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山寺礼佛修持。请姐姐带妹妹一并出宫吧。” 李太后劝她说,元儿眼下还小,离不开娘亲的照顾,郑妃哪里肯听?说元儿和自己母女一条性命都是姐姐给的,即令自己出宫陪伴姐姐,陛下和皇后也会照顾他的。李后见郑妃一片诚意又长跪乞求,只得扶她起来,答应带她到寺里暂住一段时日,然后仍旧回宫教导元儿时,郑妃这才起身谢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少林方丈(第三十四章)(1)
慧忍咬了咬牙,一把将缠在自己身上的公主推开!当他绝然而去那时,蓦然听见自己和公主原本生在一起的心儿,竟在一声轰响中一下子撕裂开来…… 翌年春,宣帝下诏改元大成,颁诏大赦天下,在京中街市大陈鱼龙杂戏,令百姓和百官游赏观看,庆贺国家太平、风调雨顺。 诸事忙罢,宣帝更觉气虚神散,腹灼难耐了。想起当初随父皇下山时,慧忍曾反复交待自己,因毒伤五脉,扶气调理又未清爽,故而半年内一定要心清气静,勿使操劳过度。不料父皇突然驾崩,惊痛繁累,疑惑又引发了五内的迸乱。 虽说疼痛灼热不时发作,宣帝却不敢令外人知悉实情。直到近日感觉甚是不好时,才令人上山诏敕慧忍立即进宫。 慧忍料知自己尘世机缘已经临近,往后的日子不能再一身两用,因而忙完诸务,便亲自下山寻到佛法大海的高僧等行禅师和道林法师,待接回少林寺后,便把师父当年留给自己的衣钵和传寺法物等交付两位师叔,恳请他们代自己主持寺务。 等行师叔当年与师父一向情义笃厚、无话不谈。他知悉当时朝廷灭法后,众僧纷纷离散,但慧忍却一直追随大师兄,清知慧忍是大师兄早已意定的衣钵法嗣传人。 如今,见慧忍忽然如此细致地交付寺院事务,等行禅师便感到了事情的非同寻常。 “慧忍,你这般交待山寺诸务,莫非打算从此离弃佛门,要重归俗世去么?”等行禅师问道。 慧忍的脸一下子红涨起来,一时竟无言以对。 “慧忍,因我佛禅宗祖庭道场终得复兴,你如今已是慈名远扬、德高功重之僧,又是大师兄意定的少林寺掌门人、住持僧,值此佛法乍兴之时,众僧归宗之际,若你于众目睽睽之下,反倒弃离佛门、重归红尘,重新领受俗世荣华富贵,将致佛门和众僧于何等窘地?” 慧忍闻言即刻惊出了一身冷汗来!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合十持号:“阿弥陀佛……” 等行禅师继续说:“慧忍,你想过么,其实,你穷其一生苦苦寻觅的东西,恰好正是你师父当年毅然弃离抛却的呵!莫非你真要功亏一篑,重陷尘埃,空遗他人笑议么?” 等行师叔的话,令慧忍直如五雷击顶! 当他跌跌撞撞地离开等行师叔后,独自来在山间趺坐禅悟,心乱如麻,心痛如搅,直觉茫茫苍海,苍海茫茫,竟不知何处才是岸?何方才是归处? 是选择为大道、为佛法而忠诚不渝地终其一生呢,还是回归红尘俗世,实现自己多年的宿愿梦想,和公主相聚相守? 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苦海颠宕,形销骨损的他终于开始笃定了心念…… 慧忍纵马入京,在宫人引领下来到陛下的寝殿时,天色已经黯尽。 这时,正逢宣帝毒热发作,满腹灼痛。宣帝一见慧忍来到,一面喘着气,一把攥住慧忍的手道:“贤弟,你可来了!快,快救朕……” 慧忍也不及寒喧,急忙把脉问切,不觉大惊:宣帝的脉象已呈五内崩乱之症!心内清知,此番自己只怕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了。忽觉戚然难禁,只得全力为其延缓大限罢了。 慧忍一面发功为宣帝扶气调理、安抚陛下,一面令人快去煎药熬汤来,又亲自服侍宣帝用药,整整折腾了半个时辰,终于暂时止息了宣帝的苦痛。 慧忍虽未明说什么,敏感的宣帝却已从慧忍偶尔流露的神情中察觉到了什么。他心绪悲怆地思量,如何尽早安排朝廷后事、尽早扶助太子登基,趁自己还能左右局势,先教导太子学习理朝,将来太子和朝廷大臣便不致因措手不及而生变乱…… 难的是,自己眼下正值风华年茂,这时扶佐太子登基,只怕会引起群臣猜疑而致朝廷动荡。 思虑了几日,心想如何像父皇当年一样,也使个什么障眼法将真相瞒住? 朝中大臣发觉,近日宣帝开始变得疏懒起来。隔三差五的无故不上早朝。群臣有事奏请时,只令宦官代奏。久而久之,便开始惹得群臣私议纷纷起来。 宣帝令左右探听,有关早朝之事,众臣私下都议论自己些什么?左右依命禀报,有说新帝贪图安逸、不肯早朝的;也有说新帝通夜游乐,没有精力再勤政理国的;还有说国祚初定,新帝前一段日子累坏了,需要松缓松缓等等。 宣帝也不解释,倒是从此越发不大早朝了。 转眼又是一旬。 天昏朦朦地飘着些细雨,四处的宫灯也显得不甚分明了。群臣们冒着碎雨依次进入阁殿不久,忽听内史和宫监传禀“陛下驾到”时,不禁为之一震! 近一月了,宣帝这是第二次亲临早朝。 众臣朝列大殿两旁,悄悄打量上面的陛下,见他面含倦怠,不时用宽大袖袍捂着嘴,遮着连串的呵欠。脸上显得很不耐烦。因朝事积压数日,群臣今日终于得见陛下,不觉纷纷你奏我禀起来。无非是些黄河决口、赈灾济民、增办官学、盗寇掠扰、修复长城、三军资费等等。 如此,整整近一个时辰,奏报和争议仍旧接连不断。 宣帝又累又乏,神色疲惫到了极点。 末了,京兆郡丞乐运请奏。 宣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令他奏来。不料,这个乐运竟当着群臣的面,高声奏禀了一份陈列宣帝“八过”的表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少林方丈(第三十四章)(2)
宣帝起先倒也不大在意,听着听着便火气上来了! 原来,这个不知死活的乐运竟然满口胡说什么“断事独断,不令宰辅参议;采女实宫,二品朝臣以上的未婚女儿不许擅嫁;国事繁复,陛下竟一连数日不临朝,奏闻统归阉人转奏;初下诏宽刑,未及半年更严于前制;高祖驾崩未逾一年,违逆遗训,劳役下民,洛阳宫穷奢极丽;上书字误便令治罪,有杜绝言路之嫌”等等,末了竟危言耸听地说什么“八过不改,周室宗庙将不血食。” 宣帝昨夜恶梦连连,原本就有些气虚神乱,今天强撑着起来早朝,群臣相继奏表,早已是头昏眼花、体力不支了。此时骤闻乐运奏章,越听越是怒发冲冠起来,八过直如一根根尖利的长刺纷纷刺向他,而且其中既有误解偏激不实之词,更有吹毛求疵之嫌。忍无可忍的宣帝一张脸早已由青变成紫起来。 朝下众臣见宣帝脸色已变,有纷纷给乐运使眼色者,也有悄悄扯他衣襟者,也有拚命咳嗽试图提醒他的,谁知这个乐运竟是个死心眼的主儿!不管不顾地只管继续絮叨个不停。 宣帝听完八过,一时气得话都说不成了!只见他两手哆嗦着,半晌才指着乐运喝道:“你你你……住口!来人啊!把他给朕……立即打打打入大狱、改日问斩!退朝!” 满朝文武个个呆若木鸡、惶憷不已,因见陛下正在盛怒之下,竟无人敢上前劝谏陛下、营救乐运了。 郑译等人忙和宫人一起将宣帝扶入后宫。 当宣帝气喘吁吁地被扶下朝堂那时,早已腹内搅痛,内衣也被虚汗濡得透湿,凉浸浸地贴在身上。 见众人退去,扶着陛下的内史中大夫元岩望了望郑译,有心他和自己一起劝说陛下、援救乐运,郑译却默默不语。元岩知道,陛下盛怒之下是听不进任何劝说,弄不好反倒会更快送了乐运的性命。 元大夫思忖了一会儿,见宣帝稍稍缓了些气,便望着宣帝的脸说:“陛下切莫气坏了身子!朝中谁人不知,那个乐运一向都以忠言直谏来显示他的与众不同和对朝廷的忠良。今天实在可恶,竟敢不惜一死来触怒天威,实有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嫌。不过,臣以为,陛下若因此而杀了他,岂不反倒成全了他!以臣愚陋,不如将计就计,好言抚慰放还。如此,不仅可让天下一览陛下的度量宽厚,圣恩隆重,同时也从反面证实乐运所陈八过的不实,让他再也无话可说。” 宣帝阴着脸,也不答元岩的话茬,在左右的搀扶下勉强行到后面的寝殿,待元岩和郑译退出后,一下子便软瘫在了御榻之上。 杨皇后见宣帝情形不大好,急忙令人去请正在侧殿配药的慧忍法师过来。 慧忍自下山入宫以来,每天早晚都要为宣帝各运功理气一番,使宣帝的病痛多少能缓解一些。 慧忍以御弟的身份在皇宫居住的一二十天的日子里,在这方繁华荣乐达到最高极致的御苑里,发觉红尘世间的五蕴之苦于这里至尊至贵的主人来说,远比一般庶民百姓有着更加深重和难以挣脱的苦痛。 只是,这皇权浮华的幻相犹如一道五彩锦罗屏风,掩遮住了隐藏在后面的苦难本相和实相罢了。 慧忍闻讯匆匆来到御榻时,见宣帝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模样,也不及细问原由,一面急忙运功为他理气止痛、一面令人去煎安神汤来。心内揣度:这么多天来,自己在宫中为陛下早晚疗理,病情毕竟有些缓和了,是何等紧急国事引发了陛下的病症? 气功调理半晌后,宣帝的病痛终于有了一些缓解。 慧忍舒了一口气,细心抚慰时,宣帝这才余怒未消地将乐运攻击自己的“八过之罪”说了一番。又叹道:“唉!饶是这般累死累活地勉力支撑,仍旧还是被人指责误解。真不知这个皇帝到底有什么好处!” 慧忍见宣帝气息平静一些时,便直言道:“贫僧以为,眼下陛下不仅需要有人为朝廷策画新政,也需要像乐运这样敢于冒死上谏的梗直之人,如此,陛下才不致耳目塞听。贫僧知道,这个乐运是陛下当年东宫的旧交,一向忠诚无二,即令言过其实,也是出于忠心。而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