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童学满三年就可回家。
而学馆的那夫子倒是有些学问,连表哥黄方圆都在那里求学,但同样只教授基础的学问,哥哥们已经学过了。
唉,果然跟我在现代所了解的差不多,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没猜到竟连厅学都只是基础教育,还只收‘土蕃’?这是作的什么孽啊?看来只能去府城上学了。
心中打定主意自是不慌了,可大人们听两个哥哥细说下来全都愁上了。扫眼见五个哥哥却都不急不慌的样子,让我有些奇怪。
浩清哥见这情况,像早算计好了,看着最能做主的爷爷道:“爷爷,要不让他们三个去丽江府进学吧,上次景枫来时讲起他在的那个山勤书字。听说是丽江府很有名的,开馆的姜夫子还是个进士呢,馆里还有四个做馆的夫子,其中有三个是秀才出身。但听说四个夫子学问都很是不错的。”
“进士老爷?”大伯不等爷爷发问,已经惊呼出来,他看了看同样很是吃惊的大家,接着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进士老爷可是了不得的,怎么没有做官?”
大哥立马就接了话道:“为什么不做官倒是没打听到,只知道姜夫子现在已年过六十,山勤学馆在丽江府也开了有二十几年,而且去求学的学子不看出身,只要能通过姜夫子他亲自考校,就能去学馆进学了。有学问很好家里却穷困的,那姜夫子还酌情给减少或是减免束脩,实在太穷的不光借宿费免了,连每月的米粮都不用交。。。。。。”
看大哥说得眉飞色舞的,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就是被资助的学生了。
听他这样一说。那姜夫子也算是个真正爱好贤才的人,看家里人如今的表情,应都不会反对了。可我想想后却还是有些不放心,算下来二十几年前那姜夫子可才三十几岁,年纪轻轻就是进士,怎么会不想做官呢,别是什么思想极端的反清人士吧。
越想越不安心。索性装着好奇的问道:“那书院这么出名,是因为书院出了做官的么?还是说只是因为那姜夫子喜爱贤才?书院是跟丽江府衙联办的么?”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倒真是把大哥和浩清哥给考住了,倒是一直没说话只是笑的晓晨哥笑道:“以前我跟老爷和大老爷去丽江送货时倒是说过些的,芽儿倒说错的,那姜夫子现在62岁。他是26岁中举的,书院也开了28年了。”随后就把他了解到的情况给我们讲了起来。
那姜夫子家祖上就有些资产,家里却只有他和他家老太太两个人,身下没有子嗣。传言说,他那书院是出过几个厉害的门生。好像还有一个门生在京里当了五品大官。说他当初不想为官,一是因为他中举当年,他父亲就去世了,三年孝期刚过母亲也去世了。之后三年孝期还没满,他家老太太生孩子又难产差点要了命,后来儿子也没能保住。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就在两年后开起了‘山勤书院’,现在书院倒是跟府衙联办的,只是那姜夫子没让府衙出过钱,学馆的收支都是自理的。
听着这些信息,心中自是一阵分析合计:想是当年受了打击,妻子孝期生产又留了话柄,毁了仕途;又没有后人他就算跟着反清复明成功了又有什么意思呢,这点也可以不用担心了;既是跟官府联办的,书院的平安也有保障;再来京城那个门生官也不算大,也惹不出什么风波来。
分析过过放下心来,是可以放心的让哥哥们去读书了。
见大家还在为姜夫子惋惜感叹,我笑笑正要开口,爷爷去先一拍大腿道:“行,就去姜夫子那山勤书院,丽江府离咱们家也不算太远,一早坐船到永北厅再坐车到丽江府天黑前就能到了。”说完看着三个小哥哥道:“你们三个就去那进学,那姜夫子能从失去双亲的伤痛中走出来,还开办起了这么个书院,更能相助穷人家的娃娃,是个好的。”
爷爷开了口,大家自是都响应,随后一家人在睡前还细细打听起了书院的开馆日期等等事情。
原来景枫上次来吃饭时,就跟哥哥们细讲过他在的书院如何如何,早已让哥哥们心动了。书院十月十五后开馆,二十开始正式授课,每月二十五放假,初一又正式授课,家远的学子可以住校。正常束脩每月白银2两,饭钱一月500文。
虽说价格不低,但也明白他收如此高的束脩也只是针对有钱人家的子弟,算是变向的劫富济贫了,我自是没有什么不喜。家里如今也是出得起这些钱的,所以哥哥们去山勤书院读书的事也就定了。
眨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早上,家里老爹和大伯要负责带着工人们挖地基,堂伯家也决定留下来帮忙;奶奶她们三个女人要留在家里准备工人们的中饭和晚饭,就剩下我们一群孩子去采办家货了。
一早吃过早饭,大人们帮忙七手八脚的就收拾好了货物,赶上了两辆骡车和一架牛车,爷爷和大哥赶骡车拉货物,浩清哥赶着牛车拉着我和燕儿、三个小哥哥、两个小堂哥,一路笑闹着就往集市去。
这个地方和北方不同,就算是这样的冬天又马上就过年了,但是商队马帮依然不停歇的跑着,就算是过年的当天,依然能看到商队和马帮的身影,只是相对来说过年当天还在外奔忙的人会少很多。
刚才到集市口,就已经能看出比平时集日更热闹的场景了,好在去铺子后院有另一条路,倒也不用赶着骡车往集市上去挤。
坐着车直接就把货物拉到了铺子后门外,爷爷利落的开了后门,三辆车从大大的后门驾了进去。
乘大家下货的时间,在堆放着货物的棚子了细看了一遍,很是不放心的道:“爷爷啊,咱们都没人在铺子里,每天剩下的这么多货,会不会有人来偷啊?别家也是这么放的?”
听这么一问,他和哥哥们都愣了,想来他是从没想到过这问题的,连哥哥们可能都没想过这事,爷爷愣完后笑道:“应该不会的,没听说谁家丢过东西,咱们这地方民风纯朴,不兴那些的。”
额,这再纯朴,也不见得都纯朴吧,家里人还是没经过什么风浪的,虽然心里也不希望他们真的遇到太大的风浪,可要是一直保持着这纯朴的想法,还真是危险。
斟酌了一下索性直接道:“咱们这再纯朴,可这毕竟是人来人往的镇上,咱们这后院也不像别家样的屋子装货,再说别人家好像都是住在后院的吧。而且。。。而且咱们家堆在这的可都是吃的,偷了是小事,要是被人使坏就麻烦了啊,要是摊上人命什么的,可不得了。”说完还顺便看了看几个哥哥的反应。
这也是我突然才想到了,显然哥哥们听后也想到了后果,连爷爷大概也想到什么了,同哥哥们一样皱起了眉头,但他还是道:“这,这无冤无仇的,这不会吧。”
唉,爷爷这真是,正不知怎么跟他细说,二哥先道:“芽儿说的这事是有可能的。”说完看了看兄弟几个才看着爷爷细讲道:“咱们家先前卖盐菌多少人打听眼红的,这次做柿饼和脆柿,打听的、眼红的可就更多了,这才一个多月,咱们家挣了多少钱,只要是有心人,也能猜出个大概了。现在咱们家又买了山,而且上次听我爹他们回来讲起,可是连食味居的东家都想再插一脚了。”
二哥刚说到这,浩清哥也急道:“是啊是啊,这才多久呢,都有不少家跟着做上柿饼和脆柿了,又都没咱们家做得好价钱高。说不得有那坏心的,见打听不出什么秘方来,直接对咱们家使什么坏,那可就了不得了。”
说到这,几个哥哥都忍不住的说起自己的想法来,大意也都是不放心了,爷爷听了这半天,也算是缓过了神,慌神得直接问我道:“呀!杂这么严重了,咱们家从前也没做过这些,连我也只是年轻时跟着马帮跑了几年商,你爹他们以前更别说了,门都没出过几趟的。这。。。芽儿你说说这得杂整啊?要不每天都把多余的货拉回去?”
ps:
亲们,票票啊,票票,砸过来喔喔。每位亲每天都可以免费投张推荐票票喔,娃娃真的好想要,求求亲们辛苦一下下,给娃娃投来1张吧。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买年货
只是想提个醒,但见爷爷吓成这样,我也没管太多就忙道:“爷爷,你也别太担心,现在既然没出什么事,那咱们从现在起就重视起来。多余的货也不用拉回去,咱们想想看,是不是每天麻烦些拿人在铺子这守下夜。这么长时间竟没出什么事,真是咱们家走运了,但如果不注意起来,早晚得出事呢。”
“嗯,芽儿说的没错。”浩清哥点着头道:“真是咱们都大意了,我现在越想越心惊,要不从今天起就我和浩轩两人轮着来守夜。我两岁数也不小了,又都练了这么几年功夫,就算同时来上几个蟊贼,我俩不管是谁在都能对付得了。”说完直接跟大哥讨论了起来。
晕,见除了二哥外大家都如临大敌的样子,我忍着想要抚额的冲动道:“不用不用,年前就先这样了,明天就二十九了,过年咱们家又不开门,明天要是有剩余的柿饼脆柿这些,咱们先拉回家。等初二开门后,也先每天把余货拉回去,等在后院这厨房边建起两间屋起来,到时再商议守夜的人不迟,不然这铺里住人也不方便不是。”
让哥哥他们来守铺子,真的有些浪费人才了。年后就得准备着收甘蔗榨糖了,三个小哥哥大年后就得去上学,到时还指望着他们收甘蔗呢。
正想着,一直没开口的三堂哥刘浩海突然道:“二爷爷,要不让我爹或是我二叔来守吧,反正咱们家现在也摘不到什么柿子了,来给你们家守铺子行吗?”
听他这么说,不光是爷爷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