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0米的距离上锋利的长矛桶穿了防守的盾牌,浪速上弹片横飞,短短五分钟3600发75mm炮弹扑向秋津洲。命中1120发,将秋津洲甲板上的人员全部干掉。304名舰员只剩下77名,甚至不够开动船只的人数,浪速的舰长只好挂起了白旗。
河原要一心胆皆丧,趁巨舰与浪速纠缠之际,仓皇逃窜。
这次海战历时半小时,史称“丰岛海战”,赵刚这样描述丰岛海战的经过时:“五月十五日午前七时许,驶至朝鲜丰岛和肖伯奥尔岛(音译)附近时,忽见三艘日本军舰,冒着黑烟,由南阳湾方向朝我舰驶来。定睛细看,知是日舰“吉野”(4200吨)、“秋津洲”(3100吨)、“浪速”(3700吨),当时我舰尚不知朝鲜汉城发生事变,对日本仍作为友好邻邦,因此决定做海军的普通的敬礼。我军一舰升起将旗,以为靠近对方军舰时,对方必定做相应的敬礼。然而,他们非但不敬礼,反而进行战斗准备,对我军表示敌意。”
“我舰因海面狭窄,向前航行不便,未咎其无礼,转向西南,驶进外海。须臾间,彼我距离接近,对方突然开炮。既然对方已挑起战事,我舰岂能迟疑,立即开炮应战。因相互猛烈炮击,海面骤然硝烟弥漫。驰骋的军舰,劈涛破浪,如蛟龙飞舞,鼋鼍跳跃,无比壮观。日舰亦善战,彼三我一,本敌众我寡之势,但天理自在人心,倭寇岂能久抗?激战约十分,秋津洲舰中炮沉,日军二舰败退。“击远”舰紧追“浪速”之后,追赶中连发千数百炮,炮弹连连击穿对方甲板上的机舱。对方面临被击沉的危险,悬挂白旗投降。“吉野”当时已远遁,遂调转舰艏返回。”
“可怜的“秋津洲”号躺在加罗林湾西面小湾内的浅滩上,舰破得令人极为痛心。就沉舰进行了直接调查。该舰是穹甲巡洋舰,时速18。5海里,装备了260mm克虏伯主炮2门、150mm克虏伯炮6门、57mm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25。4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鱼雷发射管四个。因弹药库爆炸,大部分舰身进水,已无监视价值。估计它是被我舰击中要害,慌忙逃走,终于在浅滩搁浅,然后被炮弹击中要害起火,引起弹药库爆炸。总之,其主体大部烧毁,从舰艏到大约三分之二处折断,一半浸于水中。舰内上甲板露出钢架,其十五厘米炮,看来还能使用,右舷侧炮旁死尸累累,舰桥下司令塔内,罗盘、信号旗等已粉碎,其中有一具立尸,大概是舰长,其他各处也有尸体,臭味殊甚。另在下甲板上也有许多尸体,因浸于水中,不得详细计算。我舰发射炮弹的弹着点,足以证明炮击颇为准确。仅露出水面的部分,被大炮炮弹击中的痕迹就有百余处。可知75mm口径速射炮弹的破坏力也很大。”
赵刚颠倒黑白的说法气炸了日本人,但是经过赵刚不懈的宣传之后,这个说法成为了国际认可的解释。让日本人郁闷的不行,最郁闷的就是睦仁“这个赵刚怎么把我准备好的借口窃取了,我要告他剽窃,抄袭!”
5月17两日北洋海军进行鱼雷和大炮演习,鱼雷均能命中,大炮中靶率也在七成以上。
接着“威远”、“敏捷”、“广甲”3船操演风帆,既快又灵活。博得满堂喝彩。当晚全舰队万炮齐发,进行实弹演习,受到英、法、俄、日四国来宾的盛赞。李鸿章十分高兴,而日本公使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一缕烟柱出现在远处的海天交接。
李鸿章的笑容凝固了,英、法、俄公使也察觉出不对,纷纷交谈起来。
过了片刻,狼狈的方伯谦出现在李鸿章面前:
“大人,卑职前日奉命运兵朝鲜,在丰岛处遇倭寇,“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横海而来,苦战之后,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卑职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倭寇不宣而战,实在无耻。”
李鸿章一惊,问道:“那运兵船呢?”
方伯谦回道:“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李鸿章大怒,目视日本公使,日本公使不敢直视,张惶退走。李鸿章立刻进京商量髡轿侍狻?
一天后也就是5月18日,清朝向日本宣战,当天,日本也向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意外的提前爆发了,而事后来看丰岛海战的胜利者却是大清,这真是一笔糊涂帐。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二十七节 … 御前会议
几乎在丰岛海战打响的同一时刻,在大海的另一边,日本明治皇帝睦仁主持的御前会议也正在举行。
当清朝的大小官员还在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做准备的时候,日本的统治者睦仁却正在紧张的筹划侵华大计。
自从1867年继承了皇位之后,睦仁就将目光放在了隔海相望的古老帝国身上。破幕府,平定国家不过是计划中小小的一步,睦仁的野心是继承丰臣秀吉的志愿,侵略朝鲜,再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
今天,睦仁全副披挂,一身着缀满勋章的统帅服,用威严的声音,对自己的大臣诉说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这更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心
“我们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对面是新组建的大本营,其主要成员有:侍从武官长兼军事内局长陆军少将荒尾精、参谋长陆军大将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参谋总长)、陆军首席参谋陆军中将福岛安正(副总长)、海军首席参谋海军中将桦山资纪。兵站总监福岛安正中将(兼任)、运输通信长官陆军步兵上校寺内正毅、野战监督长官陆军监督长野田豁通、野战卫生长官陆军军医总监石黑忠德。陆军大臣为陆军大将大山岩、海军大臣为首席参谋海军中将桦山资纪。
听了皇帝的狂妄的叫嚣,这些人都有些无奈,只好装出一副被王霸之气所折服的样子。有些人不以为然‘征服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想起来虽然让人热血沸腾,但是也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初丰臣秀吉的下场是最好的例子。’
睦仁很享受这种狂热的气氛,片刻之后,睦仁走到地图前,在地图正中的地方,用力的点了下去
“这里就是我们的目标,与统治世界,必先取此地。”
天皇手指的这地图一角,正是朝鲜和中国的东北。
东北,与日本岛国仅一水相望。无尽的黑土地沉睡着。而且清朝对东北的开发几乎为零,几倍于日本本土的面积上,只有不到两百万人,还大部分聚集在盛京,散居在各地的不过几十万。而日本两千万人却居住在地震频繁的列岛上。
在那无边无际的大山和黑钙土下面,有闪耀着各种瑰丽色彩的数十种矿藏,这正是贫乏的岛国急需的!。
睦仁继续鼓动自己并不坚定的部下,几千年来,庞大的中华帝国家所带来的畏惧感不是几句话所能消除的。在座的大本营成员不是那些愚人,几句话就会引发骇人的狂热,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让这些人相信自己。
“桦山君,请把对清战争的方案说说。”
首席参谋海军中将桦山资纪拿出准备好的上、中、下三策,一一讲给大本营诸人。上策是如果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就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及北京;中策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只占领朝鲜,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下策是若海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海军协防日本沿岸。
战略思想非常明确,把整个战争基点放在制海权的争夺上,陆军被放在服用的位置上。陆军大臣大山岩带着嫉妒的心情发出毒箭
“桦山君,清朝有定远镇远这样的铁甲舰,我们有什么可以匹敌这样的巨无霸呢?”
桦山资纪大声回答道:
“联合舰队总吨位已经超过北洋舰队,而且三景舰上装备的340mm口径大炮有能力洞穿定远镇远的装甲,再加上世界第一的快速巡洋舰吉野号,我军在实力上已经超过北洋舰队。”
在大山岩的盯视下,桦山资纪的声音慢慢变小了,有时候,谎言重复一千次还是谎言,桦山资纪说的这些连他自己都不信。也许这些事真的存在,但是面对清朝举世无双的潜力来说,再建几个北洋舰队也不成问题。两百年前也是大胜明朝海军,但是两年后明朝新的海军规模扩大了六倍,几乎全部都是新装备。毫不费力的干掉了那只耗费全国之力建立起来的舰队,这就是中国,庞大的让人生畏的巨人。几千年来,日本都战战兢兢的火灾他的阴影下,巨人的一个小小的哈气,都让东面的小家伙惴惴不安,难道这一次会打翻这个巨人吗?
“我们已经忍受了20年”
见势不好,睦仁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
“我们不能让子孙后代再忍受20年!”
已经过去的20年对于日本人来讲是屈辱的20年。自从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轰开日本尘封的国门后,西方许多国家的国旗都在这个岛国上耀武扬威地飘了起来:英国的、法国的、俄国的、荷兰的。50年代末,日本与这些国家缔结了不平等的《安政五国条约》,被迫“对外开国”,并拱手将最惠国待遇、治外法权和关税自主权让与了签约国。
为了富国强兵,创建强大的海军舰队,登基之初的明治天皇就看出了发展海军的重要战略意义,他发布谕令称:“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1870年,日本兵部省在向太政官呈交的《创建海军建议书》中提出:“皇国是一个被分割成数岛的独立于海中的岛国,如不认真发展海军,将无法巩固国防。当今各国竟相发展海军,我国则十分落后。因此,他国对我国殊为轻视,出言不逊,甚至干出不法之事。若我国拥有数百艘军舰,常备精兵数万,那么他国便会对我国敬畏起来,哪里还敢有今日之所为?”
这份建议书认为,在今后七年里,日本应将岁入的五分之一用作军备。日本明治政府奉对外侵略扩张为最高国策,制订了以武力政府亚洲的所谓“大陆政策”,将朝鲜和中国列为其侵略扩张的首选目标。为此,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大举扩充以海军为核心的综合军备,接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