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拜祭太庙,追赠先帝。在赠杨广为明帝的同时,杨浩之父被尊为孝宗义成皇帝,母崔氏为哀皇后。
事情按预定的进行着,最后百官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这才算礼成。
杨浩的额头冒出了细汗,这才暗想皇上也是不容易啊。最后礼成之后,便是一系列的封赏。
先是册立崔珺然为皇后,其余宇文漪为东宫娘娘,窦红线为西宫娘娘。
百官之中,魏征为郑国公、尚书省左仆射,简御史台,负责向皇上进谏;赵才为陇国公、尚书省右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孔德绍为礼部尚书,裴矩为吏部尚书,宋正本为工部尚书。张文瓘虽然年轻,也被授予了民部尚书一职,其他杨善会、来整、苏定方等也被授予将军之职。
其余的隋朝旧臣,也分别被授予官职。不过,按照事先的商议,掌管要害部门的,都是杨浩的心腹,这样,杨浩才能保证这个“新生”政权被自己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随后,在杨浩的授意下,魏征带着张文瓘等人,进行律法的修改,在大业律上,再度减轻了刑法。毕竟,隋明帝制订的法令比起他的文帝杨坚来要宽厚了许多,隋王朝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残破的局面,和大隋律的关系不大。所以律法修改,是再度的减轻,废除了一些酷刑。
其次,民部将对各地的耕种进行重新的调整,毕竟,每一种土壤适合的庄稼是不同的,以前他只有河北一地,地质相对的单一,如今拥有了幽州,势必要做出调整。
至于其他,诸如兴办的州县学,必然还会按照原有的模式继续进行,这不仅可以吸引那些优秀的寒门子弟加入,说不定,还可以吸引某些关东门阀的子弟,毕竟,杨浩收集了很多的书籍,各方面都有涉及。
公元六一九年七月,杨浩于清河称帝,年号:中兴。
纷乱之章 第九十二章 度索原
河北政权初建,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同时,静待各方势力的情况。
九月初,裴寂率军进抵宋金刚占据的介休,于度索原(今山西灵石县东)驻扎。双方随即在介休附近发生了一系列的战斗,不过都是互相间的试探,大多数时候,是双方的斥候在互相的试探与反试探。所以在这片荒地之中,存积了大量了死尸,都是李唐、定杨军没有及时运走的士卒尸体。
一群乌鸦在树枝上叫着,忽然,它们振翅飞起盘旋在天空,黑压压的一片,顿时将天空遮住了。
这群乌鸦忽然飞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来了。那是数十个铠甲齐备的骑士,行色匆匆的模样,其中几个人,更是一脸的憔悴。为首的一个骑兵,正是殷开山,作为这次辅助裴寂的大臣之一,李渊让他随裴寂一起收复河东。
在这片荒原以北,走过几个河谷,还有凹凸不平的丘陵,以及如这般杂草丛生的荒原,数十里外,就是宋金刚驻扎的介休城。而与之相反的方向,大约在同样的距离,在一片当地老百姓称呼为“度索原”的地方,驻扎着李唐的部队。
殷开山的目光向前看去,这个时候,他领着士卒出来,并不是为了探路,而是寻找水源。
军营应该还好吧,裴寂虽然军事才能不足,可是论到安抚军心、出谋划策,那可是他的强项啊。这场骚乱,并不是唐军吃了败仗或是有士卒叛变而引发的,尽管他只是小股的骚乱,还没有波及全军,可是如何不能及时拿出策略,那么这场骚乱随时可能变成全军的骚乱,从而军心不稳,这支数万的军队就此崩溃!
一个人,如果,两三日之内不进粮米,可能还能支撑,可是若是没有水喝,恐怕那时谁也受不了的。
李唐军中缺水已经两日了,许多士兵没有水喝,嘴唇已经干裂。
本来,裴寂驻扎的度索原,居高临下,是抗拒定杨军的好地方,军中的许多将领也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何况,这个地方,小溪山泉非常之多,水源足够李唐军饮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裴寂驻扎不久,那些山泉小溪几乎完全断流,军中四处寻找水源,发现度索原一带,已经没有足够的饮用水。
裴寂自然想不到,这是宋金刚的安排。
宋金刚虽然到达介休不久,可是依宋金刚的为人,早已经将介休一带的山山水水调查了个清清楚楚,在裴寂兵驻度索原之后,他暗中派出骑兵调查,发现度索原的小溪山泉,都发源自一条溪涧,也就是说,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得到消息的宋金刚当即派人,连夜动工,将那条溪涧截断,随着宋金刚的一声令下,山里的定杨军用早就准备好的沙袋、树木等物彻底堵塞了那条溪流,下方的山泉失去了源头,逐渐干枯,到最后,数万唐军无水可饮,陷入了困境之中。
所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裴寂的中军大营,各营统领齐聚一堂,商量该如何摆脱困境。
看着众统领商议不休,手抚长须的裴寂装着颇为镇定的模样。他自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此刻,不过是暗中听着诸将的意见,从中选取一个他自己认为好的建议罢了。他裴寂随李渊起兵以来,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拥护李建成的。天下虽然还没有平定,可是自古,得关中的天下,李唐虽然在河东与定杨军陷入了苦战,可是总的来说,仍然是群雄中,势力最大的一支,良好的地理条件,是裴寂看好的理由。
去年,浅水原大败,作为秦王嫡系的刘文静遭到了打击,裴寂明白,那是李渊不想让秦王的势力扩展太快,从而威胁太子的地位,杨广的故事,就是血一般的教训啊。作为李渊的心腹兼太子党,毫无带兵经验的裴寂站了出来,希望能够击败定杨军,就是想不让秦王再度立功,从而避免秦王功高震主。
可是,裴寂下意识的揉了揉太阳穴,还真是有些麻烦。他暗中派遣了殷开山前去寻找水源,就是准备想要移营,避免缺水的危机。耳边,还在响彻着诸将的声音,还在争论着到底该怎么办。
有的人说当初就不该将营寨扎在这里,有的人说这肯定是定杨军的阴谋,应该派遣军队入山,重新将水源挖通;有的人说还是尽早集结,换一处有水源的地方扎营,才能避免这场危机。
其实不用多想,裴寂就知道宋金刚在打着什么主意,无非让唐军缺水,从而拔营移到别处,然后,乘数万大军拔营慌乱之际,发动大军猛攻。可是,裴寂知道,目前摆在他面前的,只有移营而已。命令士兵进山去重新挖开水路,明显是不可能的,毕竟,定杨军不会那么傻,应该会派出士兵守住水源吧,唐军想要夺回水源,势必要经过一场恶战,如果不能赢,仍然没有水源,他裴寂自然不会将全军乃至于自己的性命堵在这个未知的结果上面。
所以,他必须尽快的找到水源,然后移营,这才是上上之策。可是殷开山找到了吗?
此刻,殷开山快速的挥动马鞭,战马飞驰,将地上的野草踩平,露出一条路出来。终于,在殷开山带着骑兵奔驰过那片草原之后,他听了让他安静的声音,那是流水声。
裴寂骑在战马之上,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显得有些不安的模样。转过头,看了看北方,裴寂的心中这才镇定了下来。
昨日,殷开山终于带来了消息,找到了一处水源,而且,那里地势非常之好,居高临下。得到消息的裴寂自然大为兴奋。所以,今日卯时开始,唐军就在拆除营垒,准备另迁他处。为了预防定杨军的偷袭,裴寂下令殷开山驻守在一片荒原之上。从介休城到度索原,虽然一路上,有几处丘陵,可是大多数还是以平地居多。当初,裴寂为了急于攻下介休,所以他驻扎的度索原,离介休城并不是很远,若是骑兵,半个时辰,就可以赶到了。
此刻的殷开山,领这他的本部人马,足有三千人,皆是能征善战的河东子弟,当然,只靠殷开山的三千子弟,击败宋金刚无疑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依仗地形优势,凭险据守,拖延定杨军前进的步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度索原可不是葭萌关、苇泽关之类的险要啊。
殷开山的任务,并不是死守,挡住定杨军。在裴寂的安排下,他只不过是诱敌。
连绵的太岳山,为裴寂提供了地理条件,在殷开山部的身后,是一条狭窄的山道,两旁是起伏的高地。殷开山的目的,就是,万一宋金刚来袭,那么他装着抵抗一番,然后假装不敌的模样,引军从山道中逃走。借机将定杨军引入山道,那个时候,埋伏在两边高地的刘弘基带领着唐军,从两翼冲下,夹击定杨军,就算不能全歼定杨军,也务必使其重创,无力再追击正拔营远走的唐军,这样,唐军的大部队才能从容的重立营垒,继续和定杨军对抗。
远处,终于漾起了一缕烟尘,几个唐军斥候打马朝这边疾奔而来,一边纵马疾驰,一边摇着手中的小旗,向殷开山传递着信号。
“将军,敌军来了!”殷开山身边的副将,一脸紧张的模样。对于定杨军,他虽然与之交手不多,可是定杨军的名头太响了!这段时间,定杨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殷开山闷不吭声,只是抬起头,冷冷的看着远方,那里,灰尘已经将天空遮住,呈现出一片黄灰的颜色,天空,也逐渐黯淡了下来。紧接着,地面开始颤抖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战意,殷开山胯下的战马开始打起响鼻,有些不安的挪动着步子。
“列阵!”殷开山挥手,高声的喊着,声音透过浑浊的空气,传达到了传令兵得耳中。
“列阵!”传令兵大声的喊着,声音撕心裂肺,一个掌旗手赶紧挥舞着大旗,变换着旗语,随即,殷开山部传来士兵的呼喊声,战马鸣叫声,响成一团。随后,隆隆的战鼓敲打了起来,远远的传向远方,在山谷中回荡着,惊起不知名的鸟儿无数,扑腾着双翅向遥远的绵山飞去。
宋金刚部,数千铁骑奔驰而来,和殷开山部展开了激战。
最初,两军的激战旗鼓相当,而且,殷开山占据了高地优势,所以,定杨军久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