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11月19日攻克郑州,127日攻克合肥,12月19日新疆接受东北共和国地统治。这意味着整个北中国,已经尽在东北军掌握之中。
此时的东北军,士气高昂,万大军一字排开,分布在长江边上,看样子竟是想一战定天下。反观南方联盟,总兵力不过十几万没,除了6有一战之力外,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指望不上地。但是南方摆出一幅追求和平地架势,坚决地不打内战,英国也十分明确的告诉赵刚,希望赵刚放弃武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时赵刚也知道,自己地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打到长江边上,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了。虽然说拿下了北中国,但是蒙古,新疆、青海、银川四地,丝毫没有自己地驻军,几次派兵过去,都被人家客客气气地劝了回去。
但是这几个地方军队不多,等东北军缓过气来,派几万人就能平定了。比较麻烦的是赈灾的事情,久居东北,赵刚一致认为中国大地上一直都是国泰民安地。等候他一接手,才发现中华大地上的那事还真多。
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利津黄河决口,灾民60万,毁地5万四川大旱,受灾之地53千顷,淮海大灾,灾430万,毁地11这都什么事呀。如果不是日本也受了灾,赵刚简直要郁闷死了。
公历1896年1215,日本釜石东方约200里的海底发生地震,引起一场大海啸,巨浪龚击日本自青森县矢崎至宫城县牡鹿半岛的沿海各地。岩手县地宫古于当日19时33分感到地震,震度不强。可是所引发的海啸,袭击三陆沿岸,流失房屋10370,死亡人数27000,其它地堤防、道路、渔船地毁损、流失不可胜计。
大海啸开始於当日十九时五十分(海水初向后撤地开始时间),初时海水先后退,时左右开始回升,接著海水又向后撤,海面再次升高,卷起了巨浪横扫陆地。袭击宫城县吉滨的浪高,曾达到了四公尺的纪录,袭击续黑湾的浪高,更达到了三十公尺。
如果只是这些并不会令赵刚开心,令赵刚开心地是,新建的牡鹿半岛海军造船厂,也被海啸一扫而光,日本海军的重建又要推后几年了。那两条1万6千吨地巨舰多半要停泊在海滩上,风吹日晒可别病,赵刚心中坏坏的想。
在脑海里过了一把瘾,赵刚又回到国内。可以不夸张地说,赵刚手下地这几十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分派到北方十一省之后,所能抽出来的总兵力不过10万人,虽然将几万民团也带上了。但是并没有对南方军的军事优势,如果贸然南下,一旦失败后,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苻坚、曹操、张作霖无不是一世枭雄,但是都倒在这道坎上。赵刚可不想落得这样下场,自己目前要做的就是稳定北方局势,推行新经济政策,增强势力的同时将中国紧紧地抓到手中,斩断外国伸向中国的手。
如果,深陷内战泥潭,那么日本、英国、俄罗斯会对中国作些什么,赵刚对此是十分有数地。长达25年的内战让中华大地狼烟处处,到处是人间地狱。
1896年12月1日,在英国的斡旋下,赵刚与南方政府的总理李鸿章见面与香港,商讨南北对峙的解决办法。
时隔两年之后,赵刚和李鸿章又一次见面了,原本地位悬殊的两个人,现在已经可以平起平坐,这不能不感叹命运的多变。
英国外交大臣窦纳德作为主人将两人引入茶室之后,很有礼貌的离开了,留下了这两个人。
第四卷 纵横四海卷
第二十三节 … 香港论策 上
式向南方宣战,一路路的大军流水般的向武汉开来,战争似乎不可避免。
此前一天,赵刚见到了容闳,这个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东北政府留洋派之父,因为与清朝洋务派格格不入,所以在香港暂居。赵刚听说后,特地前来拜访。在赵刚看来容学贯东西,是最好的总理人选,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他请出山。
宾主坐定之后,容闳先开口问道:“赵总统,如今满清贵族皆在你手,北方已经平定,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这句话确有些投石问路的意思了,需要慎重回答,赵刚闭目沉思片刻:
“如鸦片战争等国耻国难,均发生于康雍乾三朝鼎盛之时,其结果又将如何呢?也是国运使然!这些国难国耻,却发生在欧洲极盛时期,也正值大清帝国国运周期衰竭开始之时。在这盛衰对峙之间,则清廷造化如何,也就无待龟了。”
“设以清季”科甲出身”之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沈(葆)乃至恭王奕訢等,比诸后世之高贤,优劣不辩自明!”
“只是大清气数将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是擎天玉柱,面对将倾大厦又有何办法!”
赵刚睁开眼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清朝气数已尽。对于满人,我不会加害他们。但是以前用特权带来地财富,以后不可能在享受了,他们现在就是一个普通人群。”
“不过,现在南方态度如何,是战是和还请容先生为我解惑。”
容闳点点头,赵刚的话让他感到很欣慰,原本认为赵刚会血洗满清贵族。没想到竟然是这样地结局。容虽然不喜清朝卖国求荣,但是还是不想看见血腥的屠杀。
“赵总统,我认为南方的条件大致是:愿与北方结为联邦,双方不得干涉对方主权,不得武力入侵对方,共同承担清朝的应尽的义务,在外交上由双方协商作出决定。”
赵刚心中暗赞,这个容闳把条约上的内容说的大致不差。
“容先生真是厉害。”
“但是现在形势是北优于南,所以多半还有些条款。在经济上补偿北方。”
赵刚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容闳连南方每年补贴北方1500两银元地事情都猜到了!
“先生大才,满清竟然不识,令美玉弃于野。赵刚愿扫榻以迎。以总理一职相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容宏听了不置可否,开口先问道
“多谢赵总统抬爱,但是闳有几事不明。还请赵总统释疑。”
赵刚心里话‘这不是考我来了!’手一拱‘容先生,您说。’
“赵总统,不知你对洋人所作所为,是如何看的?”
这个问题却难不倒赵刚:
“洋人有善恶的两张脸。其‘善’的一面,其形而上各方面或可概括之为(德先生)(民主和相关的观念);其形而下者,便是(赛先生)(科学)了。
‘恶’的一面,则是恃强凌弱。向落后地区奸掳焚杀,作其赤裸裸的掠夺、侵略和侮辱。
所以,洋人其‘善‘的一面,远不是它们的本意,虽然说带来地结果是让落后民族进步。点灯的洋油,洋火这些我们就要拜洋人之赐了。
可是这一类原本无心的洋货的传播,终抵不掉他们那‘存心作恶’地炮打火烧、走私贩毒等罪恶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政府被大资本家所控制了,为了掠夺财富,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所以我们对付这些洋人,就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我们如只为感情所驱使,而把带点‘洋’字的东西都丢掉,这多少也有些荒谬。因为除了大炮、鸦片之外也还有些好东西。
洋人地国家,大多完成了产业革命,实力强大远胜于我。但我军屡战屡胜,军威强盛洋人胆寒,所以‘恶’之一面不显。只要我军一旦露出颓势,那洋人一定会趁火打劫。
说到底,这洋人就是唯利是图的强盗之流,平时如绅士,到了有钱赚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
我以为目前之际,并非一味固守国土,而应该有限扩张,为我国取得海外领土,以增强我国实力。此一时彼一时,凡
可一概而论,或以偏概全也。如此,国内矛盾可以以快速发展,国力已可大幅上升。”
容宏点点头,语气也有了些期待:
“不知赵总统对鸦片之事如何处理?”
赵刚斩钉截铁道:
“我国必禁鸦片!”
“如何禁鸦片?”
“我认为英国乃是一个表面文明的社会,必然不会把鸦片这种毒品写到条约中,就利用这个在条约中写明鸦片可以双向交易,英国必不肯,这样就可以顺势提出废绝鸦片交易。”
容宏又点点头,喝了一口茶叶后讲了起来: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毒枭”,若论泰西各国东向扩张之先后,英国实在出道甚晚。全面、最耐久,最能因时制宜、随机应变,不拘一格、花样繁多而后来居上的国家。事实上,中国外交,不过是中英外交罢了,俄、法、日附庸而已;美国则效英之尾闾也。
英人作有计画之东侵盖始于一六〇〇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为一私营之商业组织,但是兼具政府之特性。其时入侵印度除已式微之葡萄牙人之外,原有英法二强。然两雄相争,法人终非敌手。
英人东侵之第二主要目标就是中国。然其时正值康乾盛世。中央权力方浓,沿海诸省亦无懈可击。中英交往乃限于国际间之贸易。唯英国此时尚处于工业革命前期,钟表、呢绒等少数制造品之外,无太多商品足资供应,而我国之丝、茶、瓷器则可无限外销。因此中英贸易初期,英方‘逆差’殊甚,金银货币海一样的流到清朝。
不幸我国之”顺差”贸易,不数稔便迅速逆转。至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专卖权(monopoly)之后,我国顺差瞬即变为逆差,以至一泻如注,不可收拾。
鸦片原产于南洋、印度、波斯、土耳其等地而以印度为最佳最伙。明季列为藩属”贡品”。盖鸦片原为极有效之药物也,清初南方沿海始见”绣管啖烟”之陋习,盖亦传自海外,鸦片遂成为毒品矣。
顺康之间满族入主未久,朝气蓬勃;而中土于大乱之后,人口大减,物阜民殷。政府亦能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北京;朝廷政令颇能一竿到底。烟毒初现,政府即申严禁之令,故亦不足为大患。
不期嘉道之际(一七九六~一八五〇),清朝之盛世已邈,衰竭之周期将届,朝政不纲,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