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贝斯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探贝斯特-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相杀折叠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六)相恶折叠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七)相反折叠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药物的配伍应用折叠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中药词典折叠

    中医药词典(收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名,辨证,方剂,医史,医籍等相关医学词汇及其详细解释!

    中医名词词典总共包括十二个大类,二十多个小类,收录了将近3000条中医术语,是学习中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石。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10月16日颁布,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词条。

    中医方剂词典包括近2000条数据。主要内容为方剂名、处方、制法、性状、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储藏、摘录等。

    宣传重点折叠

    据《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1日报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的通知》,布置了工作。此举旨在加强正面引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为群众提供正确、科学、权威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也是完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尝试”。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是复兴中医的一个必要措施。在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根据目前中医临床存在的一些问题,普及中医药常识应该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弄的医生很尴尬。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目前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目前“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2'(未完待续)
426 中医药 3
    现代中医折叠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中医药的信息、控制、系统观与现代西医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形态…系统医学,西医将可能由此进入系统生物医学时代,但是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药,有必要保存一部分传统的中药房与中医师队伍,也就是文化遗产。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古代中医折叠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折叠

    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折叠

    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6'。

    唐代折叠

    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明朝后期折叠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7'。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8'。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相关内容折叠

    《黄帝内经)一直被历代医家做为经典。

    人在茫茫宇宙中的位置是渺小的,天力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懂得养生的在人在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中,应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这样变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所以说“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而能秉承中庸之道、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的医者就是“上工”。

    这一划分变将中医学(广义)从应用上划为了两成,一是“养生学”。一是“中医学”。前者是治未病的上工,后者则是治已病的下工。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