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皇储开玩笑说。
“父亲,我不是在开玩笑。我们现在获得的区域都是能给德意志带来巨大利益的。”
“你的观点可是和宰相阁下正好相反啊。他可是认为这些地方都是赔钱的。”
“我知道,俾斯麦阁下早在1881年就说过‘只要我当一天宰相,德国就不会有殖民政策。而且我也知道。他认为这些地方要开发需要花钱。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又会守不住。但是宰相看不到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些地方的确十分落后和贫穷,所以要开发他们的确要花很多的钱,但是有投入才能有产出,这些地方有着广阔的区域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在那里发展农业,种植业都有着非常良好的环境。而且我在学校也研究过一点非洲的地理。我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我相信这些区域也应该有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约亨毫无顾忌的瞎扯“当然,无论是农业、种植业还是开采业。在那片区域想要发展起来肯定要花钱,但是如果政府出面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这些区域,那么不仅有了丰富的开发资金,而且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资金的利用也会更有效率。这样的话我们能看到回报也会越快。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殖民地真的无用,英国人为什么要维系自己那百倍于本土的殖民体系?而老宰相一直担心法国的报复,然后在外交领域上不断努力,但是他为什么看不到法国人之所以在普法战争被我们狠狠的教训了之后,靠着他那20倍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快速恢复呢?”
“虽然你说的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你这样可说服不了国会哦。”腓特烈皇储向来和俾斯麦不对付,见到儿子批评俾斯麦目光短浅也不生气。而且儿子的观点也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这样还不够,因此起了考校儿子的心思。
“父亲,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这些区域现在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是我们的了。那么与其让民间自发性的去那里折腾,帝国以官方名义管理起来是很顺理成章的,我们可以说是维护帝国的所有权,保护在那里的德国人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行使帝国管理权。这样首先以官方的形式先将框架搭起来。其次派出专业的考察队去考察人文,气候,地理,资源等等环境,既然是帝国的控制区,帝国当然要搞清楚自己的控制区是什么样的吧。而这些考察团带回来的消息,则会成为如何发展和开发这些区域的参考。第三,我认为我们皇家应该做出相应的带头作用,当那些老顽固们看到我们在非洲投入,并且得到回报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会动心的。第四,我认为对这些区域的本地人的管理不要太苛刻,因为殖民地的发展需要人,大量的人,而如果我们对他们太苛刻,那么他们会反抗,发生战争是会死人的,而死去的都是可以用来建设殖民地的劳动力。就算他们不反抗,他们也并不会尽心尽力的为我们建设和开发殖民地。第五,就是区域的发展应该适应地区的环境,让一个良好的粮食产区去生产其他作物,明显是在浪费资源。而且我认为这些地方虽然穷,但是当我们开发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区域的购买能力肯定是会上升的,而我国国内的一些相对低廉的简单的工业制品就可以获得这个发展起来的地区的市场了。而这些物品的主要消费者应当是那些拥有了一定的购买力的当地人。而这些当地人通过购买我们的产品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他们手中的财富则又会回到我们的手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一次性把他们榨干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没有可以被榨的油水,所以我们要先让他们变得有油水,然后慢慢的持续性的榨。而这样,当我们的区域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地区的人口就会增长,而且我想其他地区被压榨的太狠的当地人也会想放设法进入我们的控制区,而这样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劳动力。来更快的开发我们的区域。而我认为当这些地区的开发步入正轨以后,将会给帝国带来粮食,纺织、矿产、人口和市场。而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财富。而且英国人在他们的殖民地进行的是完全放任的管理形势,殖民地只需要提供原料和市场,其他的英国人就不管了。但是我相信,以德意志的严谨和高效,当整个殖民地纳入帝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下后。我们的效益产出比会远远高于英国人。”
“你的想法很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有没有认识到。国内对你的计划并不会很支持哦。”腓特烈皇储继续问到。
“我明白的,父亲,容克地主阶级是会抵制我的计划的。因为海外殖民地的开发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粮食产量丰富了,这会导致农产品的价格降低。这很显然会导致他们的收入的减少。第二,农产品价格降低,导致工人的收入就可以压低,而这样资产阶级就会快速发展。而这很显然会导致他们的地位下降。同时导致收入和地位受到损害他们当然不会同意。而这也是宰相阁下坚决不同意降低我国粮食进口关税的原因,因为他也是个老容克。”约亨毫不掩饰自己对俾斯麦的不满。
“既然你能看出问题的所在,那么你有什么意见吗?”腓特烈皇储并没有指责自己的儿子对帝国宰相的不礼貌,而是接着询问约亨的意见。
“首先,帝国对粮食进口的价格必须下降,帝国现在小麦的自产率只能满足74%的需求。而这样不仅导致生活水平的变差,而且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大量进口粮食势在必行。第二,政府引导那些容克们将自己手中的资金投到工业上去,工业的发展是迅速的,因此产生的利润也是高昂的,让一部分进步开明的容克脱离土地涉足工业,一方面调动了更多的资金进入工业领域,另一方面当工业带给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也会紧紧地团结在我们的周围。第三,那些不愿意脱离土地的老顽固,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吸收脱离了土地的新兴容克们的土地,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参与到殖民地的农业生产中去。给他们殖民地的土地,让他们把资金投进去,第一能加快殖民地的发展,第二虽然粮食的价格下降了,但是他们的产出增加了,因此并没有遭到经济损失,相反,如果殖民地那么一大片区域真的能利用的好的话,他们的收益应该是会大幅提高的。第三,当殖民地能生产大量粮食的时候,我们对进口的依赖也就降低了。”
“如果这样的话,最开始可是会遭到强烈的抵制的,你可要想清楚。”腓特烈皇储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脸上却面带笑意,很显然,约亨的话打动了他。
“任何新政策的推行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是只要新政策的确能带来好处,那么新政策的既得利益群体则会支持我们。而被触动利益的人当中又会有一些人认识到新政策能带给他们的好处,那么他们就会投靠到我们的身边。而最后那些死不悔改的老顽固,我不介意把它们全部扫进垃圾堆。任何阻挠帝国发展的都是帝国的敌人,德意志是霍亨佐伦家族的德意志,而不是容克的德意志。”约亨斩钉截铁的说出这种挑战帝国传统势力的大逆不道的宣言。
“德意志是霍亨佐伦的德意志。”腓特烈皇储喃喃的重复到,儿子所有的长篇大论都没有这一句话对自己的冲击大。至于挑战帝国传统?深受自由主义影响的腓特烈皇储本身就对普鲁士的容克传统毫不感冒,而这也是他和俾斯麦矛盾的最根本的原因。虽然腓特烈本人开明,温和并且反对俾斯麦的铁血主义,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决断,最终腓特烈皇储抬起头,对儿子说到:“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不能仓促进行,而且每一步都必须脚踏实地,而且要尽量减小对国内的影响,这需要时间。不过我们的确要利用好现在的时机。毕竟我们刚得到殖民地,这个时候提出建设肯定比以后再提要遭受的阻力小。放心的回去学习吧,这一切交给父亲来做吧。老宰相的确是老了。”
看着已经长大,显得英姿勃发的儿子,腓特烈皇储能感受到自己儿子的野心和斗争精神。自己的儿子无时不刻不是站在德意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任何阻拦他让德意志更强大的人都会被他当做绊脚石一脚踢开。腓特烈皇储能感受到这种决心。但是他终归还是太年轻了,虽然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以及远超常人的眼光,但是太过锋芒毕露。而年轻,既是他最大的优势,也是他最大的劣势。那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也许没有儿子那样惊才绝艳,但是为帝国的发展铺平道路,给自己的儿子扫清障碍。等自己有一天老去的时候,自己打下的基础将会成为天才展现自己才华的最佳舞台。一切为了德意志,一切为了霍亨佐伦!
第21章 发生在远东的战争
结束了假期回到了学校的约亨再次投身图书馆战争中,而外界的事物则被他摒弃脑后。所以他并不知道他的黑坑……咳咳……hk公司的产品一炮打响。三家工厂合并之后,按照约亨的指示,管理和研发部门被独立出来,然后在离厂区不远的地方,购买了一块房产,在那里组建了hk公司总部,未来将会负责hk公司所有分部的管理,产品的销售,新品的研发。而三家工厂作为纯粹的生产部门,分别改名为hk武器制造厂、hk装具制造厂和hk工具制造厂。
随着hk公司的产品试制完成并提交陆军试用。德国步兵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些使用方便、性能优良的产品。很快这些产品引起了时任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参谋部军需总监,并且已经开始替年事已高的总参谋长老毛奇(注1)履行总参谋部工作的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尔德泽(注2)的关注。有着“狐狸”外号的瓦尔德泽自然能够认识到这些装备所蕴含的的价值,随即提出要求全军换装。而与对海军军费百般阻挠不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