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只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一只虎-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大*子一愣“怎么回不来了?”

    那打探的人哭了,大骂一句“太他娘的狠了!”然后断断续续的讲了起来。

    原来,二头领下山的时机不对,那个时候,李过正带着人搞土地改革。那个时候李过深恐改革不成功,那个时候李过想方设法的找机会争取民心,那个时候二头领偏偏却要去打粮!

    于是,二头领很倒霉。二头领和一百名弟兄的人头被悬挂在了河曲城高高的城墙上了。

    张*麻子心中火气,想立刻带人下山替他的兄弟报仇!他是讲义气的人!他绝不会放过杀死他兄弟的人!

    于是,张大*子连干了三大碗酒,痛哭流涕、感人肺腑的做完宣战誓言后,告诉各位兄弟,仇是要报的,不是现在,我们要等,我们不能硬碰硬!那些来路不明的官军是不会长时间呆在河曲的!

    于是,张*麻子又等了两三个月后,不去等了,并不是单纯的为二当家报仇,是因为粮食快吃光了。

    不能再等了,在等就得饿死!于是,张大*子带着剩下的一百多名弟兄下山报仇去了。

    可是报仇怎么不去河曲呢?张*麻子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去河曲报仇?活的不耐烦了?所以,不但河曲没去。张大*子看看赵镇几个大镇,摇了摇头,带领人马去了一个很小的寨子。

    可是,很是不巧,虽说此时李过已经命令李十二、全之焕等人去了老营开会,但是,牛得草却恰好在这个寨子里。

    张*麻子信心满满的杀向了这个叫王屯的寨子。

    冲杀前,张大*子已经对弟兄们吩咐好了“弟兄们,这次咱们要抢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粮食!不管包谷、地瓜、土豆还是面糠,我们都不要丢下!”

    众人答应了一声,冲了过去。

    可是离寨子很远,寨墙上便传来了锣声,张*麻子一愣,缓住了脚步,怎么回事?被发现了?没事,这个小寨子还破不了?以前,他们这些土匪以来,老百姓哪个不战战兢兢的?今天哪个不开眼的还敲上锣了?奶奶的,不行,非整治这些贱民不可。

    因为张*麻子停顿了一下脚步,所以他保住了命,要不然他可能早就死了。

    牛得草到王屯纯属偶然,他只是例行公事,到各个村寨查看护寨围墙的建筑。李过下过死命令,不管大小村寨,寨墙要高。特别小的村落要并到大村。所以,不算太大但位置不错的王屯,在几个并过来的小村子之后变成了大村,寨墙也修的老高。

    牛得草到了王屯的时候还是早晨,不过他发现有段地方的寨墙还没完工。所以,除了批评领导王屯的小校戴作新之后,他便亲自带领全屯的人将那段寨墙修好。

    “小戴。”牛得草修完寨墙,学着李过的样子,亲切的拍了拍戴作新的肩膀“虽说你跟着虎爷的时间没我长,但你也是老人儿了,虎爷说的话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贯彻下去。”

    “牛哥,我晓得。”戴作新见牛得草并没有严厉的训斥他,心放下了。

    “其实我也不全懂虎爷要我们做的事,但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这些做下属的,一定要执行,要多替虎爷分担才是,时间长了,我们会明白虎爷的用意的。”牛得草对李过就是盲从,但有时候盲从也是不错的。

    “牛哥,我知道我错了,没有按时间将寨墙修好,以后绝不犯类似这样的错误。”戴作新诚恳说道。

    牛得草点了点头“这样就好,小戴,放哨的人都安置好了吗?”

    “牛哥,你就放心睡下吧,每天我和其他几个人都会查哨的,放哨的都是护地团的团丁,倘若有人不在岗或是打瞌睡,是会被扣罚粮食的,现在粮食紧,他们可不敢松懈!”戴作新回答。

    “嗯,那好,那我就去睡了,相信能在你这里能够睡上个安稳觉。”牛得草这段时间忙的不行,确实很累,便去睡了。

    临睡前,牛得草命令亲兵将以前缴获的两把火铳装好弹药。其实这也是牛得草的无心之举,因为以前跟着李过行军的时候,李过在全军驻营的时候就曾命令,即使是睡觉了,也要做好战斗准备。牛得草养成了习惯。

    戴作新心里感觉惭愧,所以巡哨的时候更为认真。和每天一样,放哨的护地团团丁很是尽责,戴作新很是满意。巡视到寨子南门的时候,戴作新和守寨的团丁闲聊了几句。猛然间,团丁指着前方“戴哨爷,那是咱们的人么?”

    戴作新也看到了,前方不远处突然亮起了火把,就像是在提醒他们一样。戴作新犹豫了一下,或许不是敌人,敌人哪有点火把的?但戴作新还是命令道“敲锣!”
第四十七章 没有办法,只能抢!
    等钱多多的老婆和孩子出去后,李过对钱多多说道“老钱,其实我把她们接过来也是看重你的意思,免得你们骨肉分离,你别想的太多。”

    钱多多连连摆手“不敢,不敢。”钱多多说的也是实话,以前自己一条命,大不了就扔到这了,现在老婆孩子都来了,可是真的不敢起二心了。再说,现在钱多多自己也真正相信李过的迷信传言了。

    “老钱,其实我不是吹牛,要不是我事情太多,单独经商我也未见的输过你。”李过吹起了牛。

    钱多多点点头,但表情明显不信。

    “老钱,你不用不信,我跟你说,你经商做买卖那都是小买卖,不过是关内关外的。我要做的事能够汇通天下的大买卖。”李过知道清朝山西乔家汇通天下的事,便说了起来。

    汇通天下?钱多多摇摇头,听不明白。

    所谓汇通天下,就是说这个钱庄开出的的银票在全天下任何角落都能得到汇兑,类似于现在的国有银行及信用社。

    汇通天下可行么?答案是肯定的。汇通天下用的是银票,银票和人min币的作用是一样的,而银票和汇兑银票是可行的,因为银票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是稀奇的事。

    其实早在宋朝,就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后来,又出现了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银票”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银票。这时的银票叫交子。

    明初印制的银票叫大明宝钞,只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的厉害,到了正统年间停用了。当然了,银票或是纸币贬值,这都涉及到金本位和银本位的问题,就是你发行一两银子的银票,银库里要有一两银子躺在那里,否则就失去了信用。钱本身就是一张纸吗,没有半点价值,只不过代表了国家的信用。商人也好,国家也好,没了信用,钱也就真的不是钱,而是纸了。当然,这与本书无关,那是货币战争的事了。

    银票使用起来很是方便,但此时的银票并不好使,原因就是战乱和商家的信誉。

    这时候做生意也很不容易,如果能以货易货还算好的。但是当时信息并不畅通,很多时候运过去的货物过剩,便不太值钱了。

    所以当时大宗生意交易都是现银,这样问题就来了,因为银子很重,搬运起来很不方便。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说某某赏某某两千两银子,某某感激戴德,抱着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些全都是扯淡,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千两或是两千两银子多重就明白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那里,混生活的农民军大哥以及土匪、官军的眼睛都是红的、都是雪亮的、他们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他们受不了这样的刺*,留下买路财是肯定的,弄不好把命也留下了。

    所以说,银票是很方便的,也是汇通天下的基础。

    当然,李过对汇通天下的只是还是来自于电视剧,提出汇通天下的理论并实现的,是清末的晋商乔致庸。李过很喜欢那部电视剧,尽管李过不懂经商,但那电视剧拍的很好,所以,李过对钱多多讲汇通天下的事还是很靠谱的。

    对商人讲生意,当然是极对路子的。就像对聂心等人谈做官一样,因为那几个都是官迷。

    “所以说,我的理想就是政统一、书同文,钱通用。”最后,李过大言不惭的说,其实李过心里也明白,实现这些要比登天还难。

    不过做事往往都是从吹牛开始的,比如某某说我能干什么,旁人不信,但是倘若某某真的去做了,克服了千难险阻,或许说不定也能成功,这种人叫伟人。伟人的意思就是忽悠大伙把事情搞成,搞成了都是英雄,搞不成都完蛋。英雄和骗子的区别有时候就是幸运与不幸。

    但是不管事情办成办不成,先画一张大大的馅饼是很振奋人心的,而且不用花钱,李过现在也没有钱。

    听了李过讲的汇通天下的事,钱多多激动了一下,马上又冷静了下来“这事可是不容易。”

    “啪!”李过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把钱多多吓了一跳。

    “老钱,你说的不错,这事太难了!”李过沉重的说“因为现在是战乱,乱世中没人会相信一张纸的。”

    钱多多点点头。

    “老钱,你今年有多大年纪?”李过突然为了一句不着边的话。

    钱多多一愣“四十六岁,怎么了?”钱多多奇道。

    “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你难道就想这样一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