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娘娘庙-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大山指指杨小文:“就这小子,自编自演,一夜之间捣鼓出这么些活宝来。”

  “听他们老师说,小文的语文、政治在全班年年考第一,他写的作文经常在课堂上当范文哩。”刘三也在一旁搭了腔。

  陈副局长摇摇头说:“可惜了,如果不闹*,小文肯定能考上大学。哎,这些年耽误了多少孩子啊!”

  张大山用手捅了一下陈副局长,说:“别光发感慨,回到县上留点心,给小文找个出路。”

  陈副局长点点头,继续看戏……

  
  杨佃泽扛着凳子,和杨李氏一起回到家中。

  “听说今晚演的好多节目是小文编的,还真不赖。”杨佃泽一边喝水一边给老伴念叨:“如果没有我这顶坏帽子,琉璃球也不发孬,孩子早出息了。”

  杨李氏:“唉,事儿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嘛?倒是这琉璃球,做了这么多亏心事,落了这么个下场,虽说罪有应得,可也够可怜的。”

  杨佃泽:“是啊,这几天我也常想,当初我如果去当八路,就不会有这些倒霉事;琉璃球从小没了爹娘,跟着李大哈哈到处流浪,想偷点吃的又摔瘸了腿。如果没有这些磕绊,他也许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杨李氏:“但愿他从此改邪归正,好歹找个媳妇,生个一男半女的,也对的起屈死的亲娘了。”

  杨佃泽:“还有刘半仙,虽说神神道道的,可是个大好人啊!他要不死,琉璃球就不会被李大哈哈带走,打下偷偷摸摸的坏底子。这都是命啊!”

  
  杨兴花来信了,说因为她的文化低,爸爸不同意留部队机关,把她送到郊区的一个军工企业当工人了。妈妈给她找了个对象,也是军人,感觉还不错。

  杨李氏高兴的给菩萨多磕了几个响头,感谢菩萨保佑,闺女也端上了铁饭碗,还找了个称心的女婿。

  杨佃泽就说,共产党老八路就是正,当这么大官不给闺女走后门,让人服!

  闺女这么大了,不定哪天结婚。杨李氏拿出攒了多年的十多块钱,买回两床被面,该给闺女备嫁妆了。

迎春
(二十三)

  1978年金秋时节,杨佃泽家院内,带苞玉米堆起老高。杨李氏、方英、小春正在剥玉米皮,杨佃泽推着独轮车走了进来。

  方英:“大爷,昨晚开会俺没去,听说要分地了。”

  杨佃泽:“叫承包责任制,地分给大伙儿种,打下粮食交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方英:“这么说,比咱今年自留地的粮食还要多,这敢情好。”

  杨佃泽:“好是好,可咱两个屋里就你和小文算整劳力,大爷越来越觉得不如当年了。”

  方英:“嗨,有俺娘俩还愁那几亩地?往后小春、小武再长起来,你也该享清福了。”

  杨佃泽想想说:“小文这孩子心高,咱怕是留不住。”

  方英:“小文的心思俺知道。如果他写的那些东西真能成用,将来进城找份工作,那再好不过。俺就担心城里去不了,乡下也耽误了,连个媳妇也找不上来,俺这当后娘的脸上也不好看啊!”

  杨李氏看看方英,叹了口气,低头陷入沉思……

  
  北屋桌上,观音菩萨与毛主席塑像并列摆放。杨李氏做完祷告,起身走到杨小文面前。

  “整天写呀写的,都写些啥呀?”

  “奶奶,我现在正忙着呢,有空再跟你说。”

  “唉,都二十二了,该说媳妇了,自个一点也不急……”

  “奶奶,别提这个好不好?俺上西里间写去。”

  杨小文赌气拿起稿纸,走了。杨李氏摇摇头,喃喃自语道:“这孩子,着魔了……”

  
  “统”了多年的土地,又重新回到农民手里。人们怀里揣着政府发的贴息贷款,买化肥,买种子,添农具,鲁北大地一片生机!

  杨小文趴在西间炕上,枕头上铺纸,写下《鲁北的春天》。他

  略一沉思,又一行行写下去……

  方英披衣从西屋走出,往北屋望去。见小文屋里灯还亮着,就过去敲敲窗户:“小文,明早起撒化肥耕地,快睡觉吧。”小文应了一声,仍继续写……

  
  天刚蒙蒙亮,娘娘庙村外农田里就响起了拖拉机的轰鸣声和男女老少的欢笑声。

  杨家大院的十多户人家,从生产队里分到一台柴油机,合伙买了个水泵,夜间换人不停机,轮流浇地。

  张家和刘家的部分农户,合伙买了台小四轮拖拉机,跟杨家约好,互相帮忙。

  今天,杨家的抽水机安到刘家的地头上;对方的拖拉机开进杨家的地里。各块地的主人们,有的撒化肥,有的平墒沟,忙得不亦乐乎。

  杨五爷也起个大早,坐在自个的地头上抽烟。杨兴邦就问:“五爷,你又不能干活,坐这里怕地跑了咋的?”

  五爷笑着说:“不能干活还不兴看热闹?多少年了,人们种地的劲头就没这么足过。五爷老了,干不动了,可看到这么好的形势,俺心里舒服!”

  杨佃泽把小文打发到刘家地里看机器去了。他和方英一个撒化肥,一个用铁耙除杂草,生怕影响播种。

  拖拉机进地了,杨佃泽让方英看着,尽量把墒沟留小点,好整平。自己跑到刘家地里去看小文。机器这玩艺儿可不是好摆弄的,他不放心。

  杨小文写了一夜,刚开始还能坚持,后来见机器正常就倚在玉米秸上睡着了。

  杨佃泽一看就火了,一脚把小文踢了起来,“大伙儿都忙得要命,你在这里睡大觉!机器坏了咋整?”

  杨小文揉揉眼睛,一看事不好,忙说:“爷爷,你在这儿歇歇,我去平地吧。”一溜烟儿跑了。

  
  从清晨干到夜晚,杨小文实在撑不住了,放下饭碗就跑进西里间睡了。

  睡梦中,农田里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人们向往生活的激情,就像演电影一样浮现在小文面前。

  “快写,现在就写!”杨小文一骨碌爬起来,点亮油灯,又把稿纸铺开……

  黎明时分,方英洗把脸,就去叫小文下地。她看见屋里有灯光,还以为小文已经起来了,就倒上一杯水在门口等,紧等慢等不见动静,方英就走到窗前喊:“小文,天大亮了,怎么还不出来?”

  杨    小文走出来,打个哈欠说:“娘,就差一点我就写完了,你先走着,我随后就到。”

  方英说:“写写写,光知道写!白天下地无精打采,这日子还过不过呀?要老这样下去,还想找个媳妇吧?”由于激动,她的嗓门越来越高。

  小文也急了:“我本来就不想找,你是瞎操心!”

  杨佃泽走出门,对小文呵斥道:“混蛋!咋跟你娘说话?给我滚出去!”

  小文一脸委屈,扛起锨赌气向地里跑去……

继母的心
(二十四)

  这天傍晚下起小雨,人们早早收工回家吃饭。杨佃泽一进门,就冲杨李氏吼了起来:“小文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整天光想着写啊写,一点过日子的心也没有,都是你惯的!”

  杨李氏一声不吭,一边缝衣一边擦眼泪。

  杨佃泽压压火,接着说:“你知道人家说他啥?懒汉二流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庄户人不种地,喝西北风吗?还有,你看今天早上对他娘的态度,再这样下去,这家成啥样了?!”

  杨李氏擦擦泪,给老伴沏好茶,坐在他身边。“花儿他爹,你先消消气,听俺说两句。这些日子,活忙,大伙都心急。小文呢,一门心思写他的稿子,心里也急。可是,急归急,不该耽误干活,更不该跟他娘犟嘴。这件事,得跟小文讲清楚,必须给他娘赔不是。”

  杨佃泽长长叹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杨李氏接着说:“可话又说回来了,孩子从四岁就离开亲娘,在学校里受气,考高中也不许,受了多大委屈啊!如今,四人帮倒了,你的帽子也摘了,庄户人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孩子高兴啊!他想把这些事都写出来,把人们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本身没有错,咱应该支持他才对,你说呢?”

  杨佃泽抽两口烟,点了点头,说:“这个理儿,你也该给他娘念叨念叨,方英也不是不明事理,她是为了地里的活、为了将来的日子着急啊!”

  杨李氏说:“一会儿小文回来,我领他去西屋。唉,一个女人家,整天顶风冒雨地靠在地里,还得为孩子们操心。人家当亲娘的打骂都行,当后娘的处处加小心,还不一定捞出个好来,不易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刚进寒露第一天,杨佃泽全家的7亩麦子就播种完毕。

  杨兴祥带着酒,割了肉,赶回家来。一进门,就嚷嚷说“买化肥、农药、农机具的人太多,累死我了。”方英就说,家里忙得脚不沾地,比你累多了。可想想明年的收成,越干越有劲儿。

  吃饭的时候,杨佃泽让小文也拿了个酒杯,说往后是大老爷们儿了,喝点吧。

  小文虽然当天就给娘赔了不是,可这些日子仍然有点抹不开。今天,当着爸爸的面,借着酒劲,再次给娘道了歉。

  方英说,事儿都过去了,麦子也种上了,想写你就写吧。前几天,刘三婶给介绍了一个对象,这几天忙得也没去问人家,也不知咋样了。

  小文笑着说,除去城里的俺还不要哩。

  杨李氏用手点着小文说:你就做梦吧你!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快11点了,北屋东间的灯还亮着。杨李氏坐在炕上补衣服,方英拿一块蓝布走了进来。

  “大娘,别补了,你这件褂子快成补丁堆了。这不,小文他爸刚买了块布料,给你作件新的吧。”

  “嗨,我这么大岁数了,不光着露着就行了。瞧你自己这条裤子,也是两层补丁,找刘三婶子的时候顺便给自己做条裤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