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德五十年- 第6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桑,征北两大战役,导致升迁速度极慢,不过后来连子宁抬举,担当炮兵千户所千户,战绩功勋都是很不错。如此一来,今日这升迁,也就理所应当了。

“骑兵第六卫指挥使,张十三!”

这就是谁也没想到的了。张十三乃是降将出身,却是能一跃而成为一卫之指挥使,跻身于众位巨头之列,当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他们却是不知道,连子宁看重张十三,就是因为他乃是降将出身,在军中毫无根基,不会拉帮结派,所能依赖的,只有连子宁一人而已。

当然,张十三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足堪重任。

说到此处,有些机敏的却是看了出来,大人似乎在刻意的加强对新建的这几个新兵骑兵卫的控制,一个冯言,一个张十三,都是亲兵营出身。

“骑兵第七卫指挥使,赫连豹!”

“骑兵第八卫指挥使,阿济格!”

这倒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这些骑兵基本上都出于江北的这些部族,让他们在其中担纲军官,却是不得不为之事。

赫连豹和阿济格两人心里都是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能一跃而成为武毅军的高级军官,而忧的则是,自己等人当了官儿,就当真是好事儿么?

“亲兵营骑兵第一卫指挥使,由镇抚石大柱兼任,石大柱仍管龙枪骑兵。亲兵营骑兵第一卫指挥同知,叶肥楠升任,管理卫中具体事务。”

“亲兵营炮兵千户所千户,由原副千户刘振担当。”

连子宁又瞧了瞧那几位部族长,淡淡道:“你们几位,本官都是另有安排。且放心,等你们自京中回来之后,便会安排具体差事。”

“诸位,可都听清楚了么?”

“听清楚了!”

众将轰然应诺。

连子宁点点头,待众人坐下,便吩咐道:“谢德清,组建新卫所,向来乃是你新兵部的差事,限你三日之内,将五个新建的骑兵卫组织完毕,军官到位,开始整训。”

“是,大人,标下领命。”

“王大春,几个新建的骑兵卫,军服,武器,被服,营房,伙食,一应俱要供应,你也要好生操持。至于武器和铠甲,都按照努尔哈赤和赵南金那两个卫的规格来便成。”

“是,大人,标下这便去办!”

王大春也是应了。

连子宁麾下两个野女真骑兵卫,一概乃是重型武器狼牙棒配备轻便铠甲,一来固然是为了保持机动能力,因此减轻铠甲重量,而实际上一个让人难以避免的尴尬事实便是,武毅军现在的冶炼能力,着实是无法达到炼制重型铠甲的地步。军器局只擅长火器,而柳家的作坊毕竟乃是民营,让他们冶炼铠甲,柳随风还没这个胆子,当然,更没这个能力。

不过野女真骑兵们来去如风,既有着轻骑兵的机动性又有着只比重骑兵弱上一线的杀伤力,倒也是让连子宁尝到不少甜头,暂时是没有组建重型骑兵的打算了。

散会了,众人鱼贯走出了大厅,少顷这里便是只剩下了连子宁一个人。

他靠在椅子上,满脸的疲惫,伸手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一阵心力交瘁。

这两日,连子宁便是忙着操持改编组建骑兵卫的事儿,大方向倒是不累,只是几句话的事儿,最累的,乃是分离军官,将一大批军官从原有的卫中分出来,再提拔一批人增补上去。说实话,连子宁是不想把这个权力下放给下面的卫指挥使的,因为这无形中就使得卫指挥使有了人事任命权,对连子宁的一言堂很是不利。但是连子宁在花了整整两日的时间,试图以一人之力来完成几百甚至是上千个军官的调遣,任命,提升,而且要保证他们有功该赏,有过当罚,并足堪重任之后,很颓然的发现,这完全是痴心妄想。

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以连子宁如此旺盛的精力,如此强悍的思维能力,到了最后,都是感觉头疼欲裂,脑袋里面乱的跟一锅粥也似,无数的人名像是一团乱麻一般缠在了脑海之中,理不清,剪不断。

一个人想要把数十人才能担纲的工作自己做完,只怕就算是吃红苹果或者是什么其他红色水果的楚轩都感到头疼。

不得已之下,连子宁只好是放弃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把权力下放。

当然,现在把权力下放还没什么,连子宁相信部将们对自己的绝对忠诚。但是,长此以往,却是隐患无穷。

“或许,是应该再增建一个部门了。”

连子宁心中划过一个想法。

※※※

辽北将军辖地。

屯河卫。

屯河卫便是日后的伊春市,此处为低山丘陵区,沟谷密布,河流纵横,森林密布,土地极为的富庶。

这里本来是无人烟的所在,但是后来正德三十年之后,向此地大量移民,数以十万计的汉民被迁来此处,开垦耕稼,建立村落,慢慢的,便是形成了一片极为富庶的农业区,乃是辽北将军辖地首屈一指的富裕,便是在整个关外全境,也是数得着号儿!

屯河卫足足有三十多万汉民,形成了无数的村落。

屯河卫比邻托温江,也就是后世的汤旺河,绵延九百余里,注入松花江下游。大部分的村落城镇都是沿河分布,河水蜿蜿蜒蜒,两岸农田遍布,其中沟渠纵横。

其实这个时代的东北,绝对比关内更加的适合耕稼居住,虽然温度低,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但是土地肥沃,一季足顶得上关内两季甚至是三季的产量,而更重要则是:风调雨顺,雨水充足,生态保持的也是极好,不但不会有河水泛滥之虞,更是可以很方便的引水灌溉,和关内这些年要么旱,要么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五八六章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屯河卫红松镇。

这里乃是屯河卫的最东边儿,再往东,便是五屯河卫了,往北百来里,则是已经被女真人占据的嘉河卫。

一条河流从东北向西南而去,在西南一百四十里之外,注入托温江。河水颇宽,足有半里多,但是水流非常平缓,这会儿已经结上了厚厚的坚冰,上面还覆盖着一层不厚的雪。在河流的两侧,便是一片片开垦的极好的良田,上面还有挖掘的笔直的灌溉沟渠,这会儿也被雪覆盖了,只是每隔不远,都能看到一座小村庄。在更远处的矮山丘岭上,长满了巨大的红松——这也是此处名字的由来。

这会儿正是黄昏,天空高阔,一片湛蓝,在远天,晚霞密布,金色的阳光洒下来,照的天地间一片淡淡的金色。

也该到了吃饭的时候,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升起,映出了一片绚烂的人间繁华。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队骑兵正驻马其上。

他们的姿态很是从容不迫,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根本没有隐藏行踪的意思,都是大大咧咧的,生怕别人发现不了似的。

这一队骑兵大约有三五百人的样子,装备良莠不齐,其中大约有三五十个人,都是披着钢片打造的重甲,虽然不如那等全身的板甲,但是比起棉甲来,却是在防御能力上更胜一筹。他们手中的武器也是精良沉重的狼牙棒,胯下的战马身上,都披着棉质或者是皮质的马衣。这三五十人显然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便是静静的矗立在那里,也是一股威严狠厉之气迎面而来,让人看一眼心中便是不由得一阵哆嗦。

这三五十人,都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女真化的面目特征,身体粗壮,塌鼻子小眼。

除了他们之外,队伍中的其他人,一眼看去,就能发现,绝对乃是汉人。他们的装备就差远了,身上没有披甲,只是穿着厚厚的棉服或者是羊皮大袄,手里拿着的武器也是单刀居多,有的甚至连一把刀都没有,拿着一根粗硬的木棍。他们脸上也有杀气,尤其是当看向下面那些富庶的村庄的时候,眼睛里的贪婪和狠毒几乎要化成火焰蹭蹭的窜出来,显然也是见过阵仗杀过人的。但是怎么说呢,和那些披着钢甲的骑兵比起来,他们就像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和杀人如麻的老兵相比一样,差距非常之明显。

那些女真人明显是在队伍中居于主导地位,看样子都是军官之类的,那些汉人面向的军兵,地位则就要低许多了,一个个都是毕恭毕敬的。

被众人簇拥其中的乃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真汉子,面色阴鸷,他每每扫向那些汉人军兵的目光中,也是充满了蔑视和恨意,不过这种情绪,都是被他给很好的掩饰下来了。

一个看起来应该是得宠些的汉人军兵馋着脸凑上去,嬉笑到:“百户大人,咱们什么时候杀进去?这些汉狗子的村子,可肥的很,里面有女人有粮食有兽皮有金银,咱们抢了下来,可就,可就……”

这女真百户阴鸷的目光冷冷的瞧着他,虽然一言未发,却是让他有一种入坠冰窖的感觉,讪讪一笑,再也不敢说话,老老实实的退了下去。

“这些汉狗!”

女真百户心里冷冷的骂道。

他叫诸克图,是海西女真董鄂部出身,诸克图,在女真语中乃是硕大、圆实的意思,诸克图出生的时候,因着脑袋大且圆,看上去虎头虎脑的,很是有些可爱的意思,因此才被父亲起了这个名字。不过越长越是不符合诸克图的本意,现在的他,身材颇为的健壮,当然,也只能说是健壮而已,和其他的女真人那膀大腰圆的体型完全是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诸克图出身于董鄂部一个贵族人家,不算是什么豪门,但是其祖父,在大金立国之前,还是明朝统治的时候,也是有着世袭百户的封爵——虽然金国极为的仇视大明,并且在国内竭力的进行去汉化行动,但是偏偏在其国内的贵族圈子中,最为看重的,却是在建国之前,各门各户在明廷之中的爵位。不得不说,这当真是一种畸形的虚荣,却也说明了金国虽然是仇视大明,但是在其内心深处,却还是认可大明的。

女真贵族世家出身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选择走上的,都是从军之路,诸克图自然也不例外。不错的家世,颇为出众的能力,使得他很快便在军中崭露头角,在刚毅大将军率领海西女真大军进行第二次征南之役的时候,就担当了百户军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