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海权-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长的车厢,前上后下的双车门,对面式的20个座椅,公共汽车的出现让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德国交通体系开始了一场变革,在约亨的推动下,德国的几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开始进行用公共汽车代替公共马车,建设更完善的城市公交网络的试运行。

    而卡车的出现对于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对材料运输能力有着极大需求的德国是比公共汽车更为重要的发明。卡车的运载能力面对马车的巨大优势很快就让这种车辆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而卡车的价值不止于此,其在军事用途上的价值不亚于铁路的战略价值。凡尔登战役中法军在一周内用3900辆卡车运输了19万士兵2。5万吨物资,对战争的进程造了巨大影响。

    而施利芬的旋转门的失败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低下的运输效率和缓慢的部队运动能力的拖累。

    所以卡车也是约亨重点的关注对象,作为表率,约亨名下的企业率先开始将自己的运输工具全面换成新诞生的卡车。

    当然,限制两种车辆迅速普及的依然是价格,不过汽车的效率优势慢慢会体现出来,对此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而这种耐心,约亨有。

    随着汽车需求量的上升,对轮胎工艺的提升也就成了极为迫切的需求,炭黑橡胶和棉质帘布层被约亨提出来后开始在汽车轮胎上得到应用。

    汽车的发展趋势也让橡胶的价格开始提升,不过好在德属喀麦隆是个生产橡胶的好地方,虽然在以后的总产量上不如东南亚的橡胶生产大国,但是每公顷产胶1200千克的平均产量在未来可是远高于马来西亚的700千克和印度尼西的400千克。

    自从汽车一炮打响后,知道未来橡胶需求量巨大的约亨就开始在喀麦隆建设橡胶种植园。引进了产胶量最高南美的三叶橡胶后,喀麦隆的橡胶种植业也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石油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高。美国、喀麦隆、尼日利亚的石油公司的产能也在逐步提升,炼油厂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一个汽车市场带动的巨大利益链条正在逐渐成型。

    欧洲市场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德国本土的需求量让bmw原本年产一万辆的产量开始捉襟见肘,扩大产能,将公共汽车和卡车这种主要注重运载能力的车辆的生产分离出去成为了bmw的下一步主要工作。

    同样有着巨大消费能力的北美却因为运输成本导致价格无法下降。为了能够在美国抢占市场,bmw决定在美国建设分厂,而这次世博会也是bmw大举进攻美国的前奏。两种新车型自然也要去参展。

    不过还有一个新玩意也要送到芝加哥去凑个热闹。

    约亨在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看到这个准备送到美国去的新玩意,一台履带式汽油机拖拉机。

    狄塞尔之前制作出的卧式单缸四冲程8马力柴油机,这种玩意已经可以用来用于小块田地耕作的手扶拖拉机了。不过由于约亨的推动下,德国的新兴农业容克们进行联合的大规模农庄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更大型化的东西。

    所以手扶拖拉机的市场不会很大,约亨也就没有提出要制造这种玩意。而之后研制成功的直列4缸柴油机不过输出20马力,也就比5年前迈巴赫拿出来的4缸汽油机多了4马力,但是在重量上却重了近一倍。仅有的优势也就是更大的扭矩和更低的燃料消耗了。

    所以这种东西约亨认为就算投放市场估计也没什么优势,因此阻止了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将这笨重玩意装上拖拉机的打算。

    无奈之下的狄塞尔也只好继续努力提升柴油机的输出功率,不过现在看来至少没个一两年恐怕是拿不出比较靠谱的产品的了。

    不过拖拉机还是要造的,德国农业产业化的进步在持续,对于生产机械的需求也在增加,蒸汽拖拉机这种坑爹玩意极低的工作效率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不但要在其工作中不断的给锅炉添煤加柴,而且极低的燃烧效率让其提供的马力还不足以携带能让自己工作一天的燃煤或者木柴。

    想象一下蒸汽拖拉机在工作时还要别人不断往上面搬运燃料的可笑场景就知道这玩意有多不靠谱了。

    为了让那些进行合作,将农业产业化的容克们更加积极的投身工业化农业的大潮中,合适的农业生产机械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当初16马力的直列4缸汽油机被装上了拖拉机,并且取得了成功。效率下、笨重的蒸汽拖拉机迅速被淘汰,现在在德国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拖拉机吞吐着青烟的景象。

    汽油机拖拉机的普及开始让德国农业的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被强劲的机械动力轻松完成。那些抱怨年轻人不愿留在田地里工作的容克贵族们开始正视当初皇储殿下所提出的机械耕作所带来的便利。

    使用机械有让耕作的效率更有保障了,毕竟人力耕作的效率是变化的,机械则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加上将自己的产业与别人联合起来,进行集中耕作的容克们发现面积越大,机械所展现出的效果越好,农作物产量更高,生产成本反而更低。

    于是逐利的容克们开始走向了产业联合的道路,用机械代替人力的他们可以省下大笔的雇佣劳动力的投入。而这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失去了工作,被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

    这下就算是愿意留在田地里的年轻人也不得不前往城市寻找新的工作。这更加汹涌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德国大规模基建才能将摊子铺的如此之大也得益于此,要是在以往可没有这么多的劳动力可以用。

    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生产力的上升、技术工人的增加甚至军队动员能力的提高都将大幅提高德国的战争潜力。

    因此在看到一系列好处后,政府就开始出台一系列关于农用机械运用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提高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汽油拖拉机很快就成为德国最普及的农用机械。

    不过对于这种拖拉机约亨其实是不满意的。汽油机虽然在输出功率和功重比上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燃料利用率相对较低,势必会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对于田地里的工作,扭矩较低的汽油机也不是非常适合需要“劲大”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受早期蒸汽拖拉机的影响,这种拖拉机有着巨大宽阔的硬质轮胎以增大接地面积,降低压强,不仅显得十分笨重也效果有限。

    这也没办法,虽然充气轮胎的技术进步了,但是对于在田间工作的拖拉机来说,充气轮胎还是太娇贵,糟糕的行驶状况让轮胎的磨损极为严重,棉质帘布的强度不足导致往往比胎面本身更早老化。

    而且汽车轮胎的沟纹过于浅细,胎宽也不足,拖拉机在轮胎气不足时反而比气很足时的软地行驶性能更好,大尺寸高强度低压轮胎又一时半会拿不出。

    因此没办法之下只能使用这种老办法,所以,约亨提出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设计,履带式行走机构。

    而现在,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厂拿出了第一台实物。

    虽然现在只是销接在一起的简单铁板,但是这依然是一个真正的“无限轨道”。负重轮和车体刚性连接,如果在路况糟糕的地方行驶对驾驶员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但是就是看着这个简陋的玩意,约亨心潮澎湃。

    1906年美国霍尔特公司制造了第一台履带式汽油机拖拉机,很快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拖拉机,当然这并不是约亨所在意的。

    让约亨激动的时后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的参考样车是美国布劳克履带式拖拉机,而之后法国的圣沙蒙和施耐德坦克干脆直接使用了霍尔特拖拉机的履带。

    有了拖拉机,坦克还远吗?

    其实还是挺远了。
第123章 首席设计师
    随着近2年的施工,约亨的造船厂也基本接近收尾阶段了。因为地处威廉港,而且这里有皇家造船厂在,为了加以区分,新船厂被命名为皇家船舶技术公司,也被称作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

    原本约亨的要求是新船厂能建造5000吨级以下船舶的小规模船厂,不过卡普里维十分慷慨的为约亨的新船厂建设了4个1000吨级,4个2000吨级、2个5000吨级的船台和1个1万吨级的干船坞,加上一段设备齐全的舾装码头,这个新船厂的规模并不算小了。

    由于约亨主张使用船台建造,滑道下水,码头舾装的建造模式,因此新船厂里只有一个船坞,这点倒是和很多历史悠久的大船厂很不一样。

    因为船台施工完成舰体后就可以下水,然后在码头边进行之后的舾装工作,因此5000吨级船台实际上可以施工超过万吨的大型舰船。

    卡普里维还十分周到的从威廉港皇家造船厂抽调了一位有经验的负责人来担任皇储殿下的船厂的厂长。

    当然卡普里维这么贴心也不是没代价的,船厂的条件好了,价格自然也高了,这样也就可以少还一点从皇储殿下这里借的黄金了。3年来约亨借给德国政府的黄金一共18吨,价值接近5000万马克,而卡普里维就干脆还了一个价值不菲的中型船厂给约亨。

    现在船厂已经基本完成,约亨自然要看看花了自己18吨黄金的船厂是个什么样子。于是汉森·米歇尔厂长便带着约亨一行人在船厂参观。

    “殿下,这里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设施非常齐全。”一位捷克人看着眼前已经基本完成的厂区称赞到。

    “船厂要是再早些完成,我倒是想去抢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