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聊斋 南朝陈 1.5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入聊斋 南朝陈 1.54-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三娘便有些愧疚:“留仙,都是娘不好,突然发病,以致使打扰到你的学业。”

陈剑臣正sè道:“母亲可千万不要这般说话,求学固然重要,但孝道更为着紧,哪里能为了学业而置孝道于不顾的呢?”

母子俩又说了一会话,那边阿宝已经做好饭菜,可以开吃了。

明华学院里的膳食,总体来说算是不错,但陈剑臣吃着的时候,却总觉得不如阿宝的手艺,这趟回来,胃口大开,风卷残云地,基本他一个人就吃掉了桌上饭菜的三分之二。

他吃得香,莫三娘高兴,阿宝更开心。

用膳之后,陈剑臣又分别叮嘱母亲和阿宝一些话语,便告别出门,折返回江州去,继续学院的平静生活。

明华学院,平时课堂的主要内容为八股经义,但也有散文、书法、以及诗词歌赋的传授。所谓散文,就是区别于八股文的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它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

对于这些课,陈剑臣是很喜欢的,听讲得也非常认真,丝毫没有分心。

日子如淙淙流水般流逝而过,bō澜不惊的,陈剑臣本以为yīn司方面会很快地找上门来的麻烦,居然也不见出现,却不知对方有什么盘算。不过在了解清楚yīn司的大致架构后,陈剑臣底气更足,料定yīn司不敢把事情闹大。

在天统王朝中,不敬鬼神的多了去,诸如修士们,都属于此类,yīn司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置之不理。

如今陈剑臣修习《三立真章》,有正气防身,在不敬鬼神方面自是多了一份至关重要的筹码。

《三立真章》奥妙非常,作者不知谁人,却能写出如此锦绣文章来。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实在和陈剑臣所接触理解的儒家相似又颇不相同。

自从陈剑臣突破凝练出了一丝正气,他对真章的领悟便深入了一层,但越是深入,越觉得深不可测,前面云雾缭绕,不知还藏着多少秘密。

这一夜,月朗星稀,天sè清明。

陈剑臣挑灯夜读,在读一本《阅微堂游记》。

这本书,通体都是用散文体裁写成的,作者为“诸葛卧龙”,一个看起来似曾相识、并且非常有气派的名字。

书内用游记形式,写着许多则小故事,或乡野怪谈,或奇情轶事,文笔出众,叙事风趣,看得很有意思。

其实类似《阅微堂游记》这般的杂学闲书,在天统王朝内属于三等**,不得在市面上发售。不过上有法规,下有人为,只要有门路,**一样可以流传开来。据说其中有一本名曰《兰竹梅》的一等**最出名,也流传得最广,只因书中描写的全部都是风月之事,深得人爱也。

《阅微堂游记》这本书,是王复捣弄到手的,为手抄本,不过字都抄写得很工整,不影响阅读。恰好被陈剑臣看见,便借了过来阅读。

而王复对于《阅微堂游记》并无太大的兴趣,看过就算了。他心中最感兴趣的是《兰竹梅》,到处找门路想借一本过来,然后手抄一本,放于枕头之下,时刻可翻阅、学习。只是一直以来都苦无门路,不得神书一见,真是深以为憾。

陈剑臣在读一则关于狐妖和穷书生相恋的故事,正看得入神,忽而听到一阵“扑扑扑”的细微声响,一抬头,就见到一只橘黄sè的小小纸鹤从窗户外飞了进来,在头顶上空盘旋绕飞着。两只翅膀一扇一振的,非常灵巧,活灵活现,犹如活物。

道法!

陈剑臣立刻就明白了。

嗤!

纸鹤徐徐降落,落在书桌上,蓦然一张小嘴,嘴里竟吐出一张被折叠得甚是纤细的字条来。

纸鹤传书?

陈剑臣惊喜交集。

吐出纸条后,只有巴掌大小的纸鹤做出了一个摇头晃脑的拙稚动作,随即小小的头在桌子面上轻轻叩了一叩,仿佛在向陈剑臣行礼般。这才一振双翅,又“扑扑扑”地飞起来,从窗户飞出去,消失不见。

有趣……

陈剑臣大感新奇,飞鹤传书这等道法他可是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现在倒好,亲身经历了一次。

他稍稍平复了兴奋的情绪,拿起那张纸条,打开来看。

C@。

第四十一章:喝酒

一看纸条,那只纸鹤果然是庆云道长发来的,其实就是用一张符箓折叠而成,灌注了法力,就能在一定范围内找到要找的人,把信息送到。

眼下,庆云在江州城内,和广寒师叔在一块,其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想叫陈剑臣过去一见,撞撞道缘,看陈剑臣能否进入广寒法眼……

无疑,庆云是一个古道心肠的出家人,他欣赏陈剑臣的心xìng,有心把其引进道门里去。庆云自己修为不够,不能收徒,所以把主意打到了师叔身上。

换了以前,陈剑臣学道之心急切,自然没有二话。不过现在,自从辟邪笔开锋,得到了《三立真章》,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难再和道法发生交集了。

信念必须纯粹,必须干净,才能做到“心如赤子”。

如果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到头来很可能就互相冲突,前功尽弃。好比如说道士不会去跪拜佛祖,和尚也不会跪拜三清一样——这是意识形态的原则xìng问题,一旦没了原则,那心境就会产生破裂,修为再无法得到寸进。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方压倒东方,两者肯定无法并存一体。

又比如说陈剑臣得了《三立真章》真传,不信不敬鬼神,所以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无鬼神。假如做不到,心中还装着鬼神的话,驱之不去,那么,就会产生心魔,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更遑论能凝练出正气了。

正气,不是一视同仁,也不可能是一视同仁。

因为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不管在哪个世界,都会存在根本xìng的对立。

故而,立场很重要,立场的稳定更重要。

作为过来人,陈剑臣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握好自己的立场,经历丰富的他能洞悉很多事物的表面,透入到本质里去。而在前一世,他读书破万卷,所开辟的眼界阅历,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

然而既然庆云道长有心发纸鹤传书来,在礼仪上,陈剑臣觉得自己应该去一趟,这也算是一种人情规矩,不能失了分寸。

城隍庙,庆云所说的地址竟是那里……

是巧合,或是别有原因?

陈剑臣沉吟片刻后就把此事搁置一边去,继续看他的《阅微堂游记》。

第二天黄昏时分,陈剑臣再度向学院学监请假,那学监五旬年纪,国字脸,留三缕胡须,一看上去,样子都是长得非常规矩的。

他看了陈剑臣一眼,道:“留仙,虽然你少有才名,有天赋,但学海无涯,万万不能产生骄傲之心,有所松懈……”

其言下之意,就是觉得陈剑臣老是请假,不够勤奋专心。

陈剑臣道:“多谢学监教诲,只是学生近日有事务缠身,不得不出去一趟。”

见他不听劝,学监便微微有些不悦,道:“好吧,你好之为之。”

拿了钱,批准了。

——从学监的立场上看,其所说的当然都是至理之言:科举绝非简单之事,背四书只是基本功而已,还要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地读透,研究透彻才行,十分耗费精神时间。很多书生秀才穷其一生,都是在“子乎者也”里琢磨打滚,到头来依然无法中举,却是捉mō的功夫还不到家的缘故。

出了学院,陈剑臣寻人问好路径,很快就来到那江州城隍庙中。

城隍庙历来都受官封,城隍也会被授予官职,称为老爷。故而城隍庙的地位很是显赫,建筑辉煌,不是一般庙观所能相比。

时近傍晚,来庙里烧香跪拜的人已经渐渐稀疏减少了。

陈剑臣来到宽大方正的庙门外,抬头一看,就见到一副对联:善恶有报时候到;是非莫应论晚早;

横匾:我处无sī。

字写得很庄重,一笔一划,工整严格,被铭刻在木头上,入木三寸,使人一看,顿生敬仰之心。

“这位可是陈剑臣陈公子?”

一个庙祝来到陈剑臣身边,稽首道。

陈剑臣还礼回答:“正是。”

“公子请随我来,庆云道长已在厢房等候。”

陈剑臣便跟着他走,走过一段曲折清幽的走廊,进入到一间素净的厢房中,庆云道长果然在里面。

两人见面,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坐下来喝茶。

此时庆云道长忽而低声道:“陈公子,等会贫道师叔就会过来……嗯,我师叔这人脾气有些古怪,难以捉mō,所以公子要见机行事。”

陈剑臣答谢道:“谢道长提点。”

过了一会,砰的,房门居然被人从外面大力撞开,随即一个浑身污垢的道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他一进来,就赶紧把房门关上,好像外面有只狗在追他一样。

陈剑臣一看,就认出来此人正是那天在街道上施展出“种梨”妙术的道士,其果然就是庆云的师叔,广寒道人。

庆云连忙起身施礼,道:“见过广寒师叔。”

他脸sèbō澜不起,似乎根本没有看见师叔惊惶的样子。

广寒道人眨眨眼睛,忽道:“庆云师侄,你赶紧到外面去,如果看见一个满面横肉、腰像水缸的fù人追了进来,你就使个法子引她走开。”

“谨听师叔吩咐。”

庆云道长什么都没有问就走了出去。

晕乎,这搞的什么名堂?

陈剑臣在一边看着,很是惊愣——他可从没有见到如此作为的道士,果然不同寻常行径。

广寒吁了口气,坐下来,直接把整个茶壶端起来,把茶壶嘴对着自己的嘴巴,咕噜咕噜地喝个痛快。

喝完,重重往桌子上一放,道:“茶水果然淡出鸟来,却是不爽,且弄杯酒来喝喝。”说着,伸出右手中指,往空茶壶里一指,只一瞬间,酒香飘溢,竟是从茶壶里传出来的,显然里面已装着一壶上好佳酿。

“公子可要来一杯?”

广寒斜着眼,问陈剑臣。

陈剑臣道:“谢道长赐酒。”

广寒呵呵一笑,端起茶壶,往陈剑臣面前的空杯子里倒酒,酒水盈盈,sè泽清幽,香气扑鼻而来,光是闻着,就能让人油然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