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海权-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法国是罗维埃这些人在执政。尽可能的让他们能在法国的政坛上呆的久一点,好压制住德尔卡塞那帮烦人的苍蝇,所以在我们对法国的外交、殖民、贸易政策上可以稍微调整调整。”

    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国来说越有利。虽然知道当法国慢慢意识到结盟能够带给他们什么之后,反德势力必将抬头压倒对德和解势力。而反德势力掌权后德法矛盾就会加剧,那么处于军事安全考虑。法国必将希望推进俄国对德作战计划的完善。

    而俄国人也同样会反过来推进法国对的作战计划的完善,因为这两个家伙都没有胆子单独对德国动手,那么只能指望对方和德国先打起来后自己再加入进来。

    因此拖延法国反德势力掌权,就能延缓两国作战计划的完善,虽然战争不可能在任何人准备好的情况下才爆发,但是让自己比敌人准备的更好才能站在更有利的位置上。

    “是。陛下。”马沙尔点头应道。

    “另外,虽然有点晚,但是既然俄国人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们也就不用顾忌他们的态度了,奥斯曼的革命现在基本大势已定。那个土耳其青年党能这么快就逼迫哈米德二世做出让步,说明他们在奥斯曼国内的实力足以左右政局,不过他们做的还不够彻底。

    我们也许我们应该再推他们一把,然后将这个进一步掌握那个老迈帝国的势力拉上我们的战车。”

    既然俄国人成为敌人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德国就绝对不能再失去奥斯曼土耳其。约亨对这个“西亚病夫”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少期待,但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哪怕奥斯曼军队再弱,俄国人也不能忽视这个顶在自己下腹部的有着庞大国土和巨大人力资源的帝国。

    如此一来奥斯曼人多多少少能帮忙分摊一些来自俄国人的压力,也好让德国的东线进攻计划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不仅如此那条长50英里。最宽处不过3英里的达达尼尔海峡牢牢扼住了俄国通向地中海的航道,一旦控制住这里,不仅俄国黑海舰队将会被封死在那片封闭海域。更将紧紧掐住俄国向外寻求支援的咽喉。

    只要英法无法通过这里向俄国输血,那么俄国的国内形势会变得被包围的德国更糟糕,现在可是一战,英法不可能像二战那样搞什么北极航线通过一年中有半年都处于封冻期的阿尔汉克斯向俄国提供援助。

    而此时连复线铁路都不是的西伯利亚大动脉更是无法承担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东线战场那横穿俄国近万公里的物资运输任务。

    如此一来,只要德国在西线能顶住法军的进攻,那么就等于俄国用其欧洲部分对抗大半个德国。而俄国除了人力资源优势外,其他样样都处于下风。这样一来迫降俄国才有可能实现。

    虽然历史上有段子说尼古拉二世曾经放言:“如果奥斯曼加入协约,我就加入同盟。”不过段子也只是段子。约亨并不认为当时和英法联系紧密已经难以分割的情况下。俄国真的能从其中抽身。

    而且就算俄土是世仇,不过尼古拉二世连日本这个直接扫了他的面子的黄皮猴子都能忍,再忍一下奥斯曼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退一步说,哪怕英法真的顾忌俄国的态度不接纳奥斯曼,但是哪怕奥斯曼保持中立,那么达达尼尔海峡也就成了摆设,别认为什么国际公约有个卵用。二战时期德国都能够通过瑞士运输物资,奥斯曼土耳其迫于英法压力给俄国人松松口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且不说长期开通运输通道了,哪怕就是让黑海舰队跑进地中海那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阿道夫,我有必要亲自去一趟奥斯曼了。”约亨吩咐到:“还有,准备一份给奥斯曼人的礼物。”

    在比历史上威廉二世1901年访问奥斯曼晚了7年后,德意志皇帝将第一次踏上这个中东古老帝国的土地。(未完待续)
正文 第372章 德意志的印度
    刚刚经历过一场政治大地震的伊斯坦布尔矗立在欧亚交汇之处,这座曾经东罗马帝国的都城至今依然彰显着它往日的荣光和辉煌。

    在炎炎的夏日中,这座千年古都此时却并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而显得沉闷,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外围满了人群,大街小巷悬挂着的黑白红的德意志国旗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送来的阵阵海风中微微飘荡。

    今天这里迎来了一位极为尊贵的客人,当约亨迈出装饰有霍亨佐伦家族家徽的车厢时,看到的就是满脸笑容主动迎了上来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看着哈米德二世那张带着讨好之意的老脸,约亨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计划。

    其实也不能说哈米德二世没骨气,然而此时德意志皇帝的到来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从7月3日有人举起反旗,到起义军开进萨洛尼卡剑指伊斯坦布尔,仅仅21天。

    仅仅21天,自己这个横跨欧亚的古老帝国的君主就大势已去,不得不满足乱党的要求,宣布恢复宪法,重开国会。不仅如此,奥斯曼帝国这个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却老迈不堪的帝国前有狼后有虎,在英俄两国之间的角力下求生存,现在又出现国内动荡,让周围的国家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之下,欧洲强国德国的君主的到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德意志帝国的态度无疑能震慑周边蠢蠢欲动的宵小,而德意志皇帝如果能支持自己那么更能让自己重夺大权。

    这对于害怕自己的权力有可能像科普鲁律时期那样被宰相和议会架空的哈米德二世来说宛如救命稻草。这种情况下,哈米德二世又怎么能摆出平等对待的态度来?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代表奥斯曼全体人民。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祝福,3亿穆斯林兄弟将会每天为您祈祷,祝愿您能得到真主的庇护。”哈米德二世说到。

    听完翻译的转述之后,约亨同样满脸笑意的回答到:“感谢苏丹陛下的关怀,30年前。在柏林,两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帝国杰出的宰相俾斯麦阁下为推动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来到这里,同样向陛下致以诚挚的问候,并衷心希望两国的友好关系能永世长存。”

    听着翻译的复述,哈米德二世的眼睛越来越亮。德意志皇帝在自己面前提起30年前的柏林会议是什么意思?那场由德国出面坑了俄国的会议让奥斯曼发现了一个可以从北极熊淫威下解救自己的救世主,自那一天起奥斯曼就开始努力向德国靠拢。

    而那位一手缔造了这个现在欧洲极为强大的帝国的铁血宰相同样对奥斯曼递过去的橄榄枝很感兴趣。然而当眼前这位帝国第三代君主执掌政权后,德国对奥斯曼的态度就开始变得不咸不淡,若即若离了起来。

    虽然在贸易、军事上的合作依然十分紧密,但是在政治上几乎完全不搭理自己。相反让人心惊胆战的和自己的死敌俄国人却玩的十分热乎。但是现在,德意志皇帝在自己的面前做了这样的表态,是否表示着德国在对奥斯曼、对自己开始重视,并决定将两国合作深入下去,结成更紧密的关系呢?

    只不过纵使心中有千百种想法,但是现在哈米德二世也只能扮演好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形象,阴谋诡计什么的可不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尤其是自己这个现在被议会架空了的君主。

    因此在哈米德二世的引领下坐上汽车前往多尔玛巴赫切宫。

    多尔玛巴赫切宫是西式建筑。高大宽广,富丽堂皇,远非逼仄古朴的托普卡帕老皇宫能比。走进这座1856年完工的奥斯曼帝国的新皇宫。一股极尽奢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名字意为“填海而造的花园”的皇宫精致而华美,且不说随处可见的镶嵌着钻石、珠宝、象牙的精美雕塑,仅仅用14吨黄金制成金箔装饰宫殿的天花板就让人叹为观止。

    在奥斯曼帝国荣光不再的时候,耗资耗费500万奥斯曼金磅,相当于35吨黄金建造的这座宫殿无异于为帝国争得了一抹回光返照的余晖。

    然而将庞大的资金用在这样的余晖上。约亨一边感叹着这个老迈帝国的的丰厚底蕴,一边叹息着它的腐朽和堕落。

    不过这个老迈帝国的力量到底比和它境遇类似的满清相比还是强上太多。用它来牵制一下同样腐朽的沙俄应该还是勉为其难能做到的。

    回到了皇宫之后,哈米德二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在又进行了一番客套之后,哈米德开始试图将话题往当年的柏林会议问题上引,试图让约亨就之前所说的德土友谊问题上继续深入下去。毕竟友谊这种东西总不能光挂在嘴上,还是要来点实际的。

    不过约亨并不打算如他所愿:“哈米德陛下,为了表示两国之间的友谊长存,我决定向尊贵蓝色清真寺捐建一处穆斯林洗面池,以示两国友好和互相理解。不过作为一位基督教徒,不能进入这座伟大建筑的大殿参观实在是太过遗憾了,因此我希望陛下能够将在这座洗面池上刻上文字,记录下这是一位基督教君主所表达的崇敬之意。”

    “约阿希姆陛下,这真是无与伦比的礼物。”哈米德二世感叹到:“您这样的伟大君主所赠送的礼物将会为蓝色清真寺更添荣光,如此贵重的礼物实在让我难以拿出与之相称的回礼。”

    “哈米德陛下,这只是我的小小敬意,您不用如此,太过贵重的礼物我可不敢收。”约亨笑着客套道。

    “陛下您的敬意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就已经是极为贵重的礼物了。”哈米德二世说到:“作为回礼,请您收下西奈山下的100多亩土地,以此表达奥斯曼帝国对您的敬意。”

    “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