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荒唐之事,薛泽自己事后都不敢相信,只不过当时受了刘陵的“温柔攻势”和洗脑,“糊里糊涂”便应承了下来。
张汤冷笑,“当然有证据。”说着一挥手,对下面的官吏吩咐道:“带萧儿——萧淑女!”
“什么?!”薛泽闻言,脑袋一声轰鸣,身体险些支撑不住瘫软下去。
当薛泽不可置信的看着萧淑女走进大堂的时候,他还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这人不是已经葬身火海了吗?怎么可能还活着?怎么可能?”
来人正是被郭希希郭冬冬从吴城请回长安城的萧淑女,看到萧淑女的时候,秦城朝她微微点了点头,萧淑女也看了秦城一眼。两人眼神短暂的碰撞中,已经交流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秦城给萧淑女那封书信中提到的内容。
“民女萧淑女,拜见陛下!”萧淑女先是朝刘彻行礼。
“免礼。”刘彻道,直视着萧淑女,“待会儿你要将你知道的情况如实说出来,不得有半点儿虚言!”
“民女明白!”如此近距离的面见刘彻,萧淑女还是有些诚惶诚恐。
“萧淑女,你且将当时之事当着众人的面陈述一遍,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张汤说道。
“诺!”萧淑女毕恭毕敬道。
“陛下!”不及萧淑女开口,薛泽已经失声朝刘彻叫道:“此女乃是市井女子,干得是江湖营生,平日不知犯了多少律法,也不知害了多少人命!这种人断无什么诚信可言,她们的话更是不可信!请陛下将此人轰出去治罪,不能让她在此胡言乱语!”
“丞相!”刘彻低喝一声,“你这是怕了吗?”
“臣……臣……”
“那便让她说!”刘彻大手一挥,将薛泽剩下的话塞回了肚子里。
“萧淑女,还不快快道来?”张汤提醒道。
“诺。”萧淑女应了一声,这便将当时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
直到此时,薛泽终于明白,刘彻恐怕已经事先知道了什么,现在是要整治他了!
然而薛泽仍旧不解的是,刘彻怎么敢如此为所欲为?
让主战派的秦城无罪不说,更要将主和派代表的自己彻底被打压下去,难道刘彻就不惧怕那些士族生乱吗?
薛泽面色苍白如纸的看了刘彻一眼,却见坐在上首的刘彻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那份气定神闲中,还有着浓厚的自信——那是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
薛泽迷茫了。在面对眼前自己看不清的局势时,他迷茫了。
一日前,未央宫。
汲黯面见了刘彻。
“老大夫的意思是,你现在支持与匈奴交战、支持新法了?”刘彻在听汲黯道明来意之后,仍是不能不惊异,惊异中同时有些惊喜。
“是,臣正是此意。”汲黯说道。(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刘彻当然知道汲黯立场的转变,其影响将是何等深远,他深深吸了口气,问道:“能告诉朕,是什么让老大夫转变了立场么?”
“之前是老臣愚钝,不明与匈奴交战于天下之利,不知新法施行于百姓之利,更不曾明白陛下心中之志、不明白陛下治国之理念。”汲黯用平静的语调说道,“这些年来,老臣眼见了陛下的大志向和决心,才终于明白,之前老臣是什么都想到了,但是唯独忘了,陛下是一位古来罕见的雄才大略的君主。”
“陛下治国,有陛下的理念,并且能坚定不移的实行这些理念,纵然千难万阻,也不可能动摇陛下的志向和决心!现在,老臣终于明白了——陛下已经不再是多年前那个需要老臣督促教导的少年郎了,而今的陛下,是大汉的皇帝,是天下万千百姓的君主,是会让大汉百年昌盛的君主!”
“作为臣子,老臣应该辅助陛下,帮助陛下施展鸿鹄之志,而不是将自己的政见强加在陛下身上!”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动变风云(五)
“老大夫能有这番言论,朕心甚慰!”汲黯一番诚诚恳恳的话语,也将刘彻感染。
汲黯毕竟是刘彻的夫子,打小汲黯便负责给刘彻传道授业解惑,两人的感情自然非比寻常,现如今汲黯能够理解并且支持刘彻的治国方略,刘彻自然感怀,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这自然是任何人都期望的,所以刘彻毫不掩饰的感慨道:“朕等这一日,已经等得很久了!”
汲黯却是摇摇头,有些沉重道:“老臣未能早日理解陛下的宏图,已是愚钝不堪,老臣深感悲痛,但愿来日能够常伴陛下左右,为陛下图画江山添砖加瓦。”
“好!”刘彻动容道,“老大夫今日之语,朕时刻铭记在心。”
两人将这番话说得透彻了,汲黯这便道:“臣尚有一事,要禀明陛下。”
“大夫请说。”
“陛下征战匈奴,重用汉军将士,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以军功论爵位,让许多之前无名之士得到高位,已然触动了不少大臣士族的利益。如今陛下又要推行新法,新法对新老士族利益触动之深,远甚于与匈奴交战,举国新老士族,以及乡野豪强格局,都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改变。这些,陛下可都认识清楚了?”汲黯带着殷殷期望的目光看着刘彻道。
话说自打前些时日被自己的孙女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理的游说后,汲黯已经决定放弃自己之前支持汉匈和亲的立场,转而支持与匈奴交战。政治立场的转变,说来艰难,但是当这种转变不可违逆的时候,一旦转变过来,也并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汲黯在改变立场之后,用另外一种目光,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与匈奴征战、看待新法时,评价随之而变,而且还是翻天覆地、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改变。
尤其是自己的孙女这几日老在身边对他灌输那些激进的思想,这也使得汲黯认识道:刘彻推行新法和与匈奴交战一样,都是不可改变的。而刘彻偏偏又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是会向困难低头的人物。
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处境,汲黯不得不承认,自打与匈奴开战开始,因为自己一贯的政治主张是与匈奴和亲,这也使得自己的政治生命遭遇了极大的挫折,这些年再难寸进,使得卫青等人后来居上。
综合这些,汲黯深深的认识到:自己这回转变政治立场,说不得有极大的机会迎来政治生命的第二春!
当心态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应对之后,汲黯忽然发现,原来新法的天地如此广阔。
“朕有预见。”刘彻实诚道,“但是现实告诉朕,朕先前低估了变革会引发的动荡。”说罢看着汲黯,问道:“如今朝野动荡,局势迷离,朕常感无措。不知老大夫可能教朕?”
“老夫不敢言教,但有一家之言。”多年来刘彻再未对汲黯有任何请教,如今刘彻摆出的学生姿态,让汲黯在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感到一阵亲切,于是他忙道:“陛下行事,无人能改变陛下的主张,也无人能够阻挡。但是如何将变革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老臣有一策献与陛下。”
“老大夫请说。”刘彻眼中闪动着求知的光芒。
“此策,名为釜底抽薪!”看到刘彻眼中的信任和期盼,恍惚间汲黯觉得自己这回的政治选择,正是做对了!
“如何釜底抽薪?”刘彻又问。
……
萧淑女将整件事情的始末说完的时候,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明显这件事情给人的震撼已经让人一时说出话来,而这其中透露出的荒唐——一国丞相竟然与人合谋暗杀当朝大将军——也超乎了一些人的接受范围。
刘彻蹙眉看着堂中起初还能故作镇定,到后来已经不可避免流露一丝慌乱的薛泽,心中冷笑连连。此时,他又想起了汲黯给他建议那个“釜底抽薪”之策:所谓釜底抽薪,既要堵住士族的嘴,又要栓住士族的手。
而这,落脚点就在以薛泽为首的保守势力上。
薛泽,即是那些士族的手!
“丞相!现在你还有何话说?”张汤冷呵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薛泽索性也采取了秦城的先前的策略:打死不认。“本相行的端,坐的正,莫说是一两个市井之徒,便是朝堂大臣来,也休想抹黑本相!”
“这么说丞相还是拒不承认了?”张汤却并不急,他收起一卷书简,打开另一卷书简,“如此,我们便进入下一个问题,也就是丞相你诬陷左大将军与敌谋国,以及左大将军弹劾你与匈奴暗通,与刘陵合谋,扰政乱政害国!因为这两个问题具有极深的内在联系,本廷尉决定将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讯问。”说着向秦城拱手,“左大将军以为如何?”
“但凭廷尉处置。”秦城向张汤微笑抱拳。
“右大将军可有意见?”张汤又问卫青。
“本将没有意见。”卫青轻松道。
“好!”问完秦城和卫青,张汤甚至都没有向刘彻请示,当然,他更无须征询薛泽意见,这便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并本廷尉收集的证据,可知丞相曾经与兴平馆的刘陵往来密切,且你两人切实有过密谋,想要在此番讯问中诬陷左大将军与匈奴暗通。而根据本廷尉掌握的证据,可以切实证明丞相与匈奴的秘史有过往来。综合两者,丞相已经构成了与敌串通之罪,诬陷朝堂重臣之罪,与王国扰政乱政之罪!丞相,这些,你可承认?”
薛泽冷哼一声,不屑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本相未作亏心之事,何必受你的恐吓?既然廷尉有如此言论,还请廷尉拿出证据来,否则,便是对大汉丞相不敬,对陛下不敬!”
“本廷尉自然是有证据的!”张汤道,“既然丞相不肯承认,那么本廷尉便拿出证据!”说着,向左右吩咐道:“呈证据!”
“诺!”
少顷,大堂中走进一人,却是带着风尘仆仆之色的南宫商!除此之外,还有一左一右两人抱着一些书简呈上了张汤面前的案桌。
南宫商走进大堂,见过刘彻之后,便肃立大堂中央。
“丞相,你可知此乃何人?”张汤指着南宫商问薛泽。
薛泽瞟了南宫商一眼,“无名之士,本相不知。”意思就是说市井之徒的指正,老子是断然不会理会的。
张汤冷笑,“此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