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上,众人看见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屋顶、树枝、地面均被白雪所覆盖。好在长安城里的建筑还算牢固,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些房屋基本上算是完好无损。

    快到皇宫时,顾全武突然想起什么?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道:“这棵大树如此之大都被风雪吹到,不知我们留在城外的辎重如何了?”

    “难以保全。最新章节全文阅读”边冈叹道:“顾将军,这次的风雪之大,就连我这个北方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果不是皇上圣明,让我们连夜入城的话,别说我军的辎重有损,就是我军的将士也很有可能。。。。。。”

    顾全武知道边冈之意,同样叹了口气道:“边先生,今日入宫,我等首先要谢谢皇上之恩啊。”

    不一会,四人来到大明宫前的建福门。

    在张浪狗的带领下,李神福等人走进了延英殿后殿的一间屋内。

    “各位将军,你们先在此坐会,皇上临时有事,正在里面处理。”

    袁袭愣了一下道:“小张公公,皇上一向守时,既然定在此时召见我等,怎么又会?莫非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哪里有什么大事啊。”张浪狗见四下无人,小声道:“袁先生有所不知,就是因为昨夜之风雪,皇上担心城里城外的百姓受到伤害,正在里面和户部尚书程敬思程大人、京兆尹孙揆孙大人商议如何救灾昵。”

    “救灾?就这事?”边冈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小张公公,这下雨下雪的乃是常有之事,每年都会遇到好几次,皇上怎么会亲自过问起此事来呢?我在京多年,以前可是从未听说过朝廷会为这种小事赈灾啊。”

    虽说自古以来官府就有赈灾的惯例,但也仅仅限于重大灾害,而且还是处在盛世之际。像唐末这样的乱世,别说是暴风雪了,即便发生大地震,朝廷也是自顾不暇,哪里会想到普通百姓的死活?

    “边先生,谁说不是呢?”张浪狗似乎也赞同边冈之言:“不过,皇上却不这么认为。”

    边冈好奇道:“是吗?小张公公,皇上是怎么说的?”

    “边先生,皇上说了,这长安城里城外的百姓都是皇上之子民,他们都是我朝之本。皇上要中兴大唐,就是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既然遇上了天灾,朝廷就自当为民排忧解难,这是朝廷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详细原因,你们还是自行去问皇上吧。”

    “皇上真乃仁义之君也。”顾全武赞道:“昨天夜里,吴公约将军言及,皇上下令让我江南军全体进城避雪,就是为了不让一兵一卒收到伤害。”

    “顾将军所言极是,昨夜刘大人也是这般说的。”李神福附和道:“跟着这样的皇上,我是心甘情愿了。”

    顾全武“哦”了一声,却没有言语,也不知心里作何之想。

    约莫半个时辰后,张浪狗再次入内道:“各位将军,皇上有请。”

    “多谢小张公公。”袁袭等人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张浪狗向后殿大厅走去。

    当四人入内之时,正好听见海无影对程敬思、孙揆道:“两位爱卿,凡是有关百姓基本生活之事,都非小事。好了,你们分头前去视察,遇到问题立刻解决并及时向朕报告,记住,在灾害面前,百姓的生命和利益高于一切。”

    “是,皇上,臣等谨遵皇上教诲。”

    “嗯,这件事之后,由户部牵头,制定出有关赈灾的具体细节,以使官府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从而让百姓的损失减至最低。”

    “是,皇上,臣遵旨,臣等告退。”

    海无影点点头,示意张浪狗带他们出去,随后便对李神福等人道:“各位请坐,这里没有外人,你们不必拘礼。”

    “谢皇上。”

    “李将军、顾将军,让你们久等了,朕先说一句抱歉。”

    “皇上,我等身为臣子,等候皇上乃是天经地义之事,皇上何出此言?”四人一听,心里一惊,全都起身道。

    海无影笑笑:“袁先生知道,朕一向守时。朕认为,守时就是守信之一,这是为人之基本德行,朕身为皇上,自当以身作则。各位,今日事出突然,朕违约多时自当道歉。”

    “皇上英明,仅凭这点,就足以说明,皇上实乃明君也。”李神福不由自主地拍了一句马屁。

    “是吗?要是朕非明君,估计也不会和你们相见了。”海无影哈哈一笑道:“李将军,你们都坐下说话吧。”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仁君(二)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仁君(二)

    “各位,朕今日叫你们前来,首先是想和你们商议下有关江南、江淮军的事情。( ;800)”

    四人中年龄最大的李神福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请皇上吩咐。”

    “昨天,朕先后收到了杨行密和钱镠两位爱卿的书信,他们在信中不约而同地提及,让朕随意安排你们的军职。虽然,前几天你们答应过朕,愿意留在京师任职,但朕还是希望你们考虑清楚之后,再给朕一个最终而又明确的答复。”说到这里,海无影目光温和地看了看李、顾二人,略微停留后才继续言道:“眼下已是腊月下旬,如果你们现在离去的话,或许赶不上新年元旦,但在十五之前还是能够回家团圆的。”

    话音刚落,李神福便起身表态道:“皇上,末将李神福主意已定,不用再做考虑。”

    紧接着,顾全武也道:“皇上,末将顾全武愿意留在京师,听凭皇上差遣。”

    对顾全武而言,在前来皇宫之前,其实还在犹豫之中。最终让他作出决定的,还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如果昨夜不入禁军营地,他顾全武所带的江南子弟兵就会有不少人因风雪而受伤乃至死亡。最新章节全文阅读虽然不会有很大的损失,但爱兵如子的顾全武自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手下卒于非命。'。'

    “不能让一兵一卒受到伤害。”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顾全武认定,皇上的带兵理念和他是一致的。

    有这样仁义的皇帝,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跟随呢?

    “好,两位将军,你们号称江南两大名将,有你们二位相助,朕便是如鱼得水也。”海无影哈哈笑道。

    “皇上过奖。”

    尽管海无影很想将李、顾二人留在身边,但他知道,在未来的削藩战役中,江南、江淮一带的防线更为重要,必须要有得力且又忠心的大将坐镇方可。

    海无影继续道:“目前,神策军十二卫计有十二万人左右,禁军将士有一万多,再加上城外鹅头岭的舒家军以及你们这两支人马,总计在十四、五万左右,即便算上庐州军和江南军,顶多也就在二十万出头,且不论战力如何,就算是在人数上,和宣武军、河东两军相比,朝廷军队也是处于弱势。因此,朕在年后便会立即着手军改,对京师一带的军队进行整编,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没有一支忠于朕的精锐之师,削藩嘛,只是一句空话。”

    “安史之乱后。虽然历代先帝都有心削藩,以维护我大唐之一统,但始终不得其法,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大多数有志之士都将其归纳为二点,一是重用宦官,以至皇权旁落,二是藩镇的军力超过了朝廷,使得朝廷缩手缩脚,只能选择形式上的统一。”

    袁袭叹道:“皇上,这两点确实是削藩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使是英明神武的宪宗皇帝,也只是让我朝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局面。”

    “宪宗帝粗略地解决了第二点,却在第一点上犯了大错,最终酿成悲剧。”

    按照史书的记载,唐宪宗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可谓中晚唐时期唐朝皇帝中最大的一个亮点。然而,唐宪宗和唐玄宗颇为相似,均是前明后暗,最终为宦官所杀。

    “皇上,恕末将直言。”李神福道:“宪宗皇帝虽在削藩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开了阉人掌军的先例,这才使得日后的宦官势力越来越大,乃至一发不可收拾。而皇上您兵不血刃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和宪宗皇帝相比,您更为圣明也。”

    “是吗?”海无影再次笑道:“李将军,这并非是朕更加圣明,而是因为朕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看问题会更加深远、更加清楚。”

    “前人的肩膀?”边冈愣了一下,赞道:“皇上,这个比方倒是很有意思。”

    前人的肩膀是一句后世之语,海无影未做解释,言道:“我朝大诗人杜牧在其名作《阿房宫赋》中写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句就是至理名言啊。各位,历史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前人用鲜血甚至生命来谱写的,如果朕不吸取教训,那不是和他们一样了吗?如果朕只哀之而不鉴之,岂不是又会让后人笑话吗?朕可不是秦二世,自然不会让后世之人再来一篇大明宫赋。”

    “皇上圣明,末将(属下)受教也。”这一次,四人齐声言道。

    “各位,有关先帝削藩失败的第一点原因,在朕这一朝是不会重演了,即使有个别忠心耿耿的宦官,朕也不会让其掌握兵权。至于第二点,就要拜托你们了。”

    “皇上英明神武,末将自当竭尽全力,不服皇上所托。”

    “好,两位将军,朕打算将你们的两支部队扩充为两卫,你们二人担任大将军,这两卫的名字朕已经想好,就叫做左右无名卫。”

    “什么?无名卫?”李、顾二人同时惊讶道:“皇上,这是何意?”
第二百一十二章 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