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比刘峰年龄小几岁,十七岁接替其父江东大业之后,才为人所知,那时候刘峰早已经是纵横冀州大地的一方诸侯了。也做过朝廷的九卿之一的卫尉之职。更和孙策的父亲一起讨伐过尚封。论起辈分来,自然是孙策的长辈。
但是刘峰怕孙策尴尬,首先致礼,这样算是平辈论交。省的孙策不知道叫刘峰什么为好。毕竟双方敌对,刘峰这边也杀了江东不少将士,甚至连周瑜都生死不明。让孙策对刘峰致晚辈礼,孙策肯定内心会有疙瘩。
孙策内心大喜,这个刘峰确实很能替他人着想,他也拱手道:“刘大人过奖了。刘大人毫无依仗,以一小兵开始,几年时间创下如此基业,实在让孙某愧煞了。”
两人客气完了,刘峰给孙策介绍自己身边的将领,大家又都客气一番。这才刘峰的引导下,来到江夏的太守府。
大家分宾主落座,刘峰吩咐给客人上茶,一边向孙策介绍:“这是我北方冀州产的茶,叫做冀州毛峰,经过特殊炒作,只要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孙策饮了,道:“果然唇齿留香,好茶,好茶!不过这茶卖到江东可就是天价了,就是孙某也喝不起啊。”
刘峰道:“其实这茶在冀州卖的不贵,不过由于我们南北不通商,这才很贵。如今孙将军高义,愿意归汉,从此后南北相通,孙将军和江东百姓都可以喝上好茶了。某代大汉百姓感谢将军了。”
说着又对孙策一礼。
孙策连忙还礼道:“孙某以前不知刘大人志向高远,眼界宽广若斯,还抗拒统一,实在愧煞了。”
刘峰道:“孙将军客气了,另外告诉孙将军一个好消息。周瑜周大都督找到了。”
孙策一听脸上一喜,道:“公瑾找到了?太好了,他怎么样?”
刘峰道:“他现在在江都城内做客,由赵云赵将军陪同。他还不相信孙将军归汉呢,正在对赵云将军发怒。不如,孙将军劝劝大都督?”
孙策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道:“刘大人说笑了,江都和江夏远隔千里,我如何相劝呢?”
刘峰笑道:“猛虎军有一种通讯工具,可以千里万里通联信息。我们叫做电报,某在邺城,就是接到吕布将军电报,知道孙将军意欲归隐,痛惜大汉丧失大才,这才星夜兼程赶到江夏,相劝孙将军。”
“电报?真的可以千里万里通联信息?”孙策听到刘峰如此说,大惊失色,连感谢刘峰大老远跑来劝自己都忘记了。
要知道消息传递在这个年代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如果有这么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那么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怪不得猛虎军能够打胜仗,有了这玩意想不打胜仗都难啊。
“这是自然,如果孙将军不信,可以亲自与周瑜大都督联系,以辨真伪!”刘峰说道。
“好,我们这就那个什么,联系吧。”孙策已经急不可耐地要试验一下电报,也要确认一下周瑜的情况。
刘峰亲自带领孙策进入电报房,然后告诉孙策:“你有什么话要和周大都督说的,可以告诉我们的电报员,电报员就会通过这台机器把你要说的话,通过电线传递到江都城去。而周大都督,有什么话也可以传递过来。”
孙策道:“那我怎么知道这什么,机器,那一面一定是公瑾呢?”
站在孙策身后的鲁肃道:“主公可以与公瑾聊一些儿时往事,假的公瑾必然不知,真的当然知道。”
“妙。”孙策大喜,对着电报员说道,“公瑾,某是孙策,正在江夏与你那个什么,对了,联系。你有没有受伤?”
电报员很快就把孙策的话翻译成莫尔斯码发了出去。大约几分钟之后,电报机传来了对方的信息,很快电报员就翻译过来,用铅笔写出来送给了孙策。
孙策一看,纸上写着:“主公,周瑜正在江都城。真没想到这么远能得到主公的信息。某感谢主公挂念,某没有受伤。某想问主公,是否记得十岁时与某一起第一次杀贼之事?”
孙策仔细回想了一下,疑惑地问鲁肃道:“公瑾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鲁肃道:“主公,公瑾也不相信这边是主公本人呢。所以这是在以这样只能是主公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来检验这边是否是主公。主公只需说出实话即可。”
孙策这才恍然大悟,道:“公瑾,你是否记错了,你我一起杀贼是在我十三岁的时候,你还受了伤呢。”
很快那边就回复了“主公,真的是主公!周瑜愧对主公,水军打败了,江都也丢了。瑜实在无颜再见主公!主公如此大业怎能拱手让与刘峰?江东仍有百万带甲之士,当能一战。”
孙策回复到:“公瑾,水军战败不怪你。猛虎军实在太过强大。居然拥有着电报这种匪夷所思的神器。再打下去,只能让百姓涂炭,生灵受苦,所以策愿归汉。”
周瑜回复:“其实见到猛虎军的战船,天雷,飞天,以及今天这样的电报,我就知道我们根本不可能打赢。主公决定是正确的。不过刘峰是怎么对待主公的?是否愿意让主公担任扬州州长?”
孙策于是简单地把刘峰的心怀天下的志向,以及鲁肃谈判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周瑜。表示自己将率领军队为大汉开疆拓土,青史留名的宏愿。两边电报往来,很是热闹。
第327章 诸葛亮和庞统
最后孙策道:“公瑾知策乃心高气傲之人,然而到今天某才知道策是井底之蛙,与刘大人比起来差得太远。刘大人不管是在学识上,还是在胸怀气度上,都远非吾能比。”
“吾原来内心中还有一个疙瘩,那就是公瑾被猛虎军弄得生死不明,现在知道公瑾很好,吾就放心了。也请公瑾与吾一起归汉。为大汉开疆拓土!”
孙策邀请周瑜与自己一起为大汉开疆拓土,周瑜大吃一惊问道:“难道刘峰还让主公带兵打仗?而且是带领猛虎军?”
孙策回答:“正是!”
周瑜沉默了半天,这才回复道:“刘大人心胸宽广真乃世之罕见,吾决定去北方走一走,邺城学院也要去看看,不知主公是否也去?”
孙策道:“肯定要去看看,大家都要去。某倒要看看北方到底是怎样的乐园?也看看刘大人到底是何方的神圣,居然能视天下英雄如无物。”
孙策的话中还明显带着有对刘峰的不服气。孙策和周瑜的对话自然要拿给刘峰看的,刘峰看了并不以孙策的不服气为忤,而是开心地哈哈大笑。只要他们愿意去北方,愿意去邺城学院,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不被冀州学派的新鲜学说所吸引,不可能不被北方的繁荣所迷惑,然后留下来为刘峰打工。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刘峰与孙策谈妥了大方向,接着就是孙策向猛虎军交出了水师指挥权,猛虎军渡江,江南各郡依次向猛虎军投降。刘峰很顺利地拿下了整个扬州,以及荆州的江南四郡。
然后大量的关东系统的官员进驻江东,进行北方的各项改革。而原江东的文官将领在孙策和周瑜率领下前往北方各州郡调查,最后的目的地是邺城学院,各自选择各自喜欢的分院学习。
而刘峰则亲自前往襄阳卧龙岗面见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被神化了,其实本人却远没有那么牛。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人才了。只能由姜维挑大梁,连廖化都能做先锋。
这一方面说明诸葛亮可能为报先主知遇之恩,真是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为人万事独揽,不容他人染指,权力欲望较重;他完全不重视后续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导致他死后蜀中没有能人出现。这一点是一个作为一国丞相的人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而且诸葛亮为人偏执,为报先主知遇之恩,明知蜀国在三国之中最弱,却屡屡发动北伐,耗干了蜀国的国力。这个战略错误,也是导致蜀国在三国中最早被灭的主要原因。
至于后主刘禅,他确实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容忍诸葛亮大权独揽。这在曹氏政权和孙氏政权中都不可能发生。其实这种容忍就是一种对诸葛亮最大的支持,否则他也不可能六出祁山了。
所以诸葛亮并不是神,而是一个能臣而已。在刘峰的心目中,诸葛亮甚至排在荀彧、郭嘉、周瑜之后,最多能与程昱这样的人并列而已。
不过鉴于诸葛亮在后世的名头,刘峰还是带着后来赶到的荀彧、郭嘉前去拜访诸葛亮。
刘峰出行,情报部门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工作。绝对不会发生诸葛亮出游,刘峰去了遇不到的情况。刘峰可没有时间去做什么三顾(奇)茅庐的事情。有这个(书)时间,刘峰还不如(网)做些进攻长安的谋划呢。
而诸葛亮对刘峰前来拜访,自然也不可能做出自己在家里高卧,而让刘峰在外面等着的故作姿态的事情来。早就等在家中。
诸葛亮当年敢对刘备不恭,那是因为刘备那时候正在狼狈之时,兵不过千人,将不过关张赵而已。现在刘峰风头正劲,有可能问鼎中原的人物,自然和刘备当年待遇是不同的。
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自比管仲乐毅,那是在故作名士姿态,引起诸侯注意,货卖识货之人而已。而当初袁术自然不是识货之人,也不是诸葛亮看好之人,所以诸葛亮自然继续高卧。诸葛亮最看好的是刘峰,然而刘峰距离荆州太遥远了。
等到刘峰从河北一家家打过来,最后连袁术也投降了刘峰,刘峰本人却根本没有到荆州来,荆州最高指挥官是吕布。吕布是个武夫,自然也不会去管什么名士。所以到现在诸葛亮都没有机会把自己卖掉。
接着连孙策都投降刘峰了,诸葛亮更是一筹莫展。因为刘峰根本不需要他的才智,就能一统江山。既然刘峰已经拿下了整个关东和江东,那么拿下长安益州雍凉之地也是迟早的事情。他诸葛亮难道要一辈子在卧龙岗高卧吗?
情报部在找到诸葛亮和庞统之后,就按照刘峰的吩咐,安排专门的人来接触他们。这个人叫余柯,字子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