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德五十年- 第7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接着便是失笑一声,钱袋子让大人死死的攥在手里,可不必自己操心。

“扩军之举,势在必行。”连子宁缓缓道:“现在咱们地盘儿大了,需要驻守的地方多了,以前看似足够使用的军队,现在也不那么够用了。朝廷诏令,责令咱们荡平白莲教,就算是不为了朝廷,为了咱们自己着想,这白莲教的浑水,咱们也必须搅和搅和,白莲教多少人?女真多少人?杨学忠多少人?咱们这点儿兵力,可不够看!另外……”

他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咱们需要应对的,可不只是那一处。”

“好了,诸将起立,现在宣布。”

众军官豁然起身,把那些文官给吓了一跳,只听连子宁沉声道:“之前集训的十五万新兵,后来陆续抽调走六万八千新兵,现如今还剩八万两千,组建十二个新兵卫。其番号,分别为武毅军第二十四卫到武毅军第三十五卫!”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他们没想到大人这一次竟然又是如此的雷厉风行,如此的大手笔,一下子又是组建了十二个卫!甚至比上一次的规模还要庞大,要知道,这几乎是相当于把武毅军的主战兵力规模给扩大了一倍啊!

第十四卫到第二十三卫现在乃是驻屯卫,却是不算在主战卫之中的。

连子宁继续道:“下面,任命各卫指挥使。第二十四卫指挥使,董三林。第二十五卫指挥使,叶肥楠。第二十六卫指挥使,德格类。第二十七卫指挥使……”

然后又是道:“第二十四卫第一千户所千户……”

十二个卫,十二个指挥使,四十八个千户,一百四十四个副千户,连子宁甚至都一一任命了,名单极为的细致,隐隐然便把十二个完整的卫的上层统治形态给勾勒出来了。

有了上一次的事儿,对连子宁这般做派,大伙儿倒也都是不怎么意外,这位大人就是掌控一切的性格,什么的做到极致,滴水不漏。

这一次连子宁新任命的这一批指挥使级别的高官,照例还是抽调的第一卫到第十三卫之中的骨干军官。

上司控制大局,总是通过控制自己手下的高层干部来达到目的的,这就是为何干部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道理,而毫无疑问,这些只会是对于手下部队的掌控,就是通过手下这些千户副千户的。

而连子宁这样的任命,直接就把他们的得力心腹给抽调走了,甚至连许多百户都没放过,可说颇有些釜底抽薪的意思,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部队的控制力,大大的削弱了!

毫无疑问,这对于连子宁对于整体武毅军的控制是有利的,也防止了部队变成某些部将的私军。

而新的任命中很是醒目的几个人名,却是其中出现了两个女真人的名字,分别是第二十六卫指挥使德格类和第二十九卫指挥使巴步海,这两人都乃是努尔哈赤手下的千户大将。

高官之中出现异族,也是意味着这个群体的民族融合力的进一步提高。

连子宁又道:“其中第二十五卫,第二十六卫、第二十九卫乃是骑兵卫。”

“本官决定,于卫以上建立‘军’一级编制,一军下辖两卫,一军之最高指挥长官称参将。参将总管一军之行军、训练、指挥事务。”

“第二十四卫并第一卫,组建第一军,第一军参将,熊廷弼。

第二十七卫并第二卫,组建第二军,第二军参将,陈大康。

第二十八卫并第三卫,组建第三军,第三军参将,董策。

第二十六卫并骑兵第一卫,组建骑兵第一军,骑兵第一军参将,杨沪生。

第三十卫并第五卫,组建第五军,第五军参将,杜秉麟。

第二十五卫并骑兵第二卫,组建骑兵第二军,骑兵第二军参将,努尔哈赤。

第二十九卫并骑兵第三卫,组建骑兵第三军,骑兵第三军参将,赵南金。

第三十一卫并第八卫,组建为第八军,第八军参将,王吉。

第三十二卫并第九卫,组建为第九军,第九军参将,董汉臣。

第三十三卫并骑兵第四卫,组建骑兵第四军,骑兵第四军参将,董老虎。

第三十四卫并第十二卫,组建第十二军,第十二军参将,秦立人。

第三十五卫并第十三卫,组建第十三军,第十三军参将,刘益辉。

另外。

骑兵第五卫,骑兵第七位,组建为骑兵第五军,骑兵第五军参将,赫连豹。协理副参将,冯言。

骑兵第六卫,骑兵第八卫,组建为骑兵第六军,骑兵第六军参将,阿济格。协理副参将,张十三。

亲兵营骑兵第一卫指挥使,由镇抚石大柱兼任,石大柱仍管龙枪骑兵。

亲兵营炮兵千户所千户,由刘振担当。”

连子宁的话就像是扔下去一颗深水炸弹,炸的众人都是有些七荤八素。

他们都没想到,大人竟然会改变军制,直接在卫这一级上面增加了军一级的编制。毕竟是惯性思维的影响,大明朝这个军制用了几百年了,谁也没有这个改的概念。连子宁却是不会这么想,在他看来,在卫以上增加一级军制,已经是势在必行。

随着麾下势力的越来越大,以后战争的规模也会更大,而且战场也绝不会局限于一处,这时候,再以卫为指挥单位,未免过细了。

而组建了军之后,以武毅军的强悍实力,一个军或者是两个军的军力,就足以打好一场局部战争了。

当然,众人的情绪,先是惊愕,然后便是狂喜。

毕竟大伙儿基本上都是高升了一级,从指挥使升到了参将,而不少千户,也是荣升新增卫的指挥使。

随着队伍的扩大,基本上是个个人往高处走。

骑兵第一卫也就是昔日的第四卫,指挥使杨沪生;骑兵第二卫乃是第六卫,指挥使努尔哈赤;骑兵第三卫乃是第七卫,指挥使赵南金;骑兵第四卫则是第十一卫,指挥使董老虎。

官还是哪些官,不过是换了一个番号而已。

在连子宁离开的这段日子里,骑兵第一卫到第八卫已经是全部整顿完成了,在各部首领的强力压制下,那些部族的勇士们还是很老实听令的,当然,这种温顺也和他们充分见识了武毅军的强大不无关系。

这些少数民族的士卒已经是被打乱打散了各自的原有编制组织,被编到了八个骑兵卫里面。

可以说现在这八个骑兵卫,并无野女真骑兵卫或者是汉人骑兵卫之说,每个卫中都有汉人,都有野女真,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和汉人士兵一样生活,一样居住,也是住在军营中每日在大校场进行训练。

连子宁离开的这些天,足够他们形成了初步的战斗力。

“各自的差事,都明白了么?”连子宁问道。

“明白了!”众将轰然应道。

连子宁微微一笑,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这一次,算是他对麾下所有势力的一次大的整合。

“另外,关于武毅军的后勤方面。”连子宁继续道:

“改马场为苑马寺,为正五品衙门,设立苑马寺使管理,专司养马之职责。隶属于后勤部。”

“设立军医监,设总监一员,为正六品;设副监一人,为从六品;设监理五人,为正九品;设监副十五人,为从九品;设录事一人,未入流。军医监管理军医,隶属于后勤部辖理。”

“设皮作局,设大使一人,为正六品,副使两人,为从六品,专司铸造铠甲之事。隶属于后勤部辖理。”

“设鞍辔局,设大使一人,为正九品,副使两人,为从九品,专司鞍辔制造之事。隶属于后勤部辖理。”

王大春听着,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后勤部的权限又是扩大了不少,而且明确了,这也免得他像以前那样,要干个什么差事还生怕人家说他擅专。

“设立征兵监,为正五品衙门,设总监一人,正五品,副监两人,从五品,专司征兵之事宜,隶属于新兵部。”

“最后!”连子宁长长的吐了口气:“说一说直属于都指挥使司的衙门。”

“军器局升格为正五品衙门,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矿监局升格为正五品衙门,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设立将作局,为正五品衙门,设局正一员,为正五品;设副监一人,为从五品;设协理五人,为正九品;设副协理十五人,为从九品。将作局于矿监局纳入铜铁之物,专司铸造农具、车马用具、民用刀具等一切民用事物。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设采盐局,为正五品衙门,设局正一人,正五品,副局正一人,从五品,分管各处盐场检校若干,正九品。专司开采盐场,晒盐挖盐之事宜,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设盐运司,为从五品衙门,设提举一人,设副提举二人,为从六品;设吏目一人,为从九品。专司将成盐运往各地,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设市舶提举司,为正五品衙门,设提举一人,为正五品;设副提举二人,为从五品;设吏目一人,为从九品。专司管理松江码头,并对出入之船只课以赋税。直属都指挥使司辖理。”

“设七十二府库,每一库设仓大使一人,为正九品,仓副使三人,为从九品。各织染司,赋税司、粮食司、四夷司、市舶司所征收上来之粮食、银钱、皮毛、布匹、特产等,盐运司运送之食盐、皮作局所造之铠甲、军器局所造之武器,铸币司铸造之通宝银锭,军器局铸造之武器、将作局所造之器物,全部上缴,分门别类储存。无本官之手令,一文钱,一粒米,都不得出库。”

连子宁向史凯道:“本官拨给你一块儿地方,把这些府库尽快建起来。”

史凯赶紧应了。

到这时候,整个会议已经进行了长达一个半时辰了,而且一直在脑力高度运转中,情绪也是起起落落,众人都是相当之疲惫困倦,不过到此,也是告一段落了。

在宣布了改制完毕之后,连子宁着文官们离开,然后开始大封武将。

此次爵位的册封距离上一次已经是很久了,中间也经历了数次大战,这些武将们积累的军功都是相当之丰厚了。

连子宁也不吝啬,按照各人立下的军功对他们一一进行封赏。

正如他自己所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