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之女的锦绣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罪臣之女的锦绣芳华-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得把牧场扩大了,傅瑶心想。

    又过了几天后,王氏突然接到了陈夫人的帖子,邀请她们去观红叶。

    如今正是深秋的时节,是观红叶的最佳时候,许多名门贵妇与贵女们都相约着去城外游玩,这各个高门贵户之间流行的一桩雅事。只是这观红叶之地并未在甘州城,而是在几百里之外的的临县。若是要去的话当夜怕是赶不回来的。

    王氏想了想后,还是决定去了,现在酒楼和窑厂都稳定了下来,也不需要她们操太多心了,傅瑶这段时间也吃了很多苦,正好去放松放松。又顺便让过来送牛羊肉的傅瑞通知周兰周雪她们一起去。

    第二天早上,周兰和周雪就过来了,离观红叶的日子还有几天,傅瑶就带着她们去成衣店做了几身新衣服,也买了好多首饰。

    虽然因为酒楼的事情他们往衙门里花了很多钱,但好在窑厂的那笔订单,水家付了。而且酒楼和窑厂现在也在陆续进账,所以,这点银子,傅瑶已经不在乎了。

    就是周雪别别扭扭的不敢要的时候,傅瑶也会做主帮她买好。

    观红叶的那天,王氏与陈夫人约好在城门口碰头的。这次陈夫人还约了另一位夫人,那位夫人年纪比较大了,带着两个儿媳妇,傅瑶她们都见过,两下互相打招呼。

    傅瑶跟陈依然好久没见了,自然将陈依然叫到自己马车上,她们车上坐了周兰周雪,再加上陈依然的话就显得拥挤了。王氏也懒得看她们这些小女孩一起瞎闹,干脆去了陈夫人马车上。

    马车一路前行,走了两三个时辰才到达临县。

    “听说京城里的红叶更美呢!”陈依然对傅瑶道,熟悉了之后,她也知道傅瑶并不忌讳提京城,所以也就没那么多的小心翼翼了。“都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以前就很喜欢,曾经捡过许多放在房间里呢!”

    傅瑶笑道:“那今天你可以想捡多少就捡多少了。”

    陈依然点头。

    周兰遗憾的道:“可惜现在天冷了,不然还可以放风筝。”

    “林里怎么能放风筝?风筝飞不起来的。不过我们可以去山上的云青寺,那里有一块大的平地,只是山上风大了,风筝可能会被刮断了线。上次我与母亲就是在云青寺里落脚的,那里的风景可美了。”陈依然道。

    傅瑶点了点头:“那这一次,我可就都听你的安排了。若是到时候看的景色没有你说的这么好,我可就不依了。”

    陈依然点了点头:“我知道哪里看红叶最合适,到时候领着你们去。”

    “最好能够放风筝,”周兰还是不忘放风筝的事。

    陈依然笑着点头。

    一大早从甘州出发,中午才抵达云青寺,说实在的,这风雅之事其实也是挺累人的。不过看着山下那些来来往往的马车就知道,与她们一样为了迎合风雅而不怕折腾的人还真不少……

    在山上就能看到山下那一片红色的红叶林,虽只是远观,那景象也是十分的醉人的。

    云青寺虽然称作寺,其实却是一座庵堂,寺里都是女尼姑。因为山下的红叶林的缘故,到了秋天便成了官家女眷们休息之处。这山上,这样的庵堂还有好几个。最后也分不清,这些寺庙和庵堂是为了佛祖开的,还是为了红叶开的了。

    “据这位女主持说,她们这云青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以前,那时候还没有山下那片红叶林,这山上也仅有她们这一家庵堂而已,她已经是第十一代庵主了。”陈依然小声与傅瑶道:“上次我去的是那边的云霞痷,庵主也是这么说的。想必那时候山还不通,她们都不知道山的另一边还有对方在。”

    傅瑶和周兰都忍不住笑了。

    走在前面的庵主和王氏她们都看了过来,陈依然一本正紧道:“我说这山上的景色真好,让人流连忘返。大家都很是赞同。”

    傅瑶忍住笑,点头。

    庵主高兴道:“施主们喜欢就好,等用完斋饭,贫尼让弟子带诸位找个景色好的地方看红叶。”

    将她们带到庵堂的房间,很快就送来了斋饭,这里斋饭做得倒是很好,尤其是那些用面筋,豆皮儿,豆腐做成的素鸡,素鱼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117】(修文了)
    陈指挥使到地里,见地里果然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而且最主要的是,别的地区的粮食现在还没成熟呢!

    傅家的秋收很简单,王氏直接请了一些人过来帮忙。用的都是琼州的军户或者是当地的农户。

    俗话说环境改造人,看来还真对。就算是再十恶不赦的人到了琼州这地界儿,不出一个月都会变得老实本分,不敢再犯错。

    虽然,这也是因为陈指挥使的铁血手腕,但不得不说,这种情况让傅瑶家在雇人的时候放心了不少。起码不用担心自己人在背后偷偷使坏。

    杜林一家在傅瑶家已经获得了很多的信任。杜林家分的地比较少,家里人口又多,幸亏傅家请他们去帮忙,要不然一家子还真不好过。更何况,傅瑶还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候出手相救。

    所以,杜林一家干活都很卖力。

    王氏也放心将地里的活交给他们,甚至还准备让杜雪跟着傅瑶去甘州。

    丽娘对此更加感激,他们家不全是军户,所以儿女以后的出路就是一大难题。他们自然是想跟杜林在一起的,只是这样的话就得在琼州结亲,可是琼州多是军户人家。让自己的儿女以后成变成军户,丽娘自然不愿意了。

    如果能够多跟着傅瑶出入甘州的话那就不一定了,丽娘也不求女儿能嫁到大富大贵之家,只要找个老实本分的人过日子就行。

    王氏留了心,想着下次去甘州的时候多看看。

    不过杜雪还小,现在倒也不着急。

    相反的王氏比较操心小儿子傅谦的事情,眼看傅谦过完年就十八岁了,在男子来说虽然也不算太大,但他的身份所限,就得赶快相看了。俨然没准备将水婉琳考虑在内。

    傅瑶知道母亲的想法,现在也不好多为水婉琳说话,只能等水家的事情有个结束之后再说。

    忙忙碌碌秋收,直接忙了半个月,窑厂里接的订单也少了很多,不是用户少了,而是做工的人都得回去收割粮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军户的粮食可是要上交军粮的,一点马虎不得。

    收割的时候,陈指挥使特意派傅权泽专门记录,这些等收成过后都得上交到朝廷,如果朝廷批准的话,那么明年开始,琼州以外的地方也可以试行了。陈指挥使并不是小气的人,让傅权泽将种粮食的过程详详细细的写了下来,包括后来收获的数目。

    秋收结束后,人们又立即到窑厂里工作,一点没让时间浪费。以前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得准备防霜了,每天在家里乞求霜晚点降,粮食早点成熟。等到将粮食收割完后,就没事做了,要不是在家里浪费时间,要不就自己弄点自产的东西去街上卖,可毕竟挣不了多少钱。

    现在,一切来了个大变样。粮食提前成熟了,也没有减产,将军粮一上交,他们就去窑厂干活了,接着挣钱。

    琼州的每个人脸上都不再像过去那么愁苦了,也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流放的人员不求更多,只求让全家人过的好就满足了。

    傅权泽抽了一天时间出来,将池塘里的鱼都打捞了上来。自从上次将池塘扩大后,傅权泽又买了很多鱼苗回来,现在,多数的鱼都可以宰杀了。

    虽然傅瑶知道前世很多种鱼的做法,但为了让自家少拉仇恨,酒楼里只做红烧鱼这一款大众的做法。

    毕竟,他们现在得罪了水家,她可不想再得罪齐家。

    齐家的德胜楼主打的就是鱼类,还是避过的好。

    这次送鱼,傅瑶也跟过去了。离开半个多月了,酒楼里的账单也要算一下了,这些最开始的时候是傅瑶负责的,因为那时候刚开业傅谦比较忙,但是后来请了齐掌柜后,傅谦的时间就多了,账单的事情就交给他了。只是最近傅权泽有心让傅谦多接触一些甘州的生意圈子,所以,这项任务就又交到了傅瑶身上。

    她倒一点不觉得累,反正自己现在算是全家最闲的人了。

    甘州还是老样子,该热闹的地方很热闹,该冷清的地方很冷清。傅瑶坐在马车里,只撩开一小角车帘往外面看,了解周围发生的变化对做生意很有帮助。就像上个月城中一个富户的儿子娶亲,十里繁花,轰动了全城,傅瑶顺势推出了鸳鸯火锅,并免费送给了那家品尝。

    然后,傅家的鸳鸯火锅就在甘州热起来了,一时间让酒楼的生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傅谦已经想着明年再开一间傅记了。

    马车走到靠近她们酒楼的西大街的时候,傅瑶忽然发现新开了一间茶馆,看起来生意也很不错,不时的有人进去出来。

    傅瑶也没在意,傅瑞送货过来的时候都是用的牛车,他在店门前下货,傅瑶的马车要停在后院。等到她从后院走到酒楼里的时候傅谦已经带人将牛车上的鱼、牛肉、羊肉等卸下来了。

    琼州的地方比较大,这些肉都是在那边处理好了的,送来酒楼可以直接拿到厨房做菜。这也是省下了不少功夫。

    东西全部卸好后,兄妹几人又去后院自家炕上坐着聊天。傅家几兄妹的感情很好,没有受到太严的礼教约束。这也是傅权泽有意为之的。京城里很多世家大族家,不说外面的男女大防严谨,就是自家的兄妹,好多过了十岁后都不让单独说话。这样即使感情再好的兄妹间都会有隔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