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只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一只虎-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明军会出城,我们这些人要杀败明军是不够的,所以,现在派人去通知刘体纯、谷英他们,要他们迅速的、秘密的前来,隐藏到府谷城外。明军若是敢出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李过命令。

    于是,在府谷抢钱抢粮的刘体纯等人,除留下必要的兵力,大部分人马迅速的赶到了府谷城外,隐藏了起来。
第五十六章 抢军需
    且说李过以为府谷城不会出兵了,在府谷城外闲的蛋疼,便将大部分的孩儿兵分派了出去,只剩下三百多人隐蔽的驻守在府谷城的四个方向,进行监视,许进不许出。

    因为封锁了府谷县城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府谷县向外派出的几批求援的人都被扣下了。

    府谷县令张进忠和千总王王喜现在倒是不发愁。城内的粮食还够用,而且乡下的匪乱并未祸及县城,两个人对战事一个劲的推延。

    从乡镇逃出来的地主们一个劲的催促着剿匪,张进忠和王喜两个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众位士绅,不必着急,我等已经向总督洪承畴大人前去求援了,想必不久,洪大人的兵马就会到达,到那时,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匪定会被扫荡一空的!”张进忠言说。

    “不错,县尊大人言之有理,现在首要的情况是,把守城池,不给匪徒以可乘之机!”王喜自不敢战,所以配合着张进忠说。

    那些地主骂骂咧咧的,却无办法,只得望穿秋水的等着洪大人的人马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被一件事情打破了,军需被劫。

    因为府谷与河曲经历了战乱,兵事不齐,所以,三边总督洪承畴决定整备军事。

    洪承畴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帅才,虽然也有贪wu腐化,克扣军饷之事,但相对比较,贪得还不算过,确实有些名望。而且对于兵事足够尽心,也确实有些能力。

    于是,洪承畴从武库内,给府谷与河曲调拨了一些甲仗兵器,用于这两个地方以及府谷与河曲的长城隘口的城防,兵备。

    虽说这两个的地方,农民军的战乱已平,长城隘口因为险峻,并没有受到过关外鞑子的袭击,但这两地现在隶属三边,兵事上还是要完备的。只是这两个地方并不紧要,所以,对这两个地方的补给来的晚一些。

    可是,这些军需补给恰好让李过给碰上了。准确的说,是让李过手下的孩儿兵头目王四碰上了。

    李过在府谷城外的人只有三百人左右,现在无仗可打,只是负责进行监视。三百人分别监视府谷的四个门,这样,每队人马只有七八十人,都是孩儿兵。

    李过在北门,铁蛋和罗虎在东门和西门。而率队在南门的正是王四。

    分兵的时候,李过特意嘱咐这几个孩儿兵的头目。“看样子敌人是不会从城内出来了,所以你们只是前去哨探,并不是和敌人硬碰硬。其一,你们的人马不多,其二,你们的年龄还小。你们几个都十七了吧,可是你们孩儿兵也有十四五岁的,所以,你们要注意安全。”

    “李爹,不怕,敌人要是敢从城里出来,就把他们干掉!”铁蛋说道。

    “就是,敌人要来了,还能放他们跑了?”罗虎接着说。

    李过上去就是两脚“我白说了是不是,要你们注意安全,懂不懂?打仗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你们还小,可以学着打仗,但绝不能硬拼!记住,有事情及时通知我就行。”

    李过看了看王四,王四一句话也没说,一副很是明白的样子。

    “你听明白了?”李过问。

    “李爹,我听明白了,你说咋办就咋办!”王四的眼睛透着机灵。

    “嗯,懂事。”李过满意的摸了摸王四的脑袋,然后转过头,对着铁蛋和罗虎说道“两个小犟驴,一点也不听话。”

    于是,铁蛋、罗虎和王四带着人去了。

    这些孩儿兵虽然年纪小,可是对李过极为忠诚,李过吩咐他们做的,他们也是极为认真。所以,即使现在很多天也没有敌人的音讯,可是他们还是很警觉。

    这一天,王四和孩儿兵们刚刚吃罢早饭,放哨的前来报告“有敌人!”

    王四立刻跳上马背,抽出刀,喊道“准备战斗!”

    孩儿兵们纷纷跳上马,拿出了武器。

    敌人并不是从城内出来的,王四远远的望去,只见远处有一溜大车,车上装着很多东西,有大约一百多的明军护卫着大车正向府谷城的方向走来。

    王四牢记着李过的话,有情况及时通报,于是,王四命令一个孩儿兵前去报告李过,通知敌情。

    随即,王四挥着刀,大吼“来啊,杀!把那些明军给我杀了!”

    孩儿兵们大吼着,挥着武器,就像初生的牛犊一般,嗷嗷叫的向那股明军杀去。奔腾的马蹄卷起了一道烟尘。

    护送物资的是三边衙门的一个把总,本身倒还有些武艺,还算勇猛,也有些谋略。所以,到了府谷的地界,听说府谷闹匪乱,这个把总犹豫了一下,便停停走走,绕来绕去的,总算绕开了匪乱,眼见得就要到达府谷了。

    可是,突然见到一队骑兵举着刀枪,狂吼着杀来。

    这个把总有些慌乱,但随即稳定了情绪,对着手下的兵丁说道,“不要慌,准备战斗。”

    但这个命令并不见效,因为士兵们已经慌了。这年头为谁卖命?连军饷都没有,还战斗?一到拼命的时候就说有赏,平时干什么了?洪承畴大人倒是好样的,可是也不过是他的那些亲军条件好些,我们这些杂牌子的士兵能有什么好处?还准备战斗!准备个屁!

    士兵们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士气必然不振。比不得李过的人,虽说条件并不比明军的强太多,但是宣传力度却是很大。而且,这些孩儿兵本来连命都不能保,都是李过将他们收留抚养了。报恩尚觉的不够,正是要表现自己呢,战斗力自是不同而语。

    所以,看着蒙着面,一阵怒吼着杀来的孩儿兵,明军的士兵退却了。

    那把总为振士气,也是自持有点本事,便带着十几个骑着马的亲随向前杀来。

    王四很是勇猛,但绝不莽撞,见到护卫大车的明军有些迎了过来,便命令身后的士兵“放箭!”

    一阵箭雨过去,十几个护卫把总的明军被射到了**个,其余的几个调头就跑。

    那把总犹豫了一下,本待要跑,王四已经赶到了面前。

    把总是为了保命,王四是为了报答李过拼命。虽说王四的年纪要小,但是士气却高。

    把总见势不妙,拨转马头就要跑。

    王四赶得急,挥舞着刀砍去,一刀砍到了那个把总的后脑,竟将那个把总的脑浆砍了出来。

    把总一个倒栽葱倒了下去,其余的明军本来就是步兵,见此情景,哄的一下四散而逃了。

    王四也没想到胜利来得这么容易,等杀散明军,看到大车上的东西的时候,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第五十五章 府谷匪乱
    张二麻子逃回府谷的夜里,西口古桥上,将近四千名骑兵从河曲向府谷走去。骑兵并没有明显的能够辨别身份的服饰,他们只是穿着浅灰色的土布衣服。这正是李过的队伍。

    李过率领一千孩儿兵防守在府谷城外的隐蔽处,其余的人马在刘体纯、谷英、李强、牛得草等人率领,分成四五百人的小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对府谷的大的乡镇进行了突袭。

    于是,整个府谷开始处处闹匪乱。

    府谷的百姓很是恐惧,可是平静下来后,百姓们很奇怪。他们发现这些土匪有些与众不同。第一,这些土匪不扰民。第二,这些土匪不**,不抢良家妇女。第三,他们迅速打听明白情况,只抢只杀大户。第四,这些土匪都蒙着面。

    当然,抢劫还是跟河曲一样,都是抢地主、富户,因为当时的地主富户大多都是为富不仁的,所以,抢了之后,大多都会斩草除根。当然,对普通的民众是决不能侵扰的。

    因为府谷所辖之地也曾经是久经战乱,所以人口也并不多,战斗依然不够激烈。

    于是,府谷的村镇乡寨,便见到一队队身穿蓝色土布的队伍,如旋风一般的杀了进来。众人跑都来不及了,胆战心惊之余,发现这些人没有大肆杀掠,只是将几个地主抓了起来,一阵咔嚓。

    这些人虽然不抢老百姓,但是命令老百姓干活。干什么活?收粮!因为庄稼成熟了。

    而且,这些人行动迅速,快速的清点村镇的人员,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大略分派了地,命令人们按照规定上交粮食,其余粮食的给他们生活。

    乡镇的百姓本来就是勉强糊口为生,饥一顿饱一顿的。如果按照这些人的命令去做、去收粮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至少到年关,人们也不用挨饿了。不过人们都还满足,因为以前这些人没有地,没有粮食,经常以野菜面糠生活。

    李过命令将收来的粮食全都运走,并不是李过心狠。李过既然想在未来经营府谷,就一定不能让人们吃的饱,要让人们饿着。而若是将来李过真的治理府谷的时候,李过绝不会饿着这些人的,到那时候拿出粮来,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李过则是对府谷县城进行监视,因为府谷县城内的那个千总毕竟还有几百人马。

    李过希望府谷县城的士兵能够出城,这样,李过会把他们全部歼灭。虽然李过的手下都是孩儿兵,但是这些孩子都已经是十六七的年龄,已经可以进行战斗了。

    李过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量把明军的势力消减,让他们再不敢出城。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