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难天下-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身走向迎接的车驾。两位母亲这才带着孩子们一同离开了码头。

朱植回到行宫才第一次见到出生了两年的三子朱贵煊,这个儿子自己第一次见到,自是一番唏嘘亲昵,等安排好后宫家事,朱植才来到前堂。辽王府众官员已经等候多时了,大家散坐在椅上,正和杨荣聊着。眼见朱植入堂,众人立刻起立,等主公落座,众人才同时跪倒,行了臣下之礼。

朱植见尽了礼数,才连忙让众人赶紧起来,众人坐下之后,朱植才道:“一别经年,连辽东地海鲜都忘记什么味了,可想死孤也。”朱植本就来自现代,从来不喜欢称孤道寡,大家早习惯了他“我、我”的自称,现在朱植突然抖出一句“孤”让在场地官员们心情轻松了不少。

郭铭含着笑意道:“殿下喜欢海鲜,卑职已命人一早下海摸来不少东西,一会可以大快朵颐了。”

瞿远道:“建直兄,看看你,两年时间就足足胖了一圈,怎么还想让殿下陪你吗?呵呵”朱植一看,郭铭果然大腹便便了不少,此时被瞿远一说,正不好意思在椅子上扭捏着。大家看他的样子忍不住哄堂大笑。

朱植连忙出来给小舅子打圆场,道:“我们这位典宝大人向来热衷饕餮,民以食为天,本也没什么,我不也日日惦记辽东的山珍海味吗?”

大家嘻笑了一会,气氛也融洽了许多,赵羽突然道:“前日郭大人到金州,立刻拉卑职去海边钓鱼,卑职才知道郭大人现在练就了一身钓鱼地好本事。”

郭铭道:“能不好吗,现在没什么事做,只有天天跑到海边钓鱼去。其实卑职发现云翰兄的技术也相当了得,看来平时云翰兄也没少往海边跑。”

铁铉道:“岂知不是姜太公钓鱼?”大家又是一阵哄笑。朱植听得出来,几位王府官员话语中带有无奈的味道。从铁铉传递的消息看,如今辽东政事也被杨文统辖的辽东都司染指不少,特别是盐政一摊,由于盐引直接要从辽东都司获得,所以杨文以此为由将盐政收入全部收归都司,赵羽辛苦数年理顺的辽东盐政成果被兵部一纸公文所篡取,下面岂能没有怨言。

盐政收入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的就是水师的运作,以往水师的军费八成来自盐政,如今十几万两的银子没了,铁铉只能从市泊司的关税中抽头给水师,另外加上从蒙古宝藏中取出的银子勉强支撑了过去。

想到这些朱植不禁怒从心起,道:“在辽诸公这两年是否清闲了不少?”大家看朱植神情严肃,也都收了嘻笑。

铁铉道:“自从杨都督抵辽之后,对军政事宜看得特别紧,除了盐政,还有税收方面,现在解往都司的税银王府方面完全无权过问。所以如今大家都很清闲,不是不想做事,实在无事可做。”

朱植眉头紧锁,众人的嘻笑怒骂却掩盖不了辽东军政矛盾的事实。郭铭叹息一声道:“最近两年调往辽东都司的盐税和关税以及商税不下五十万两钱粮,辽东政务只能以最低的幅度运转。如果不是殿下一再指示必须全力支持都司,卑职真不想伺候杨文这位贪得无厌的大爷。”

姚善道:“这两年因为预算减少,移民工作也陷于停顿,移民数量从过往每年三万人减少到只有一万人。官府缺少物资供给,谁愿意到辽东这个苦寒之地来。”

听着手下这些人的牢骚,朱植何尝不烦躁,他本来完全可以命辽东官府抵制都司的贪得无厌,五十万两钱粮?!足足比朱植当政时的军费开支多了十万两,多出的十万两刚好就是盐政的份额。以前打仗的时候四十万两都足够应付,现在需要五十万两?再加上这两年军屯增加的产量,杨文没有贪污打死朱植也不信。可是朱植考虑到这些钱粮大部分还是用在辽东军身上,在心底,这支军队始终是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就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让他如何能舍得饿着他们。再说了,朱植一直有个信念,这支军队迟早还是要回到自己的麾下。

铁铉道:“不过还好,杨文除了收走赋税,对辽东的民政并不插手,所以辽东的岁入不但不减反而增多了。从殿下走的那年开始,赋税突然增多,这两年都是以两成的水平上升。今年到五月份已经收入了三十二万两钱粮,年底预计能达到闯记录的七十二万两钱粮。加上殿下主政辽东这些年,辽东一直风调雨顺的,仅仅去年夏天,有点小旱,救济了二十多万石粮食。辽东府库中的钱粮储备不降反升,如今已经有了六十余万两钱粮的积蓄。”

郭铭道:“前年开始的赋税增多主要是因为海上商路畅通,洪武二十九年水师扫平东海上大小倭寇之后,高丽、倭国、琉球、江南甚至远至南洋的海商都来辽东做买卖。如今辽东的铁器、药材还有那些奢侈商品都成为了商人们趋之若鹜的玩意。”

姚善叹了口气道:“虽然辽东工商业盛行,但依卑职看来,隐患仍然不少,主要出现了工商业与农业争抢劳力的情况,金州的船厂,铁岭的铁厂,广宁的木材厂,家具厂哪里都需要人手。如今农户的孩子都愿意进城里做工,城里做工收入比务农好,现在农田里劳力短缺的现像已经显现了。

从洪武二十九年开始,农税的增长就陷入停滞阶段,每年大概能打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辽东人口将近八十万了,如果仅仅靠辽东每年的粮食产量会出现饥荒现像。辽东现在有钱就向北平山东等地购买粮食,再回来贩卖,辽东粮价已经比周边高三成,还在不停带动着周边粮价上升。卑职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PS:呵呵,这些天照顾小璎珞(有的朋友猜对了),实在太忙累,今天好不容易码出点字,大家先看着。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五章 进退两难(3)

几个人谈的问题触动了朱植的神经,从他昔日依稀的经济学史分析,几位大臣说的情况应该是资本经济萌芽时代的原始积累阶段,经济开始产生活力,经过一定积累后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定要到了制度对这种经济产生了阻力时才会停滞。

宋元明三代,特别是宋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朝廷甚至完全倚重商业的税收,粮食不够则从安南、高丽等地购买。即使到了元朝,外来户对中原经济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摧残,但宋代打的底子还在。现在又是明朝初年一切百废待举,就如同一张白纸,无论画什么都有颜色,再加上朱植主政之后,以公平交易令限制了官府寻租的权力,所以辽东的工商业才会迅速地走上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终于出现了问题,农业人口的减少造成农产品的欠收,但辽东有钱能够向外购买。如果在好年景肯定没什么,一旦遭遇灾荒战乱,辽东的粮食危机就会爆发。而且现在辽东粮价高企,农民只留口粮,余粮都拿出去卖钱全部不留。

朱植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解决这个经济问题,在他的印象中只记得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扩张,扩张分两种,温和点的是经济扩张,用附加值高的产品向周围的经济实体换取原材料和粮食,这个方法已经在实施了,高丽、日本、山东、北平等地已经变成了辽东的原材料和粮食供应地。只是高丽已经感觉到这种贸易逆差带来地问题。国内贵金属持续输出,资源也被辽东如海绵般吸走,高丽李朝已经有大臣上书要求朝廷注意这个问题。朱植知道迟早这些国家会吃不消如此掠夺式的贸易,那么贸易壁垒迟早会出现。

当贸易壁垒形成。辽东商人无法再通过和平的贸易方式进行交易时,经济也就到了停滞衰退的时候。惟一可以支撑辽东经济高速发展下去地方法就只有战争了,战争有两个好处,第一通过军需的生产拉动内部经济活力;第二通过战争。对外掠夺,通过战争的抢劫支撑经济发展。

现在主要矛盾不在这里,一个天大的危机迫在眉睫,但朱植不能跟在座地人明说。他的手指敲击着脑袋,道:“诸位说的情况其实很正常,这是人们的趋利心理作怪。作为官府除了做好一旦危机发生之后的补救工作其他也没有办法。。奇∨書∨網。我看这样,今年官府对外大规模购粮,从高丽、倭国、江南、山东、北平等地购买。我看动用三十万两积蓄,再将今年所有的盈余全部投入进去,尽量让辽东府库的存粮达到一百万石。

另外可以在民间多作些教育作。教导百姓有钱的时候多存些粮食。居安不能不思危啊。”郭铭、姚善点点头记下了朱植的吩咐。

聊了一上午,朱植留了众位大人在行宫用了午饭,朱植可不管什么君子远庖厨的屁话。自己亲自下厨与厨师一起侍弄出一桌海鲜。铁铉、郭铭他们再次大快朵颐。

吃过中饭,各位官员起身告辞离开。朱植将铁铉和杨荣留了下来,郭铭和瞿远对视一眼,两人没有说话走了出去。

朱植起身走向书房。铁铉和杨荣缓步跟在身后。朱植道:“经济上地在目前来看仍然不是最紧要的问题。离开京城之时,收到一个消息,北平的四哥有所异动,四处勾逃军,招纳山贼死士。我一路上和勉仁商讨过,四哥野心勃勃,恐怕大变在即。”

铁铉吃了一惊,抬头问道:“殿下,这些事情朝廷是否知道,咱们是否应该禀报朝廷?”

杨荣摇摇头道:“鼎石啊鼎石,你怎么就是想不通呢?这样地事怎么可能要殿下去禀报。朝廷信不信是一回事,即使相信了,派人去查,查到了燕王谋反的证据,又置殿下于何地,别人会说殿下卖兄求荣。”

铁铉回味着杨荣地话,恍然大悟道:“勉仁说得是,但这么大的事,对我们辽东影响可是非常深远。万一北平事发,辽东将如何是好?”

朱植道:“就因为这个所以将二位留下,给我出出主意,商量一个对策。”

三人走进书房,把门关好,分主次坐下。朱植喝了口茶道:“我想听听鼎石对现今辽东军事方面有什么看法。”

铁铉立刻会意朱植想知道什么,回道:“如今辽东军事可以说一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