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让嬴荡难办的是,**一旦开了口子,想要制止住。那简直就是逆水行舟。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杀得多狠,最后却是不得不仰天长叹:贪官的生命力太强了。怎么杀都杀不完。

    难道像斯大胡子那样来一次大清洗,想想都不可能。如果真的那么做,秦国国力将会倒退十年。如今大争之世,容不得半点疏忽啊。

    公元前291年,秦王迎娶赵国公主赵媛为妃,同时秦赵签订互不侵犯盟约。

    同年,一代枭雄燕昭王病逝,燕太子登基为燕惠王。新王登基之后,一道诏令罢黜了乐毅的兵权,并且以骑劫替代乐毅领兵。

    乐毅惧怕新王对他不利。悄然逃往赵国的时候,却在半路上被秦国使者截住,一番劝说下,乐毅跟随使者来到了秦国。

    随后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燕军一路溃败,田单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举恢复了齐国。

    正在大家都以为天下再次迎来太平的时候,秦军再次东出,一举夺取了韩国的径城。

    径城夹于河东郡与河内郡之间。非但使秦国两郡不能通畅相连有碍商旅,且每遇春荒,穷困庶民必逃荒进入秦国河东郡与河内郡,韩国事实上已经无力治理陉地。秦国吊民伐罪,理当收陉地入秦!

    如今志大才疏的韩釐王已经被秦国活活的气死了,继位的韩桓惠王却是个浪荡贵公子。接到陉地丢失的军报,竟如释重负地叹息了一声:“不毛之地也不放过。秦人何其贪得无厌!”

    结果还没有等他松一口气的时候,秦国大将蒙骜再次率领五万大军。渡过大河,一举夺取了汜水关。

    汜水源于韩国西部之巩城山地,北流入河,南北全长不过一二百里,却是处处关津要害之地。

    汜水关东面便是韩国西北部要塞荥阳,距韩国都城新郑不到百里,西面一百余里便是洛阳。最根本处,在于这汜水是韩国与周室王畿的分界地,对周对韩均是要害。周室奄奄衰微,韩国强弩之末,谁也无力吞噬对方,便依着这汜水相安无事,如今陡然插进秦国一把利剑,韩周双方都顿时大呼受不了!

    韩国慌了,周王室也慌了,便一边向列国告急求援,一边仓促整顿军马准备应战。

    偏在此时,秦国特使宁越却向韩周两方申明:秦国无意全部占领汜水流域,只求将与河东郡、河内郡遥遥相对的大河南岸的河段划归秦国做渡口,秦国便立即退兵!

    战国之世,列国相互封堵,对关隘要津的争夺原是寻常。地势不利的强国威逼占据要津的弱国割让关津者,更是屡见不鲜。

    秦国特使一申明秦军意图,各国斥候立即飞马回报本国。赵魏楚三大国一听不是灭国之战,便立即松缓下来,吵闹着发兵救援的声浪也顿时平息了。

    如此一来,周王室顿时松了一口气。洛阳王畿濒临大河的土地本来就荒芜人烟,没有国人居住,几处要塞也无兵可守形同虚设,便割给秦国何妨?

    当天子特使回报传来的时候,周赧王这位老天子却只是一句回诏:“只要秦不灭周,特使但全权行事。”

    于是周室特使立即与秦军达成盟约,割让了洛阳王畿的河外渡口,不再跟着韩国四处奔波求援了。

    韩国一见三大战国退缩了,周王室割地脱身,顿时便没了主张。与秦国开战吧,分明是实力悬殊,割让汜水北段吧,又实在心疼。

    大河北岸的秦国河内郡正与大河南岸的韩国遥遥相对,东西横宽三百余里,便是只割得南岸河滩的二十里之地,东西也是茫茫一大片。

    更有甚者,大河南岸渡口一旦归秦,非但韩国与赵国间的渡河大道被截断,而且还将留在大河北岸唯一的飞地要塞——野王,孤零零地留在了秦国河内郡的汪洋大海之中;虽则秦国申明野王仍然是韩国城堡土地,可一块无法控制的飞地还不等于白送了秦国?(未完待续。。)

    ps: ; ;继续求chayexs。。chayexs。月票,求支持。一路相伴,真的幸好有你们。
第五十五章 战略要地
    秦国看似一番乱打脚踢,威逼利诱的动作,花了短短半年的时间,竟将河东、河外的大部分关津要隘都拿到了手。剩下的那些实在是太过敏感了,暂时还不能动。

    时间很快进入了公元前191年,赵国的权力之争也悄然落幕,李兑终于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对手赵成,成功的晋级为大赵丞相。

    而年仅十七岁的赵惠文王赵何却是因为老爹提前死了,死之前还没来得及帮他行冠礼。致使他现在还依然没有合适的借口亲政,既然没有亲政,那就只好当傀儡了。

    史书上把李兑描述成一个大大的奸臣,咱先不管他是忠是奸,但他的能力,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首先他以一个外姓人士,能够架空赵王室,排挤掉其他元老重臣,独揽大权,居然没有出现大的变故,其能耐可见一斑。

    如今赵国由他来掌政,其实秦国能利用的漏洞确实不多。王室虽然很想搞掉李兑,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在背后搞搞小动作就得了,万一弄出点大乱子来,秦国大军就打过来了。

    总之一句话,他们的矛盾还没爆发,暂时还只能等待机会。

    一切都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度过。

    然而随着清秋的到来,轰然一声炸雷,终于打破了这种平静。

    令天下人心惊胆颤的是,秦国大将王龁率领四万大军,一举夺取了韩国的野王。

    说到野王,就不得不说到上党;说到上党。就不得不提起太行山。

    太行山又叫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你听得没错,这就是传说中。能够压住孙猴子的五行山。

    太行山成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于赵国代地的拒马河谷。西南至于魏国河内的大河北岸。

    太行天险,乃是赵国西部最重要的屏障。多少年来,秦赵之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行天险阻隔在双方之间。想要在边境上夺取一两座城池,容易;倘若双方想要来一场数十万人的举国大战,难,首先那延绵千里的群山万壑都会让两国受不了。

    太行之险,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道孤零零的山脉。它南北延绵千里。东西延绵百里甚至数百里不等。最关键的问题是,如此险峻的高峦山地,却是仅有八个出口。而且这八个出口无一不是修筑了险关要塞。

    八个出口中,有四个在北方,这四个出口皆是后世胡人南下袭掠,中原人北上击胡的重要通道。然后剩下的四个出口中,一个在赵国腹地,暂且不提,另外三个却恰恰在同一个地方——上党。

    现在的上党分为两部分。北部属于赵国,南部属于韩国。上党高地北起阏与,南至河内与太行山连为一体,南北长三百余里。西起少水。东至漳水与太行山浑然一体,东西宽二百余里。

    上党山地嵯峨,河流纷纭。峡谷交错,林木苍茫。除了四个出口出入,整个上党便仿佛是一个浑然无孔混沌未开的太古封闭之地。

    四个出口相对的就是四条通道。这四条通道交汇之处,就是赫赫威名的壶关。从赵国南下河东、河内,则必走壶关,从河东、河内北上赵国,也必走壶关。壶关就是上党的一道锁链。

    上党在韩国手里的时候还体现不出他的价值来,倘若到了秦赵的手里,那就不一样了。秦国夺取了上党,近,可以威胁中牟,远,可以奔袭邯郸。赵国夺取了上党,可以联合三晋,成居高临下之势,压迫河东、河内,甚至将秦国锁回函谷关。

    自从秦国夺取了河内、河外的关津要隘之后,上党事实上便成了漂浮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座孤岛,与韩国本土连接的通道只剩下了一条路:南出太行陉,经野王要塞南下渡河进入韩国。

    如今可好,野王也被秦国夺取了,唯一的通道被卡死,上党就成了韩国的一块飞地。

    天下有志之士都知道,秦国既然向野王动手了,那孤悬于外的一块飞地难道还会放过吗。何况这块飞地的位置如此重要,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

    秦国对上党虎视眈眈的时候,赵国何尝又不是对它念念不忘呢。韩国弱小,上党在韩国的手里,对赵国威胁不大,可要是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成了一把顶在胸口的利剑了。对于这一点,赵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但赵国也知道,上党倘若到了赵国手里,秦国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双方都没敢轻易出手,一旦动手,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秦国现在是在做最后的准备。

    而赵国嘛,李兑当政,上位时间不长,还需要时间来巩固地位。时间拖的越久,就对他越有利,因此,他也不想现在下手。

    虽然没有明抢,但私下里的暗夺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秦国和赵国都在不断的派人去游说韩王,都想用和平的手段逼迫他将上党割让出来。

    然而韩王却是左右为难,他也知道上党其实是韩国的一个包袱,也想把它扔出去。但这个包袱却是一个烫手山芋,扔给赵国,那就得罪了秦国,扔给秦国,那就得罪了赵国,哪一个他都不敢得罪啊。这可比阎老西三个鸡蛋上跳舞,难度高多了。

    可惜的是,这一世没有一个冯亭来把上党卖给赵国了。

    天下有志之士不断游说韩王的时候,秦国却是做了两手准备。嬴荡知道秦国的名声一向不太好,如今上党事件,天下群议汹汹,却都是偏向赵国。秦国想要用和平的手段接收上党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既然不能暗夺,那秦国立刻就露出了锋利的獠牙,明抢了。

    这段时间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