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国是西周开国丞相姜子牙的封地,周朝初立的时候,这里被称之为东夷。鉴于东夷屡屡叛乱的不良记录,周武王将威望和功劳都巨大的姜子牙封到这里,希望能够镇住这些夷人。

    姜子牙刚到齐地的时候,夷人还不善于耕作。为了整顿民俗,他将农耕收种与官府政令按照次序细致编排为三十个节气,使农人有章可循,官府督耕也大为方便。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秋两季。春季地气发,准备春耕;小卯,下田出耕;天气下,春耕完毕;义气至,修理门户庭院;清明祭奠先祖;始终下三卯,婚娶时间。秋季期风至,准备chayexs。。chayexs。收藏;小酉,秋收;白露下,秋收结束;复理,谷粟入仓;始前,交纳赋税;始终下三酉,婚娶时间。始寒,官府断刑决狱,朝野进入窝冬期。

    这些政令虽然细致繁琐,却也是政久成习,官府与平民都觉得省心。一直到秦国一统天下,齐国都是实行的这种节令之政。就算中间田和驱逐齐康公,自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也没有在这上面作任何改变。

    史书上评价齐人多事商贾,好空言,喜奇谈,常常为了一个稀奇怪论争论不休,总之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其实这是误解齐国了,从姜子牙的政令中就可以看出,齐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农耕的,再加上齐地肥沃,这就使得齐国一直都是一个富庶的大国。

    齐恒公的时候,管仲为相,首次将国策偏重于商业,并且煮海为盐,使得齐国国力蒸蒸日上,这才有后来的九合诸侯,称霸天下。

    后来其他几国相续称霸,但他们都拿齐国没有任何办法。齐威王的时候,军师孙膑更是在马陵之战中,设计将魏国最精锐的魏武卒一举全歼,天下为之震动,齐国之名更是如日中天。

    如今在位的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田地。要说齐宣王也算是个名人,办了几件流传千古的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娶了丑女钟无艳(有的地方称钟无盐,后世常常用‘无盐女’来形容女子丑到了极点)当王后。当然有事的时候就去找钟无艳,想要寻欢作乐的时候就去找夏迎春这位美人;第二件事就更加出名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发明创造着。相传齐宣王喜欢听吹竽,而且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听其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齐湣王出生的时候,相传有凤凰飞于梁上,齐宣王极为惊奇,认为这个儿子了不得,以后肯定能一统天下,因此他从小就被定为齐国的接班人。

    齐湣王长大之后,也的确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智,不仅对国政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兵法也是朗朗上口。历史上的他也算牛叉,两次组织合纵伐秦,弄得秦国相当无奈,北边的燕国被他打的跟孙子似的,周围的韩国、魏国、楚国都被他挨个揍了一遍,宋国更是让他给灭了。但是他也是悲催的,最后惹了众怒,乐毅组织了个五国联军伐齐,把他的脑袋都给砍下来了。

    当然历史已经改变了,他还能不能像历史上一样牛叉就很难说了,反正嬴荡不会让他发扬这种牛叉精神的。

    宁越来到齐国之后,只有最初的时候见到了齐湣王,递交了国书,就杳无音讯,就连求见孟尝君也是毫无结果,孟尝君不过是在敷衍他而已。后来嬴荡又让人给他送来千金,对于这份信任令他十分惭愧。如今齐国对于合纵的呼声越来越高,他感觉在这里再难有作为,只好北上燕国去了。

    宁越离去之后,紧接着甘茂就来了。甘茂可比宁越心思通灵多了,在几次求见苏代不遇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以前苏代数次来游说他,不过因为他是秦国的左丞相而已,现在的他虽然还顶着一个名士之名,但已经引不起苏代多大的兴趣了。

    甘茂重金买通了孟尝君的门吏,终于如愿的见到了孟尝君。他是一个善于权争的人,看待事情从来不去看表面,而是更重视那些隐秘的背后纠结。孟尝君一直不为齐宣王所喜,所以被放逐了好长一段时间,但齐湣王却是跟他意气相投,即位以后就顶着群臣的压力,坚持任命他为相。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孟尝君,唯有甘茂认为,用不了多久,孟尝君就会权倾朝野。

    两人见面之后,就是一番诗赋唱和的应答。齐鲁之地,文风盛行,《诗》三百篇简直成了这里的流行歌曲,凡是交友或者宴会都要来上这么几句。

    甘茂的应答极为得体,孟尝君立刻大喜,拱手行礼道,“甘子入齐,可有良策助我大齐?”

    甘茂悠然的捋了捋胡须,“良策不敢当,茂倒有几分漏见,不知君上愿不愿意听?”

    孟尝君哈哈一笑,“甘子腻酸了点,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有什么金玉良言,快快道来。”说着就拉了甘茂于案前坐下,“来人,上好酒。”

    两人推杯一盏,甘茂笑了笑,“君上果然豪气雄风,茂佩服。既然君上愿意听,那茂就冒昧了。”

    “甘子所出必为高策,田文已经迫不及待了。”

    孟尝君的赞誉令甘茂十分受用,“锁秦、灭宋、称霸中原,可否助君上?”

    孟尝君低头思量了一下,“请恕田文冒昧,此时可是锁秦良机?”

    “正是良机!秦王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有良臣不得用,与世族更是势同水火,长此以往,秦国必有大变。再加上将相凋零,后继乏力,此时不锁秦,更待何时?”

    孟尝君听了甘茂的话,心里面也极为心动,但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应该如此。毕竟六国数次合纵,都在函谷关外铩羽而归,血淋淋的教训,由不得他不慎重。

    “如今樗里疾和司马错都还在,怎能说秦国将相凋零,还请甘子教我。”

    甘茂一听,就知道孟尝君心动了,“君上毋忧,请听某道来。樗里疾垂垂老矣,走路都打颤了,难道还能统帅大军不成;司马错乃齐人,秦王必不敢将倾国大军托付于他,现在一直致力于提拔白起为将,这就是明证;至于白起,其人不读兵书,不拜名师,千夫长擢升前军主将,全凭秦王一言而决。就实说,此等人物战阵杀敌尚可,率数十万大军决战疆场,必是败军之将。”

    孟尝君点点头,“田文先去拜见我王,再与甘子细论此事。”

    “那好,茂就敬待君上佳音,告辞。”
第五十八章 合纵伐秦
    齐湣王从小就博闻强记,还在蒙童的时候,齐宣王就给他找了一个老师来教授于他,不料老师却被他驳斥的拂袖而去。这件事之后,天下名士齐集的稷下学宫,就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他的老师。后来,他索性拒绝任何老师,自己读书,自己习武,不要任何教习,竟然练得了一身本事,强记善辩,勇武过人。

    这样一来齐湣王就难免养成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乖张性格。

    孟尝君进来的时候,发现他身上还有点点血滴,看来这位齐王刚刚才杀过人,连衣服都还没来得及换。

    对于这一点,孟尝君没有介意,齐湣王性格暴躁,对待宫侍、禁卫,稍有差池,拔剑就杀,从不宽恕。

    “拜见我王。”

    见到孟尝君,齐湣王又突然变成了那个顽劣不堪的少年王子,“呵呵,王伯事忙,不知此来所为何事?”

    “启禀我王,秦国昔日丞相甘茂来齐,为大王献上锁秦之策。”

    孟尝君曾经与苏秦交好,一直以来都支持苏秦的合纵之策,苏秦死后,孟尝君就把苏代当成了自己的弟弟,爱护有加。当然苏代也在齐国继承了苏秦未竟的事业,合纵伐秦。

    对于甘茂所说的称霸中原,孟尝君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齐国虽然强大,但还做不到一家独大的程度,称霸中原不过想想罢了。至于灭宋,这个倒是符合齐王的想法,但苏代一再告诫过他,宋国灭不得,就算要灭宋,也不应该由齐国来做,孟尝君深以为然。

    因此当他觐见齐王的时候,就自动忽略了甘茂的其他两策,只提了个锁秦之策。

    齐王轻蔑的一笑,“王伯怎会如此在意一个逃国之臣?”

    齐王对秦国,那是一点都不感兴趣。话又说回来,秦国离得那么远,只会威胁到邻近的赵韩魏楚,跟齐国有什么关系。削弱了秦国,只对这四个国家有好处,齐国是一点好处都捞不着,谁愿意去白帮忙呢。再说了,齐国与这几个国家不仅不是什么亲朋好友,反而之间的恩恩怨怨多的难以算清,留下秦国来牵制他们,有什么不好的。就算把秦国灭了,难道他们还会来感激齐国不成,不反手一击都是邀天之幸了。

    “大王,秦国前不久刚举行了论才大典,网罗了不少人才,甚至连鬼谷子王诩都去了秦国。此时不削弱秦国,他日必为我齐国大患。况且秦王在大典之上,公然宣称要一统天下,何其狂妄也,根本就没把我大齐放在眼里。”

    “哦?王诩也去了秦国,那个老家伙不是一直清高,不打算入仕的吗,看来又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齐王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齐王笑了一阵又接着说道,“王伯也腻大惊小怪了点,秦王他想一统天下就一统天下了,难道寡人就不想了,列国国君谁个不想,但要做得到才行啊,那是要靠实力的。”

    “秦国自变法以来,屡屡东出,欺凌弱国,蚕食诸侯土地。六国数次合纵讨伐,皆无功而返,难道这还不算实力?”

    齐王轻蔑的说道,“那是没有直面我大齐而已。”

    孟尝君现在只感觉牛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