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今天他必须要跨越大海,去看看他精心扶持的侍卫水军,去看看他们到底怎样!去看看他们能不能担当他心中的梦想!

王泽在邵青、张荣的陪同下,细细地查看了长岛侍卫水军大营每一处港口和关防营寨,并于侍卫水军下等军卒促膝交谈,饶有兴致地游览了曾经号称沙门岛牢城的监舍,为其中令人发指的刑具感到深深地恐惧。

傍晚时分,王泽在行辕住所召见了邵青和张荣,他对邵青是相当地陌生,甚至没有什么印象。

王泽坐在虎皮帅坐上,李默涵亦是坐在下首,他一脸闲暇安定,静静地听着邵青讲述长岛侍卫水军大营的战备情况,偶尔地发问一两句,就不再说话,不过他的目光时不时地闪过张荣的身际。

李纯板着一张冷峻的面孔,一言不发站在一旁,邵青侃侃而谈似乎不干他任何事。

在邵青把话说完后,王泽面带微笑地道:“很好,邵太尉恭忠体国,长岛侍卫水军大营固若金汤,本相颇有心得,他日必然禀告圣上,为太尉请功。”

“多谢相公!”邵青自然是喜出望外,名利之人自然不能免俗。

王泽看到自己很多提倡的东西,在地方缓慢地进行,却在军中尤其是侍卫水军中,却得到了实现甚至赢得将吏们的肯定。岛上几条由码头到屯城的铁轨道路,还有宽敞的水泥大道,码头上复杂的装运机械,还有很多新鲜物件,的确是减少了侍卫水军军卒很多力气,当然受他们欢迎,甚至有些富有天份的人对机械加以改进。

“今日有劳太尉陪同,太尉回去将息吧!”王泽的语气温雅,面上带着淡淡地笑。

邵青眼珠子一转,似乎明白王泽的意思,李纯来了许久却一言未发,是该他们师徒叙叙话的时候了,自己一个外人再说下去就好没有眼色了,当下起身道:“相公劳累一日,该休息了,下将告退。”

“太尉请——”

邵青告退后,王泽这才道:“子良你坐下说话吧!”

“谢恩师。”李纯亦是感到有些吃不消了,待王泽说话后,才小心翼翼地坐在李默涵下首。

“子良——看着云鹏、子初他们四面征战,你是不是有点做冷板凳的感觉?”王泽品了口茶,笑眯眯地看着李纯,口气中充满了和蔼的温情。

李纯被说中心事,不禁有些丧气,低声道:“长岛亦是海上抗金前沿,弟子谨遵军中差遣,不曾做此想法!”

王泽听着心头暗笑,明明是心有不甘却在强作辩解,失落之色溢于言表,当下温声道:“子良——有时候做冷板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耐下性子,好好地看、用心去看、用心去体会。”

李纯愕然道:“弟子愚鲁,请恩师明示!”

王泽耐以寻味笑道:“有些事情为师也不明白,所以才让你们自己去体会,做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判断,不断去总结、发展,这才是正理,有时候冷静下来,去看别人做事,往往比自己身临其境看的更透彻。”

李纯稍稍低头,不言不语,但脸色却不以为然,李默涵饶有意味地看了看他,静听王泽在下的话。

“子良,以你之见,南海之战进度如何了?”王泽有意无意地问了一句。

李默涵愕然,以李纯目前的职事差遣,根本就无法接触侍卫水军高层战略,更无法回答王泽的问话。

李纯却信心十足地道:“如弟子所料不差,南海捷报必将随着风信源源而至!”

王泽对于李纯不失为机智地回答,报以温雅地微笑,道:“虽然还没有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但相信如子良所言,区区一个南海小国,在上官龙臣手中不多久就会灰飞烟灭。”

李默涵与李纯相视一笑,李默涵起身道:“恩师劳累一天,该休息了!”

王泽靠在椅子靠背上,笑道:“也好,今个早点休息,明天去海边看看。”

次日清晨,王泽早早起来,洗漱用膳后便赶到长岛东面的海边,而在这个时候,东方早已日出破晓,令他颇为遗憾地道:“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没有看到海上天际的破晓红日。”

而在身后相随的李默涵却道:“恩师不是要在沙门多住些日子嘛!下次早来一会,不是就能如愿以偿了?”

“话虽如此,然他日初阳非今日彤光!”王泽停下步子,双目极目远眺,感慨地道:“知道为师为何偏要上沙门嘛?”

第五章

李默涵一怔,他不明白王泽此言所为何事,难道不是来看一眼他亲手创建的大宋侍卫水军?难道自己的恩师还有别的目的……

王泽行走在海边的碎石滩地上,望着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一阵阵带有咸湿水汽的海风扑来,虽说多穿了件披风,但春季晨起的海风仍令他禁不住打了个冷战。他斜眼看了看李默涵,颇有些恶作剧地笑道:“为师是想来到这个僻静之地,静一静、想一想,也可以说是想出来散散心。”

李默涵不得其解此为何意,在他看来伐夏之战已经进入最关键的阶段,金国虽然已经退兵,但在沿河仍然有十万大军驻泊,随时可以说沿河任何一个要点进行抄掠性打击,他相信女真人能够干出来背信弃义的事情。此时,王泽应该坐镇汴梁才对,即便是巡视京东,缘何跑到这座与大陆隔绝的小岛上来,风景是不错、气候令人舒畅,却又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他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没有去品味王泽已经意识到随着宋军在西北的节节胜利,与完颜宗弼达成又一个妥协,随着外部形势的稳定,朝廷中政治力量对比的天平,又不可逆转地发生失衡,他必须要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后面的路如何走下去,而长岛侍卫水军大营所在的沙门岛孤悬于海上,这个地方的确是个绝佳的地点。

“文渊,有些时候事情太顺利了,真的不一定是件好事,所以说自己要静下来想一想这是存身立命之道!”王泽有意无意地说了句,随即慢慢地在海边度步缓行,目光转向一望无际的大海。

李默涵紧跟在王泽身边,心中紧张地品味话中别样意味,他不是愚鲁顽固之人,用心琢磨一二,自然慢慢领悟些许。渐渐领悟到王泽北上与朝中日趋激烈地政治斗争不无关系,小皇帝已经大婚生子,在很多事情上对相权加以消弱,并且已经开始出手了,上次林月姐的事情,甚至引发了一场宫廷卫士兵变都与之有关。虽说这场规模并不是太大的兵变,客观上帮助王泽稳固了地位,消弱了某些人的势力与野心,但毕竟不能从根本上完结对立势力,也不可能完全瓦解他们,因为他们真正的后台势力是皇帝,这也是王泽投鼠忌器、匆匆在女史案与廷变案上适可而止的主要缘由。

他的恩师此时此刻倒底在想些什么,下一步是如何走出去?他不知道,也不敢去去细细思量,一句话——看是平静的朝廷,其斗争太残酷了!

“文渊啊!”在李默涵正在犹豫的时候,王泽忽然说道:“向此东去就是东瀛扶桑国,不知裴昌何时能到达,能否顺利到达?”

李默涵忙刹住自己的心思,道:“裴大人有福舟海船,沿途航线又时有侍卫水军船队巡航,想来必会如期完成使命。”

王泽点了点头,淡淡地笑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如这步棋落下,整个大势就定下来了,南海的金宝、东瀛的银白都会源源不断流入大宋,不出十余年,必可大见成效。”

李默涵轻轻笑道:“恩师好大的手笔!南征三佛齐、通行西方海道,东遏高丽、扶桑,西伐叛羌、开拓河曲,北连草原、分化各部为我所用,弟子以为恩师费尽心的这盘棋,并非单单为了一个女真小族!”

王泽饶有兴致地看了眼李默涵,便走便笑道:“文渊果然不是数年前的小吏见识,若再假以时日,前途真不可限量。”

李默涵心中一动,王泽的话勾起了埋藏在他心底十余年的欲望,十年的机宜文字,使他真的有些厌倦,尽管他的阶官已经是从七品朝散郎,已经有资格出任侍郎监寺一级的高等文官差遣,其地位就是连尚书、侍郎亦是不能等闲视之,与馆阁中的皇帝侍臣更是称兄道弟、时常往来,但还是不能填补他心底对治理天下的欲望,这份心思压抑的实在是太久了。

王泽的话锋一转,又道:“不过目前的形势并不容乐观,这一局破绽还很多,整个棋局并不是太有利于我,变数还很大,必须要小心再小心才是!”

李默涵点了点头,这些事他能看透,南海和西北战事未决,两场战争几乎同时开打,若不是王泽坐镇汴梁化解了沿河危局,说不定此时金军已经对沿河四路进行侵扰,征伐夏国的战事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停顿下来调兵东进。如果说经略高丽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对金国进行侧翼包抄的需要,那经营东瀛扶桑的平安朝则完全是为了国内经济的需要,如今经济蒸蒸日上,东南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工场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令铜钱难以忍受的地步,交子的价值不断被贬值,一旦再全国范围内大量发行,朝廷的信誉将会彻底崩溃,有些军州已经有商家拒绝交子的迹象,尽管朝廷严令四川各路的交子必须得到承认,但百姓已经对不断贬值的交子失去信心,甚至有些守臣也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拒绝交子。

如今国内经济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银,需要用金银为基础建立取代铜钱的银本位或直接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以重新建立朝廷金融的信誉,恢复工商业的正常运转。但国内金银的产量不足以维持浩大的货币储备,海外贸易流入国内的金银,短期内也不完全构成稳定的储备,只能寄希望于资本建立在对外的获取上,日本岛国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并不一定用战争,征伐三佛齐除了贸易上的考虑,金银产地的争夺也是重要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一场对弱小蛮夷赤裸裸的侵略,一切温文尔雅的借口再金银面前,都显的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一盘棋很大,令李默涵细细想来真有点心惊胆战,十余万大军孤悬异域作战,几乎整个西侍军都在夏国作战,陕西六路的丁壮亦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