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次朱林张口就要两百万的时候,大家都怀疑是王同彦给朝廷打了小报告。或许是真的感觉朝廷太过分了,或许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真正融入扬州官场。王同彦在刘成这个钦使面前表现的最为强硬,丝毫也没有给老刘成留什么面子的拂袖而去,而且还真的给朱林上了折子,告诉朱林扬州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朝廷这么干绝对是杀鸡
在扬州,朱林的耳目众多,自然朱椅扬州的底细,而且这一次是御驾亲征,一旦打起来就只能胜不能败,只有海量的财富为支撑着才可以平推横扫。朱林自然不理会王同彦的分辨之词。一通臭骂就把王同彦给驳了回来,,
在朝廷那边,王同彦的受到了申饬,可有一失必有一得,在扬州官场上,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确确实实是扬州的一份子,开始得到大家的信赖。财政收入上的事情也就不回避他了!
为了扬州能保留更多的元气,也是为了报一箭之仇,王同彦也给朝廷动了小心眼儿!
朝廷要的一百万两银子是定数,少不得也免不得。官府的银铜兑换比例是一比一千,可市面上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个比例,也不会有人傻到用一两银子去换一贯铜钱。要是有人提着一贯铜钱想换一两银子,肯定被人当疯子给打出来。一千二百个钱能换一两银子就算不错了,一旦有了天灾**,一千六百钱换一两的比例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民间依照自然通行的比例还兑换,官府的折兑比例早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可朝廷不能不认这个比饵吧?我们就用铜钱来支付一部分报效银子。
让朝廷吃个。哑巴亏,无形之中就能省出一部分来。
还有各个,衙门里的库存物资,比如丝绸、绫子、草料甚至是油漆等等。这些东西基本就是按照朝廷的例行政令储存的,实际作用不大。积压在府库中有的已经开始霉变腐烂了,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按照朝廷当初制定的价格返还回去!拿东西抵消一部分银钱!“好,就这么干!”
“不错的主意,要是真拿一百万出来,明年怎么办?大家还不都喝西北风了?”
“王通判妙计,真看不出来。通判大人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到了紧要的时候,还能有如此急智,我等佩服!”
王同彦气呼呼的说道:“我也是被逼的。咱们扬州好不容易才有一了点气象,朝廷一刀下来,连血带肉都拿走了,不这么干也没有办法。只要能为扬州多保留一分元气,我就是再被朝廷骂一回也心甘了,”
于是乎,按照王同彦的安排。经过扬州官员的一致同意之后,大量的银钱物资开始往朝廷指定地点运!
大大小小的元宝,还没有来得及融铸的散碎银子,一筐一筐的铜钱,都在刘成的面前过去,还有成匹的布帛丝绸,各种物资,居然还有一部分是刚刚从府库里取出来的陈米,,
绝对是陈米,因为新米还没有下来,全天下都是用的陈米,别说是刘成,就算是当着朱林的面,皇上也没有办法。
不是扬州不肯报效啊,实在是没有新米呀当然,这种米究竟陈了多少年就没有人清楚了!
眼看着银钱粮秣逐渐堆积,四日之后,扬州府已经凑齐了百万之数,刘成一拱到底的说道:“旁的也不必多说了,老头子我知道诸位是真心报效朝廷,是真心为君分忧。看这个架势,诸位大人连府库都清了出来。给皇上办事几十年了。老头子我头一回见到如此血诚之官吏。我心里清楚的很,诸位早就恨我入骨了。可我也没有办法。诸位若是想骂我老刘,只要不是当着我的面指着我的鼻子,等我走后,你们随便骂
“老大人说的哪里话”众人急忙还礼,看着这么多财富被老家伙弄走,大家确实有跳着脚大骂一场的想法,不过嘴皮子还得说的十分诚恳百分情愿:“我等位朝廷牧守一方。自然耍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为君父分忧。乃我等之本份
刘成哈哈大笑着跳上搭板:“虚的就不必说了,这些日子以来多有叨扰,我眼看着扬州繁华无比。诸位大人能不搜刮百姓而为朝廷凑出这么多军资军费,不管说到哪里去,这都是一份真正的本事。就凭着这点儿,能吏这二字的评语是绝对少不了的,”
刘成走了,带着扬州一大笔财富很满意的走了。一边对着渐行渐远的船队挥手,嘴边里还在不住的嘟囔:“老东西,说几句漂亮话就把我们一年多的辛苦都带走了,老子不咒你早死才真是怪了吧 …”
本来还指望今年是一个大的丰收年景,大家可以分到更多好处。谁也满意想到皇上要御驾亲征。朝廷这么横插一扛子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好处,给扬州地方上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若是这些精明如鬼一般的官吏仔细掐算着,只怕肥肉都被朝廷拿走了,,
林三洪很大度的挥挥手,呵呵笑道:“好了,朝廷总算是打了。虽然府库里头也不剩下多少。可总比没有要好。下个月各衙门都出几个人。到府台衙门来把账目对一对”
府台大人说是对账,其实就是做账,这层意思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要分钱了。
虽然已不可能象去年那样分一比肥的,可总算还有点盈余,聊胜于无吧。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扬州官员确实很卖力气,并不是说这些官员良心现了要为国为民勤政为官。而是有实实在在可以拿到手的好处在那里摆着,要是没有好处,谁会那么辛苦的忙活?
大凡贪官污吏,多是有一点真本事的,只要把这点本事用在正道上。还是可以挥出大功用的。在这个时代,也只能这么用官员了。
诱之以利。这种做法虽然不怎么见得光。可总比当年太祖皇帝以残酷刑罚震慑却震慑不住的做法要好很多吧?
扬州官员刚刚要离开码头。一乘快马已风一般奔了过来。马上的差役滚鞍下马。对着林三洪行礼后说道:“府台大人,六家盐商正在衙门里等,请大人回去,说是有要紧的事情!”,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山办山。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42章 青萍之末
汁么。你们把拈卖到陕西都司了。“听到众个消息 琳匕共就脑袋疼。拍着桌子大骂这群被银子冲昏了头脑的盐商:“你们的胆子也忒大了吧?陕西是什么地方?这是走私串盐能串到陕西去,捅这么大的窟窿,你们自己拉的屎自己想法子挨屁股去”
陕西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明朝的行政戈 分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从通常意义上来讲,陕西和河南、山东等地一样,都是省级的建制。但是一般说起来的时候,人们都使用陕西都司这个名称,而不是用陕西省,原因很简单:陕西的行政制度复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行军管政策。
军管政曲这种特殊的行政刮分并非是大明朝所独有,在很多历史沿革中都可以见到,尤其是在边疆区域,这种现状非常普遍。但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大明王朝对边疆区域的管理都没有大明的都司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这种军事管理制度和行政体系互相结合的手段在大明的边地站了很大比重,作为可以支撑北伐的一个跳板,陕西和辽东是大明王朝军事化管理最厉害的两个都司。
这一点从卫所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很鲜明的表现出来,陕西的卫所远比辽东更多。而且有大量的边军驻扎,属于比较特殊的行政单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陕西通常被称为陕西都司而不是陕西省,同样的例子也适用在两辽。
陕西都司在建立之初,可以管辖的只有三个府,在大明朝的行省级单位中是非常小的一个”后来不断扩大,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到永乐初年。已经远比任何一个,江南行省更加庞大,可见扩张度之快和朝廷的重视程度。
淮扬六省的盐串到了陕西。无论是当地的指挥都司还是陕西布政使司,肯定会和扬州盐道衙门纠缠不休。扬州盐道衙门还没有派下实任的主官。一直是府台衙门和其他几个衙门共管着,这笔官司最终一定会落到府台大人林三洪的脑袋上。
盐商为了追求更动的利益。明里暗里都在做着往外串盐这样的勾当。这种事情不光是扬州有,其他地方也有。可这些盐商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往哪里串不好?云贵、两广这些地区不行吗?就是被当地的衙门觉了。最多也就是相互扯皮。扯上一年半载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估计最后也会不了了之。可陕西不一样啊。这个官司一旦打起来,最终倒霉的还是扬州,还是府台大人林三洪!
平日里这些盐商财大气粗的比大老爷都大老爷,一旦出了这种事情就好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林三洪气呼呼的,很不客气的说道:“串到陕西的盐,钱你们赚了,屁股我给你们擦?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这事情不会这么轻易过去,到时候朝廷是要罚银还是拿人,我可管不了,你们自己抱着银子往陕西那边走门子去吧!”
林三洪知道自己的权利有多大,也仅仅是个知府罢了,那点权限还是仅仅局限在扬州而已。到了陕西的话,扬州的府台大人在那些骄横跋扈的指挥使面前,连个,屁都不是!何况这种事情自己还占不住理。索性懒得理会了,这些盐商不是很有钱嘛,让他们自己去摆平吧!
淮扬六大盐商的大东家把脑袋低到了胸前,家里的银子比运河里的水都多的卢总商脑门儿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偷偷看了看几个同行,微微上前半步。小声说道:“这次的事情府台人想不管恐怕也不行了,”
“怎?你们还赖上本府了不成?”
卢总商知道事情的重大,平日里从容淡定的模样早就没有了。摸出丝巾抹去脑门上的冷汗,极力想做个笑容。可他们所做下的事情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哭丧着脸说道:“我等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赖府台大人。只是只是”
“只是”了好几次之后,卢总商终于说出石破天惊的真相:“若是仅仅把盐串到了陕西,亏了当地的衙门一些银钱,我们也可以抱着银子去送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