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依仗的也就是王珂一人,别的还不知道谁能听从自己的号令,和李泰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很远了。
李恪现在心里也觉得应该和王珂商量一下这个事了,对于王珂现在是怎么想的,自己也应该有点数才行,现在的形势也应该让王珂给自己解说一番,自己该何去何从,采用何种姿态都应该让王珂给自己拿个主意才行,不然自己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要是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那可就不好了。
对于李恪的到来,王珂一点也不感到惊奇,自己这段时间的做法,自己一直没有和李恪沟通,自己倒也不怕李恪会误会,但有些事总是要让李恪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比较好,这样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做起来也能更加的默契一些。
吃过饭,王珂带着李恪来到书房里坐下,不等李恪开口,王珂就直接说道:“有些事情,你现在肯定心里有些不解,今天我们就好好地说说,我有什么想法都告诉你,这样也有利于我们下面该如果去做。”
听到王珂这话,李恪的心一下就放了下来,王珂这话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是让自己吃了一个定心丸,这说明王珂没有忘记自己的立场,还是支持自己的,前段时间王珂所做的,应该是王珂在布局而已,在没有完成布局之前,王珂不和自己说什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自己对于王珂的信任就是自己达成心愿的最基本的保证!
李恪现在也不急了,慢慢的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都一一说了出来,这个时候,李恪觉得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只能是坦诚相告,自己和王珂才能更紧密的团结起来,而王珂也不隐瞒,把自己这段时间做了什么,心里是如何打算的都告诉了李恪,这一下两个人都明白了,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李泰得势,但这些都离不开王珂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现在的李泰被抬得越高,等摔下来的时候就越疼,而现在的李泰越受李二同志的宠,自信心就会越膨胀,那么和太子李承乾争斗的欲 望就会越强烈,这样才能更早的暴露出来,到那个时候,李恪的忠厚和李泰的狠毒一对比,无形中也会让李二同志心里有一个计较,在以后废掉太子的时候,起码能让李二同志想到李恪一下也是好的。
对于王珂的打算,李恪细细想来,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自己要和李承乾去斗,的确是没有什么胜算的,李二同志本来对于自己就有几分忌惮,自己要是强出头的话,绝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现在自己只能是埋头干自己份内的事情,对于李泰和李承乾的争斗就不能去插手半点,让李二同志对自己的戒心慢慢的消退,等到机会成熟了,自己再站出来岂不是比现在强出头要好得多吗?
至于王珂如何能想到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李恪看来,就没有必要去想明白了,只要王珂还是依旧为自己出力就行,具体怎么做自己就不用去知道了。
想明白了这些道理,李恪向着王珂问道:“王兄,那现在小弟应该怎么做好?”
其实李恪也不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好,他只是需要从王珂嘴里得到一个答案,这样也能让自己更加的确定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
王珂也知道李恪的想法,挥挥手让李恪现在什么也不要去想,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没事的时候能和朝里的大臣联络一下感情,就如同平时做的那样,完全不用刻意的去做什么就成,这样显得又自然,还很正常,让别人找不出一点的破绽来。
李恪点点头,现在他已经完全知道了王珂的打算,心里真的是放了下来,这才向着王珂一拱手,告辞王珂心情轻松地向着自己府里而去。
而王珂和李恪把事情说透以后,心里也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现在就等着李泰开始表演,而自己和李恪就在一边看戏就是了。
第三二八章 致命打击
现在的王珂又恢复了他悠闲地生活,对于王珂来说,只要能交给别人去做的,一定会交出去,必须自己的做的,也要想办法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做。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自己绝不能把什么事都做完了,反正自己这个毛病在李二同志和一帮老不死、老杀才眼里,就是自己在向着这些人传经送宝,没有什么不对的,自己还不利用这样的机会把这些事情都教会别人去干,那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傻瓜了!
现在对于王珂来说,除了李泰的事情,别的事情都提不起自己的兴趣,只有李泰的事情现在对于王珂来说,才是最为紧要的。
因为王珂知道,朝廷里这样平静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李二同志一旦觉得军备齐整,就会想着要对外用兵的,虽然历史上无论李二同志对高句丽还是西突厥用兵,都没有达到李二同志想要的效果,那不过是没有王珂这个穿越者的情况下,现在王珂来到了这个时代,又弄出了不少的厉害玩意,现在的大唐军队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了。
火炮、炸弹的出现,让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翻了好几倍,现在要对付周边的这些国家,那简直是易如反掌,只要大军过处,是不会有什么抵抗力的,李二同志一旦尝到了甜头,那就会接连的用兵,自己要想清闲下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趁还算空闲,让李泰和太子李承乾斗上一斗,也未尝不可。
现在的李泰已经冒出一点苗头了,不论是在自己的府里好事出行,都刻意的要摆出一定的架势,据王珂从户部高士廉那里得知,李泰现在的花销已经可以和太子李承乾相媲美了,而李二同志对于李泰这样的表现,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是首肯的,现在朝里已经有不少的大臣对此颇有怨言,不过还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向着李二同志进谏罢了。
王珂知道,这种情况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早晚有人会站出来向着李二同志进谏,让李二同志阻止李泰这样做,到那个时候,李二同志又会想出别的办法来,让李泰显得和别的殿下有所不同,而让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的待遇相近。
王珂现在都怀疑,李二同志不是不清楚这样做的危害在哪里,而是故意这样做,以便试探自己想废掉太子李承乾,把李泰立为太子,大臣们会是个什么反应,要真是这样想,那李泰可就算是快走到头了,而李泰和李承乾的争斗也就会开始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现在王珂需要的就是等,等着有人去向李二同志进谏,以便杀杀李泰的锐气,让李泰感到无论他怎么做,只要没有坐上太子之位,就不可能和太子相提并论,也会使得他和太子的争斗之心更盛。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终于,王珂听到一个消息。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两个消息,只不过都是和李泰有关,而且是接连发生的,所以王珂也就把这两件事情都放在了一起,当作了一件事情来对待了。
这日一早,李二同志来到李泰所管理的学院巡视,对于现在学院井井有条的次序很是满意,当时就开口对李泰进行奖赏:李泰在长安若犯下罪过,一律免去死罪;李泰府邸所在的街道所有人等,免去税赋一年;对李泰府中之人全部予以赏赐,当然了,李泰的赏赐也更是丰厚了。
这一下,满朝哗然,这待遇也太优厚了,本来李泰的花费等同于太子,就已经让朝中大臣很是不以为然,现在李二同志又这样来上一家伙,让朝里的大臣们感到不向李二同志进言都已经不行了。
谏议大夫褚遂良第一个站了出来,向着李二同志进谏道:“自古以来,有德之人都是主张尊重嫡长子而轻视别的的儿子,这是因为嫡长子是皇上的继承人,所以才会有每日用度和皇上一样,别的殿下是不能相比的,这也是要让别的殿下断绝这样的念头,杜绝祸事的根源。自古历朝历代的法律,也都是这样的,只要是建国之人,就必定有嫡子与其他儿子的区别,陛下可以怜爱其他的儿子,但这待遇是不能超过太子的。如果陛下因为喜爱别的殿下,而让把太子给比下去了,则是因私废公,让别的殿下有非分之想了。现在魏王殿下的花销已经超过了太子,我们都觉得这样做是不应该的。”
“想起当初汉代的窦太后因为喜欢梁王刘武,封给梁王四十几座城池,梁王修建花园长达三百余里,其中建宫殿,修道路,花费巨大,可是一旦有人指出来,梁王就不高兴了,一生气就生病死了。当年宣帝也很宠爱淮阳王,甚至到了要亡国的地步,后来幡然醒悟,才得以幸免。”
“现在魏王刚有点成绩就这样嘉奖,皇上还是应该慢慢的来才好,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增加的,不用一下子就赏赐过多,这对于魏王殿下也不是个好事情。还有一个问题,请皇上为魏王殿下挑选一位师傅,教导魏王殿下谦虚节俭的品德,这样一来,加上魏王殿下的才学,以后必定会成大器的,这就是先贤们的教育之道,不严格要求是不能有好的结果的!”
这一下让李二同志真的是不好说什么了,褚遂良说的话句句在理,而自己也不过只是一时兴起,随口就说了出来,现在见群臣反对,也只能是顺应形势,对李泰的赏赐也就只能是不了了之,事情过了以后,李二同志心里还是有些觉得对李泰有些不舍,于是又想出一招来,让李泰进宫里居住,就住在东宫西面的武德殿里。
谁知道这又引来了侍中魏征的一番进谏:“魏王殿下作为殿下的爱子,要想让殿下不被人指责,就不应当让他住在有嫌疑的地方。这武德殿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的西面,是当年海陵王所住过的地方,那里是很有名的,朝里大臣议论纷纷,都认为这样做事不合适的。现在虽然物是人非,但正所谓人言可畏,皇上也要三思呀。想来皇上的内心里也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吧,还是希望皇上能够不这样做,以让魏王殿下不会因为皇上的宠信而使别人惧怕他,这也是意见很好的事情啊!”
得!这下李二同志算是被彻底打败了,自己想着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竟然就成了这样一个结果,让李二同志心里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