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话崔叔伯不敢跟外人说,就是妻子跟前,他也不好明言。
但韦氏与他夫妻二十多年,早就彼此了解,哪里看不出夫君的真实想法。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孝字大如天的年代,有些话他们夫妻心知肚明,却不好说得太透。
是以,但凡牵扯到大夫人的话题,韦氏会刻意漏一点,但又故意说得含含糊糊。
反正他们夫妻都心里明白,只要意思传达到了,也就可以了。
只见她微微颔首,表情略带无奈的说道:“大嫂说,阿娘这几年在洛阳,一心为阿翁守孝,至诚至真,险些熬坏了身子……最近一两个月,阿娘的精神愈发‘不好’了。”
崔叔伯听出妻子刻意指出的重点,他也不禁一叹,道:“阿娘毕竟上了岁数,这般辛劳,难免——”
老人家上了年纪,难免‘老糊涂’了呀。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大(即崔彦伯)是个近乎愚孝的人,不管阿娘提出怎样离谱的要求,他都能竭尽全力的满足。
大夫人原就有些‘老糊涂’了,再有这么个百依百顺的儿子供着,如此几年下来,她还不定变成怎样的不可理喻呢。
好吧,为人子女,实不该非议长辈,可、可大夫人做得某些事,实在太不靠谱了。
就拿几个月前那件事来说吧。
话说当年王氏回洛阳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回到洛阳没几个月便顺利产下一个男婴,阖家很是欢喜,虽不能大肆庆贺,但还是在家里摆了些素菜,略略庆祝了一番。
尤其是崔彦伯简直高兴坏了,这个小家伙可是他的老来子呀,如今他的长子长女都已成亲,马上是要做祖父的人了,居然又有了个儿子。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崔彦伯还不老啊!
不管他在其它方面做得如何,但在做男人这一点上,他还是很成功滴。
所以,崔彦伯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郑重的请父亲给孩子赐了名,崔泽也觉得小孙子来得是时候,便大笔一挥,亲自写了‘崔令旸’三个字。
崔彦伯这边呢,又因着在家守孝,手头上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他便每日都要亲自带着幼子。
发展到后来,倘或有一天看不到小儿子,他就没着没落的。
而王氏呢,也异常疼爱这个孩子,不过她是崔家的宗妇,要主持中馈、料理一大家子的庶务,以及对外的交际。
虽然还在孝期,但该有的人情往来还是不缺的。
王氏很忙,忙得几乎没时间照看孩子。
起初还好,上有崔彦伯看着,左右有乳母、丫鬟,小家伙被照料得极好,王氏也能放心的去料理家务。
但几个月前,大夫人不知听了谁的挑拨,硬要把小孙子抱来养,还跟崔彦伯哭诉,说她上了年纪,愈发孤独寂寥,便想亲自养个孩子,一来她能有个寄托,二来也是帮王氏分担些。
崔彦伯呢,见老母说得伤心,只觉得愧疚——他竟只顾着自己高兴,却忽略了阿娘,真是太不孝了!
而且,王氏的辛劳,崔彦伯也看在眼里,他想了想,觉得阿娘说得有理,便硬着心肠,将哭闹不休的小儿子送到了大夫人的院子里。
听闻这个消息,崔叔伯夫妇都纷纷摇头,觉得老大这么做,绝对会害了孩子。
当然,他们不是说大夫人这个亲祖母会伤害自己的孙子,而是她毕竟上了年纪,自顾不暇,哪里还能看顾一个两岁大的孩子。
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倘或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大事儿。
真若出了事儿,崔彦伯还能去寻大夫人要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那便是老人养孩子,不管她原本是个怎样睿智、明理的人,对上孙儿,难免骄纵。
若大夫人一味的宠溺,再纵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崔家玉郎’、或是京城纨绔,那才是真真害了孩子一辈子呀。
而事实证明,崔叔伯两口子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崔令旸小盆友被抱走的时候,已经由崔彦伯手把手的教了十几个字,太公家教也背得滚瓜烂熟。
结果,在大夫人跟前待了没半年,小家伙就变得只知道在院子里疯玩儿,写字、背书神马的,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见此情况,王氏万分心焦,偏她又不能跟夫君抗议,毕竟亲手把孩子抱走的就是他,她若是说了什么,崔彦伯定会不悦。
到时候,不但孩子要不回来,他们夫妻还会心生嫌隙。
王氏到底聪明,在家里苦思了好几日,某日给大夫人请安的时候,很是恭敬的表示,洛阳祖宅的事务太多,她实在忙不过来,烦请大夫人派两个得用的婆子给她。
大夫人见状,很是得意,先是故作姿态的拿捏了一番,见王氏一味恭敬谦让,不管自己说什么,她都低头顺眼的连声称是,这才心满意足的点头,将赵妈妈和葛妈妈指派给王氏,‘辅佐’她管家。
王氏高兴的接收了两位妈妈,第二日,大夫人便命人叫来崔彦伯,直说自己身子越发不好了,担心看顾不好崔令旸,更没精力督促他学习,让崔彦伯把孩子再抱回去。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算崔彦伯再愚钝,他也明白了什么。
偏他还顾着个‘孝’字,依然恭敬的听从母亲的安排,没有半句怨言。
对此,崔叔伯只有叹气的份儿。
如今阿娘要回来了,且看娘子的表情,崔叔伯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得出来,阿娘定有起了什么歪主意,而兄长貌似也默许了。
唉,平静了几年,家里又要其风浪咯。
崔叔伯默默的在心底叹息。
韦氏却在想,蛮横的婆母回来了,也不知道‘西边’知道了没有。唔,看来,她要抽空去荣寿堂跟萧南聊聊。
其实,韦氏多虑了,王氏既给她写了信,同是妯娌,自然也不会漏掉萧南。
且王氏还想着让萧南对上大夫人,好生克制婆母一番呢,更不会忘了‘提醒’她。
“呵呵,大伯母要回来啦!”
萧南坐在矮榻上,身侧放着个熏笼,她读完王氏的信,不由得莞尔。
虽然她将安插在大夫人身边的眼线都撤了回来,但在洛阳,她仍留有不少人,是以,大夫人的情况,萧南知道得一清二楚。
她却不以为然,心说话:大夫人已经很‘疯’了,她还能‘疯’到什么地步?
但很快,萧南便知道王氏在信中说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半个月后,洛阳崔家除了服,崔泽携家小返回京城。
得到消息的萧南,带着几个孩子赶往荣康堂。
待行了礼,长生领着弟弟们去了相公的书房,任由祖父考校功课;而萧南则带着几个女儿去陪大夫人说话。
寒暄没两句,大夫人便直奔主题。
萧南听了大夫人的话,只惊得目瞪口呆,她真是没想到,才两年半的功夫,大夫人竟变得这般不可理喻,而她提出来的要求更是匪夷所思……
ps:嘿嘿,2013年的最后一更,谢谢亲们的支持。rs
…………2013…12…31 23:06:13|6643983…………
新年快乐~~
除了请假,某萨从来没有开过单章,今儿也破例一回,咱们说点儿闲话。
再有不到两个小时,2013年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间,亲们过得如何?
应该是幸福、快乐的吧!
某萨觉得很幸福、很充实,家人健康、家中喜事不断,自己能继续写文,亲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某萨觉得,过去的一年真是太美好了。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某萨衷心的祝愿大家幸福、安康、和乐、顺遂……
另外,也容许某萨再一次感谢大家,是亲们让某萨可以如此的幸福,是亲们让某萨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谢谢大家,oo谢谢(九十度鞠躬ing)
最后,亲爱滴们,新年快乐哦~~
…………2014…1…1 9:26:41|6648718…………
第328章 痴心
萧南没有说话,只淡淡的扫了王氏一眼。
王氏会意,忙上前打圆场,不过在那之前,她先给自己的贴身大丫鬟使眼色,让她们把灵犀等几个孩子带出去。
灵犀已经不小了,且她原就早慧,见此情况,便知道自家阿婆又在为难阿娘,暗暗叹了口气,扭头去看萧南。
萧南接触到女儿的目光,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灵犀收到母亲的吩咐,瘪着小嘴儿起身,领着两个妹妹跟大夫人行礼告退。
这时就能看出灵犀的好教养了,饶是她心里满是对祖母的怨气,面儿上却丝毫不显,神态自若、举止大方,行礼的时候也是规规矩矩,就是大夫人也挑不出半分错来。
不过,大夫人却不想就此放过灵犀,她抬了抬手,阻止道:“我从洛阳带回些时新的糕点,琉璃,你伺候阿嫮、阿潇去用些。”
她正待说‘阿沅留下’的时候,灵犀却忽然抬起头,绽开灿烂的笑容,略带撒娇的说道:“阿婆偏心,有好东西为何只给妹妹们?阿沅不依嘛~~”
最后一个字,灵犀硬是转了好几个调儿,只听得萧南肉麻不已。
偏她长得玉雪可爱,年纪又在可大、可小的含糊阶段,就算敞开了性子猛撒娇,也不会让人觉得别扭,反而觉得她天真烂漫。
果然,大夫人见到灵犀娇憨的样子,也不自禁的露出笑容,她忍不住想起了崔幼伯小时候的模样。唔,还别说,这对父女倒真有几分相似。
趁着大夫人愣神的当儿,灵犀已经麻利的起身,一手牵着一个妹妹。直接跟着王氏的丫鬟走了出去。
“……”
大夫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屋里只剩下三个儿媳妇和几个丫鬟婆子。
哼,果然是萧氏教出来的,真真不讨人喜欢,自家儿子那么好,竟没有半分遗传给这些孩子。
大夫人刚刚平息的心头火又蹭蹭冒了出来,看向几个儿媳妇的目光很是不善。
其实,早些年,大夫人对儿媳妇还是不错的,对孙子、孙女也是真心疼爱。
但这几年。不知是她真的上了岁数‘糊涂’了,还是有旁人挑唆,她看儿媳妇越来越不顺眼,连带着也不怎么喜欢那些孙儿们。
都说隔代亲,可大夫人对谁都不亲。如今她只在乎她自己。
只要自己舒服了。哪怕曾经宠爱的小儿子,她也能‘委屈’。
想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