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应下。即刻萧益唤来下人准备好竹简,杜启明开始了他的第一课。
第23章 立后1 徐宗重归
皇宫巍峨挺立,磅礴大气矗立于陵城。屋顶尽铺黑色瓦,肃穆庄严。小雨初歇,雨珠顺着屋顶旁的水道颗颗滚落。恰好,主殿上空最厚的云层开始随风飘散,几束金光瞬间洒满屋顶,金光熠熠。渐渐的,万道光芒穿透云层射向大地,世间万景皆披金衫生机勃勃。啾啾,啾啾,啾~几只雀儿从屋檐下钻出,三三两两的落到地上抖抖身上的羽毛互相嬉闹。殿前广场被层淡金色光晕笼罩,静谧美好。嗒嗒嗒,杂乱的脚步声突然而至生生打破了此刻宁静,同时也惊了欢快的雀儿,它们纷纷振翅飞向别处。
很快,一群身着朝服的文臣武将疾步朝主殿走去,每日例行早朝即将开始。不管政见是否相左,又或是私交良好,大臣们见面都会彼此和气的打个招呼闲聊些家常。还有些大臣为了避免站错队伍,趁机与其他同僚互通有无。一群人叽叽喳喳,声音虽然嘈杂但分贝却不高,因为皇宫禁止喧哗如有违反者会被乱棍驱逐。一切如往常,王演之照旧处于众星拱月的位置,不论哪里他都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也是所有大臣中最早到的一个。可今天眼见就要上朝,大臣们左看右看却怎么都瞧不见王演之的身影。
众人都感到十分奇怪且开始不安,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他们互相找着自己要好的同僚窃窃私语,继而又开始打听消息生怕站错队伍。可最终,大家都非常失望,因为没人知道王演之为何今日一反常态,他府中并未传出任何消息。可以说,这是个突发情况。一下子群龙无首,气氛渐渐有些躁动,王演之一直以来都把持着朝政,很多问题他甚至比天子都清楚。如今独缺了他,这些个议题该如何拿捏?会不会被秋后算账?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广场尽头忽然出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他身披温润朦胧的晨光显得好不真切。
大臣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出现的人到底是谁呢?看身影不像是王演之啊。大家面面相觑,心里默默数着人数,没错啊,这些个人该到的都齐了除了王演之。人影越走越近,大臣们的心也越吊越高。嗬!有个眼尖的大臣睁大眼睛伸长脖子瞧了好一会儿,待仔细看清来人后居然倒吸口凉气。这,这,这。。。他身边的同僚看他这副吃惊样子不由好奇发问来者是谁。这大臣只愣愣看着,半天说不出句话。人影越来越近,没多会儿他已经走到人们跟前。众大臣这时候几乎都大张嘴巴吃惊不已,与先前那个臣子无二。
来人毫不在乎他人反应,只径自走到他们最前排站好,然后又自上而下仔细的整理整理衣衫,静静的等候入殿。门外候着的侍卫和太监也都面露惊色,那人平淡无波的眼睛微微一扫,侍卫与太监们赶紧低下脑袋不敢再直视逾越。大臣们缓过劲来,又开始窃窃私语。那人眉头微皱回过头,视线淡淡的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议论声越来越小快速消失,整个广场又恢复了平时的宁静。那人抬头看了看天,早朝时辰已到可还不见天子传唤,大概天子也知道王演之迟来的消息,想是在等他吧。大家静静站了大约半柱香时间,太尉王演之总算姗姗来迟。昨夜醉酒,与老友畅谈半宿导致今早起晚了。
可这种事也不好明说,只能假托自己头痛病又犯了故此来迟。大臣们听闻纷纷附和,心下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说些场面话。“如此,王太尉应多多休息不该太过劳累才是。”一片平和中突然冒出不咸不淡的一句,好叫人面上无光。王演之心里当即不悦,可面上还是如常。他遁声望去,只见那人站在前方,却被后面的大臣挡住了大半个身子,这背影很是眼熟。
王演之匆匆寒暄几句疾步上前,他要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张狂。那人笔直的站在那,身材矮小满头花发却精神奕奕。他转过身面朝王演之,微微一笑说:“王太尉许久不见呐,老夫甚是想念。怎奈久病卧床,不曾前往府中探望。没想今日一见,太尉却又犯了头痛,想来当年那医者医术断是吹出来的。” 王演之心里咯噔一下,这个老东西居然能来上朝了!“此事无关医者,只是老夫年纪渐长罢了,多谢徐司空关心。” 王演之不咸不淡的回答。
这下又有好戏看了!大臣们腹诽着,这徐司空一出必定与王演之唇枪舌剑,甚至互相拆台。每次他们之间发生口角,总会波及到一些大臣。天子为了平复事态,那些个倒霉被波及的大臣都会被处以一些刑罚,重则庭杖轻则罚俸啊!而且今天还没上朝呢,这两个人就开始对上了,大臣们心里暗暗叫苦早知如此就该编个理由呆在家里,何苦受这个罪啊!谁都得罪不起。司空徐宗,子长辉,年52,八公之一,但如今八公也只剩三公了,其余的五人不过是充数的而已。此人乃朝中重臣,掌管工程、礼仪、德化、祭祀。如今更作为公辅参与执政,还是三朝元老身份地位显赫非常。此人政治立场模糊不偏不倚,凡事都喜欢占个理字。
由于其职的原因,对于宫廷礼仪很是看重,也曾多次修改完善。徐氏与王氏两大家族关系错综复杂,除了姻亲关系外长久以来政治立场还相左,朝堂上经常唇枪舌剑,彼此非常不对付。两家的年轻一代更是攀比强烈,除了六艺外这些士族子弟还时常比拼例如仪容,钱财甚至是华服,就连自己门下客人都会拿出来大肆比拼。年轻人毕竟火气旺,他们俩家的更是常常因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陵城衙门隔三差五便会接到有关他们之间矛盾的案子,好不令人头疼。三代天子也试着劝解过,可根本毫无用处。
前段时间,司空徐宗心痛病又犯了,当时他正与王演之辩论口若悬河。怎奈心中突然一阵绞痛,立即跌倒在地面色苍白。顿时朝廷大乱,天子赶紧传唤太医。可距离太医到也得有段时间,大臣们怕他真一口气过去了,全都七手八脚的往过凑,按人中的按人中,拍脸的拍脸好不热闹。连王演之这个死对头都被吓了一大跳,如若徐宗真有个三长两短毕竟刚才又跟自己争执,难免到时徐家不会借机发难。虽说徐家不掌兵权,可他们威望却很高,要是真气起来拉着一帮士族弹劾他,王演之到时也将骑虎难下。好在待太医赶来时,徐宗自己缓过来了。
而后,天子令他回去休养,等哪天好了再来上朝。就这样,王演之算是幸运的躲过一劫,可家里却因为这个乱了一阵子。王演之第三子的正妻乃是徐宗的一个女儿,且是嫡出身份很高。此女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容貌也算得上秀丽,当年是要作为昭仪嫁进宫去的。可那年中秋,此女却遇见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男子,这个男子正好是王演之膝下第三子。这个儿子对此女一见钟情,非她不娶。当时两家矛盾重重,可他不管不顾大闹一场。王演之毕竟为人父,而这个三儿子也是自己非常钟爱的一位妾室所出。
那小妾可怜儿子经不住他的哀求,便日日跑到王演之跟前哭,甚至连王演之正妻那都天天去诉苦。正妻心肠软,看着他们母子很是可怜,便亲自上阵为他们说情。这样,他儿子终于如愿以偿。可惜,那女子却对他恨之入骨。如若不是他,自己怎会从宫妃沦落到一般贵妇!所以,婚后的他们其实并不幸福,恩爱也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罢了。可王演之的这个三儿子却是个痴情种,天天鞍前马后的就为讨自己媳妇儿欢心。此人前后转变之大,叫人很难相信他之前是出了名的花心。
这个女儿倒是个心狠的,不论对方怎么讨好她就是不买账。但毕竟已为人妇,又能怎样呢?婚后第二年,他便为王家添了个孙子,还是王演之所有儿媳妇中最早添子的一位,其余的生的全是女儿。这下子,她的地位更加水涨船高,再加之背景强大简直超过了王演之大儿媳的地位。时光一晃就是很多年,此时她也容貌渐衰,当年那个围着自己转悠的丈夫也新添了不少小妾。按理说她的地位应该动摇才对,可王演之的长孙她的亲儿子是个聪颖的,想是遗传了母亲的聪慧。从小记忆力就特别好,一篇文章不论多长,三遍定能记住。
武艺虽不及自己四叔可也不差,还精通音律,他作的诗歌常在宫廷坊间流传,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个人是个流行乐高手。如此,母凭子贵,她在王家说话非常有分量。前不久王演之与徐宗大闹一场,导致徐宗差点撒手人寰。此女得知后大发雷霆,当即冲到自己公公房间与他高声辩论,下人皆无人胆敢阻拦,就连自己婆婆都不敢插嘴。此女本就有些才气,此时更是说得句句在理,王演之根本无从狡辩。是夜,她突然收拾好了包袱跑回了娘家。隔日,她居然修书一封托人带给天子,说要与王家解除婚姻关系。
这下子整个陵城都炸开了锅,王演之本就被西征之事还有门外流民甚至萧益搞得头昏脑涨,这下简直是雪上加霜。天子不管人家夫妻事,有了矛盾最多调停几句。所以当周盛安收到这封书信,简直哭笑不得。王家与徐家闹得是满城风雨,最后王演之不得不亲自出面解决。他的那个三儿子被老婆一闹腾,突然回忆起以前初见她时的情景。当下就把所有小妾赶出了门,只留下了他们的子嗣,对于只生了女儿的也一并带走光留儿子。如此,此女终是满意了,再加上徐家人的劝说,这才允许自己丈夫过来将自己迎回。
今日徐宗复出,新仇旧恨加一块儿,见到王演之又是一阵暗讽,两家彼此都非常不顺眼到了极点。王演之已到,天子得到消息才开始传唤他们入内,早朝终于开始。大臣们东拉西扯,王演之也开始表演,他先把一些重要问题抛出,周盛安也非常配合的提出点不算意见的意见。其实这些意见王演之早就决定了,不过借他之口说出而已,然后众臣齐呼陛下英明。重重复复老三样,周盛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