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昭雎现在都怀疑老楚王是不是被秦军给吓傻了,这种话也说得出口,‘我王聪慧,老臣不及,细细想来,‘寿郢’这个名字果然蕴含深意,我大楚当兴,可喜可贺啊。‘

    便在老楚王喜滋滋等待国运转机的时候,陈城令飞马急报:秦国特使宁越入楚,不日将到寿郢。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此楚国新败,正担心秦国趁势猛攻之际,秦国特使南来究竟有何意?楚国君臣顿时哗然,纷纷猜测秦使来意,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应对之策。

    如今在寿春的基本上都是以昭雎为首的老世族一党,屈原被流放了,春申君被贬到边缘地方上去当城守去了。楚国的新派人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秦军烧我王陵,占我国都,人神共愤,天下汹汹!秦国必是慑于天下公议,来向我王谢罪修好。我王当严词谴责,许秦国赔偿十万金重修彝陵!”大司马昭常第一个做出了评判。

    昭常的话令众人点点头,当年吴军攻入郢都,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尸身鞭尸的时候,就是犯了众怒,在秦军的压迫之下,这才不得不退出郢都。今天的情形和当初何曾相似。

    “差矣,差矣。”上柱国景翠摇摇头说道,“秦人蛮勇虎狼,吞进去的肉,岂会轻易吐出来。如今夺我江汉,占我国都,我等应当坚定信念,誓与之周旋到底。江汉之地皆为水乡,秦人本西陲蛮夷北人,惯于放牧骑乘,必然不服南国水土湿热。秦使南来,大王应当据理力争,再辅以兵威压之,让秦人知难而退,复我河山,才是正理啊。”

    自从当年景翠进攻咸阳,抗拒楚王的退兵旨意,被罢免了兵权之后,就算是上朝,他也从没说过一句话。好好的一个享誉天下的名将,硬生生被逼成了一个人形木偶。如今开口说话,竟是令满朝文武大吃一惊,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

    “上柱国此言差矣。”太史令摇摇雪白的头颅,缓缓的说道,“我王迁寿郢,上应天象,秦国岂能不知?秦人虽占我江汉,却是失却了道义,惹得天下众怒。秦使此来,必是为了休战求和罢了。我王当可顺势应之,而后相机夺回失地,待大势一成,便可北上伐秦。此乃长策远图,万勿逞一时之快,与秦使纠缠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啊。”

    太史令一番话,说的楚王赞赏不已,“太史令老成谋国,赏百金了!”

    景翠翻了翻眼皮,不就是要求和吗,说的那么免冠堂皇干嘛。他一句话都没说,又站了回去,当起了人形木偶。

    三日后,秦国特使果然到了。楚王已经缓过了劲儿来,也不与昭雎商议,径下诏书令朝臣大会王宫正殿以震慑秦使。

    “秦使晋见——!”内侍一声高宣,幽暗的大殿中顿时肃然无声。

    “秦王特使、宁越参见楚王。”

    “特使千里入楚,却是何干了?”楚王矜持地拉长了声调。

    “外臣启禀楚王,”宁越不卑不亢地一拱手,“秦楚相邻,多有战端,我王欲请楚王会盟,两国议和罢兵,望楚王能够以天下为重,熄灭战火。”

    楚王却是冷冷一笑:“秦国夺我江汉,毁我彝陵,却是如何了解?”

    “楚王若能议和罢兵,秦国愿退出江汉。”

    楚王心中一喜,天机果真玄妙,秦国居然真的有退兵之意。

    “且慢!”景翠霍然从座案站起来,愤怒的指着宁越,“退出江汉?特使好轻松!烧我先王陵寝,却是如何处置?”

    “景老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宁越的黑脸便沉了下来。他现在背靠着强国,行走天下,哪一个国君大臣敢不给他面子,你一个过气的老将居然敢站出来,势焰熏天的指责他。

    “赔金两万、军粮百万斛、秦王到彝陵祭拜谢罪!”

    宁越嘿嘿一笑:“六十万大军守不住一陵,竟然要战胜国来赔金谢罪,当真岂有此理?本特使只一句话:要和便和,不和秦军便不退!楚王自己斟酌便了。告辞!”大袖一甩,便往外走去。

    “且慢了。”这次却是楚王笑着招手,“特使先说说,便是议和,如何议法了?”

    “楚王北上,秦王南下,武关外三十里会盟议和。”宁越回头两句,径自去了。

    “竖子猖狂!”景翠一声大吼,从旁边禁卫手中抢过一把长戈,追了出去,“待我先去手刃此贼,再说其它!”

    “胡闹!”楚王大怒,“啪!”的一声拍案而起,“国运在天!岂能孩童一般制气了?都归本座,给寡人好生揣摩,能否北上议和?”

    景翠见楚王明显已经意动,顿时大惊,“大王,不可啊!秦人虎狼,秦王更是奸诈无比,此去会盟,必为所害啊!”

    老昭雎刚才一句话都没说,一直在仔细的揣摩。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品出其中深意了,眼珠子转了转,换了一副悲愤的面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大王,秦人欺我大楚太盛,还请大王能够将秦使赶走,并昭告天下,与秦人血战到底。老臣愿舍此残躯,率我大楚倾国之兵与秦人周旋,不收回江汉之地,不洗雪彝陵之恨,老臣誓不还兵!”

    老楚王邹了邹眉头,将眼光投向太史令。太史令瘪了瘪嘴,“老令尹是不是糊涂了,既然能够兵不血刃的收复失地,何苦还要我们三楚男儿去流血。”

    老楚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老太史谋国之言,甚是高明。寡人意决,北上与秦王会盟!”

    刚才昭雎的一番慷慨陈言,弄得景翠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啥时候转性了。如今楚王答应北上会盟,昭雎嘴角隐隐露出奸笑,他才恍然大悟:楚王早都被秦国打怕了,怎么可能和秦国血战到底;如今他昭雎的权力已经大到没边了,倘若再把倾国之兵交到他的手里,楚王睡觉都必须得睁着一只眼睛。

    楚王倘若不想这些事情都一一发生,那就必须得北上会盟。昭雎明为阻止楚王去会盟,实际上是用险峻的形势来逼迫他去会盟。不会盟就要和秦国打,要打秦国就必须得用昭氏一族,要知道这寿春可是昭氏的封地,现在除了昭雎,还有谁压得住大局,用他昭氏一族,就会令他们不断壮大。关键是现在昭雎的权力已经太大了,不能再让他壮大下去了。

    想明白了这些,景翠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憋了好半天,才愤声说道,“好个昭雎,你不得好死!”说完就感觉气血攻心,‘噗’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第三十八章 诱骗楚王
    三日之后,楚王便在八千禁军护卫之下,带着新王后与四名侍女,随着秦国特使宁越北上了。

    沿着颖水河谷行得两日,堪堪将近陈城,却见一支马队突然从颖水西岸的丛林中冲出,竟是横在当道不动。

    楚王正在特制的宽大轺车上心不在焉地眺望,遥遥望见当道军马,浑身便是一激灵:“是秦军当道么?秦使何在?”

    正在此时,车前铁骑圈外的禁军大将便是一声长呼:“春申君晋见我王!”刹那之间旌旗分开两列,一个身披金色斗篷的熟悉身影便大步匆匆地走到了王车前。

    “参见大王!”

    楚王邹了邹眉头,“春申君,你不在安陆值守,来此何干?”

    其实楚王对春申君并不讨厌,只要不说国事的时候,他还是愿意跟春申君说话的。要不然春申君犯了这么多错,老世族要都把他挫骨扬灰,唯独楚王保了他一命。

    此刻见春申君风尘仆仆面容憔悴,竟也不忍去问他罪责,只平平淡淡地说了一句。毕竟,春申君丧师失地,也不能过分娇纵于他。

    春申君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王,臣有密情陈奏!”

    “起来,起来!”楚王急迫拉住春申君两手,“这般可怜,却是为何?昭雎又为难你了?没事,有寡人在,他又能如何?”

    “谢过我王!”春申君爬起来便是一脸急促,“臣恳请我王,立即还都,不能去武关!臣有秘密斥候报来急讯:武关城内有秦军埋伏,秦王可能另有他图。屈原大夫也是此意,这是他托臣呈给我王的血书了。”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方折叠的白绢抖开,十六个暗红的大字竟是触目惊心——秦人奸险,武关虎口,王身系国,毋做楚囚!

    一说到屈原,楚王的心情立马就变坏了,脸上冷冷一笑,“血书!又是血书!他屈原的血挺多的嘛。”

    春申君眼看着楚王一点都没听见去,顿时急了眼,“大王,真的不能去武关啊。秦人会盟,对他们并无实际的好处,其中还不是有诈!”

    “春申君,放心回去吧,这回呀,你们是杞人忧天了。走!莫得误了路程,让秦王笑话寡人。”楚王说完就转身钻进了王车,随着辚辚金光,漫道远去。

    春申君有气无力的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直到笑得眼泪都流出来才停了下来。

    诸侯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春秋战国时候,各国诸侯都有会盟的惯例,其中出名的有:夫差发动黄池会盟,越国却抄了吴国的老巢;齐恒公发动葵丘会盟,将齐国的霸业推向了顶峰;六国诸侯彭城会盟,魏惠文王和韩惠文王宣布正式开始称王,却把秦国排挤在外了,受了屈辱的秦惠文王一回秦国,秦魏就开战(这个时候秦惠文王还没有正式称王)。

    。。。。。

    古人重诺,而且崇尚鬼神,一般情况下都把会盟看成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仪式。因此一旦有大的会盟,定然是名士云集,商贾景从,去往会盟地点的人络绎不绝。

    可楚王的车架抵达武关外三十里的时候,却发现官道上冷冷清清的,一个行人都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