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君媱走进来,就看到两个丫头那一脸菜色的表情。

    “东家……”春兰纠结的很,自己不争气还要求着东家来帮忙。

    “娘亲,巧儿马上就起床!”又是“呼啦”一声,被子掀开,巧儿努力的瞪大眼睛看着站在门口的君媱,那硬撑的样子,看的旁边的几个丫头,恨不得按到她,让她再多睡一会。

    小白也是看到君媱,蹭的跳到敞开的窗棂是,似乎在告诉君媱,它也起床了。

    君媱对着夏月和春兰使个眼色,两人这才上前给她穿衣服。

    起床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等洗刷完毕,某个丫头又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女汉子”。

    “娘亲,咱们去那里玩啊?”她在庄子里到处跑着,如同一只可爱的花蝴蝶。

    “今天咱们要进城,想玩的话,过了今天再说。”

    “哦!”

    用过早饭之后,君媱就带着人上了马车。

    “东家,晚上还回来吗?”张婆子笑着问道。

    “张婶,就不用忙了,我们住在城里的宅子里,这里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事情就遣人去城里的长乐街君府说一声。”

    “是,东家。”

    马车轱辘轱辘的离开了,而城门是卯时初开,现在这个时间,估计进出城的人已经很多了。

    驶进江郾城,那热闹喧嚣的气氛就扑面而来,两边的店铺已经纷纷开门,而青石路两边的小摊贩也一个挨着一个,别提有多热闹了,瓜果蔬菜,鸡蛋野味,猪肉铺子,首饰杂玩,应有尽有。

    巧儿和无忧一人一个车窗趴着看向外面,大眼睛都闪动着好奇的光,好久不肯缩回脑袋。

    周广对于江郾城并不熟,但是长乐街却似江郾城无人不知的街道,只不过是逮住一个人随口一打听,那人就指向距离主街抬头就可以看到的一座很高的塔,说是冲着那座塔过去,那条街就是长乐街。

    那座塔是江郾城的著名建筑,自然不是什么佛家高塔,而是江郾城的灯塔,塔沿成螺旋状盘旋至顶部,而就这么高达十几米的高度,就有不下二百盏宫灯挂在上面,每年上元节,这里都是所有文人学子流连之地,而也就是从正月初一到上元节,然后就是端午佳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四个节日,宫灯会彻夜燃至天明,已经成了江郾城的一景。

    本来君媱还觉得这么高的塔,若是因为别的什么作用,站在上面岂不是将周围人家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看来还是有着各种限制的。

    绕过灯塔,马车驶进后面的长乐街,这里是江郾城的贵人街,也就是能住在这条街道上的人家,非富即贵。

    君府,就位于其中。

    当马车缓缓在府门前停下,那站在门前的两个看门小厮上前问道:“几位有何贵干?”

    马车帘子掀开,秋菊探出头,看着那个精瘦却很是机灵的小厮道:“我们东家是这栋宅子的主子,你说有何贵干。”

    那小厮一听,哟,这是自己的主家啊,忙躬身请安,之后就上前推开门,一溜小跑的进去了。

    君媱下了车,等把两个孩子抱下来,里面就有人呼隆隆的跑了出来,带头的是个很是严谨的中年男子,年约五旬。

    “不知东家驾临,老奴未来迎接,还请东家见谅。”

    “无妨,也是我来没有提前说一声。”君媱笑道,然后领着两个孩子走了进去。

    里面很宽敞,虽然不及南都城那栋宅子精致,却自有一番独特的味道,怪石嶙峋的假山,琳琅环伺,远处一座荷塘,荷花盛开的很是亮眼,亭台楼阁,清泉绕柱,都让几个丫头看的眼前一亮。

    “娘亲,好漂亮哦。”巧儿看着远处的荷塘,松开君媱的手就跑过去,春兰和冬梅赶忙跟着,“哥哥,咱们去看看啊。”

    “嗯!”无忧点点头,然后对君媱道:“娘,我去看着妹妹。”

    “去吧,注意别磕着碰着,青龙陪着少爷。”

    “是!”

    见两个孩子跑远,君媱就带着夏月和秋菊往前院上房去了,而管事的也已经让小厮去招呼府里的下人。

    不多时,前院已经来了不下三十个婆子丫头和小厮。

    “东家,这就是咱们府里的下人,总共三十六人。”

    “管事贵姓!”君媱问道。

    “不敢言贵,老奴姓常。”

    “常管事……”君媱沉默几秒,“这里你就张罗着吧,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交代的,以前怎样现在照旧。”

    “是!”常管事没有任何的小瞧,毕竟他也算是很懂得察言观色了,这位新东家看着随性,却由不得他有任何轻视心态。

    之后,几人中午随意吃了一点饭,君媱就让青龙看着两个孩子在家里玩,她则是让周广驾车出了城,直接去了琉璃暖棚的施工地。

    暖棚很大,但正因为大,这话费的银钱就很多,十亩地,五个暖棚,就要耗价一白六十万两,平均一个暖棚就要三十多万两啊,这要啥时候才能赚回来,不过没关系,她就不只是种蔬菜,还有各种反季节瓜果蔬菜,到时候其物价毕竟是由着她开,反正全国独此一家,不想吃拉倒。

    施工现场很热闹,人手都是宁月谨亲自着人安排的,必然是最好的。

    如今不过是已经先整理好了地基,而领头的一个匠人手里拿着君媱设计好的图纸,指挥着周围的人忙活着。

    “东家,咱们上前看看?”周广问道。

    “不用,就在这里吧。”现在还没有什么难度,等过段时间,她再来看看,毕竟对于暖棚她的要求很高,首要的就是天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否则也失去了它的作用。

    几个人就在马车上看了一会,想着家里还有两个小家伙,君媱就让车返回去了。

    回到府里,君媱就着手在书房里继续忙碌,家里的野葡萄再有一个多月就会成熟了,而酒坛子还没有着落,酿酒过程最忌讳酒坛子不密封,所以君媱就想着还是自己设计一种款式,然后找人烧制,这样的话,就可以作为她的品牌销售出去,否则酿制好了之后中间再倒腾,反而不美。

    想着到底要设计一种什么酒坛子才能凸显她的理念,君媱是绞尽了脑汁,她绝对没有任何瞧不起古代烧窑匠人的想法,反而觉得他们的手艺必定不比现代的高科技差多少,所以她定是要好好的设计一番。

    就这样忙活了半下午,君媱这才招来了常管事。

    “常管事,你拿着这张纸,找城里窑厂的人,问问他们能否烧制出来,我要一千个。”

    常管事接过来,看着上面那上面很细,下面却很胖的罐子,还有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的规格,不禁怀疑,这小的瓶口,真的能做得出来么。

    “是,老奴现在就去。”

    如此,常管事离开,一直等到临近晚饭的时候他才回来,也带来了好消息。

    经过他的回报,每个酒罐的价格在五百文钱,而这一千个也不过五十两,价格完全低于君媱的预算,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君媱在这里住的并不安生,只因为家里的葡萄快成熟了,而蘑菇和木耳也即将上市,另外那些鸡鸭也因为放养的关系,个头长得都比家养要大的多,毕竟山上各种虫子蚂蚱之类的昆虫,蛋白质那可是很丰盛的。

    想着这些家禽数量虽然不少,卖掉却没有什么大价钱,而其中不少的鸡鸭也开始下蛋,还是留下来腌制咸鸭蛋,茶叶蛋的好,这样放在酒楼里,又是一个进项。

    而且,也是她嘴馋了,那流着浓郁蛋黄的咸鸭蛋,那清清爽爽的茶叶蛋,可不是好久没有吃过了么。

    天儿已经进入了眼热的酷暑,那让人烦躁的知了声,一阵压过一阵,每天晚上睡觉前,君媱总会把窗户全部敞开,然后在房间里放一盆凉水,这样依旧热的睡不安稳。

    她是有多怀念那空调啊。

    终于,在他们来到江郾城七八天之后,碰到了一个好天气,凉风习习,流云舒缓,看样子似乎在傍晚会有一场雨。

    趁着天色并不是多么的阴沉,君媱决定领着两个孩子去街上逛逛,顺便看看有什么好的首饰,给杨氏打一套头面,也给君正民买点什么。

    一听到上街,两个小家伙那可是高兴的坐立不安,吃过早饭之后,忙催促着君媱快点。

    虽然是大清早,可是街上的人却已经很多了,毕竟是府城,人的手头都比较宽裕,而且也比下面的城镇人口要多,再加上今天的天气不错,自然是都喜欢在外面逛逛。

    第一个进去的店铺,不用问自然是点心铺子,里面的点心不青山镇的要好得多,而且样式也好看,看的巧儿都移不开眼睛。

    “春兰,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个……”

    她在前面买的快活,店里活计卖的快活,春兰在后面提的也高兴。

    无忧站在妹妹身边,看见她几乎每样都要买几个,正好其中也有他喜欢的,随后也就不再作声,反正回去有的吃。

    等结账的时候,因为买的多,也可能是巧儿太可爱,店伙计还偷偷给巧儿多添了两块,乐的小丫头,笑的声音脆脆的,引来不少人的眼神注视。

    走出芙蓉居,巧儿边吃边走,冬梅时不时的给她擦擦嘴角的渣子。

    等路过前面的一家首饰铺子,无忧却是第一个冲了进去。

    正好君媱的目的地也是这里,看着那矫健的小家伙,不禁怀疑,她这个儿子是要买给谁啊?

    这家首饰铺子叫雕花楼,是江郾城最大的首饰铺子,里面从银子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