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酥却在心里头叹息,这么多银子,就这样白白送给了吴辰,实在是可惜,可是这当口他能做什么,皇上已开了金口,答应了吴辰还想反悔,这个愣头青指不定闹出什么事儿来呢。
这几天更的都比较晚,让大家久等了。毕竟兼着两份差事,一边做保姆还要码字,大家将就一下吧,谢谢了。
会审
二谓二司会审算是项源远流长的审判制度。“二司”赞纠 牵要的中央司法机构,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承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中承、大理卿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
汉代以来,凡遇重大案件,由主管刑狱机关会同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共同审理。隋朝由刑部、御史台会同大理寺实行三法司会审。唐代则实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报中央的申冤案件,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御史台御史等小三司审理;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承共同审判;对于地方上未决、不便解京的重大案件,则派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大理评事充任“三司使”前往当地审理。明代时定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史进行“圆审”;皇帝亲自交办的案件,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清朝继承了三司会审制度,并增设热审、秋审、朝审制度。
大理寺卿赵志吉一大早就坐着轿子过来,说心底话,他是实在不想来,可又不敢不敢来,今日审的人可不一样,其中王爷就有八个,还有二十多个贝勒、贝子,以及一大堆的国公、侯爷,还有不少是曾经在幕为官的同僚,他赵志吉不愿沾这个包,说不准将来会惹来麻烦,都说痛打落水狗,可是这落水狗哪有这么好打,赵志吉原本就是个谨慎再谨慎的人物,若是真有胆量。当时恭亲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早就投入他的门下一道逼宫去了,现在哪里还能太太平平的继续做他的官老爷。
来的路上,他满心都是会审的事儿,会审时自个儿该用什么态度,又该怎么问,还有那个,主审的吴辰,也是个杀神,不知该怎么打交道才好,他老实了半辈子,另外一个刑部尚书是个新进的维新党,原先的刑部尚书如今也成了被审的死囚,维新党这东西赵志吉心里头是不喜欢的,都说要改祖制,要倡新学,这大清朝的祖制用了两百年,不也挺好的吗?新学更是扯淡,孔孟之道传了几千年,哪个敢说自个儿不是孔孟的门徒,这些人还真是说改就改,一点儿都不含糊。
心里头反对是一回事,赵志吉却明白现在的大势,他不是个浪潮手。可也不会做挡在洪峰中的烂石头,在部里头,他对着同僚,对着那些新进来的维新党主事、少卿们,他也是会违心的说几句维新的好话的,这叫见风使舵,别人纵然看不起,可也不能拿自个儿的前程和性命去开玩笑不是。
到了会审衙门,这衙门外头已经围堵了不少的人,有咬牙启齿的,有喜气洋洋瞧热闹的,有旗人也有汉人,几百个兵一字排开,端着洋枪,笔挺的站在那儿设置了一条警戒,硬生生的将围观的人群分离开来。
赵志吉咳嗽一声,掸了掸补服,踏着皂角官靴在一群大理寺的衙役拥簇下过去,会审衙门的人远远看到,扯着嗓子:“大理寺卿赵志吉赵大人到。”
衙役们举着水火棍排开众人,赵志吉趁机进了衙门,衙门里头也是戒备森严,会审衙门的衙役没有见到一个踪影,全是杀气腾腾的朝鲜宪兵,他脊梁骨生出点儿寒气,这审案哪有这样的啊,看来这个吴辰真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规矩他是说改就改,等下得让着他点,到了大堂,都察院监察御史居左,刑部尚书居中。那穿着蟒袍戴着东珠的新晋郡王吴辰则悠悠然的坐在嘴上的公案,两行肃立的不是衙役,而是两排竖着步枪刺刀亮的朝鲜宪兵,大堂正中的那一块“执法如山”的金字匾额,将堂中森严的威势反衬得淋漓尽致。
赵志吉想不到人都来齐了,自个儿还以为来的早呢,尴尬的朝着吴辰几个拱手,灰溜溜的坐在刑部尚书右侧的公案上。
吴辰喝了口茶,今日的会审他是主审,光缘摆明了是要他收拾这烂摊子,说的不好听就叫借刀杀人,让他吴辰来顶缸,不过吴辰不怕,过些日子他就回朝鲜了,还怕得谁来?把整个京城的人得罪光了他也有自信没人敢站出来找他的茬子,这就是实力的问题,有绝对的实力摆在这里,谁敢拿他怎么样?
在这些人犯的府邸,早就有一队队的宪兵蹲守了,只要吴辰的审判出来,既可立即抄家,吴辰不缺银子,可也不怕银子多,赚完这一票他这一趟也没算白来。
所以这审判在他的心底早就有了腹稿,这些人犯,管他谁是正主谁胁从,一律都是抄家,砍头就算了,流放、圈禁是少不了的,把人家脑袋砍了还抄人家,这实在有违吴辰的道德,反正他们也蹦不起来,怕个,什么?
吴辰咳嗽一声,放下茶盏,换上了一副笑容:“诸位大人,可以开始了吗?”
赵志吉和都察院御史连忙回头朝着吴辰笑着拱手:“王爷是主审,什么时候开始,自然是王爷拿主意。”这两位仁兄早想好了,他们是绝对不掺和这事儿的,得罪人,这个吴辰愿意审正好让他去。倒是新任的刑部尚书有点儿架子,咳嗽一声,郑重其事的道:“王爷,依下官看,可以开始了。”这家伙是个维新党,年纪不过三十岁,脸上还带着一股子书卷子气,据说是强学会里出来的,赵志吉他们没把这会审当一回事,可是他却摆出一副严肃办公的样子,似乎这事儿真有他一份似的,反倒不知自个儿陪衬的身份了。
吴辰并没有纠缠这刑部冉书的倨傲,这种人哪都有,清高嘛,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他点点头:“既然如此,带人犯吧。”,,
第二章送到。
较量
没有寻常衙役敲着棍子喊威武”稀稀拉拉几十个犯官拱相存了进来,这些人戴着枷锁,披头散。哪还有从前的模样,身上虽然还是补服,顶戴花翎却给除了个干净。
赵志吉一看,立即便唬住了,愣头青果然是愣头青,别人是一个个,的审,他厉害,一次几十个”他是个官油子,眼睛一扫,就知道这里头的都是些附从奕的官员大臣,这些人顶多也只是个从犯,赵志吉与一边的都察院御史交换了个。眼色,二人都摇摇头,意思是这事儿虽然不合规矩,可是和他们却不相干,于是马上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
另一边那个新任的刑部尚书却皱起眉头不太满意了,他原本收集了不少材料,也罗织了不少的罪名,打算一个个问案的,可是看这位主审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囫囵吞枣了。他心里头有些不快又不便在这公堂出来,倒不出他怵吴辰,只是怕不好看,因此只能忍着。
吴辰悠悠然的向下头扫了一眼:“谋大逆罪没什么好说的。抄家流放是少不了的,谁有异议?。
赵志吉想不到吴辰竟未审先判。一时间到是拿不定主意,那个维新党的刑部尚:“王爷,如此草率,似乎有些不妥吧。”
吴辰笑嘻嘻的道:“有什么不妥,难道他们犯得不是谋逆罪,亦或者是你同情他们?是不是该将他们全部释放?”
对于维新党来说,“奕。的乱党集团是急需打倒的,这一点和吴辰不谋而合,问题是,他们所希望的是逐条的审判,明知结果是要一棍子将他们撸掉,却希望走走形式,一个个认真审判,吴辰最讨厌的就是这一套虚功夫,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毫无意义的事儿。刑部尚书愣了一下,到是被吴辰问倒了。只好气呼呼地将头扭回去,不愿意和吴辰
迹。
“带下去羁押吧。”吴辰大手一挥:“将下一批案犯带上来。”
吴辰是快刀斩乱麻,没这玩玄虚的功夫,这一趟审判下来,一拨拨人被带进来,连问话都没有,直接宣判,最后一个带进来的是恭亲王奕 、肃亲王隆勤、郑亲王松德、庆亲王奕颐、瑞亲王载漪,这些是宗室。在牢里头没有受到少苦,虽然一个个神情沮丧,可比起前面那几波王公大臣要好的多,也没有人给他们上枷锁
奕大摇大摆地就走了进来,真综、松德几个面容微微有些惨白,但神色看上去还算平静。恭亲王此时很淡定,到了这个份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哭闹是没有用的,他自持着凤子龙孙的身份,不愿意示弱。
奕 扫了一眼堂上地情形,朝着公案上的吴辰不屑的冷笑一声,若无其事地负手站在堂中央,这股子气势,令几个协办会审的官员有点儿心虚,这位恭王爷可不是一般人。真正的凤子龙孙,又曾显赫一时,办事滴水不漏。在宗室里是一等一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敢去逼宫,这种人是不好得罪的,龙游浅水,也绝不是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所能儿戏的,赵志吉缩着脖子,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其实心里头跟明镜似的,现在这当口,还是少说话的好,不要引人注意,少让人惦记。
“来,给几个王爷搬个,座。”那都察院御史到是想着左右逢源,至少表面的功夫做好,按道理,这些王爷绝没有朝他们下跪的道理,就这样站着也不是这么回事,他心里头是同情奕党的,虽然没有掺和到他们之中去,难免会有点儿恻隐之心。
奕冷声道:“且慢,本王可没有功夫在这里陪诸位大人坐着。有什么话,直说了吧说完朝着吴辰一笑:“吴大人,咱们又见面了。”
吴辰冷笑着回应他,本想呵斥一句,下头那个维新党的刑部尚书已经拍起惊堂木抢先难了:“大胆。你看看清楚,现在是三司会审,这里是会审衙门,不是令你来陪坐的,你不愿意坐,就站着听审吧
瑞亲王载漪在奕后头大笑:“怎么着,感情您现在是爷了?我呸,什么东西。要审爷,叫家人府来说话,凭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