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难天下-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削弱女真人的实力。

“……从今日起。不让一包盐,一砖茶、一块铁、一匹布流入女真境内。这里需要各位商户的支持,所以请大家来就是为了商量此事,有什么意见尽管提。现在不说,过后就不许再说。”说完朱植坐回太师椅上,拿起茶碗,观察着各人的动静。

李大椿的脸最不好看,因为他的主要买卖就是到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地面收买牛羊回来牟利,而且自从朱植鼓励他开辟深入胡地的商路之后,李大椿的商队已经遍及白山黑水,草原沙漠,而且还负责为辽东其他商人运送货物。。奇书网。如果展开这样地贸易战对他来说,简直要损失一半的生意。

常昆的脸色也不怎么样,他地铁器最大的销地有两个,一个是北平一个就是女真人。这一下等于断了他地臂膀。

铁铉是计划的制定者之一,他站起来附议:“殿下所言极是,禁盐茶弱其民,禁铁弱其军。如事者几月,女真人不战自乱。”

郭铭一言不发,这位辽东的财神爷心里不高兴了,这件事事前和自己商量过,郭铭曾经极力反对,但最终想到辽王既是自己上级,又是自己妹夫,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保留意见。

郭英发话:“如果女真因此而兴兵南向呢?”

杨荣道:“禀侯爷,卑职以为,海西女真迟早要平,此计好就好在一石二鸟,既能削弱女真实力,最终还是激其兴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我方设计好地范围之内跳进圈套,我辽东出兵正好师出有名。”郭英一琢磨只觉得这样做有点黑,黑了别人,还要挑动别人来打自己,但也不再说话。

隔了一会,见没人说话,朱植道:“这是辽东的大计,但需要辽东商人的支持,各位都是辽东商人的头脸人物,不知几位有什么意见。”

赵正雄想都没想就答道:“朝廷需要打仗,百姓吃点亏,这点道理老赵还是明白。没说的,我赵正雄听殿下的,从明天起,我们号不和女真人做一文钱买卖。”

笑呵呵道:“殿下犹如天赐再造父母,您说句话,就算刀山火海小的都敢趟,明日起,我也收了北面的买卖。”而另外两人却没有立刻回应。

这很好理解,赵正雄是军人出身,既然国家需要商人牺牲点利益,那他也咬咬牙认了,再说他的皮货生意的货源虽然会遭受损失,但蒙古那边照样有牛羊;至于伍天赐,那时候辽东的森林多得望不到边,他的家具买卖又主要做的是华北市场,贸易战对他影响最少,他等于白送朱植一个人情,所以赶紧一通拍马。

隔了半晌,李大椿道:“本来朝廷有需要,我们做臣民的理应配合,只是小人的买卖与女真人有很大关联,如果那样,小人,小人实在没法做了。”

常昆沉吟了一会道:“按照《公平交易令》第五条之规定,因朝廷政策造成商人经营损失的,可以获得官府赔偿。请问殿下这算不算此条规定之范围?”常昆此言一出。立刻在官员一列中引起了骚动,大家窃窃私语。在明朝,官府执行一项政策,作为商人地从来都只有服从。哪里有官府赔偿的道理。

朱植没料到常昆居然提出官府赔偿的问题,他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如果真赔偿对辽东府库又是一笔开支,喜地是辽东的商人们已经懂得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

朱植想了想道:“常掌柜的。你说地情况合情合法,但府库的确无法全额赔偿因此为你的买卖造成的损失。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先盘算出受到损失的帐目,上报之后,由辽东都司与你们商量出一个可以解决的办法。”

几位商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朱植答应得那么爽快,常昆道:“谢殿下恩典,朝廷有需要,我们定当全力支持,小人承诺。无论损失多少,小人都将承担一半。”众人也连声附和。

朱植道:“今日之事请各位出去不要透露只字片言,本王不想女真人听到风声有了准备。”几名商人领命告退。

商人们一告退。郭铭就坐不住了,起身禀告:“殿下。卑职有话要说。本来断了女真的交易,商税就损失了一大截,现在如果还要给商人们赔偿。咱们万万承受不了。”郭英见自己儿子跳出来反对,连忙使了个严厉的眼色制止他继续说下去。

郭英道:“请殿下原谅铭儿无理,但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咱们打女真人是为了保护辽东安全,商人们也受利,老夫对这个赔偿,还是有些想不通。”

杨荣也道:“殿下,辽东府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有了点底子,如果这样一赔偿,会让辽东之事重新陷入困境。请殿下三思。”

朱植听着下面众臣一致地反对之声,心中十分无奈,几千年了,民就是民,官就是官,官使民由之就行了,什么时候考虑过要为民做些什么?民的财产是可以随便与取与夺。还美其名曰保护他们,一个用虚幻的礼法而非实际地利益维系的社会,到底能产生多大地效率呢?人的思想境界真的能克服内心地欲望吗?恐怕从来没人想过。

朱植道:“各位说得都很有道理,不过本王要问两点,第一,朝廷是干什么的;第二百姓们缴税是为了什么?”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不说话了,是啊,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到一起。

半天杨荣道:“皇上是君,百姓是臣,民侍君以忠,君待民以礼。这是自古以来的纲常大道。回殿下的话,百姓缴税是为了维持朝廷,就如儿子赡养父亲一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朱植最反感就是这样不讲实际的纲常大道,正要说话。姚善站起来道:“杨长史说得有道理,只是卑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朝廷既然是君父,那是不是应该保护他们的臣子;而百姓既然奉养君父,就理应得到朝廷的保护。如果按照殿下曾经讲过的契约关系,朝廷和百姓之间就应该是这样的关系。

卑职这一年多来负责辽东移民和农业,发现官府待百姓以契约,少有不履行契约之百姓,虽然卑职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很多公事做起来都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因此卑职十分赞同殿下的给商人赔偿一说。”旁边郭铭冷哼一声。

瞿远也站起来道:“卑职同意克一兄的看法,商人们为国缴纳税款,卑职以为这仿佛是向朝廷购买一种受保护的权力。就如我们为新开垦的土地颁发地契,这是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契约,而百姓开垦土地交纳赋税,朝廷自然要保护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这包括了土地不被他人侵占,当然也不应该被鞑子侵占,所以朝廷应该抵抗外辱;当然反过来如果百姓缴税了,尽到了义务,朝廷也不该占有百姓的土地。”

杨荣道:“云飞之言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朝廷可以给百姓免税,百姓就不能为朝廷尽一些义务呢。也就是说朝廷待百姓以礼,反过来百姓不能为朝廷尽忠,即使是你这个契约的说法也说不过去吧。”瞿远一下子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象杨荣的反诘也不好回答。

看着手下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朱植心中转忧为喜,看来一年来各个官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已经有了成效,像姚善和瞿远这样一直在第一线负责具体业务,天天跟百姓打交道的官员,已经在朦胧之间产生了一些契约概念。而这些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以及新旧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升华,最终有一天会凤凰涅盘。

朱植道:“让我来回答勉仁吧,父皇曾多次训示儿臣,朝廷待民如子,避免与民争利。所以我想着,父皇的教训,说的就是这权利与义务,朝廷在接受了百姓的纳税之后自然应该保护百姓,这是朝廷的义务;百姓应该配合朝廷的政策,这是百姓的义务。但朝廷应该避免与民争利,这是两者之间平衡点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说作为大家的朝廷不应该跟小家的百姓争夺利益。

至于说到百姓尽忠的问题,既然百姓有时候必须配合朝廷政策,一旦朝廷政策危害到百姓利益,那么官府也有义务去弥补百姓的损失,因为之前朝廷与百姓已经就这个问题订了契约,作为朝廷必须履行契约,即使有所吃亏,也不能因此而与民失信。”

郭铭还有些不服气道:“那殿下也没有回答,为什么百姓不能因为对朝廷尽忠就受到损失呢?”

郭英怒气上来了:“畜生,住嘴。”在他心目中,即使女婿有什么不对的,作为一家人也不能当众拆台。

朱植道:“泰山大人让他说吧,这比憋在肚子里强。百姓是可以对朝廷尽忠,但这是在百姓自觉自愿的原则下,官府不能有任何强迫,诱使的举动。但有一个问题是肯定的,既然事先有契约规定,官府就该执行,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官府不能失信于民。”

朱植知道不能通过一次的交谈就让所有人都理解,也不会傻到以为仅仅靠自己就能改变几千年的顽固思想,他只能慢慢撒下种子。他不着急,中国还有五百年的时间等待他生根发芽。

PS:不好意思,因为一些事推迟了一点时间。请大家踊跃投出推荐票,骑兵想冲推荐榜,兄弟帮忙!

第二十章 海西落日(1)

最后众官员商量了一个折中方案,五类生意严格禁止,茶叶、布匹、盐、铁器(兵器盔甲)、粮食,一旦发现,商人以通敌论处,入狱半年,货物征收300%的惩罚税;其他非战略物资,比如奢侈品不但可以买卖,而且还减少两成税收。

对于奢侈品的倾销,又是朱植的馊主意,他对大家耐心地解释道:“如今辽东的奢侈品已经占了总贸易量的三成,这说明,女真的贵族和富人已经对这些东西产生了依赖,该买依然会买,这些东西只会进一步削弱女真人的战争能力。所以应该和那五项战略物资区别开,不但不禁止,还应该鼓励。”

法令还规定对于五类战略物资,商人以去年一年的买卖帐本为基础,上报官府,官府补助五成损失,分五年以减税的形式补贴给商人。另外五成损失,官府以其他形式补贴。该法令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初一开始执行。至于另外五成的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