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心雷眨了眨眼,咧开大嘴,低声道:“达鲁不花,跟我说说江南的美女,对——扬州还有杭州的美人如何?”

达鲁不花轻蔑地瞟了他一眼,扭头看着完颜宗弼的背影,对这个丑货根本不屑一顾。

东心雷似乎毫不在意达鲁不花的冷淡,笑嘻嘻地凑近达鲁不花道:“喂——达鲁不花不要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左右闲来无事,不如给哥哥说说。”

“有什麽可说的,该知道的你都知道,不该知道的想打听,小心你的这颗吃饭的家伙。”达鲁不花眼看着完颜宗弼静思的背影,心情有些乱,哪里能有什么好气。

“你的公务干我鸟事——懒得打听这些,横竖只要都元帅一声令下,我东心雷定然争当军锋。”说到这里,东心雷脸面淫邪意味转浓,一双绿豆小眼已经眯成一条缝,笑道:“我最关心的是有无美女罢了,你小子在南朝许久,岂能不沾荤腥?”

“你这贼厮鸟,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怎的还是改不了习性,真是……真是……”达鲁不花本想说狗改不了吃屎,但考虑到东心雷毕竟是完颜宗弼的……

中军卫队大将,场面上怎么也得给他稍存颜面,亦是为自己保持尊严,他们已经不是当年二十上下的十人长了。

东心雷哪里能知道达鲁不花的好意,仍是嬉皮笑脸地道:“咱们弟兄,还要相瞒什么事,保不准哪天我也下一趟江南,品一品苏杭美人的滋味。”

达鲁不花冷冷一笑,鄙夷地看了看东心雷这张丑脸,忽然感到自己心中一阵恶心,他再不留情面地低声吼道:“东心雷,就你这丑货也想去江南遍阅美色,别坐白日大梦了。你已是都元帅的中军行军千户,算是一员军中大将,怎的还整日里油嘴滑舌,真不知道你平日里如何领兵。”

东心雷毫不理会达鲁不花的责骂,嘿嘿笑道:“能有你这番美差,就是被贬为马前小校亦是心甘情愿。”

达鲁不花实在不愿与这头蠢驴较真,当下与他曲艺周旋,说了江南风情和艳丽歌姬、酒女们的事情,他本就不认为东心雷有机会南下祸害,胡乱与他说些风月事又有何妨。

二人正说话间,完颜宗弼已经站起身来,向他们二人走来,达鲁不花当先迎了上去。

“走——回寨,说不定咱们还要往汴梁城观赏观赏风景。”完颜宗弼说吧,不再理会达鲁不花诧异地目光,长长地拖着大笑大步向营寨方向走去。

第六章

云涧城驻泊的三万余名禁军在张严督率下,谨守各处关防,利用地形牵制夏军,使夏军不得不分兵预防各处,减轻了云涧城主城关的压力。

步曲侍卫大军都司与第一军把守关口、第五军分散各堡寨,第二军做为后方预备部队支援各处关隘,上万名当地乡军分散协助各寨守卫,兵力分配密度是相当大的。

狭小崎岖的地形下,夏军空有二十万之中,却无法有效展开兵力,尤其是无法发挥其马队的优势,铁鹞子更是毫无建功,眼睁睁地看着一波又一波的步军攻城、退却,再攻城、再退却,只有波喜军在攻打云涧城前关时发挥了些许作用,但面对就地取材建成的石头与水泥构成的高大城墙,已是无可奈何,反而被城墙上的床子弩射杀不少军马和骆驼,李良辅无奈之下只好把这支珍贵的部队撤了下来。

此时,宋军西侍军频频调动,熙河、延鄜、秦凤、泾原的兵马都已经集结完毕,欢庆、永兴军二路正在加紧调兵。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徐徽言骁骑侍卫大军、吴玠的云翼侍卫大军、王择仁的长捷侍卫大军、刘延亮的番骑侍卫大军、副都指挥使护正印邵兴与郑恩的云骑、番落两支侍卫大军、郭浩的射羽侍卫大军的主力已经整顿完毕。以这八支侍卫大军为主力,组成三个方向的伐夏大军。

熙河与秦凤方向由郑恩的番落侍卫大军三万二千人和刘延亮的番骑侍卫大军二万人组成核心,两路乡军三万八千人从征,青唐吐蕃出兵三万,西路有十二万大军。

泾原、永兴方向的伐夏大军,由李彦仙的胜捷侍卫大军三万六千人、吴玠的云翼侍卫大军三万二千人、邵兴的云骑侍卫大军二万人组成主力,加上两路乡军五万人,中路军十六万大军是伐夏的主力部队。

延鄜、欢庆方向主力由王择仁的长捷侍卫大军三万二千人、徐徽言骁骑侍卫大军一万五千人组成,而正在与夏军血战的步曲侍卫大军也被算在北路,以不记其实力,二路参战乡军两万人,亦是有六七万兵力。

三路大军后方还有郭浩的射羽侍卫大军一万八千人和近十万乡军与厢军做为后援,随后还有入陕作战的韩世忠部长从侍卫大军三万余人。

枢密都参军司分派到三路大军的行军司将帅,也已经随着行军副参军使王宣到达,战时王宣将在曲端的行辕中,而行军司三位高等参军分别进入三路行营,他们将督导各路大军按照朝廷的战略进行战争,当然无法干预前方大将的便宜指挥权力。

各处乡军正在加紧编组,一批又一批地奔赴前线,尤其是极负盛名的欢庆乡勇与环州党项大族慕洧的党项马步乡军一万人,这两支乡军的战斗力绝不在禁军之下,也毫不在于手中的钢刀割下同族的脑袋。

唐格、辛炳已经到任,在长安城内设立川陕西面诏谕处置大使行辕。

在唐格刚刚进入陕州后,就檄文传陕西诸路加快战备,诏六路经略制置使前来会商,由于六路都是与西夏相接,帅臣不同于内地的经略安抚使,而是以帅臣兼任制置使,称经制使。他刚刚到达长安,便照会唐重、曲端二位陕西文武领袖商讨军务,由于唐格在钦宗朝已经是颇有名头的宰相,故而唐、曲二人不敢怠慢。

当秦风路经略制置使孙渥、环庆路经略制置使赵哲、熙河路经略制置使刘锡、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郭琰、泾原路经略制置使席贡、延鄜路经略制置使王似六位方面大臣到达长安后,唐格并没有立即召开会议,而是连续几天与六位帅臣,并陕西宣抚司与西侍军都指挥司节臣们宴饮,席面上亦是不谈边事,只叙同僚之谊。

唐格非常明白自己所担当的角色,陕西方面守御有各路经略制置司,伐夏之战,有西侍军为节制前方诸路大军,还有陕西宣抚司总捏六路。他这个川陕西面诏谕处置大使不过是协调宣抚司与西侍军,六路经制司与陕西六路、川中四路战时的关系,以保证伐夏大军后方的稳定,所以他每日宴请这些地方重臣,相互间交流感情,以便日后能够相处融洽,与王泽在汴梁的手法如出一辙。

其实,这些久经官场地老滑头们,又岂能不明白唐格的用心,但既然唐格能放下架子,以宰相之尊与他们善处,亦是不能不领受这份心意。何况,伐夏之战几乎是朝廷执政、尚书们一致赞同的国策,如能崭露头角,得到这位前宰相的赏识与执政们的注意,对日后升迁,可是有大大的好处,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如他们这些经略制置使都是直阁、侍制,再回朝廷必然能够主管寺监,甚至能够成为侍郎,当然要卖出十二分地精力。

但唐格有一个士人都存在的通病,那就是他非常注重文官而轻视武将,这次他刚入陕只是召集陕西宣抚司并各路帅臣与永兴军路四司文官,武将仅仅是曲端,与新任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解潜二人,便是连已经入川的长从侍卫大军都指挥使韩世忠亦未曾宴请。而且对待曲端、解潜二人不如唐重等文官殷勤,解潜生性豁达、倒没有什么表示,曲端却心生芥蒂,偶有不满之语。

曲端的做为自然没有逃过唐重与一些与他有隙人的眼中,他们自然有意无意地挑动着唐格的神经,而唐格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对曲端的自负已经颇为不满。当郭琰是有所指地言及曲端平日所为,他意味深长地道:“久闻曲太尉名声,不想今日果真如此!”

但就在六路帅臣离去之际,唐格才淳淳交代他们此战乃关乎国运之战,切切要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断不可有任何懈怠。

辛炳做为副使却一反唐格姿态,他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六路,以副使的身份召见各侍卫大军都指挥使与所过州郡的守臣、驻泊禁军军指挥使与各处大姓世家,和这些人详细地讨论边地军务、风俗和目前的形势,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材料。

曲端做为西侍军副都指挥使,伐夏的最高等级节帅,在临战之时断然要求解潜节制由熙河一线出征的大军,并负责与青唐吐蕃联络。此议一出,引起诏谕司与宣抚司的震动,曲端的理由是正如杀牛,西线是对西李软腹部位的一把尖刀,又需要联系吐蕃军队,必须要有一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的大将来节制,西侍军独独解潜有这个能力,而且以解潜的官职来说也恰如其分。但唐格和唐重却认为曲端是在排斥异己,以求达到独揽西侍军征战大权的欲望,由于侍军司一直是使副护正印,原本三位节制大帅的西侍军仅仅有两位方面大帅,用解潜以方面使副知杂去节制一路兵马,实在是令人不能不怀疑降格任用,或者曲端另有居心。

更令陕西方面震动的是曲端又和王宣发生了冲突,起因是曲端自负韬略,并不买这些枢密都参军司行军参军们的帐,认为他们远在行在朝廷,对边事并不了解,只会运用沙盘进行推演。而今他们竟然被委任重权,在军中对领兵大将指手画脚,尤其是王宣身在西侍军都指挥司内督战,对他而言这是绝不可容忍的。

起初王宣并没有意识到曲端不容于他,他出身河朔禁军,对曲端并不了解,在几次碰壁后,才明白原来是西帅与他作对。他也不是善于之辈,并没有息事宁人,反倒是运用手中权力,与曲端正面抗争。尽管他的职事差遣不过是从六品上,相当于军指挥使一级将官,但新军制给予枢密都参军司以很大的权利,这是王泽仿照后世三军联合参谋部建立的一套简易制度。

枢密都参军司不尽在战时是皇帝与执政大臣们的备问咨询机构,而且是战略制定、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