制定进剿计划前,他研究过上次冀中作战,立高支助没说错,上次冀中八路就用过这招,这次焉知不是故伎重施。

西尾寿造双手插在裤袋里,在作战室内来回踱步,终于下决心:“命令各部加快进攻速度,命令冀南我军按照原计划行动,三十六师团改进攻为阻击,其余各部按原方案行动。命令黄河以北的部队加强警戒,防止支那政府军北渡黄河。”

命令从北平飞出,各进剿部队开始更大力度的攻击,在冀中外围的六支部队,行动更加谨慎,严查经过地区,寻找八路军大部队的蛛丝马迹,而前面的四支部队则加快行动步伐,继续腹地突击。

武汉城内八路军办事处也同样灯火通明,从华北传来的情况让周恩来感到非常不安,日军忽然放弃继续进攻转向华北抗日根据地,这已经超出中央估计,毛泽东原来估计,在日军占领武汉之前,无法抽调主力部队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进攻,可现在日军的作战方向转变了。

“有什么新消息吗?”周恩来见机要科科长董小鹏急匆匆进来,心中不由一紧。

“有,我冀南部队在转移途中与日军三十六师团在任县西南遭遇,双方激战一天,入夜后脱离接触,部队向西南转移,陈光师长负伤。”董小鹏迅速念了遍电报。

为了便于南方局随时掌握情况,中央每收到一份前线电报,就转发给南方局一份,这样周恩来虽然人在武汉,也随时掌握前线的战局变化。

“怎么搞的!”周恩来忍不住着急了,李克农转来的情报已经十分精确了,可以说日军的每个行动都在其中,却依然与日军遭遇,除了前线指挥员出现差错,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不是我们出错,是日军忽然更改了计划,增加了一个师的伪军侧翼向南延伸,恰好把我军挡住。”董小鹏叹口气,这应该是南线日军临时变化。

“一个师的伪军?”周恩来一愣,随即反问:“情报上怎么没有?”

“是刚从东北调来的,”董小鹏将电报递过来:“您看看吧。”

周恩来神色冷峻的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会,确如董小鹏所说,这个伪军师是临时加入的,日军发现他们的包围圈中有个空挡,征调这个伪军师填补,正好与一一五师相遇。

“冀中的情况呢?”

“部队已经分散,正在寻找日军空隙,穿插出去,然后跳到外线作战。”叶剑英从外面进来,正好赶上周恩来的问题,便顺口答道。

“中央希望我们能加强与李宗仁联系,请他必要时出兵黄河以北,以为声援。”周恩来轻轻叹口气。

宣侠父已经秘密赶往郑州见李宗仁,李克农的情报说庄继华已经给李宗仁去电,希望李宗仁能尽快出兵河北,但李宗仁显然在犹豫。

“要不,我去一趟郑州?”叶剑英见状便提议道。

“不,我去。”周恩来思索会说,叶剑英摇头说:“你的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注意,还是我去吧。”

“你的目标也一样大,还是我去。”周恩来坚决的说。

就在这时,董必武从拿着张报纸从外面匆匆进来,进门就叫道:“恩来,苏德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周恩来愣住了,他从董必武的手中接过报纸,仔细阅读,叶剑英也靠过来,一同观看,报上的报道很短,只是简短的报道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及条约的部分内容。

很显然这个条约对欧洲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对中国战场的影响在哪里,董必武一时还看不清,但他感到其必然影响到中国战场。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五章 主政西南 第六节 波澜起(七)

董必武很快了解到周恩来打算去郑州,他立刻表示反对,也坚决反对叶剑英去:“如果我们主动要求他们配合,将来势必会被利用,在政治上及其被动,我建议此项决定上报中央,等待中央的答复。”

周恩来还没回答,博古凯丰也齐齐进来,博古进来就大声宣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的一大胜利,此举粉碎了西方帝国主义祸水东引的阴谋,是斯大林同志的英明。凯丰主管新华日报,他也声称要在新华日报上掀起一股宣传声势,揭露西方帝国主义的阴谋。

这两人来了之后,南方局的主要领导都到了,无意中形成了南方局书记会,两人也同样反对周恩来和叶剑英北上郑州寻求李宗仁帮助,认为靠华北我军力量也完全可以粉碎日军进攻,日军在华北的围剿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董必武的态度十分坚决,周恩来担忧华北形势恶化,部队遭受损失,也坚持要北上,博古凯丰支持董必武,叶剑英支持周恩来,认为李宗仁若出兵,可以吸引至少十万日军,可以大大缓解华北局势,至少可以缓解冀南和冀鲁豫的困境。

“我认为应该向中央报告,请中央裁决。”董必武坚持不让步,博古凯丰的态度也很坚决,周恩来只好同意向中央报告,请中央裁决。

在等待中央回电的时候,董必武再度提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周恩来想想后说:“这个条约对苏联是有利的,但对中国的影响也同样很大,如果估计不错的话,希特勒将在欧洲发动战争,如此英法就很可能在远东对日本实行让步政策,我国局势在一段时间内将变得艰难。”

周恩来心中感慨,在李克农转来的刀锋提供的情报中就有庄继华关于苏德条约的估计,在庄继华的预测中苏德条约一旦签订,就意味着欧洲战争,为了应付欧洲局势变化,苏英法会相继向日本妥协,国际局势在一定时期内变得对日本有利。

“新华日报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警惕欧美出卖中国利益上,对苏德条约的宣传要降低。”周恩来定下新华日报的宣传调子,凯丰点头表示接受。

中央回电很快到了,在电报中,中央不但否决了周恩来的建议,还提出严厉的批评,“此举在政治上带来无穷后患,对国民党不应该存在幻想,在反共的本质上他们是一样的,即便在口头答应,也不会真正采取行动,对华北局势没有丝毫帮助,对方反会利用此事获取宣传上的好处。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宗仁渡河,日军在黄河北岸还有四个师团,李宗仁能否突破还未可知,故去是得不偿失,不如不去。”

紧接着中央又来了第二封电报,询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武汉的反应,以及欧美的反应,提醒他们这时苏联采取的打破英美祸水东引的手法,反对独裁,反对法西斯主义是我党始终坚持的原则,绝不会有任何让步。

就在南方局讨论华北局势和苏德条约时,蒋介石官邸也灯火通明,苏德条约虽然发生遥远的欧洲,但对蒋介石的鼓励却非同寻常,他立刻将外交部长王宠惠和林蔚、何应钦、陈布雷等人在官邸商议。

王宠惠对苏德条约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判断与周恩来如出一辙,认为苏德条约签订后,希特勒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向西,在波兰问题上将不再让步,战争最迟在三个月到半年内爆发,欧战一起,日本势必加快对我国的进攻,而英法由于德国的牵制,在中日战争中将采取坐视日本侵略中国的方针,日本在国际上的压力将大为减轻,相反英法由于担心日本趁机南下,很可能会牺牲我国利益,换取与日本的妥协。

“如果是这样,日本人会不会提前结束对华北八路军的进剿,抢先发起对武汉的攻击?”蒋介石忽然问。

何应钦和白崇禧面面相觑,陈诚也有些猝不及防,他忍不住看看白崇禧,沉默一会,白崇禧才说:“这种情况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军事行动如同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旦运行很难将停下,如果要强行停下,反倒会伤到他们自己。日军在华北已经深入八路军的三个根据地,现在想停下来已经晚了,不过作战持续时间会不会是两个月,这恐怕就有变化了。”

蒋介石微微点头,光秃秃的脑袋上冒出一层细汗,他的军装依旧一丝不苟,连风景扣都丝毫没松,他站起来看看走到窗前,推开紧闭的窗户,一股江风带着热气扑面而来,沉闷的天气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辞修,九战区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陈诚站起来答道:“委员长,至少还需要一个月,马当、田家镇要塞的工事已经完成,但还缺三十二门重炮,杨森部已经进驻安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弹药不足。”

“弹药,又是弹药。”蒋介石在心里叹口气,这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庄继华在四川宣布一系列工业发展规划,打算在三…四年内将弹药生产扩充一倍,可欧洲一旦开战,英法真的关闭滇缅公路,滇越铁路,就无法再进口设备,工程速度恐怕会大打折扣。

“苏俄援助的弹药到了多少?”蒋介石问何应钦,何应钦皱眉想想,苏俄武器的制式与国军差距比较大,特别是轻武器,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