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缯帛蹙眉叹道:“情之一字,最是伤人。人家一个姑娘家什么都还未说,便被你戳破心事,心事被揭不算,你还直愣愣地指出来说人家不是真心倾慕,我若是那女子的父兄,肯定和你不死不休。”
秦佩苦笑:“我也是一时情急,总觉得此事长痛不如短痛。我既无家世又无才学,总有比我更般配的良人。我原先觉得勤勤恳恳地当个好官,安安分分的做个好人此生也便心满意足,可如今看来若能为天启朝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更能对得起他一番好意。”
其父陪葬明陵,自己又是状元出身,那女子得找个什么样的才能叫做不低就?刘缯帛将圣上所出几个公主乃至宗室的郡主、县君都排了一遍也不得头绪,便干脆作罢,温言宽慰道:“你这想法极好,大丈夫先成家再立业,你的缘分因果总会到的。”
秦佩感激地笑笑,又听刘缯帛道:“对了,我今日来寻你,还有件要事。采女案已算是水落石出,圣谕已下,命林贵妃交还凤印宫务,命其往大报恩寺清修自省。恩师亲自从终南归朝宣旨,我还未递帖子拜见,恩师便令人传话,听闻你在我属下,明日他正好得空,想见我们一面。”
第56章 第十八章:时有阴云笼殿宇
秦佩入朝两年,今日才把德泽朝三大名相尽数认了个周全——周玦是义父、赵子熙是恩师不表,顾秉神隐在终南山,故而时至如今才得见其真容。
头次见赵子熙时,秦佩在他府中等了近两个时辰。
而此番顾秉倒是客气,竟亲自做东,在圣和居设宴,除去刘秦二人,还有鸿胪寺少卿吴庸作陪。
约的是午时,可他二人不敢大意,公务一了便打马而去,提前一刻便到了圣和居楼下。
“想来是不会迟了。”刘缯帛擦去额上细汗,将缰绳扔给身后小厮。
秦佩不无紧张地整整衣冠,看向刘缯帛,见对方亦是满脸局促才放下心来。
刘缯帛清清嗓子:“先去雅间,可在恩师来前点菜付账,莫叫他老人家破费。”
秦佩深以为然,两人疾步上楼,却在雅间外齐齐顿住。
“我说勉之兄,自你走后,这长安城可当真热闹。”
一清雅男声轻笑道,“那仲攸兄岂不是看了好几场大戏?”
刘缯帛脸色一红,慌忙叩了叩门,高声道:“学生刘缯帛来迟,请恩师责罚。”
“进罢,勿须多礼。”
刘缯帛这才轻推门扉,吴庸秦佩是早已认得的,而坐其上首的那位青衣秀士应是太傅顾秉无疑。
秦佩忙不迭地长揖行礼:“下官秦佩见过顾相。”
顾秉并不是周玦、赵子熙那般扎眼的美男子,可文弱清隽,也别有一番南方大儒的端方秀雅。只见他和气道:“请起。”
顾秉不语,似在端详秦佩,忽而幽幽叹道:“想来还是肖似嫂夫人,以环你与子重皆坐罢,那些虚礼今日便不必了。”
上位者如轩辕冕赵子熙,有意或无意,眼里总带着几分利芒,仿佛立时便能将人看穿。顾秉却不同,不惑之年眼神却依旧纯澈,恍若一个刚刚入仕的举子,而他看着秦佩时,眼里满是惋惜悲悯。
至今所遇先父故交,提及秦泱多有避讳乃至漠然,唯二真真切切流露悲意的不过周玦顾秉,而周玦看着他时总有些目光闪烁,唯恐透过他想起什么注定不见天日的往事。
顾秉看着他时,却是真的为他秦佩而难过。
半月余来的酸楚迷茫涌上心头,秦佩鼻头一热,禁不住落下泪来。
身边的刘缯帛一怔,心道冷面冷心的秦佩不仅是个风雅人物,竟还是个痴情种子,在自己手下为官两年竟未发觉,恩师方方见了一面便让他真情流露,于识人用人之道,自己果缺历练。
吴庸小口啜茶,若有所思,心中对秦泱、周玦、顾秉等人间的爱恨情仇更是多了十八种可能的推测,只恨不能立时回府,向那同样消息灵通的夫人打探命妇圈中对已故秦夫人的印象。
秦泱肤色比常人白皙,眸色亦比常人浅淡,在日光下细看,简直犹如松柏间的琥珀,西域进贡的琉璃。
顾秉微微叹了声,温和道:“孩子,这些年受了不少苦罢?你六岁时,我曾在洛京府中见过你,还记得么?”
秦佩以袖拭面,自觉形容可以见人了才迎上他的目光,笑道:“彼时年幼,只记得浮光掠影,不太真切了。”
顾秉笑笑,对身边侍卫点点头,那侍卫约莫是与恨狐一般的暗卫,无声无息间边下了楼,转瞬便有小二端了几样小菜上来。
“勉之你还在茹素?”吴庸讶异道,“总不能圣上也跟着不食荤腥罢?我说啊,咱们的年岁也渐渐大了,虽说养生之道最宜清淡,可该进补的也得补补,不然于寿数无益。”
“仲攸兄勿念,顾秉心中有数。”顾秉谦和地笑笑,似是为了验证其言不虚,又有小二恭谨呈上药膳,秦佩粗粗看了眼,似有老参雪莲。
“不过,这采女案可是结了?”吴庸又问刘缯帛。
他虽与刘缯帛平级,可毕竟是元嘉与顾秉同科的进士,资历放在那里,刘缯帛亦不敢轻慢,恭敬答道:“不错,昨日结案,凶手已经自戕。”
顾秉不动声色地用膳,秦佩料想他既是前来宣旨,多半已知晓内情。
“哦?凶手是何人??”
“谋害李婉娘的其实正是张采女,她私德有亏把柄被李婉娘拿捏住,常被要挟。她本想以踏波舞获得圣宠,无奈李婉娘却抢先一步提前告知贵妃。李婉娘后又常以谶言自傲,张采女既忌惮且恨,便伙同尚衣局宦官李忠将李婉娘谋害,用的便是她从自己这里抢走的那条绫绡。后为了万无一失,又将嫌疑推到同为太子妃热门的赫连雅娴身上,后她又不堪李忠索要钱财干脆将其灭口。”
秦佩眉头愈发紧锁……怎么可能!
若真相如此,那先前何必还煞费苦心地从张采女口中套出话来?李忠若是被张采女灭口,那身上的伤口为何是鸣镝形状?以及明明与李忠串通的是李婉娘,为何又成了张采女?
刘缯帛顿了顿,喝了口茶继续道,“贵妃被贬斥便是因此。”
秦佩不可置信地看他,正欲说话,刘缯帛却在案下踩了踩他的脚,给他个警示的眼神。
顾秉眉宇间似有轻愁,点了点头:“昨日我在东宫觐见殿下,他亦是如此对我说的。”
秦佩心中狂跳,压抑下莫名的慌乱,踏马案草草了结,如今采女案更是扑朔迷离。自己被勒令不得再查此案,刘缯帛他们呢?
“此案已被移交,”刘缯帛此时悄悄抓过他的手,一字一画写道,“丽竞门……”
丽竞门乃是太宗所创,除去皇帝与宰辅,无人知晓其首领和明确职司。秦佩也只模糊知道丽竞门应有监视百官、刺杀奸佞这般的职责,却不知丽竞门竟还兼顾查案。又想起此事依旧与突厥余孽有涉,轩辕冕曾与自己一道见过鸣镝,此番必然如临大敌,不敢轻忽。
忽而天际一阵闷雷响过,沉沉乌云随寒风聚拢过来,如泰山压顶般倾覆了整个长安,让人喘不过气。
电光一闪,不知为何东市一阵熙熙攘攘,众人惊呼起来。
顾秉却不为所动,为秦佩夹了一筷子羊肉,轻声道:“明日我想去明陵拜祭故人,以环若是有暇,便一同去罢。”
第57章 第十九章:又看暝色满平芜
含元殿外,有一桓表,乃由太祖亲命立下,莲花座流云纹,有翔龙盘于其上。御史台的大夫们若要进谏,则必得于桓表下向天地厚土参拜,以示言官直言谏诤 ,蹈节死义的风骨。自开国始,先后有十六言官在此死谏,五十余人在此杖谏,百余人在此跪谏,因此该桓表在天启朝言官心中是几乎等同于天启律的圣物。
可就是这历经百年风雨,见证无数兴衰悲欢的桓表竟在昨日被雷电劈中,在铺天盖地的雷火中轰然倒塌。
昨日秦佩等人听闻的惊呼便是因此。
自古雷火便被视为不祥之兆,若是不幸击中宫殿庙宇更是被视作衰亡破败之象,此番劈中的还是言官们视作命根子的桓表,想来此时此刻还不知多少言官集结在一处,挖空心思地想着怎么用那谏表煽动人心,用他们那生花妙笔排除异己,若不趁着这个大好良机将他们的同僚同科拉下马来,如何能显出他们的不畏强权,大义灭亲,耿直高洁?而若他们的同科同僚不引咎下野,又哪里有空缺让他们补上,离开御史台这般的清水衙门?
秦佩向来对言官敬而远之,如今只担忧莫要有人借此大做文章,将桓表之事引到太子的私德上,又无奈位卑言轻,宫内消息早不灵通。在府中惴惴不安地发了许久的愣,正觉焦心烦躁之时,才有小厮前来通报。
“大人,有位顾大夫在门外求见,说与您有约要一道出行。”
秦佩一愣,匆匆换上件素色外衫,便急急向外赶去。
果然在秦府之外,一架颇为质朴的马车停在桐树荫下,在车辕上的正是先前在洛京见过的那管家清心。
清心与他见礼,掀开车帘,顾秉果然端坐其内,笑容和煦。
“不用多礼,上车罢。”
秦佩在他下首坐下,一时间有些怔忪。上次去明陵,似乎还是与轩辕冕一道,往事历历在目,却依稀已是上辈子的事了。
顾秉端详他神情,只见他神色黯然,又隐隐苦笑,那苦笑里还夹杂着些许释然,当真好生复杂,不禁亦是莞尔。
一片静寂里,秦佩无缘由地感到局促,便随意起了个话题,“顾相,桓表之事可有什么风浪?御史台或者翰林清流可有发难?”
“以环,”顾秉悠悠开口,“你可唤我世伯,不用如此生分。至于弹劾上表一事……既然朝廷设了言官让他们监视百官,直言上谏,那便有他们职司存在的道理。”
“秦佩晓得,”秦佩肃然道,“只是如今言官尽是些无知小人,放着真正的贪官硕鼠不参,参的都是那些微末小事,长此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