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排法为一页八行,每行十八字,一页也就是一百四十四个字,要比现代的书籍少很多。
如果是页面的空白,则可以根据情况置入不同大小的“顶木”代替;如果是印插图,则采用套印的办法;如果要印刷页码、边框或其它页边内容,则要制作专门的套格。
套印,大致可以描述为按次序、用不同的印版、在纸上分别印出一部分的内容,最后成为完整的版面,是一种并不复杂,但很精细的印刷工艺。
当然,所谓精细,也要看套印的内容和要求。
李彦让工匠们排出四页标准印版,然后套印在一张比较大的纸面上,这样的难度就不是很高。
这样印出来的一张大纸,拥有四个页面,或者说“版面”,李彦将其叫作“报纸”。
用套印的方法来印刷报纸,显然并不经济,不过李彦是要进行一次尝试,并不在乎这些。
怀着创造历史的高昂情绪,李彦挥笔写下几篇短文,包括一则三四十字的创刊寄语;一篇七八十字但大致交代了天津窃案和弹子锁来龙去脉的“消息”;几则短小的幽默故事;还有一篇介绍彦熙楼的“软文”。
每一个版面又都设计了一幅线条简单的版画。
这四个版面,分别名为“头版”、“要闻版”、“副刊”和“商业版”,而这份看上去要比手抄小报还要粗陋的“报纸”,则被命名为“华夏商报”。
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李彦是在做什么,曾经在德王府做过检字转轮的木匠王海迟疑说道:“东家,要不,还是刻字吧?咱们这些粗人,可都不认得字啊,更别说检字了。”
“哦!”李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本来想自己来找字,很快放弃,因为这二万多个木活字是按照韵书,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部,以平水韵的顺序排列的,另外还有“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和数词,估计都是乱排。
李彦虽然继承了李三娃的部分记忆,但是对韵书却是一窍不通,只好让人将石柱子叫过来。
石柱子倒是能够背诵流传很广的平水韵,不过他检字的效率也慢得令人发指。
“东家,小的听说这活字排版,熟练的工匠,一天也就能排出大字的书两版,或者小字的书一版,”王海又在旁边说道。
这个时候,李彦先前安排的雕版已经雕刻成功,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抛开雕版制作所需要的时间,仅就检字与刻字来说,刻字的效率甚至要更高。
“好吧,”李彦无奈地招了招手,示意石柱子停下来,然后将刚才的稿子写绘到誊写纸上,交给那些刻字工雕刻,仍旧使用雕版印刷。
彦熙楼定在十月初三日开张,从十月初一日这天开始,天津街头就出现一些人,手上拿着大叠的传单在发放。
说是传单,并不确切,用那些分发者的话来说,那叫《华夏商报》,每一份《华夏商报》又会附带一张彦熙楼的优惠券。
无论是优惠券还是报纸,都是这个时代从来没有过的新鲜物,印刷品的价格也颇为昂贵,但因为是免费发放,在作出最初的试探以后,wωw奇Qìsuu書còm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伸手讨要这些纸张。
拿到手的人,多数要先看看那张小些的纸片,只见最顶端几个大字,从左到右依次是“抵银五分”,或“抵银三分”、“抵银一分”。
其下是一幅绘着彦熙楼酒幌的简单图画,右侧竖排写了几列字:凭此页至彦熙楼抵饭钱五分银、一次限用一张!
再下又是一幅标明了彦熙楼位置的简单地图,在右侧竖排着几列字,写明彦熙楼的位置。
页面的最下端则用小字写了两句话:至万历四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前有效、只可抵扣、恕不兑换,下面还有数字标出的编号。
“这张纸能抵五分银子?”
五分银子,差不多是码头搬运工两到三天的工钱,可以买三升稻米,两斤猪肉,炒一个荤菜。
“这张纸真的能抵五分银子?”有人看清了纸上的内容,却有些不敢相信,回转身追问道。
“那张纸能抵五分银子?”
这令人惊讶的消息,迅速在天津街头传开,人人都在寻找那些在街头“发钱”的人。
拿到与没拿到优惠券的,又会不约而同地问到:那彦熙楼是什么地方,又在哪里?
实际上,拿到优惠券的毕竟是少数,优惠券中拿到五分抵值的少之又少,拿到的雀跃,没拿到的艳羡,还有人嫉妒、嘲讽,不一而足。
但不管有没有拿到,拿到的优惠券面值是多少,大家谈论的话题都只有彦熙楼,可以省钱的彦熙楼。
相形之下,《华夏商报》就显得有些沉寂,几则笑话,一则陈年旧闻,倒是有关彦熙楼的介绍,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
也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注意到《华夏商报》头版上的那几句话:广载天下近事,则阅者知全地大局,与其日新月异之迹。为士知强盛弱亡之故;为商知食货需缺、价格变化;为农、为工,则知南北作物、海内外奇巧神技……
第二卷 创锁记
第八十一回 酒楼开张
十月初三日,李彦与夏熙早早在彦熙楼的后院中碰头,将今日开张要做的事情重新安排了一遍,看着时间差不多,便亲自带着伙计去门前布置。
刚准备做事,便听身后响起一个弱弱的声音:“老板,这张纸真的能抵五分银子么?俺……俺现在能领么?”
李彦他们回头一看,只见身后站着好几个乞丐,最前面的那个手上正是一张彦熙楼的优惠券。
夏熙愣了愣,旋即露出微笑,礼貌地说道:“抱歉,这优惠券只能抵扣,不可兑换银钱。”
“那……俺要买米面,或者麦子……”乞丐小心翼翼地扬了扬手上的优惠券:“这总可以了吧!”
夏熙面露难色,无奈地转头看向李彦,这五分银子倒是能给,就怕给了的话,等会更多的人拿着券要换银子或米面,这生意便无法做了。
一旁跑堂们看着这些乞丐,脸上的表情都有些怪异,暗里撇了撇嘴,心想二老板也是瞎胡闹,花那么大的本钱发出那么些“优惠券”,就拉来这些想吃白食的穷鬼,还要他们伺候着,真是糟糕透了。
太白居的掌柜梁宝站在二楼临街的窗前,看到这一幕不禁哈哈大笑:“夏三啊夏三,自作聪明了不是,看你怎么收拾。”
“想抢太白楼的生意,结果拉来一帮乞丐,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哈哈!”梁宝感觉浑身舒畅,原本觉得彦熙楼搞得声势挺大的,他还有些担心,如今却是彻底放心了。
李彦也不曾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真的给钱或者给米面都是不行,不给的话,这些乞丐堵在门口,彦熙楼也别想开张了。
“你们想要米面?”李彦略一沉吟,很快有了主意,走上前想要伸手接过优惠券,那个乞丐却抓着不放,只是不停地点头:“米面,或者稻麦都行。”
李彦缩回手臂,背到身后:“你们看看一共有几张……四张,一张五分银、三张一分银,总共是八分银。”
“这样,今日彦熙楼开张,有很多事情,你们要是愿意,彦熙楼愿意雇你们一天,每人一分银子,若是事情做得好,再奖励你们十分银子,不过这四张优惠券,你们都得给我,也不要再提米麦的事了,如何?”
乞丐一共是七个人,每人一分加上奖励的十分,最后可以拿到一钱四分银子,几个人一商量,平日几天也讨不到,活计也不好找,便答应了下来。
看到李彦将这件事顺利解决,大家都长出一口气,不过对那些优惠券能起到的作用,再也不敢抱什么希望。
按照李彦原本的意思,彦熙楼的开张并没有搞得太热闹,只是放了一长串的鞭炮,噼里啪啦的脆响也足以让半个城南都听到。
鞭炮放过以后,陆续便有一些人围观,对彦熙楼指指点点,进来用餐的却很少。
过了一会,先前那个乞丐又从人群中钻了出来,手上拿着抵扣五分的优惠券,对门口的伙计大声道:“俺有这张纸,是不是吃饭不要钱?”
“你可以要一盘特色扒鸡,一碗米饭,只要再付一分银子!”伙计得到李彦的叮嘱,大声回应道。
“好咧,咱老黑今个儿也开开荤!”乞丐头子哈哈一笑,昂首走进彦熙楼。
“啊,原来这张纸真的能当银子用啊!”
这几天天津城到处都在议论彦熙楼在街头发放银子的事情,很多人都将信将疑,觉得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肯定是骗人的。
不管是何种想法,大多数人都听说了彦熙楼,都会议论彦熙楼。
那些拿到优惠券的,有人不当回事,有人将信将疑,也有人抱着复杂的心情,当算先看看再说。
看到一个乞丐真的凭着一张优惠券进了彦熙楼,围观的人群“哄”地一声,马上议论开来:原来……原来这优惠券真的能用啊!
这一下子,很快有人掏出优惠券走向彦熙楼:“咱也有优惠券,这个能当银子用是吧?”
李彦只是在彦熙楼停留了片刻,待诸事安排好以后,等不及开张便前往北门,迎接正式到天津赴任的骆养性。
在经历了一段“孤苦无依”的日子以后,骆养性的到来,无疑让李彦拥有了一个关键时刻或许可以依赖的靠山,对他要做的事业帮助相当大。
李彦接了骆养性,便领他前往彦熙楼接风。
骆养性这次来天津,是带了自己的亲信,以及一队锦衣卫校尉,一行人骑着马穿过大半个天津城,来到彦熙楼所在的南门里大街。
李彦生硬地骑在马上,听着一旁的骆养性大声吹嘘他在京城的英雄事迹,不时点点头,表示自己正在听着。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锦衣卫缇骑呼啸一声,整个队伍顿时紧张起来,前面的人很快向骆养性禀报,说是前面的街上出现大量意图不明的百姓聚集。
骆养性吃了一惊,马上让手下戒备,并探明情况。
李彦心中纳闷,看到前面再走一段就到了彦熙楼,连忙阻住要走的锦衣卫校尉。
“大哥,怕是有些误会。”
“哦,”骆养性回头看了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