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回来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二杨的手竟牵到一起,见他进屋,两人急忙将手甩开,李清暗骂一声:“老子就是个一百瓦的电灯泡,还要找什么油灯。”也无可奈何,只作没看见,笑呵呵地将几个油纸包摊在桌上。“这是我酒楼大厨特地做的,三姐也来尝尝!”
当晚,李清便和杨钊住了下来,另一个房间放了杂物,两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夜冷被薄,李清被冻醒,勉强半睡,但寒意阵阵袭来,李清被冻得瑟瑟发抖,迷迷糊糊中觉得身旁似乎没有人,他突然反应过来,伸手一摸果然是空的,再侧耳细听,隔壁似乎有些动静,李清大喜,一把将杨钊的被子拖到自己身上来。
第六十三章 杨家(二)
次日清晨,李清在鸟鸣声中睁开了眼,一团白雾在窗前萦绕,隐隐可见窗外根根墨竹,宛如仙境一般,他再不忍赖床,起身朝屋外走去,刚一出门却正好看见二人从内室走出,杨钊的衣服上沾满草屑,脸色苍白、神色慌张,而杨花花看上去则象乘坐了一夜的马车,精疲力竭,困顿不堪,头发散乱,眼睛下面呈现黑圈。
“二位早!”
李清笑了笑,不忍看他们的表情,径直走出大门去,清新而刺骨的风扑面而来,这是冬日的清晨,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雾覆盖,地上到处是湿漉漉的枯叶,院子两边各有一畦菜地,几十棵大白菜被冻得打了卷儿,菜叶上凝结着白霜。李清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股凉意在全身流动,将体内的浑浊荡涤干净。
杨钊慢慢走到他身后,表情有些尴尬,迟疑一下道:“昨晚对不住,冷落兄弟了!”
李清嘿嘿一笑:“你是怕我告诉大嫂吧!”
杨钊突然脖子伸得老长,活象一只发怒的公鹅,他通红着脸忿忿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与花花清清白白,我们经年未见,昨晚秉烛夜聊,故而有些精神不济,你这人,怎么往歪里想!”
李清懒得理他,心道,你们就是花花绿绿又关我屁事,只是今晚老子得省省电了,便拍去他肩膀上的草屑笑道:“我感激都还来不及,我知道大哥昨晚是怕我冻着,所以故意把被子留给我,让我能睡个好觉,哎!有你这样的大哥,也是小弟前世做善人修来的福气。”
杨钊突然打个大喷嚏,揉了揉红肿的鼻头瓮声道:“既然如此,那老弟今天可要随我进城?”
“大哥要去县衙,我去做甚,我想四处走走,这里风景秀丽,正适合养老,我想看看能不能置些产业。”
“养老?”杨钊突然一阵迷糊,他若要养老,自己是不是该准备棺材了。
“我要去娘家接徽儿,不如李大哥和我一起去,正好顺路给李大哥讲讲导江县的风土人情。”一旁竖耳侧听的杨花花突然接过话来。
李清正愁睡觉没个枕头,杨花花便送来了,顿时对杨花花的恶感去了三分,大喜道:“那就麻烦三姐了。”
李清又回头对杨钊道:“我今天就在杨家,大哥拜访过县令后,可径直到杨家来找我。”
杨钊瞅了杨花花一眼,狐疑问道:“他跟你去做什么?”口气酸溜溜的,如同变质的牛奶一般。
“我的事不要你管,你要忙什么就忙去。”
昨夜昏黑,她未曾看清李清的模样,而现在再看他,杨花花的眼前一亮,好一个清爽的男儿,再看杨钊,面目龌龊小气,腆着将军肚,又见他多事,只恨不得一脚将他踢出门去。
杨钊见她看李清的目光开始迷离,知道她老毛病又犯,心中一叹,又拿她无可奈何,只得恨恨而去。
杨玉环家离这里较远,有十里的路程,但对杨花花来说十里还是太短了,她只盼这路没有尽头,让这个素日少见的男儿陪她一直走下去,杨花花的父亲去世时她只有十二岁,随后便和母亲去了乡下,平日所接触的都是粗鲁男子,嫁的丈夫又是个痨病鬼,吃的药比饭还多,今天突然看见与一般年轻人气质大不相同的李清,芳心立刻被吸引过去。
她骑在马上,两眼不停的偷偷打量李清,见他额头饱满,鼻子修长高挺,脸上棱廓分明,浑身散发着强烈的阳刚之气,杨花花不由心神俱醉。
李清牵着马东张西望欣赏一路的田园风光,道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秋收早过,稻田里光秃秃的一片,不少人正赶牛推犁,为下一轮耕种翻土施肥,不时有老农停下手中活,拄着锄头望他们呵呵直笑。
“三姐,你们这里的人倒也友善,都盯着我笑。”
杨花花斜瞟了他一眼,咬着唇儿笑道:“你在前面牵着缰绳,不知底细的人见了,还以为是新姑爷回门呢!”
李清呵呵大笑:“新姑爷不是戴着双翅帽,头上插满鲜花吗?再说,你也没穿喜服,哪里象回门之人。”
“那时娶亲时的装扮,回门是指圆过房后回娘家。”说到‘圆房’二字,杨花花的脸微微一红,眼波却盈盈一转,注视着他的反应。
“三姐,远方那山影可就是青城山么?”
杨花花突然气结,只顺他手指方向看去,没好气道:“是!”
“三姐,你成亲的那会儿,可是头上搭个红布头,牵个红条子,什么一拜天二拜地,最后夫妻对拜,是吗?”
“哼哼!……”杨花花懒得再理他。
下了一座桥,终于到了村口,村口有一家小杂货店,店门开着,里面却没有人,杂乱地堆放着一些米面粗盐,几个买货的老农蹲在树阴下,一边聊天一边抠着脚丫子。
再往前走,便是零散的一户户民居,掩映在绿树浓荫中,没有丝毫初冬的景象。
杨家在村东头,被一圈浓密的柳树包围,屋前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浅浅地铺着一层鹅卵石,每次走到这里,杨花花总要光脚跳到溪中戏水一番,天气虽冷,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却改不了。
她跑到溪边,拉起裙摆打了个结,露出一段白藕般的小腿,又甩掉了碎花绣春鞋,挽起袖子、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踏进溪中,弯下腰去,象个女孩似的朝岸边拂水。
“李大哥,你也下来吧!水其实不凉。”
李清微笑不语,只斜倚在一棵树上看她戏水,本以为她叫自己同来是想趁机敲诈些钱财,但走了近半个时辰,却一个钱字也没提到,大出他的意外,不知不觉对她的鄙视之心尽去,对这个日后将深刻影响大唐风气的女人,竟有了几分兴趣。
“这一带风景秀丽,我打算在你家前面官道旁建一座客栈,三姐可愿替我看店?”
杨花花一呆,突然醒悟过来,“看店,不就是做掌柜么?”她喜得浑身乱颤,连声应道:“愿的!愿的!”
她心中欢喜,捧一把溪水洒得老高,禁不住纵声大笑起来,几年来积在胸中的阴郁一扫而空,也不顾鹅卵石滑,几步蹦到李清面前,深深地施一礼笑道:“花花见过东家。”
李清把鞋扔给她,笑道:“你娘家可到了么?”
“到了,那几棵柳树后便是。”杨花花一指前方,突然,她的手僵立在空中,半天没有收回来。
“他们又来了!”
她声音颤抖,眼中充满惊惶,一把抓住李清的胳膊,“李大哥,他们又来了!”
李清顺他手指望去,透过稠密的柳枝,前面一座农家院的门口拴着五、六匹马。
“他们是什么人?”
“要债的!”杨花花突然想到自己儿子,甩开李清,急向大门奔去。
……
注:杨父死后,杨家确实落魄,杨玉环也由此被送到洛阳三叔家去寄养。
第六十四章 杨家(三)
“裘掌柜,你们也逼人太甚,我前两天刚还过,你们今天又来,这还让人活吗?”
“前两天是五月的利息,今天是六月的利息,杨老太,这已经十一月了,年底要还一半的本钱,我能不急吗?还有你老爷子的二十贯棺材钱!”
“什么!”老妇人声音虚弱,却出奇的愤怒,“那二十贯钱不是你们东家的心意吗?现在怎么又反口了,哼!看我女儿失势,个个乌眼鸡似的,说过的话统统当放屁!”
“这是什么话,白纸黑字写着欠条,不用还?你当我的东家是菩萨转世吗?”
裘掌柜是一个身量高大的黑胖子,满脸煞气,目光凶狠,眼睛瞪得要暴出,更显得面目狰狞,他身后站了几名彪壮大汉,几乎将小屋挤爆。
杨母半躺在土炕上,她身子极为瘦弱,两颊有两团病态的嫣红,一个小丫鬟蜷缩在她身边,吓得瑟瑟发抖,杨花花则死死地搂着儿子靠在母亲身旁,她脸色苍白,嘴唇几乎要咬得出血,在房间里角则着蹲着个少年,长得敦实憨厚,脸憋得通红,头埋在膝盖里一声不吭,他正是杨玉环的亲兄弟杨末。
杨家四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只剩一个十六岁的儿子跟着母亲过活,家里还有个小丫鬟,是个孤儿,也跟着他们过活,自杨玉环被贬,杨家便断了收入来源,只得慢慢卖掉祖宅薄田,杨母身子弱,常年靠药养着,药材昂贵,渐渐地手中的一点积蓄也花光,不幸今年春天又生了脾胃病,万般无奈只得去借高利贷,本想典些首饰还债,但高利贷利滚利,典来的钱连还利息都不够。
杨母已经心力憔悴,话都快说不出来,她一指橱柜吃力道:“我这屋里什么都没了,你们若看得上眼的,只管拿好了。”
黑胖子冷笑一声,“你以为我就没办法吗?”他一指墙角的杨末吼道:“把他带走!”
几名大汉一拥而上,左右将杨末架起,杨末拼命挣扎,无奈人还年幼,哪里挣得脱,“娘!娘!”他又急又怕,竟大哭起来。
杨母大惊,死命挣起身子喊道:“快住手!你们难道不怕王法吗?”
“王法!欠债还钱,无钱以身为奴,这就是王法里写的。”
杨母几乎要急疯,“求你再宽容两日,我去借钱来还。”
“借钱?”黑胖子嘲讽道:“你若能借到钱,还会问我们借吗?”他手一挥,“带走!”
杨末被几名大汉架在半空,脚乱踢乱蹬,大声哭嚎。
“你们不能带他走!”杨花花上前一把抓住兄弟,死活不肯放手,儿子则紧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