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行-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纲在心里叫苦不迭,玉尹前往郭桥镇,是擅自行动,并非兵部安排。

事实上,当玉尹前往郭桥镇之后,李纲便决意抛弃玉尹,全力在开封府进行备战。

谁又能想到,玉尹竟然在郭桥镇大获全胜?

李纲这时候也有些后悔,如果他当时可以派出一支兵马,哪怕是在广济河南岸屯驻,说不得真能夺回期城。这玉尹也是,两场大战结束之后才传递消息,使得李纲想要有所行动,也来不及了。

赵桓道:“那玉尹而今,身在何处?”

李纲犹豫了一下,沉声道:“玉尹所部在郭桥镇连番苦战,损失不小。

据细作打探,虏贼先锋官郭药师率先锋军两万兵马,长驱直入,已抵达封丘县城。

所以臣已下令,命玉尹弃守郭桥镇,退守广济河南岸。”

李纲这样说,也是为保全玉尹。

他担心官家头脑发热,让玉尹继续坚守郭桥镇,那玉尹到时候,怕真个是死路一条。

既然玉尹在心里已经说了要弃守郭桥镇,索性便由兵部,担了这个黑锅。

只是这笔帐,迟早要和玉尹清算……

果不其然,赵桓露出一丝不满之色。

很显然,他对李纲下令玉尹弃守郭桥镇有些不满。

不过而今虏贼兵临城下,他还要依仗李纲作战,自然不会怪罪李纲。

“李卿这一回确是有些保守了……不过也罢,既然那玉小乙已经退过广济河,便让他回来吧。

高卿,我记得玉尹好像是殿前司所属,对不对?”

高俅忙走出来。躬身道:“启奏陛下,玉尹正是殿前司所属,除牟驼岗兵马使之职。”

“这次他立下好大功劳,朕也不好不予奖赏。

便让他继续留守殿前司,与他一个都虞候之职,高卿以为如何?”

不等高俅开口,却见李纲抢身而出道:“启奏陛下,玉尹继续留守殿前司。不合适!”

高俅眉头一蹙,露出不虞之色。

自钦宗登基以来,高俅一直表现的非常低调,对钦宗更是各方配合。

徽宗皇帝逃离开封时,没有通知高俅,便是通知了,高俅也未必会奉诏。这一点,钦宗对高俅非常满意,虽未有奖赏。但也没有疏远。而高俅呢?则更加谨慎。

李纲领开封兵事,四壁守御使之后,高俅更大度将殿前司司职交与李纲来指挥。

所以。高俅自认他对得起李纲,这厮怎能在这时候跳出来?

李纲苦笑一声,朝高俅一拱手道:“殿帅休要着恼,非是我要和你作对,实在是……殿帅莫非忘记,那玉尹早在正月初二时,便移交兵部。也就是说,玉尹而今并非殿前司所属,而是我兵部所辖。陛下登基之后。罢蔡攸,复起老种相公。

所以我便把玉尹职事上报至老种相公,老种相公此前派人说,要把玉尹留在枢密院。”

“啊?”

高俅闻听,顿时愣住了。

他倒是真个把这件事忘了。当初玉尹有意前往酸枣驻守,所以高俅便移交了玉尹名册到兵部。谁料想到,未等兵部安排,女真人便兵临黄河渡口。后来兵事繁杂,高俅也就忘了此事。而今李纲提起来来。他才想起这件事,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是啊,玉尹的名册已经转去兵部,换句话说,已经不是殿前司所属。

赵桓显然也很吃惊,不过听闻是老种相公要求,便不再赘言。

原本,老种相公特指种谔。

不过种谔早已过世,而今的老种相公,则是特指种师道。

赵桓继位之后,便罢了蔡攸枢密院事,安置万安军。随后,他启用种师道领枢密院事,故而才有了老种相公的说法。若非如此,种师道虽德高望重,也当不得‘相公’二字。

“既然这玉尹是老种相公所留,便使老种相公抵达后,再做奖赏。

对了,种公他如今,到了何处?”

“种公已抵达长安,听闻虏贼犯境,便在关中召集兵马,想来很快就可以抵达开封。”

“若种公抵达,朕也能安心了。”

赵桓旋即又询问了李纲一些关于开封防务的事宜,玉尹的事情便被抛到脑后。

三朝之后,李纲追上正要上车的高俅,“殿帅,今日朝堂之上,并非是李纲要为难殿帅,只是种公来信,言玉小乙此前在大宋时代周刊便预言虏贼之祸,故而颇为好奇,要我把他留下。”

高俅却阴沉着脸,冷冷道:“既然如此,李尚书又何必置小乙于郭桥镇,孤军抗贼?”

“这个……”

高俅哼了一声,便上了马车。

随后,他又挑开车帘,轻声道:“我知李尚书你不屑小乙市井出身,但请李尚书别忘了,小乙毕竟是演山先生后人。虽说他与演山先生并无血缘关系,却为演山先生行了子嗣之礼。自家才疏学浅,说不得大道理……只想与李尚书说一句,莫要让将士们寒了心才好。玉尹若不得奖赏,则开封将士必然会为他抱打不平。”

“我……”

李纲想要辩解,可是话到嘴边,又觉得这个时候不管他说什么,都显得是那么苍白。殿前司太尉之下,设四都指挥使,而都指挥使以下,便是都虞候,可独领一军。

也就是说,李纲那一句话,断了玉尹成为高级武官的路。

也许,种师道的确是对玉尹感兴趣,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李纲对玉尹的不屑之心。

高俅是从市井中爬出来,如何看不明白李纲的心思?

以前,他不好说的这么直白,可现在,玉尹是太子赵谌的人,高俅便有了底气……

再者说了,若玉尹获得晋升,那么高尧卿也可以趁机沾光。

高俅本想着借此机会,让高尧卿捡一些便宜。如此一来,在殿前司治下便是予以高尧卿升迁,也名正言顺。可是李纲一句话,不仅仅是阻止了玉尹,也使得高尧卿的晋升出现变数。这种情况之下,高俅若是再给李纲好脸色,才是真个怪事。

我,真的存了私心?

李纲站在午门外,只觉脑袋有些发懵。

也许是吧,但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小乙考虑。

只一个兵马指挥使便这般肆无忌惮,若是做了都虞候,再得了高俅撑腰,岂不是要惹出天大祸事?

虽说他这次确实立下战功,可谓开封之战首功。

但还是要冷他一冷,免得他志得意满,不晓得天高地厚……嗯,我便是为他考虑!

李纲为自己想了一个借口,便不再继续纠结。

回到兵部,他立刻发出军令,命王敏求传信玉尹,让他火速撤离广济河南岸,前往朝阳门休整。与此同时,他又下令,从禁军中调出大批车马,协助牟驼岗转移粮草马匹。

其实这个时候,牟驼岗的辎重粮草已经转移大半,所剩不过两三万石。

可玉尹既然在郭桥镇大获全胜,想来也能震慑一下金军兵锋,便不能给金军留下半粒粮食。

坚壁清野的战术已经开始执行,开封兵马也都集结完毕,而各地勤王义军也都发出了响应。接下来,便是和虏贼真刀真枪的死战,只要义军一到,便可以化险为夷。

却不知,种公又会与那玉小乙,怎样安排?

第344章 开封之围(二)

朝阳门,樊家岗。

从广济河南岸撤退下来,转眼间已一个昼夜。

郭药师率部追击至广济河北岸后,却因为玉尹下令拆毁浮桥,炸毁渡口设施,而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七十枚掌心雷,把广济河北岸东西三十里范围内的码头全部炸毁,渡船尽数烧掉。如此一来,郭药师即便有心渡河,一时间也找不到办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玉尹才能安稳从南岸撤下来。

只不过,他并未返回牟驼岗,而是直接撤到了樊家岗。牟驼岗的辎重,还有天驷监的马匹草料,已转移大部分。剩下些许粮草,在李纲一声令之后,也被尽数销毁,真正做到了不给金军留下一粒粮食。而此时,金军左路元帅完颜宗望也率部抵达广济河。不过,由于码头和渡船被毁,完颜宗望只得下令,休整兵马。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女真人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早晚会兵临开封府。

但对玉尹来说,确是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郭桥镇大捷,或多或少驱散了笼罩在开封府上空的阴霾。虏贼似乎也不是不可战胜,一时间开封百姓少了许多惶恐。连带着,让李纲在朝堂上也增添不少底气。虽然他不愿意接受玉尹,却又不得不承认,玉尹的胜利确确实实为他带来许多好处。

钦宗皇帝,已不再想着逃跑。

甚至有人劝说他离开东京的时候,还被臭骂一顿。

内心深处。李纲对玉尹颇有些感激。只不过这心里面对玉尹,还是存着些许芥蒂。

“老夫,要走了!”

玉尹刚安顿下来,便迎来了一个客人。

宗泽坐下后,并未和玉尹道喜,而是平静的告诉玉尹,他将要离开东京。

玉尹闻听一怔。“老大人要去何处?”

“得小乙之助,前夜官家与我详谈之后,命我除京畿东路兵马副元帅之职。今日便要前往济南府。”

“老大人,要去济南府?”

玉尹愣了一下,紧蹙眉头片刻后道:“莫非京畿东路不稳?”

“正是。”

玉尹突然想起来。京畿东路宣抚使,不正是那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大汉奸刘豫?

难道说,这厮也要归降不成?

“韩民毅攻克雄州,使京畿东路动荡不安。

有细作回报,刘豫受蔡京举荐,有意撤离济南府,前往扬州与太上道君汇合……老贼真个误国,而今局势,他不思报国,竟想着一朝二帝。意欲令太上道君在扬州登基。却不想想,一俟刘豫让出济南府,则京东必乱,开封亦受到波及。

官家命我即刻前往济南府,将刘豫拘禁。

同时还使杭州都监关胜率部前往苏州。迫使太上道君不得轻举妄动……我本欲留守开封,与小乙并肩作战,却不想……不过小乙也不必担心,虏贼虽气焰嚣张,也只是虚张声势。王禀死守太原,挡住完颜宗弼大军。使得虏贼渡河之后不过六七万之数。如此兵力要想攻克开封,绝非易事……李伯纪虽说不擅兵事,却是个知轻重的人。他已决意死守,等候老种相公等援兵抵达,虏贼成不得事。”

玉尹听罢,沉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