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 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仁多阿宝淡然一笑,拱了拱手温声道:“请——”

不大一会的功夫,当慕源把兵力调整好后,还没有来的及发动强大的攻势,沙丘上的夏军己经开始了全军冲击,几百名夏军只有半数有战马,其余都是手持兵仗徒步向宋军冲锋,势头完全是一副绝不回头的汹汹。

在宋军马军冲锋之前标准的驽箭打击后,能够生存下来的夏军将吏己经不多了,残余的人经过艰难的路程后才和宋军马队展开近身的肉搏战,宋军也违反了轻装马队不得随意近战的惯例奋力接战。这是被后世称之为‘凉州之战’中最悲壮的一次战斗,在仁多阿宝的中军卫队和慕源的沙骑第二军之间展开,应该说这是一场党项人之间的最终战斗,被称之为‘浴血丘决战’。

面对同族的兄弟,仁多阿宝没有手软,慕源更没有留情,大家都没有留半分情面,如果说这是一场战争的结束之战,那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悲剧。大家都用尽了全力,战斗没有任何的悬念,数千名宋军骑兵理所当然地是最后的赢家,夏军马军骑士虽然剽悍异常,用出了不要命的劲力,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被砍落马下,无马的骑士更是徒劳地抗拒宋军,他们徒步在马队中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的希望,不到一会功夫就被强悍的宋军马队所吞没,如同大诲上的一抹浪花,仅仅是瞬间的绽放,随即毫无声息地被湮没。

仁多阿宝身边的将吏越来越少,他自己亦是伤痕累累,不仅新有两处刀伤,也且重新拔上的铁甲上还被深深刺入两支驽箭,半个身子的甲胃都被血染红了,但他仍然威风不减,己经有十余名宋军将吏倒在他的马下,其中一名镇使副知杂和一名营指挥。

慕源做为军指挥使己经不需要亲临第一线厮杀,但他的目光仍然充满悲苍地注视着左右冲杀的仁多阿宝,眼看仁多阿宝在军中冲杀到最后他一人,却没有任何向外冲杀的意思,明白仁多阿宝根本不打算突围,己经抱着战死沙场的念头。作为一名军人,失去了国主委以重任的大军岂有颜面回去复命,再说能够战死沙场也算是军人的最好归宿,如果有一天他自己能够有如此死法,亦是心满意足,当东方远远地扬起一道冲天的烟尘之时,他明白自己应该有所决断的了。

“来人——准备钢臂驽……”

慕源不愿再让仁多阿宝再受刀剑苦楚,也不愿手下将吏白白的送死,毕竟己经到了战役的最后阶段,这些无辜的军卒中大多数人可不愿在结束战斗的时候壮烈成仁,他们都是有家小的人,能减少伤亡就减少伤亡,活着总比死了要好。

当数十张钢臂驽齐射发出致命的驽箭后,仁多阿宝身躯猛然一震,整个人如同刺猬一样定在马上,血从嘴角溢了出来,木然的神情闪烁出一抹轻松释然的微笑,整个人静静地坐在马上好大一阵,在周边宋军番族将吏复杂的目光中,缓缓跌落于马下。

正当宋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张宪率领他的中军卫队姗姗来迟,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战斗后的景象,经验告诉他这是一场面对面的遭遇战、肉搏战,拥有如此大优势的形势下竟然还和夏军进行对攻,简直就是浪费兵力、或可说是违反军规。怒火只是在脸颊上一闪而过,在稍稍迟疑后,他面色轻松地拍马来到了正在仁多阿宝尸体沉思的慕源旁边,当他看到仁多阿宝仍日圆睁的眼睛后,温声道:“仁多阿宝终于倒下了,看来慕军帅又立了奇功一件。”

慕源并没有看正在马上的张宪,而是用淡然伤感的口吻道:“下将又有何功勋,不过是竭尽职责罢了!”

张宪显然没有料到慕源会如此态度,他还没有计较为什么几千骑兵要对几百残敌进行对攻,而不是在绝对优势之下的驽箭射杀,慕源竟然冷冰冰地对他说话。在短暂的尴尬后愣了愣神后才跃下马来,定到仁多阿宝死不瞑目的尸体旁边时,才发觉周围由党项族将吏构成的沙骑第二军军人的目先,那是没有太多胜利后的喜悦,更没有斩杀敌军大将的激动,反而多了一层无奈的彷徨和淡淡的伤悲。这时,他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下意识地克制自己的不悦,也遽然产生一种可怕的忧虑,念头闪过后,断然道:“仁多阿宝也算是西李军中最后的一位豪杰,却不想一意孤行,逆天行事,今日得此寂落惨淡收场!哎——也罢,毕竟是老朋友了——慕军帅,你派人为仁多太尉清洗一下,用最好的棺木送回他的故里吧!”

慕源愕然看了看张宪,不自然地流露出一抹感激的目光,苍然道:“遵命——”

“军帅这次立功不小,当好为之!”张宪淡淡地一笑,目光倒是有几分真诚。

但当他上马回去的时候,脸色却显的非常阴郁,目光中充满了深深地戒备,还有那一抹生硬。

就这样一场另大宋为之窒息的凉州之战,终于以宋军西侍军的完胜而告终,李仁孝赖以在河西支撑不倒的最后一支精锐在战争中被宋军消灭,不要说有心恢复祖宗基业了,就是能否在契丹、乃蛮和吐蕃人的环绕之下生存下来也是个问题。宋朝的灵夏路彻底得到较长时间的稳定,宋军能够不受强敌干扰的全力北伐,西侍军也能够再调动部分兵力对河东进行增援,整个天下大势终于不可逆转地向宋朝倾斜。

对于金国来说这绝不是好消息,完颜宗弼有些坐不住了,上京会宁府有些人更坐不住了,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太多了,宋军解除西部边患之后肯定会加强对河朔的攻势。

韩世忠也不是敢当寂落守边之人,在刚刚取得凉州之战的胜利后,他立即上书朝廷趁着李仁孝大败的时机,请求西侍军组织一支远征军收复河西,塘报和奏折以金字牌直送汴梁,因为王泽是节制两大侍军司征战的宰相,他不能直接和行在发生边事上的联系。

第一百五十五章

当大宋西部取得辉煌的战果之时,金国的西部和东部却仍旧是战火连天,乞颜部大汗忽圈刺和克烈部大汗忽儿札胡思在取得驱逐塔塔尔人之后,在曾言亲临前线送来大批甲仗、珠宝的激励下,两部的强悍数万马军对金国边地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几个依附金国的小部落根本抵抗不住草原四大部落中的两个联合进攻,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乞颜部的马队就越过广吉刺部的领地展开对金国边墙的冲击,完颜宗贤手中的兵力根本无法在草原上和这群凶悍的部族马队作战,他不得不逐步收缩兵力,放弃了大片无险可守的地域,退入宁寨、鹤五河子堡和金山一线的关防固守,并开始不断地向完颜宗弼和上京呼救。

曾言在忽圈刺的军中为之谋划,当然他的身边还有一群由西侍军都参军司行军司、行军职方司、行军参谋司的参军们组成的幕僚班子,这些人在战略战术上为他乃至忽圈刺和忽儿札胡思出谋划策,得到了两位大汗的认可,因为正是这些人的谋划部署加上草原子弟的剽悍,才把塔塔尔人的主力消灭,并对金军整整一个万夫队实施歼灭性的打击,他们不能不对这些汉人表示出自己的尊重。

此时此刻,曾言的心情也不那么轻松,乞颜部和克烈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持续的强悍战斗力令他感到吃惊,这两个部落的马队有能力把金军打的抬不起头,尽管其中有宋军的一些甲仗器械和宋军参军们的谋划,但他们上马既兵、下马即民,全民参战、剽悍勇健的战斗意志绝不是中原马军部队所拥有的,如果说宋军马军中一些人是剽悍的骑士,那他们个个都是天生的马上健儿,由此高下立断。

“是到了应该给这些蛮人上上套了!”曾言的目光冷峻,脸色毫无表情地低语。

王峦渊并没有太多的惊讶,他身上穿的是一件从七品武官服色的戎服,身为一名中等将校,他明白曾言话外之意,这也是他久久思虑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南北不可能有百年的和平。当年的哪位青年参军如今巳经是一位年逾三旬开外,官居西侍军都参军司行军司行军副使,也是由曾言节制的参军团首领之一,他做为一名老资格的行军参军,乞颜部和克烈部的每一场大规模战役都是他和同僚们策划,他甚至亲自上阵指挥乞颜的各万户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是他为之自豪的业绩。

但是,他从和这些豪爽、剽悍的北方蛮族汉子长时间接触中,亦是发现这些人在质朴的背后是残忍的嗜血,一旦他们强大起来,绝对是比女真人更凶悍的对手,为此他早就密折呈送西侍军都参军司,详尽地说明自己的忧虑。

“大人——不仅仅是上套,朝廷应该末雨绸缪了!”

曾言愕然一怔,他没想到王峦渊不仅能够品味出他言外之意,竟然还能够更深一层地把事情挑明,感到真不能小看这个行军参军。在短暂的思量之后,轻声道:

“参军说的是正理,不知参军有何高见?”

王峦渊哪里料到曾言会向他问策,一时间没有理顺自己的思绪,怔怔地看着曾言不言不语。

曾言见王峦渊不言语,当下又问了一句道:“参军但说无妨。……”。

回过味来的王峦渊在曾言话声方落,毫不忧豫地道:“下将所虑大人必然深有体会,想朝廷历经十年生聚,得灵夏重地,取河曲良马,耗费何止亿万银钱方才武装了一支堪比前唐的马军,今日北伐巳经大半载,却仍然被金军阻断两河之间,其情相当尴尬。大人和下将身在草原,亲眼目睹这群剽悍的草原部族是怎样击溃金军精锐马队的,其军事实力虽说还不入朝廷眼底,但其发展潜力却是令人为之惊秫,如果这支经历大战、得到朝廷武装的草原马队一旦和朝廷接壤,到那时恐怕朝廷就难以安寝了!”

曾言深以为然,他岂又能不知二十多年前的海上之盟,朝廷为消灭一个强故而武装了一个更加强悍的对手,最终自食恶果,造成了靖康之乱的悲剧收场。如今的情形和当年海上之盟何其相像,只不过朝廷为了打击当年海上之盟的强故,而武装另一个令人生畏的潜在故人,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