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仲连骤然一愣,却又立即高声道:“商旅非军中斥候,只能报一国大计动向。”

    “大计动向?”齐王哈哈大笑,“燕国恨齐,辽东练兵,天下谁个不知,也值得一惊一诈?”

    鲁仲连第一次面见这个齐王,觉得此人说话路数实在怪诞得匪夷所思,心一横便道:“齐王差矣!灭宋以来,齐国已是天下侧目。燕国一旦联结五国反齐,齐国便是亡国之祸!齐王不思对策,却看作笑谈,莫非要葬送田齐二百年社稷不成?”

    齐王目光一闪,非但没有发作,反而似乎来了兴致:“鲁仲连,今日齐国实力,比秦国却是如何?”

    鲁仲连一愣,齐国和秦国相比,倘若单纯的从兵力上来讲,秦国还不如齐国,秦军如今总兵力不过四十多万,而齐国却已经六十多万了。不过从其他方面来讲,齐国就多不如秦国了,更不用说那个多智近乎妖的秦王,你拍马也难及。

    只不过这个时候却是不能顶撞于他,只是违心的说道,“不相上下。”

    “这就是了。六国合纵攻秦多少年了,秦国倒了么?”

    鲁仲连简直无语,是你这样比较的吗?邦国大政岂不是有如儿戏一般。

    “合纵攻齐,齐国如何便是亡国之祸?”

    鲁仲连愕然,寻思间突然笑了:“齐王是说,六国攻秦,秦国非但没有灭亡,反而成就了秦国赫赫威名。齐国便要效法秦国,大破合纵而称霸天下?”

    “呵呵,鲁仲连倒还不是一个很笨嘛。”

    “禀报我王!”正在此时,北苑将军又飞马进场,“孟尝君晋见。”

    孟尝君便郑重其事地拱手一礼:“臣启我王:鲁仲连天下纵横名士,我大齐栋梁之才也,若仅是带来羽书义报,鲁仲连何须涉险犯难面见我王?”

    齐湣王淡淡地一笑:“如此说来,还有大事?”

    鲁仲连见过多少国君,可万万没有想到生身祖国的国君竟然如此荒诞不经?士可杀,不可辱。

    尽管孟尝君事先反复叮嘱,他还是几乎要转身走了。便在这刹那之间,他看见了孟尝君那双含泪的眼睛陡然向他冰冷地一瞥!

    鲁仲连一个激灵,粗重地喘息了一声,回复心神道:“启禀齐王:鲁仲连经乐毅与燕王会商,议定齐燕两国罢兵修好之草盟,以熄灭齐国劫难。”

    鲁仲连没有立即说明修好条件,只大体一句,是想先看看齐湣王反应再相机而动,不想齐湣王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连眼皮也没有抬起来。

    心下一横,鲁仲连便一口气将约定经过、燕国君臣的愿望及齐国要做的退还燕国城池、赔付财货、王书谢罪等细说了一遍,末了道:“燕王为表诚意,派特使随鲁仲连来齐,恳请齐王以国家社稷生民百姓为重,与燕国修好罢兵。”

    “哼哼!”齐王嘴角一阵抽搐,跳起指着鲁仲连吼叫起来:“大胆鲁仲连!说!谁教你卖我齐国了?退地赔财谢罪,谁的主意?说!”

    鲁仲连慨然拱手道:“我乃齐国子民,保民安邦乃我天职。齐王要问罪,鲁仲连一身承担便是。”

    “好。”齐湣王狺狺一笑,“来人,将这个卖国贼拉出去喂狗。”

    “且慢!”孟尝君霍然起身,“鲁仲连斡旋燕齐,本是老臣授意。齐王要杀鲁仲连,便请先杀田文。”声音虽然并不激烈,但那一副视死如归的气势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眼看齐湣王便要发作,御史一步抢前道:“臣下建言,听与不听在我王,万莫让今日喜庆被血腥污了。”

    说完便向孟尝君飞快地递过一个眼神,示意他快走。孟尝君与鲁仲连却是昂然挺立,根本是谁也不看。便在此时,齐王阴冷地盯了孟尝君一眼,诡秘地一笑,大袖一拂便径自去了。

    御史低喝一句“孟尝君快走!”便也匆匆跟去了。

    回到府中,孟尝君竟是放声大哭,鲁仲连看得唏嘘不止,却是无从劝起。

    大约三更时分,昏昏入睡的孟尝君被叫醒了,睁开眼睛,一脸汗水面色苍白的鲁仲连却站在榻前。孟尝君从来没有见过赫赫千里驹如此失态,不禁便跳起来一把拉住鲁仲连:“仲连!出事了?”

    鲁仲连咬着牙关一字一顿:“燕国特使,被齐王杀了。”

    孟尝君一个踉跄几乎跌倒:“你,你,再说一遍?”

    “燕国特使,被齐王杀了。”鲁仲连扶着孟尝君坐到榻上,“一副白布包裹尸身,写了‘张魁第二’四个大字,让侍从将尸体拉回去给燕王看。”

    孟尝君沉默良久,这齐国最后一条生路,被齐王生生断绝了。
第二十九章 乐毅赴秦
    特使的尸身运回蓟城,燕国朝野哗然,连日之间“讨伐暴齐!雪我国耻!”的请愿民众潮水般涌向王宫,请战血书竟一幅幅挂满了宫门车马场。

    燕昭王召来乐毅,指着在秋风中猎猎飞动的血色旌旗,脸上竟绽开了难得一见的笑容:“齐王有大功与我大燕,亚卿以为如何?”

    乐毅慨然道:“国人感愤,用兵正当其时!”

    燕昭王一拍掌道:“好!一个月后发兵!”

    乐毅摇头道:“臣请南下秦国,来春发兵。”

    燕昭王思忖良久,长吁一声点头道:“还是亚卿思虑周密。齐为大国,燕国吞不下来也。”

    合纵攻齐,这是乐毅的长期谋划。燕昭王复仇心切,曾经几次要单独发兵,都被乐毅婉转而坚定地劝阻了。

    乐毅认为:齐国灭宋后已经成了国土堪与楚国匹敌的广袤大国,论起富庶,更是楚国远远不及,更兼有六十万大军,燕国绝不能卤莽从事;春秋战国以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比比皆是,以燕国之力,独对齐国尚且艰难,又何堪背后偷袭?要攻齐,就必须联络五强,天下共讨之!否则,宁可不动而等待时机。

    几经碰撞,燕昭王终是渐渐接受了乐毅的主张,虽然对他国分一杯羹总是耿耿于怀,却也终究不失清醒,一直在耐心等待。

    于是便有了燕国的再三退让,包括灭宋时燕国大将无端被杀而燕昭王反而忍辱请罪,便在这近二十年的等待中,齐国终于成了天下侧目的独夫,燕国也通过各种秘密通道完成了与各大战国的秘密盟约。攻齐的所有障碍几乎都扫除了,单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如今,这个时机也送上门来了。

    可是,这里缺少一个最要紧的环节——燕国秘密合纵,没有纳入秦国。

    六国之中,楚国现在自身难保,当然不用去理会他们,三晋和齐国的仇恨不小,当燕国提出合纵伐齐的时候,三晋都欣然答应。唯有秦国是变数。

    秦为天下最强大战国,按照实力,秦国单独进攻齐国完全可大获全胜。可是,秦国却从来没有进攻齐国的谋划。寻常人难以揣摩其中究竟,乐毅却看得分外清楚。

    自从苏秦发动了六国合纵抗秦,张仪创出了连横应对,齐国一直都是纵横之争的中心点。

    秦国连横,首先争取的便是齐国。六国合纵,主要争取的也是齐国。之所以如此,一则因地,二则因力。

    因地,是齐国地处东海之滨,与秦国相距最远,少有兵戎相见。因力,是齐国在摧毁魏国的霸主地位之后,隐隐然便是山东六国之首强,只要齐国稍有游离,不做抗秦阵营之中坚,合纵对秦国的威胁便始终不是根本性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历史渊源,齐国对秦国始终没有中原五国那般滴血之恨。于是,齐国在河外大战中弃联军于不顾而径自灭宋,又在秦军潮水般攻势前丢弃联军而保存实力。

    有此背弃盟约之举,齐国从此便与中原五国反目,成了天下独夫。虽则如此,秦国却没有趁势攻齐,而是将兵锋直指魏楚两个老对手。

    等到秦国愿意支持齐国称帝的消息传到蓟城时,燕昭王惊讶得连呼“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乐毅却是淡然一笑:“燕王莫急,此中却是大有玄机也。”

    “玄机何在?”

    乐毅也摇摇头笑道:“秦国要在燎炉上烧烤齐国,田地却以为是雪中送炭呢。”

    燕昭王默然良久,恍然大笑:“好好好!但愿田地烤个焦黄了!”

    可惜的是,这条老谋深算的妙策却被苏代与鲁仲连破解了,齐王田地竟是破天荒地英明了一次,连忙诏告天下取消了帝号。

    (这一世因为嬴荡的原因,秦国没有和齐国并称‘东帝’和‘西帝’)

    这起匆匆掠过的称帝风潮,使乐毅真正看准了齐秦两大国的微妙所在——秦齐绝对不是盟友。在燕国秘密联结攻齐力量的谋划中,乐毅始终主张不要急于与秦国说破。

    燕昭王大是不解:“秦为最强,合与不合,皆当早见分晓,等事到临头仓促说秦,秦国若责我怠慢,又岂能与我合兵?”

    当时因有他人在场,乐毅只是笑道:“燕王毋忧,此事有臣斡旋便了,保得万无一失。”也是燕昭王深信乐毅,竟是从此不再过问。

    目下,攻齐时机已经到来,秘密联兵也已经就绪,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点,联兵秦国!倘若秦国不出兵,三晋有后顾之忧,联军伐齐不过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保证伐齐成功,那就非得要秦国出兵不可。只不过虽说乐毅满怀信心,但也有几分忐忑。

    毕竟,邦国大计只有落到实处才是真的成功。

    在秦国君臣之中,乐毅最熟悉的,应当说还是芈八子与嬴稷母子了。可是如今芈八子尚在燕国,乐毅不愿意,也不能去寻求嬴稷的帮助,他宁可先见只有一面之交的白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