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王者-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然,营门外金鼓大作,号角长鸣,震天动地,好象山崩地裂一般,那鼓敲的震心,孙灿有些坐不住,心忧许褚安危,后悔说出生擒之语,起身出帐,打算去探了究竟。

刚一起身,就听营帐外,马鼓鸾铃之声“蹭蹭”响起,许褚高挺着胸膛,圆瞪着二目,后边士卒押着华雄,大步走进军帐。对孙灿拜道:“主公,褚幸不辱命,华雄在此。”

孙灿大喜道:“仲康无恙,灿心安矣。”

堂上袁绍大喝:“华雄小儿,汝斩我两员大将,损我军威,死不足惜。来人,将华雄拿下,推去辕门斩首祭旗。”

“且慢!”孙灿制止道:“华雄骁勇,斩之可惜,不如收为己用,定能长我军声势。”

“我军将士有五十万之众(号称的),岂会因区区华雄一人,助长我军气焰耶?还是推去辕门祭旗的好,如此不但可以大快人心,还可以为俞涉、潘凤两位将军报仇。”袁绍有些强词夺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不想看到华雄这员虎将再加入孙灿的麾下,助长孙灿的声威。加强他的军力。

如果华雄要是愿意加入他的麾下,相信他一定会举双手欢呼。

孙灿冷道:“袁本初,灿敬汝,才尊称汝一声‘盟主’,以求上下一心,全力讨董。而非占着盟主之位,因私而非公。若将华雄推去祭旗,可以挽回俞涉、潘凤两位将军的性命,灿可以考虑将华雄交于你。但此刻,华雄仅是一个受奸人蒙蔽的人才,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华雄有大才,用之可为国之栋梁,为何要杀。况且,其是灿之俘虏,怎样决定,不须盟主大人示下。”

袁绍气得脸色发青,怒道:“你……”

曹操立刻截住话道:“盟主息怒,切勿为此小事伤了和气。”

袁绍冷哼一声,不在答话。

孙灿不理会袁绍,对华雄道:“华将军是明白是非之人,董卓暴虐,人神公愤。比之商汤殷受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商太师闻仲智勇双全由在姜子牙之上,可闻仲之名却远无姜子牙暇耳。其中原由正是姜子牙乃正义之师,而闻仲却逆天而行。大丈夫处事自当恩怨分明,以求名垂青史。可将军在万恶董卓之麾下效力,即便功劳再大,也难逃天下有志之士的幽幽之口,落得声名狼藉,遭后世百姓之唾骂?前车之鉴,还望将军三思,弃暗投明,才为明智之举。”

华雄默然不语,良久他看着孙灿道:“孙大人是否忘记,不久前,雄在洛阳长街打伤大人一事乎?”

孙灿立刻笑道:“灿绝非小气之人,那时你我各为其主,即便杀了灿,我也不能怪罪于将军。何况,那以是过去的事,此刻再提,毫无意义。”

华雄心服了,开始孙灿保他时,心志就有些动摇,后听孙灿说的道理,又见他如此大度,让他彻底的服了,叹道:“大人大量,华雄心悦诚服,愿投大人麾下,效犬马之劳。若主公不弃,雄愿取汜水关,以为晋见之礼,赠于主公。”

第四部 诸侯讨董 第九章 孙灿一气袁本初(下)

“不可,切勿放虎归山,留下大患,万一华雄一去不回,那该如何是好。”袁绍急忙劝阻孙灿,让他别贸然听信华雄的片面之言。

孙灿笑对道:“盟主放心,吾信华将军不会负我。若其一去不回,灿甘愿受所有处罚。”

华雄定睛看了孙灿一眼,道:“主公安心,雄去去就回。”

不过一个时辰,华雄就领着亲信斩杀了赵岑,献上了汜水关。

同盟军直逼虎牢关而去。

却说,李肃逃回洛阳,告之董卓。董卓急聚李儒、吕布等人商议。李儒道:“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袁绍叔父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

董卓听其言,唤李催、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先将袁隗首级去关前号令。

然后起兵三十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军马到关,董卓令吕布领三万军,去关前扎住大寨。自己在关上屯住。

一场大战正扑面而来。

孙灿军营。

孙灿正和刘华、许褚巡视军寨,只从取了汜水关后,同盟军盟主袁绍就决定分兵两路,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孙融、张杨、陶谦、公孙瓒等八路诸侯为先锋队,先行赶往虎牢关迎敌。他和其余十路诸侯,紧跟其后救应。

虽然孙灿有些担忧,那八路诸侯对付不了吕布,但袁绍命令以下,他也不好过于反对。

孙灿忧心心问道:“亚父,你说同盟军还可以撑到几时?”

刘华微微一笑,有些诧异的问道:“灿儿何出此言?”

“灿也不知!”孙灿叹道:“但灿有一种感觉,觉得除曹操、孙坚外,其余全是不堪一击的乌河之众,没有几个有实力能于敌一战。”

刘华笑道:“有心即可,是否能成事,还需要看天意。若天亡大汉,则强求无用。若不亡大汉,即便叛贼再强也是无用。”

孙灿低头沉思,不知不觉,众人走到了马厩,一匹匹优良的战马正在悠闲的吃着马草。

“主公,那马如此伤势,为何还能如此神骏?”许褚身为虎将,对战马有一种偏爱,来到了马厩目光便不由自主的被诸多良马吸引,突然他发现马群中,有一匹马极其雄壮,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更另他惊奇的是此马全身上下只有一些短短的棕毛,有的地方更是连棕毛也没有。实在让他感到奇怪,忍不住出声询问。

孙灿见许褚说的正是赤兔,忍不住叹息道:“此乃马中之王,赤兔是也,可惜跟错人。”说着,孙灿就将吕布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

许褚怒骂道:“好一个无耻的小人。”

孙灿继续道:“吾带它来此,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发挥它马中之王的人,可惜未有人适合。”

许褚突然道:“主公,若是不弃,将它交于褚如何?褚保证会好好待它的。”

孙灿一愣,点头道:“好吧,不过此马性烈,救活后,除我之外,无人能上其马背,即便翼德也曾被它摔下。可惜,我不如尔等武勇,不然定会骑它驰骋于疆场之上。”

许褚走到赤兔之前,轻扶着马颈轻声道:“赤兔啊,赤兔。你跟错了主人,才有今日之狼狈。可我却识得了明主,主公与褚数未蒙面,却将身家性命交于褚。褚自知百死不能报其恩德,早已准备为其流尽身上的每滴血液。有了你,不但可以告戒褚,随时为主公尽忠,在主公危难时,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救援,保其无恙。”

说着,就飞身跃上马背,说来也怪赤兔不但未曾将许褚翻于马下,还驮着他在马厩里驰骋了起来。

正在这时,流星探马来报:“禀报大人,我军先头部队遭遇吕布袭击,河内名将方悦被吕布五合斩死。

八路联军齐上,却被吕布五千人马杀退了三十余里。”

“怎么可能?”孙灿大惊,要知道八路联军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十万被五千人马杀的大败,这数据何等的惊人。

刘华道:“吕布精于骑战,指挥骑军冲杀,在万军从中可如入无人之境,与其硬碰,确实非明智之举动。”

正虑间,传来了袁绍出兵的将令,孙灿立刻号召全军起寨前往前线。

赶至前线,还未歇息,就听吕布搦战。

八路诸侯接着袁绍大军,述说吕布之勇。曹操道:“既然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九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袁绍引十九路诸侯齐出,吕布依旧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神采飞扬,只不过跨下的嘶风赤兔已经换成了一匹普通的良马,但是依然威风懔懔。

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人看了全都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

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武安国武艺不凡,力大招精,竟与吕布战至二十余合,才堪堪要败。武安国略一失神。被吕布一戟打于马下,吕布正待催马近前结束武安国性命时,嗖的一箭,响声未歇,又听“当”的一声,长箭射中吕布戟尖,救了武安国一命。

吕布见有人射偏了他的戟,甚至令他的虎口微感酸麻!不由既惊且怒,环目而四顾,并未发觉射箭之人。此时,武安国已逃回了营阵。

袁绍依稀觉得箭枝是从他后方射出,回望道:“适才是谁不顾军令,擅自射箭?”

一个白袍小兵上前说道:“正是在下。”

袁绍见对方只是一个马弓手,温怒道:“汝是何人?”

白袍小兵答道:“在下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袁绍道:“汝为何放箭?”

赵云说道:“云见我军将领要遇害,不忍见他死于吕布戟下,忍不住出手相助。”

袁绍见赵云竟然反驳他的话,怒喝道:“汝一小小马弓手,竟如此猖狂。未得吩咐就是擅自放箭,此乃违背军令之罪。来人,将其拿下,斩首示众。”

第四部 诸侯讨董 第十章 孙灿二气袁本初

赵云脸色一变,抗声道:“我不服!”

袁绍阴沉着脸,他居于渤海,深知北海之富饶,数次谋图,攻取北海。而北海所有将领只有武安国本领高强,最为善战,本以为可以借吕布之手,断去孔融一臂,却没想到被自己军中的一个多事的马弓手给搅黄了。

这个马弓手不但不认罪,反而强词夺理了起来。更是恼怒异常,心想:“呦喝,小小的马弓手怎么着,要翻天了。坏我大事,你还有理啊!不杀你,我袁绍的颜面何存?”当即就道:“拖下去,斩了。”

“且慢!”孙灿的身份家世并不在袁绍之下,因此他就在袁绍的身旁。原先见是赵云射出的这箭后,心底为他高兴,觉得他经过这次表现,他的大志可以得到施展,才华也可以得到重用。

可他越听越不对头。

袁绍这个家伙不但不奖赏赵云,还要砍他的脑袋顿时大急,连忙制止了袁绍过激的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