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之女的锦绣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罪臣之女的锦绣芳华-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早上,傅权泽将打谷场又仔细清扫了一遍,王氏等人就将簸箕、大笸箩、小板凳、草垫子等在打谷场上摆开。

    也没那么多讲究,一家人就地往地上一坐,就开始尅玉米。

    傅瑶前世,有专门打玉米的机器,但是在这,没有机器,要打玉米粒完全得靠手。

    第一根玉米,是全靠手尅好的,第二根,就有了简便的法子。用尅掉玉米粒的玉米芯子做助力,可以更容易地将玉米粒尅下来。

    莎莎也跑过来跟傅瑶坐到一起,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了一个玉米,两个人的手都很小,很费力的才剥完了一个玉米。反观王氏和周兰,速度就快多了,看来这段时间的劳动让她们的手指更灵活了。

    傅权泽等几个男人速度也很快,他们的手毕竟粗糙了很多,也不怕玉米棒刮伤皮肤。

    等尅好了一定量的玉米粒,王氏就用簸箕收一簸箕的玉米粒,侧对着风的方向用力地颠,将玉米粒颠起来。这相当于扬场,就是借助风的力量,将里面的杂质,主要是玉米芯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和玉米胡子,都清除掉。

    这样,剩下干净的玉米,就可以直接装进麻袋里,或是卖,或是拿到街上的作坊里磨成粉自家吃。

    别说这玉米还真是好东西,玉米秸可以给牛羊吃,或者做引火的柴用,玉米可以磨成面粉当粮食吃,也可以拿去卖。

    这五亩地的玉米,傅权泽和王氏已经商量好了,全部用于自家吃。等他们种的军户地里的粮食收割后,除了上交军粮的,余下的看有多少,剩下了种子后就都卖掉。

    忙活了一天才将这些玉米全部弄好,傅权泽又将秸秆堆到一起,引火或是给牛羊吃都可以。

    早先的时候,傅瑞就赶着牛车驼了几袋玉米去镇上的磨坊店里,磨了几种面回来。所以,等到他们全部收拾好的时候面粉已经放到厨房里了。

    因为磨数和过筛数不同,所以面粉的质地也不同。

    最粗的一种,不能称之为面,而应该叫玉米碴子。是采用略嫩和没晒干的玉米,粗磨一遍,不过筛。这样的玉米碴子煮粥,香软有嚼劲,而且甜味足。

    然后是粗磨一遍,细磨一遍,过一次筛的粗玉米面。庄户人家一般吃的高粱米面,就是这么磨出来的。这种面略有些粗,庄户人家习惯了吃粗粮,吃这种面最实惠、顶饿。

    再然后,就是粗磨一遍,细磨两遍,过一次粗筛,一次细筛的精磨玉米面。那些大菜包所用的高粱米面,就是这样磨出来的。精磨玉米面比较细,可以做更精细一些的食物,比如说做面皮包馅吃。

    还带回来一大袋子磨玉米面筛出来的糠皮,和高粱米面糠皮一样,是喂养鸡、鸭、猪、牛、马等各种家禽家畜的优质饲料。

    看着黄灿灿的玉米面,傅瑶的脸上全是满足,这可是她的劳动成果啊!

    王氏宠溺的笑了笑,用葫芦做成的瓢舀出一小瓢细玉米面加糖和面、发面,做了一笼屉的玉米发糕。又将一瓢的玉米面和白面、细豆面混合,发酵,做了一笼屉的三和面馒头,其中一半是实心的馒头,另一半加了剁的细细的咸菜丝和少许肉末做成了咸菜肉馅的包子。

    新鲜打下来的玉米,略微加工,就甜香可口。王氏现在的厨艺比以前更好了,玉米饼子的火候正合适,贴着铁锅的那一面烤的焦黄,却并不过火,将玉米的香气完全地烤了出来。玉米发糕松松软软、甜甜糯糯。玉米面的馒头和包子,也各有各的美味。

    还有玉米粥,这样香糯的玉米粥,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吃到,等过些天,玉米被晒的完全干了,就没有这么甜和软了。

    晚上,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餐各式玉米面做出来的美点,直吃的傅瑶饭后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三四圈才不觉得撑了。

    粮食收完了,傅瑶和王氏本来还想在琼州多呆几天的,甘州那边的饭馆人手足够了,她们还是很贪恋琼州这里的。

    而且现在关氏怀孕后,街上的傅记就显得人手少了点。

    跑堂的人不缺,文康文德和傅瑞都可以跑堂,只是在厨房里的人就不够了。古代的男子是不会进厨房的,所以各类早点就得家里的女人做了,王氏和朱氏去了甘州后,主要就是方氏和关氏负责了。一个月也就两个半天的时间,而且都做习惯了,倒也能应付。

    只是自从关氏有了身孕后,就不能再干活了,最后由周兰顶上了,周雪帮忙给灶间加柴之类的事情。这样一来,虽然勉强可以应付,但终归觉得有点累。

    所以,王氏才想着在这里多帮几天忙的。

    傅瑶正好也想着多买些鱼苗的事情,顺势就留了下来。

    商量好扩大鱼苗后的第二天,傅琇就又找了上次帮他们买鱼苗的人,准备让他再帮忙多带一些鱼苗过来,还有莲藕也多买点。

    他们现在有了饭馆,这些东西都不愁没地方销。

    等到了赶集日前一天,傅瑶又缠着傅权泽挖了好多莲藕上来,然后再将剩下的菱角都摘光了,准备都拿到街上去卖。本来商量好抓几条鱼也拿去卖卖看的,只是傅瑶觉得现在鱼还不够大,而且过年的时候鱼的价钱更好卖,还不如到那时候再卖呢!

    在街上有了铺子,她们也不用当天天不亮的就起来赶路了,王氏带着方氏和周兰在前一天晚上就过去了,要为第二天的早点忙碌。

    其余的人可以在家里睡到第二天集市开的时候再去。

    傅瑶也被王氏勒令留在了家里睡懒觉,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不到特殊情况,王氏都是让女儿尽可能的享受。不想让她再受一点苦累。

    傅瑶知道母亲的心思,索性安然的睡了个懒觉才起床。起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傅瑞带着文康文德已经去镇上铺子里了,他们要赶着去跑堂开店。人手够了,所以没有叫醒傅瑶。

    方氏她们不在,家里的早饭是周雪做的。

    将早饭摆上桌,关氏也挺着肚子从隔壁屋里过来了,莎莎被她牵在手上,可能还没睡醒,正用小手揉着眼睛。关氏看到女儿这样又不免说教一番了。

    “你看你,都这么大了,还整天想着睡懒觉。女孩子该学的针黹女红一样不会,每次我拘着你让你学,都推三阻四的。现在连基本的仪态都没有了,不是老说要给弟弟做个好榜样吗?你这样,等弟弟出来了不笑话你才怪。”

    莎莎嘟着小嘴,见到傅瑶连忙求助的往她身边爬。

    傅瑶好笑的接住了她。

    人都说怀孕后的女人变化大,看来还真是的,关氏自从怀孕后好像变得啰嗦了许多,而且将她从前的那套世家观念硬是往莎莎脑子里灌输。

    这点其实很不好,不是说世家不好,只是有很多盲目的观点是错的。比如说他们觉得女孩子就是要学会背世家谱,不管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外面无论多穷都要摆谱,还有琴棋书画都要精通……

    没错,这些在京城的确需要。可是现在,她们身为奴籍,又是在琼州,关氏还要求莎莎将这些学的通透,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二嫂,我觉得莎莎现在应该多学学庶务,毕竟咱们以后要在这里生活下去的,还是学点实用的东西好。”傅瑶诚恳的道。在自家人面前,没有必要客气敷衍,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出来,即使说的不对也不会生分。

    昨天晚上的时候,她去找莎莎,发现她正在卖力的背世家谱。说实话,当时傅瑶真是被雷倒了。世家现在离她们十万八千里吧!背人家的祖宗三代有什么用?

    “不管在哪里女孩子该学的礼仪还是得学的,”关氏摸着肚子沿着炕沿小心的坐下。“出去的时候也不会被人轻瞧了去。”

    “这些当然要学,但是要有侧重点,不能还是跟以前在京城似的将这些当饭吃啊!而且,据我说知,不说琼州,就是甘州,那里所谓的上流社会也多是见识浅薄的闺阁小姐。就算你跟她们说这些,恐怕她们也听不懂吧!听不懂还没什么,就是怕有些人小心眼,听不懂嫉妒你还要四处去编排你,咱们的身份本就敏感,这不是给她们找话题吗?

    还是入乡随俗的好。其实按照咱们家现在的进度,将来肯定不会愁吃穿,可是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子女的婚嫁问题了。咱们的身份就这样了,改不了了,将来很难去当官家富户的正室,可是小妾,咱们又不可能去做。

    所以我跟阿爹才会这么卖力的攒功劳,积累财富,为的就是在别的方面补足身份这一缺点,比如说财力、声望,以后等咱们家业大了,在琼州甘州这两个地方有了大的声望,自然可以为子女谋一个好点的良配。”傅瑶侃侃而谈,将前段时间与父母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说了出来。

    关氏听的又震惊又愕然,她是知道这个小姑子不同于常人,既聪明又胆大,可是没想到这么胆大,小小年纪居然就这么说起了以后嫁人的事,还谋算的这么长远。可是她说的却是事实,有了身孕后她既开心又忧愁。开心的是为家里添丁加口了,忧愁的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奴籍,以后都将是这个身份。

    “五娘,你说的很对,眼看莎莎越来越大,我心里别提多心慌了,我是不可能让她去做别人的小妾的,可是就这样嫁给一个平民,我也是不甘心的。”关氏真心的道,“现在听了你的想法真是让我拨云见日。是啊!咱们只要多积累一点资本,将来这些都可以作为议婚的筹码啊!我是说四郎都到了议婚的年纪了,阿娘她也不着急。”

    “当然了,咱们现在根基还不深,得再过一两年。四哥是男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